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饮料大王 宗庆后 ZONG QINGHOU 创业永远不会太迟
封面人物

中国饮料大王 宗庆后 ZONG QINGHOU 创业永远不会太迟

中国饮料大王 宗庆后 ZONG QINGHOU 创业永远不会太迟他一年365天都在工作,200天都在市场一线奔走;没有任何爱好,亦鲜少交际,一天三顿在公司食堂15分钟解决吃饭问题;不爱应酬,除了抽两包烟喝两杯茶,消费比员工还低;从不玩高尔夫等运动。
他嘲弄任何彬彬有礼的理论,至今仍以自己独特的方式控制一切。他不设置任何副手,不信任外来职业经理人。中层部门经理负责具体事务的执行,而且手下女将为多。其任用理由是“因为女将听话,执行力比较强”。
从娃哈哈集团看来,除了宗庆后本人外,其他任何人都可上可下,他可以一夜之间撤换公司的人事部长、生产部长,中间没有什么组织考核程序;他也可以一夜之间免掉几个省区销售经理的职务,而事先也不会与销售公司的总经理打个招呼。

遍布神州大地的娃哈哈
创业初期,办公室买个扫把他都要签字;后来,50元以上的开支都要他签字。宗庆后要签字的单据每天多达数百份。现在,虽然娃哈哈实施了分级授权制度,但各类采购合同、广告费、交际费等仍牢牢控制在宗庆后手中。
营销方面的任何决策,任何产品的包装、价格、广告等,毫无疑问都是宗庆后说了算;即便是设备的引进,生产线的安装,厂房的设计,许多时候也是宗庆后亲自过问、定夺。如果宗庆后出差在外,办公室每天晚上要给他发送关于营销、生产、采购等的几十份传真,然后他再用电话作出指示或签字后回传。就是这样,全国170余家子公司的负责人,全部都得直接向宗庆后汇报。
很多人对他这样的办事方案给予了“霸王”的称号。但是你不得不承认,他的亲力亲为是让人佩服的。他42岁才开始创业,在此之前他只不过是一个踩着三轮脚车在卖冰棒的小贩,凡事都必须要自己料理,要叫他改掉“勤奋”的习惯,简直就是不可能的任务。
关于娃哈哈在中国的普及率,我们可以做这样一个试验:在长白山天池、阿尔泰山山麓、海南岛丛林、青藏高原这些中国的天南海北,我们随便走进一间小店,然后把所有的商品目录都抄下来,你会发现,重复出现的品牌不会超过三种,而恰巧娃哈哈就可能是其中的一个;在过去的20年里,让每个中国人都掏钱买过的品牌不会超过三种,而娃哈哈也可能是其中的一个。这种“恰巧”却绝非巧合,娃哈哈产品已几乎覆盖中国的每一个乡镇。这个从校办企业起家的企业,如今在神州大地上的影响力决不容任何人小觑。

42岁才开始创业
宗庆后的家族曾显赫一时,只是在中国解放之后,家庭变得异常贫困,父亲没有工作,只靠做小学教师的母亲一份微薄的工资度日。
1963年,初中毕业后,为了减轻家庭负担,宗庆后去了中国舟山的一个盐场,几年后又辗转到了位于绍兴的一个茶场。在海滩上挖盐,晒盐,挑盐;在茶场种茶,割稻,烧窑,那时的宗庆后与其他任何一个年轻人一样,“脑袋里有过各种各样的梦想”,“总想出人头地,总想做点事情”。然而,在被命运之神遗忘的农村,宗庆后一待就是足足15年。逃避灰色生活的唯一途径,就是四处找些书来看。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人生最美好的岁月在艰辛而单调的日子中悄然流逝。1979年,在小学当教师的母亲退休后,宗庆后顶职回到了阔别多年的故乡杭州。由于文化程度太低当不了教师,他被安排在一所小学里当校工。
从每天糊纸箱到踩着三轮车卖冰棍、作业本的“供销员”,再到辗转、陪足笑脸、磨破嘴皮地推销电表,10年里辗转于几家校办企业,宗庆后依然郁郁不得志。但他也的确在严酷的市场中经受了实践锻炼,并且积累了丰富的营销经验。
1987年,年过40的宗庆后带领两名退休老师,白手起家,依靠14万元借款,创办了娃哈哈公司的前身——杭州市上城区校办企业经销部,靠代销人家的汽水、棒冰及文具纸张赚一分一厘钱起家,开始了创业历程。1988年,他们开始为别人加工口服液,1989年成立杭州娃哈哈营养食品厂,开发生产以中医食疗“药食同源”理论为指导思想、解决小孩子不愿吃饭问题的娃哈哈儿童营养口服液,靠着确切的效果,靠着“喝了娃哈哈,吃饭就是香”的广告,产品一炮打响,走红全中国。1990年,创业只有三年的娃哈哈产值突破亿元人民币大关,完成了初步原始积累,发生在小学校园里的经济奇迹开始引起社会和各级政府的广泛关注。

打造自己的饮料帝国
1991年,在杭州市政府的支持下,仅有140名员工但却有着6000多万元流动基金的娃哈哈营养食品厂,毅然以8000万元的代价并购了拥有6万多平方米厂房、2200多名员工,但却处在负债劣势的杭州罐头食品厂,组建成立了杭州娃哈哈集团公司。“小鱼吃大鱼”的结果是:负债高达4000多万元的杭州罐头食品厂仅仅在3个月之后便扭亏为盈,娃哈哈迅速壮大了自己的队伍。从此娃哈哈逐步开始步入规模经营之路。
1994年,娃哈哈投身支援三峡库区移民建设,兼并涪陵三家特困企业,组建了娃哈哈涪陵分公司,以成熟的产品、成熟的技术、成熟的市场,辅以雄厚的资金实力及娃哈哈固有的品牌优势,使涪陵公司一举打开了局面,产值利税连年快速增长,成为三峡库区最大的支援企业之一,跻身中国重庆市工业企业50强。
1997年以来,在西进涪陵的成功基础上,娃哈哈再接再厉,在三峡坝区湖北宜昌、国家级贫困区湖北红安、四川广元、吉林靖宇及沈阳、长沙、天津、河北高碑店、安徽巢湖等22省市建立了40余家控股子公司,均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外地分公司的产值占到整个集团公司的近一半,成为带动当地经济发展的“火车头”,发展成为中国最大、最强的饮料企业。
1998年,娃哈哈经过十多年的历练,感到自己羽翼已丰,已具备了与世界大品牌进行竞争的条件,经过两年多的精心研制,推出中国人自己的可乐——娃哈哈非常可乐,在饮料界主动扛起了向国际大品牌挑战的民族工业大旗。自98年5月投产以来,非常可乐异军突起,现年产销量已超60万吨,与可口可乐、百事可乐形成三足鼎立之势。非常可乐从上市之初就没有正面与可口可乐、百事可乐展开攻坚战,而是瞄准中国人口众多、地域广袤的广大中西部市场及广大农村市场,通过与两乐的错位竞争,通过娃哈哈强大的营销网络布局,把自己的可乐输送到中国的每一个乡村与角落地带。
娃哈哈经过25年的发展,已成为中国最大全球第五的饮料巨头。宗庆后的“饮料帝国”名副其实。其产品涉及含乳饮料、瓶装水、碳酸饮料、茶饮料、果汁饮料、罐头食品、医药保健品、休闲食品、婴儿奶粉、童装等十大类150多个品种。这个庞大的帝国网络遍及中国,在29个省市自治区建立了66个生产基地、拥有170家子公司及近3万名员工。即使在经济形势严峻的2011年,全年集团公司营业收入仍为678.55亿元人民币。
宗庆后一直坚持的“健康快乐”的营销理念,一直在努力加强与消费者的情感沟通。在产品、品牌战略上走中国特色,成功地塑了“娃哈哈”品牌“中国的、亲切的、健康的”形象,恰如其分地体现了“中国大众”的消费需求。这是娃哈哈之所以能够成为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的大众品牌的关键,更是娃哈哈取得成功的核心。

虎夫无犬女
在娃哈哈帝国中,宗庆后无疑是权力中心、是帝王,他毫不避讳的“大权独揽”的强悍管理风格,早在业界闻名遐迩。身为帝王之女的宗馥莉,以“公主”形容自然非常贴切,再深入一层的话,人们形容的是她与父亲几乎同样的强势、果断。
与公众对“富二代”养尊处优的印象或偏见相比,宗馥莉堪称“最勤奋的公主”。她几乎是公司每天到得最早、走得最晚的人。她强烈的“工作狂”劲头,跟她父亲简直如出一辙。
宗馥莉很独立,习惯凡事靠自己,所以她也要求员工独立。一份报告递上来,有问题,她不批,也不说理由,等对方自己找出问题并解决。这样做,道理很简单,“一件事情你做得不好,你要总结哪里做得不好,这样下次才不会发生同样的错误。我是在失败中成长的,所以我也希望我下面的人会从失败中成长,虽然他们的错误是由我来埋单,我也心甘情愿。”显然,这跟她的父亲很不同。递给宗庆后的报告,如果有问题,他会指出来,并详细告诉对方如何修改。
宗庆后这么评价女儿:她受的是美国教育,而我们中国的企业必须要有一点人情化的管理,你要真正调动他的积极性,他才能真正的努力的工作。她现在也知道怎么去做人的工作了。对于接班问题,宗庆后表示那得看她是否愿意。
今年11月底,宗庆后向外界宣布正式进军零售业,娃哈哈的第一家欧洲精品商场WAOW PLAZA在杭州钱江新城正式开业。按照宗庆后的设想,未来精品零售商场将通过两种业态开展经营,一是在中国各主要城市开设娃哈哈欧洲精品商场,吸引欧洲厂商直接进驻中国开设专卖店;二是由娃哈哈作为欧洲品牌在中国的总代理,吸引全中国范围内的加盟商在各个城市设立加盟店。
对于娃哈哈的未来,宗庆后也指出了方向:娃哈哈今后主要专注于高新技术行业、资源型行业和零售业三大领域。其中,零售业可能集中在建设城市综合体、开设奢侈品折扣店、以加盟为主的连锁超市。
这种更具国际化的设想似乎为娃哈哈注入了一股新鲜血液,这或许得益于其具有国外留学背景的女儿宗馥莉。娃哈哈往后在国际的发展,就因为这对父女的同心,开始看到了曙光!

欲了解更多,请参阅《大橙报》(BIG-ORANGE)电子报www.bigorangemedia.com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