Highline 封面人物

充满了传奇色彩 印度(India)安巴尼(Ambani)家族 兄弟分家后家族企业王国不断扩大

1_1引言

印度(India)显赫家族–安巴尼家族(Ambani)被媒体称为是“印度的洛克菲勒”,其控制的公司收入一度占到该国国内生产总值(GDP)的3%。由迪鲁巴伊·安巴尼(Dhirubhai Ambani)创办的信实集团(Reliance Group)旗下公司,如今在其子–穆克什·安巴尼(Mukesh Ambani)和阿尼尔·安巴尼(Anil Ambani)分别带领下,在各自的领域大展拳脚。现在就随《大橙报》来了解这个显赫的家族。

根据《福布斯》(Forbes)的最新数据显示,印度(India)富豪–阿尼尔·安巴尼(Anil Ambani)家族在截至2016年1月3日为止的财富净值达43亿美元,在2015年亿万富豪榜上排名第418位,而在2015年印度富豪榜上排名第29位。

而其胞兄–穆克什·安巴尼(Mukesh Ambani)则是印度首富,并在亿万富豪榜上排名第39位。他在截至2016年1月3日为止的财富净值达220亿美元。

两人同属印度最显赫家族–安巴尼家族的一份子。安巴尼家族被媒体称为是“印度的洛克菲勒”,其控制的公司收入一度占到该国国内生产总值(GDP)的3%。

虽然安巴尼家族的财富传承只经历了一代,但家族继任者扩张财富的速度让世人叹为观止。这都得益于家族创始人迪鲁巴伊·安巴尼(Dhirubhai Ambani)的苦心经营。印度媒体把安巴尼家族的发展历程分为迪鲁巴伊时代和后迪鲁巴伊时代。

1932年,迪鲁巴伊出生于印度西部古吉拉特邦的小镇丘瓦德(Chorwad,Gujarat)。他在也门首都亚丁(Aden,Yemen)获得人生的第一桶金。在那里,迪鲁巴伊不仅通过自己的努力,从壳牌石油公司(Shell)的小职员荣升为经理,还偶然发现当地硬币的银含量价值高于其面值,随后他决定把这些硬币铸成银条赚取中间的差价。也门政府很快发现市面上的硬币迅速减少,并派人调查此事,他们发现了迪鲁巴伊的所为,并把他遣送回国。

1958年,回国的迪鲁巴伊和表兄用375美元在孟买(Mumbai)创办了信实商业有限公司(Reliance Trade Co Ltd),主要从事聚酯纱和香料的进出口贸易。迪鲁巴伊努力和供应商建立良好关系,并说服他们把具有垄断性质的香料卖给自己,他的公司通常能从这一门生意中获得300%的利润。在迪鲁巴伊的努力下,信实商业的生意有了很大的起色。

1965年,他准备扩大公司规模,但表兄却小心谨慎、安于现状,他因此而不得不与之和平分手。同年,印度政府发布了利好尼龙生产企业的政策。迪鲁巴伊认为这是非常良好的商业机会,于是创办了信实工业有限公司(Reliance Industries Limited),并且创立了自己的品牌“Vimal”。

迪鲁巴伊认为,建立自己的品牌非常重要,他通过品牌营销不断扩大品牌的知名度,当时,信实工业每年花在广告上的费用多达120万美元。1975年,信实工业的利润增长高达700%。1977年,其公开上市,募集了180万美元的资金。1979年,该公司年销售额达到1亿9000万美元,成为印度最大的纺织品生产商。

政商结合是大家族惯用的商业手段。印度人开玩笑地说,印度最大的政党就是信实党(Reliance Party of India)。迪鲁巴伊通过不断支持政客来为自己的商业帝国谋取利益。

在印度大选中,他给予英迪拉·甘地(Indira Gandhi)资金上的支持。甘地上任后,印度政府给予信实工业一系列的优惠,这家公司由此控制全国纺纱业产能的50%。1980年,印度政府不仅同意了信实工业扩张的请求,还拒绝了其他企业的同类申请。

创始人迪鲁巴伊
积极栽培两位儿子接班

正当迪鲁巴伊准备继续在印度商界大展拳脚的时候,由于身体过度疲劳,他住进了医院。这时,迪鲁巴伊开始着手考虑自己商业帝国的接班人,他决定召回远在美国斯坦福大学(Stanford University)就读的大儿子穆克什和在宾夕法尼亚大学(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就读的二儿子阿尼尔帮助自己打理公司。他仍然是公司的董事长,并任命穆克什和安尼尔为总经理和副总经理。从此,信实集团开启了“三人主政”的时期。

1988年,迪鲁巴伊决定进入石油领域。由于穆克什大学期间就读的是化工专业,迪鲁巴伊让穆克什负责这个项目。1991年第一次海湾战争之后,国际油价迅速增加,导致印度外汇储备不足,影响了当时的印度经济。在严峻的形势下,印度提出了市场化、自由化、私有化、全球化的经济开放政策,允许私营企业进入之前不能经营的领域,如银行、金融、石油等行业。

正是在这种有利的政策下,1991年,穆克什成立了信实炼油私营有限公司(Reliance Refineries Private Ltd)。两年后,在阿尼尔策划下,信实炼油在纽约证券交易所(NYSE)成功上市,成为印度第一家进入国际资本市场的企业。随后,在穆克什带领下,信实炼油不断扩大规模并进行技术革新,2002年,石油经已成为信实工业的支柱产业之一。当然,阿尼尔也不甘示弱,他将主要精力用于在印度开展固定电话和移动电话业务。

在穆克什和阿尼尔的协助下,安巴尼家族的产业逐步扩大。2002年,信实集团的收入达到150亿美元,占印度GDP的3%,占印度年出口额的5%,贡献的税收占全国税收总额的10%,利润占印度所有私营企业当年总利润的30%。

2002年迪鲁巴伊去世,但他没有像很多美国(United States)家族创始人一样为子女建立了信托,也没有为子女分配自己的财产,这为安巴尼家族日后的分裂埋下伏笔。穆克什是长子,他觉得自己理应继承父亲的全部事业,而阿尼尔却不甘心于当哥哥的助手,兄弟俩就此产生了分歧。最终,3年的豪门恩怨随着一纸协议的签订画上句号。

兄弟两人不和
母亲调解让两人各自发展

2005年,在母亲科姬娜的调解之下,穆克什和安尼尔最终敲定分家协议。根据协议,穆克什得到信实总资产的30%,负责信实工业、收购而来的印度石化公司(IPCL)以及信实工业基础设施有限公司(Reliance Industrial Infrastructure Ltd);阿尼尔同样得到了30%的资产,负责信实能源有限公司(Reliance Energy Ltd)、信实电信有限公司(Reliance Communications Ltd)、信实资本有限公司(Reliance Capital Ltd)和信实天然资源有限公司(Reliance Natural Resources Ltd)。科姬娜只保留了30%的信实股份,其余的10%在迪鲁巴伊的女儿之间平分。

协议还规定,兄弟两人10年内不得在同一行业竞争,同时二人均有权使用公司的商标和品牌;另外,阿尼尔的公司需要重新取名并重新上市,但新上市公司的名称中可以加入“信实”字样,从而扩大信实的品牌影响力。迪鲁巴伊或万万想不到,自己离世后,当年一手创立的信实集团会一分为二。

这场豪门恩怨也牵动着很多印度股民的神经。信实拥有着印度25%的股民,豪门恩怨的落幕也给印度股民吃了一颗定心丸。协议达成的第二天,印度股市大涨,信实旗下的公司也有不同程度的涨幅。很多印度人预测,安巴尼家族会就此走向没落,然而事实却恰恰相反。2007年,分家两年以后,信实旗下公司的市值从原来的1兆卢比上升到了4兆3000亿卢比,在穆克什和阿尼尔分别带领下,于各自的领域大展拳脚。

没有事先分配财产
埋下兄弟之争地雷

安巴尼家族从发家至今虽然仅经历两代人,但充满了传奇色彩。在各国家族传承史上,分家后又将家族王国不断扩大的例子并不多见,安巴尼家族的案例堪称经典。而这一家族传承中的一切皆因老迪鲁巴伊而起。

从缺憾的角度看,老迪鲁巴伊复制了亚太地区(Asia Pacific)很多富豪的失误,既没有为子女建立信托,也没有事先分配自己的财产,甚至没有安排交班,为兄弟之争埋下了地雷。幸运的是关键时刻,孩子的母亲挺身而出化解矛盾。由此可见,有两个要素对维持家族安定至关重要:权威人物和明确的分配方式。

从幸运的角度看,分家后两兄弟能各自扩大其王国,足以证明老迪鲁巴伊在后代培养上的过人能力。老迪鲁巴伊在培养儿子时用尽时间和心力,这是大多数成功的企业家很难做到的。从这个案例可以看出,名门望族留给后代最重要的财富,应该是人脉、经验、能力和价值观,而非金钱、股权、房产或古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