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动态与经济

城镇化步伐快速 基本设施融资需求大

5_1根据数据显示,每个月,发展中国家有500多万人迁往城市地区,因为那裡的就业、教育和各种机会都更多。但在迁徙时,基本服务需要——水、电和交通等——也随着一起流动,基础设施需求就应运而生。

从肯尼亚(Kenya)到基里巴斯(Kiribati),这一现实是显而易见的——不论哪个地区,只要处于快速的城市化过程中,巨大的基础设施赤字就暴露出来。这一赤字在发达经济体也存在。

简言之,“全球基础设施建设”和“现代化”应该成为长期全球增长战略的一部分。正因如此,二十国集团(G20)财政部长最近在澳洲(Australia)举行了今年第一次会晤,将基础设施投资列为确保强劲、可持续和平衡复甦的关键要素。

根据报道,在二十国集团(G20)财政部长在华盛顿(Washington)重新聚首之前,市场看到了1个值得注意的问题:光是增加基础设施投资并不足以提振增长和就业创造。

金融危机开始时,发达和新兴市场经济体将大量投资于“准备就绪”的基础设施工程以提振短期经济增长和创造就业。在新兴和发展中国家经济体,政府预算饱受掣肘,而私人部门平均只占基础设施投资总量的不到15%。

事实上,新兴经济体所面临的关键性基础设施投资贷款的挑战,是许多以往在这方面扮演重要角色的商业银行(主要是欧洲银行)开始撤退,而且在他们的资产负债表获得修复,筹资也符合监管标准之前,是不会重新提供基础设施贷款的。

这导致了巨大的未满足融资需要。在新兴和发展中经济体,据估计到2020年每年需要增加1至1.5兆美元投资才能实现增长目标。如果考虑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或适应气候变化问题,则每年的基础设施需求成本还要再增加1700至2200亿美元。

新兴国家为实现增长目标
每年需1.5兆美元投资额

显然,二十国集团强调满足这一需要对无数人来说至关重要是正确的。比如,超过69%的撒哈拉以南非洲人口得不到电;65%的南亚人口得不到简单的蹲厕;40%的拉美和加勒比海地区农村人口无法获得全天候道路。

但大家也知道,促进基础设施投资需要的不只是钱。一些国家从基础设施投资中获得了巨大的增长好处,有的国家则没有见到任何回报。

世界银行集团为二十国集团所准备的背景资料指出,政府应该花更大的力气用于遴选、筛选和管理基础设施项目,并更多地致力于基本投资气候质量问题。

优先投资、良好规划和可靠的项目设计,能够极大地增加新型现代化基础设施对增长和就业创造的影响力,同时提高稀缺资源的回报。更好的投资规划有助于避免让基础设施陷入低效率、不“绿色”的科技泥沼。

所以这些都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许多发展中国家在选择、准备和实施项目方面面临着实际困难。技术、金融、经济和环境可行性研究以及长期规划的成本可能很高,甚至达到数百万美元。

在今天的经济气候下,吸引私人融资至关重要,因为光靠公共资金肯定无法弥补基础设施缺口。这还需要确保良好的治理、可预测的价格结构以及可信的监管环境。

各国已没有时间可供浪费。全球的城市正在不断成长,基础设施在帮助为穷人提供基本服务、创造就业和机会、增加进入市场的机会以及确保可持续增长方面有着独一无二的作用,而要起到这一作用,就需要决策者快速果断地行动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