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ghline 封面人物

中国(China)微信(Wechat)之父 张小龙(Allen Zhang) 以天生的完美主义 让用户体验一次次地接近极致

Post Views: 43,922 引言 19年前,Foxmail在他手中诞生,造福400万邮箱用户;8年前,他带领团队锐意创新,以七星级的产品追求重塑了QQ邮箱,使这一个产品起死回生;3年前,他成功开发微信(Wechat)这一划时代的产品,开创了中国(China)移动互联网市场。他,就是微信之父、腾讯公司(Tencent)高级副总裁张小龙(Allen Zhang)。现在就随《大橙报》来了解他的故事。 腾讯(Tencent)高级副总裁、微信产品负责人张小龙(Allen Zhang)在2016年1月11日的“微信公开课”活动上意外亮相。他分四大方面阐释了微信的价值观,还透露将推出新的公众号形态:应用号。 张小龙表示,希望存在一种新的公众号的形态,用户关注了一个公众号,就像安装了一个应用程式(App)一样。在平时,公众号并不会向用户发东西,且会很安静地存在那里,等用户需要的时候找到它就好了。他将其称之为“应用号”,是区别于订阅号和服务号的全新公众号形态。 张小龙解释,应用程式的推广成本实在是太高,公众号能够实现获得用户,并且获得的成本和传播的速度会更好一些。“我自己也是很多年的程序员,我们觉得在2016年应该做一些事情,面向开发的团体。”至于应用号推出的时间表,他并未透露。 业内人士认为,未来可能是超级App+WebApp的天下,目前尚无胜任Web App分发角色的产品出现。可以期待微信杀入后带来的变革。 凭着开发Foxmail软件 张小龙赚到第一桶金 张小龙于1969年12月3日出生于一座拥有2500多年历史的古城–中国湖南省邵阳市(Shaoyang,Hunan,Malaysia)。 1987年,他考入华中科技大学(原华中理工大学)电信系。求学期间,张小龙的兴趣爱好十分广泛,无论玩什么,只要稍加练习,总能达到业余高手水平,围棋、桌球、网球、保龄球,电脑游戏,玩起来总是在周围人中最厉害的之一。除了玩之外,他的专业课成绩也十分优异。 “他是我们之中最早学习C语言的人,当时C语言才刚刚诞生。”张小龙的同学张惕远回忆,除了软件之外,张小龙对硬件也很在行。研究生导师向勋贤评价张小龙时说:“喜欢捣鼓电脑,喜欢睡懒觉的年轻人。” 1994年秋天,刚满25岁的张小龙,从华中科技大学研究生顺利毕业,幸运的他很快就求得在电信机关单位工作的好机会。这份铁饭碗工作,让周围很多朋友都十分羡慕,但张小龙却不以为然。每次看到政府机关大楼,他都会感觉到“一种窒息从头顶笼罩下来”,于是他放弃电信部门的铁饭碗,毅然投身活力四射的互联网行业。 早期的互联网创业者大多选择某一个领域做一款产品,比如说腾讯(Tencent)创始人马化腾(Pony Ma)做社交软件QQ,百度(Baidu)创始人李彦宏(Robin Li)选择了搜索引擎做百度,张小龙的开局也是如此,不过很难有人能想象到,全靠一个人可以做出一款像Foxmail这样优秀的软件。 1997年,时任《电脑报》记者、后来的多玩网创始人李学凌曾描述说:“只要你站在黄庄路口,大喊一声,我是Foxmail张小龙,一定会有一大群人围上来,让你签名。”4年之后,Foxmail用户量已达到200万,而腾讯当时只有10万用户。Foxmail因此而被誉为唯一能与微软(Microsoft)Outlook对抗的邮件软件。 1998年9月份,刚刚出任金山总经理,即日后小米手机创始人的雷军(Lei Jun)联系张小龙,希望收购Foxmail。张小龙随意给出了15万人民币的报价,雷军直接同意。但意外的是,仅出任金山总经理一个月的雷军因事务缠身,负责接洽的人不了解Foxmail的价值,竟忽视了这件事情。 直到2000年互联网泡沫到来,寒风萧瑟。此时,已完成Foxmail技术调整的张小龙很少优化更新,这些工作已无法激起他的事业热情,他打算回到互联网创业的正轨上来,卖掉Foxmail。好运就这样找上门来,博大互联网公司开价1200万元收购了Foxmail,仅两年时间从15万人民币飙升到1200万人民币,互联网的神奇、荒诞和魅力之处正在于此,张小龙获得了第一桶金。 2005年,沉寂5年之久的张小龙再次出现在人们的视野里,并进入腾讯担任广州研发部总经理。已经走向没落的博大互联网公司,将Foxmail团队及张小龙打包转让给腾讯。张小龙在博大的5年在江湖上几乎销声匿迹,与他同一时代的很多程序员、产品经理已成为互联网大佬。 腾讯的出现,是张小龙互联网生涯的又一次转折。面对MSN的强势竞争,马化腾希望有办法可以使旗下的QQ邮箱能打垮其Hotmail,张小龙迎难而上,仅3年时间,QQ邮箱就发生巨大改变,成为腾讯旗下口碑极好的一款产品。 2010年向马化腾建议 腾讯开发移动社交软件 一向沉默寡言的张小龙于2010年给马化腾发出一封邮件,建议腾讯做移动社交软件。张小龙认为,移动互联网将来会有一个新的通讯工具,而这种新的通讯工具很可能会对QQ造成很大威胁。马化腾很快回复邮件,赞同张小龙的想法,并且让其作为负责人带领腾讯广州研发部开始这个项目。 微信ios版(Wechat)于2011年初上线,但用户增长并不理想。张小龙突然意识到在微信上是否过于理性,增加一些文艺或者人性的元素会不会更好?也许,现在的微信过于功利主义和现实主义。从那时开始,张小龙放弃理性思维,开始武装成一个文艺青年。同时,微信开始增加一些更贴近人性的功能,查找附近的人、朋友圈、摇一摇等… 张小龙提出了一个新观点:微信是一种生活方式。很多人觉得张小龙越来越不像一个严谨的程序员,而是一个兜售概念的“忽悠大师”。自此以后,微信一发而不可收拾。在移动互联网领域中,目前微信还没有势均力敌的竞争对手,张小龙还有足够多的试错机会,电商、广告、游戏都可以涉及。显然,马化腾已经将微信商业化的重任全权交给张小龙。 乔布斯(Steve Jobs)的东方信徒 张小龙不允许产品出现任何瑕疵 张小龙的多数产品都是经过手下工程师成百上千遍的修改才会被允许上线,这位苹果公司(Apple Inc)已故创始人史蒂夫·乔布斯(Steve Jobs)的东方信徒不允许产品出现任何瑕疵。 每周一次的网球,每天深夜的《蓝莲花》音乐,以及从程序员时代一直保持了下来的烟瘾。有人说,张小龙是沉默到像谜一样的男人,是中国为数不多并具有文艺气质的商人。 如果世界上又出现了什么新鲜的应用程式,在发布后的48小时内,若你也下载尝鲜,可能你会遇到一个名叫Allen的人,如果此人沉默不语,甚至连头像都没有。那么你也许已经遇见了张小龙。 值得一提的是,由中国科学报社、中国科协科普部、中国科技新闻学会等主办的“2013中国科学年度新闻人物”推选活动2014年1月24日晚正式揭晓后,张小龙被评为10位获奖者之一。 当时,评委会这样评语:“17年前,Foxmail在他手中诞生,造福了400万邮箱用户;6年前,他带领团队锐意创新,以七星级的产品追求重塑了QQ邮箱,使这一个产品起死回生;3年前,他成功开发微信这一划时代的产品,开创了中国移动互联网市场;2013年,他继续完善微信,微信支付风生水起,亿级用户遍布世界。” 他表示:“崇尚技术的他是天生的完美主义,产品不断更新迭代,用户体验一次次接近极致。他把每一款互联网产品打造得老少皆宜。他信奉简单就是美,他崇尚颠覆性思维。他就是微信开发者、腾讯公司高级副总裁张小龙。”

Highline 封面人物

经纬中国(Matrix Partners China)合伙人 张颖(David Zhang) 更高价值才足以驱动自己投入更多心血

Post Views: 55,905 引言 现年43岁的经纬中国(Matrix Partners China)合伙人张颖(David Zhang),曾经投资过分众传媒、3G门户、傲游、爱康国宾、暴风影音、保利博纳影视、华康人寿和世纪互联等公司。他因本身投资的分众传媒获得了近三十倍的回报在中国(China)业界声名鹊起。现在就随《大橙报》来了解这位明星投资人的故事。 2016年2月份,经纬中国(Matrix Partners China)合伙人张颖(David Zhang)正式宣布他们将在2016年重点观察自媒体行业。不过,这次想得到张颖的青睐并不容易,因为2015年一年,经纬创投的微信公众账号涨到了20万粉丝,张颖亲自带队开发经纬的自媒体。 张颖最感兴趣的是行业垂直自媒体,有优质内容,团队大小无所谓。经纬投资后,要帮助这类自媒体做大,在国内上市。一些优质的百万、千万俱乐部自媒体,经纬投资后,在广告、投放分成之外,进而帮助他们转型电商发展,“多元化商业模式,”是张颖给自媒体的建议。 张颖最近在“风向2016自媒体年度盛会”上表示说:“自媒体应该做得更加垂直,把自己所在的这一块做得更好。” 经纬中国也有自己的公众号,而在公众号方面,张颖强调说他还是放了很多的精力在里面。他会要求新媒体尽量做得有趣一点,好玩一点。 他认为,对于任何一个企业而言,不管是什么阶段,社会化的传播营销很重要。现在自媒体、新媒体很火,很多公司创始人都有这样的意识,组建了自己的新媒体团队,也有各自的公众号,但创始人自己却并没有在公众号上面花太多时间。如果是这样的话,公众号还不如不做。“如果没有核心创始人的参与,这方面是不会做到最好的,我们要做就要做到最好。” 张颖表示:“我们在新媒体花的时间,新媒体团队花了八成,而我自己花了两成。” 经纬中国张颖很看好自媒体这个方向,称会有很大的市场机会。他指出,会有很多人在这个大的趋势里面赚到钱,既能享受自己做的事情,又能赚到钱过着自己的生活。 另外,现场有人问到张颖会关注哪些领域的自媒体人并进行投资,张颖表示,“第一是行业要足够大,比如说汽车、金融、母婴、军事等等。另外,我们还是比较关注能持续产生优质内容的团队或个人。然后我们会看未来他对商业模式的理解,如何转换他的用户。” 投资分众传媒获30倍回报 张颖在中国业界声名鹊起 现年43岁的张颖,曾经投资过分众传媒、3G门户、傲游、爱康国宾、暴风影音、保利博纳影视、华康人寿和世纪互联等公司。他因本身投资的分众传媒获得了近三十倍的回报在业界声名鹊起。 对于投资,他认为钱的驱动有限,投资人必须要寻找到做这一件事情更高的价值,才足以驱动自己投入更多的心血。而他放弃了父母为其铺好的科学家或医生之路,选择了踏足商圈,对他来说,这件事儿是他真心喜欢的,而他希望将投资这件事全职做到72岁。 1973年,张颖出生在中国上海(Shanghai,China)。“如果问我最崇拜的是什么人,我会说是两位科学家,他们就是我的父母。”张颖曾说,父母对自己的影响很深远。据了解,张颖的父亲是军医,母亲从事科学行业。他的童年时代,基本上都是和母亲一起度过的,因为那时,父亲在乌鲁木齐工作长达十一年,只有母亲一个人带着张颖在山东生活。 在张颖的记忆中,母亲坚强且聪明,而这体现在了其对张颖的教育上。在张颖很小时,母亲对其赏罚分明。张颖如果考试得70分,是肯定要挨打的,如果分数高,可能会有现金奖励,再高,拿的更多,如果足够优秀,就可以在假期回上海。而这让张颖很小时就明白一个道理:必须要通过自己的努力想要获得自己想要的东西,越努力越容易达成目标。 1987年,张颖全家移民去了美国(United States),到美国的第一年,其实是最难熬的。对于刚到美国的张颖而言,可能更多是语言上的障碍,不会讲英语也不会讲广东话。而父母要在异乡重新寻找出路让一家人扎根则更艰难。“我们一家刚到美国时,父亲的身上只有30美元”,张颖回忆道。这意味着一家人到美国的第一天,父母就要立刻找到工作以维持生计。于是,其父亲去洗盘子,母亲去了车衣厂做衣服。“母亲当时还经常遇到抢劫,包包和项链经常被抢。”张颖说,也正是因为父母的不易,让他很早就意识到,“更加努力去回报父母。” 1995年,张颖获得加州州立大学生物与化学学士学位,1999年拿到美国西北大学生物科技与商业硕士学位,后加盟花旗银行(Citibank)投资部门,任职于花旗集团旗下所罗门美邦(Salomon Smith Barney),负责网络、软件及半导体工业的分析、重组以及投资调查。他亦于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UCSF)担任高级研究员,参与生化基因相关的研究。 据张颖透露,父亲一直希望他能够子承父业,而张颖认为自己如果走父母那一条路,可能最多做到B+,而自己善于与人打交道的性格,如果在商界或许更会有一番作为。张颖说自己是幸运的,而他也能够在父母规划好的人生道路外,走出一条自己想要走的路。 张颖认为,之所以会有今天的一切,主要也都是身边人给予的。 张颖真正接触到风险投资,是在他还在读大三时。当时,受某大学同学父亲的影响,张颖很早就了解了风投行业,并对这个行业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回忆时说,“算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人,曾自己创办了三家公司,后来在美国一家非常知名的风投机构工作。” 2000年,张颖加入荷兰银行(ABN AMRO)任高级投资经理。 2002年,加盟美国中经合集团旧金山办公室,四年后回国任董事总经理和中国区首席代表,主导了分众传媒的投资。 结合美国与中国经验 张颖创办经纬中国 2008年初,张颖和原易趣网创始人、诺凡麦医药董事长、美国经纬创投合伙人邵亦波(Bo Shao)作为联席管理合伙人的身份,联手创办经纬中国。 经纬中国是结合经纬创投在美国三十年积累的理念、战略以及中国本土经验而创立,旨在帮助中国企业家更好地服务中国市场,并带给中国企业充沛的战略资源和先进的企业理念,扶持中国企业家在中国快速发展的经济环境中成就伟大的事业。 经纬中国专注于对处于早期或扩张期阶段公司的投资,并希望扶持其成长为中国乃至全球市场的领先者。投资领域主要包括:科技、媒体和通讯(TMT)、健康医疗、消费者服务、清洁能源。该公司的核心价值在于对创业者的尊重、谨慎的投资态度和放远长期的投资理念。 经纬中国第一期基金已于2008年1月募集完毕,规模达到2.75亿美元。 如今,这家风险投资公司管理着4只美元基金和4只人民币基金,总值约为20亿美元。 风险投资业的传统打法是“狙击手型”:少而精的投资团队(有的团队不到10人),少而精的项目量(通常是保持每年投5至10个项目的节奏),依靠仅有的几家被投中的公司贡献全部回报。经纬中国则截然不同,该公司近两年的速度是一年投50至70家,与之相匹配的是他们在风投行业堪称庞大的规模:40多人的投资团队,以及30多人的投后团队。 截至2015年11月止,经纬已投了近300家公司,估值超过10亿美元的有35家,布局覆盖移动互联网最重要的几个领域:交易平台、O2O、互联网金融、移动医疗、社区社交等。其中包括一批“某种意义上革新了中国人生活方式”的公司:陌陌、滴滴快的、饿了么。经纬在2015年帮助此前所投的公司完成了超过70亿美元的新融资。 在未来,经纬中国基金将专注中国市场,在互联网、无线服务、新媒体、生命科学、环保科技、以及消费者产品与服务等领域寻找投资机会。 据了解,经纬中国将致力于投资高速成长的早期和扩张期企业,单笔投资额将从100万美元至2500万美元不等。结合邵亦波在互联网、张颖在新媒体以及高科技领域的丰富投资经验,该基金将仍然以互联网、无线服务和新媒体见长。

Highline 封面人物

中国(China)风和投资管理公司(F&H Fund Management)创始合伙人 吴炯(John Wu): 一个人要走运须具备感染力、魄力与执著潜质

Post Views: 56,802 引言 身为中国(China)著名天使投资人之一的风和投资管理公司(F&H Fund Management)创始合伙人吴炯(John Wu)认为,他喜欢的创业者身上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气质,就是看他有没有走运的潜质。在吴炯看来,一个人要走运的话必须具备三个潜质:感染力、魄力以及执著。现在就随《大橙报》近距离认识吴炯。 2015年的中国上海(Shanghai,China)马拉松,风和投资管理公司(F&H Fund Management)创始合伙人吴炯(John Wu)在微暗的天气里匀速奔跑,路边的风景一一闪过,清爽的微风以及适宜的温度让他的心里晴朗而通透,他十分惬意的享受这样的当下。 8年前的吴炯,正坐在阿里巴巴(Alibaba)技术总监(CTO)的位置上,离开阿里前的最后一个任务是,负责阿里整合并购雅虎(中国),远远没有如今创办风和投资的风和日丽,当时体型更比现在“大了一圈”。 离开阿里后,他便迷上了马拉松,而且还“上瘾了”。 “上瘾”的除了马拉松外,还有投资。离开阿里后,他便转战投资界,但自觉并不是一个非常“勤奋”的投资人,他只是关注“看好的创业者或者熟人介绍的好项目”,每年只投5-8个项目,但似乎他总是能遇到牛人乃至牛公司–投资汉庭获得15倍回报,聚美优品获得100倍回报。 他是微医集团(原名为“挂号网”)、聚美优品、衣邦人、聚光科技的天使投资人,并且被评为创业邦2014年中国年度天使投资人。 他被朋友们称为“福星”,但他只是谦逊说到:“我特别幸运,遇到的都是非常牛的人”。 与马云(Jack Ma)邂逅 吴炯人生发生了质变 吴炯出生于中国上海(Shanghai,China),曾就读于上海交通大学,随后赴美留学,于1989年毕业于密歇根大学,获电脑科学理学士学位。 吴炯于1996年1月份加入了美国(United States)的雅虎(Yahoo Inc.),负责搜索引擎和电子商务技术的开发,并于1999年因“半结构化搜索”领域的杰出技术性成就被美国国家专利局授予核心技术专利。 任职雅虎期间,他主持雅虎电子商务基础软件系统的设计和应用。在加盟雅虎之前,吴炯任职于甲骨文(Oracle),参与了Oracle7.3数据库核心的研发,并担任全文检索技术部开发经理。他还曾在Medicus Systems和RAD Technologies担任软件工程师。 1997年杪,吴炯和雅虎联合创始人杨致远(Jerry Yang)到北京(Beijing)参加一个会议,邂逅了“公务员”的阿里创始人马云(Jack Ma)。 “按说这样的会很多,一般人换个名片,以后就没有联系了。”吴炯回忆说,“但是我们见面后一直保持联系,很多时候也说不清楚是谁主动跟谁联系。” 这样的联系,在1999年两个人一次长谈之后发生了质变。 给了马云的梦想一个机会 吴炯变成梦想的实现者之一 当时的马云正计划创业,他希望公司成为网上的香港(Hongkong)、全球进出口贸易的网上虚拟集散地。他将未来描绘成一幅美好而宏伟的蓝图,宏伟到让吴炯在硅谷(Silicon Valley)的朋友听完马云的演讲后纷纷判定“这个人一定是个骗子。” 但吴炯不仅相信了这个“骗子”,还把自己的几十万美元投资给了这个“骗子”。对于这一点,吴炯曾说:“我这个人比较好骗。太精明的人往往会错过机遇,你必须傻一点,给梦想一个机会。” 吴炯不仅给了马云的梦想一个机会,还把自己变成这个梦想的实现者之一。2000年5月,他放弃在雅虎“高达8位数的收入”加盟阿里,出任科技总监职务(也是阿里历史上首位科技总监)。 在阿里的任职期间,他领导开发了阿里B2B网站,淘宝网(taobao.com)以及相关系统的核心技术和产品设计。在2005年阿里合并了雅虎中国后,他还主持了雅虎中国搜索事业部的工作。 而巧合的是,他的四位交大的好朋友(梁建章、沈南鹏、季琦、范敏),也差不多在同一时间,成立了携程网(ctrip.com)。 挂号网(guahao.com)的廖杰远,聚美优品(bj.jumei.com)的陈欧,吴炯都是很早就认识,当时廖杰远还在做电信ICP业务,而陈欧还在做社交游戏中内置广告。在他们业务转型时,吴炯选择了成为他们的天使投资人。 2008年1月1日,吴炯离开阿里,辞职后的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重整自己。但当时的他并没有打算为自己创立基金做投资,而是成为北极光创投(Northern Light Venture Capital)的外部合伙人,与北极光的邓峰(Deng Feng)一起讨论项目并联合投资,开始转向金融投资领域。 吴炯与胡猛(Matt Hu) 于2010年创办“风和投资” 2010年,胡猛(Matt Hu)找了他一起创办“风和投资”。风和投资特别关注互联网、高科技以及移动医疗等方面的创业公司。 “风和这个名字是我跟我的搭档一起起的名字,我们很喜欢这个名字,“风”代表风险,“和”代表和谐。”吴炯表示,“投资就是要把这两者平衡好,投资当然要担风险,如果你不担风险的话,你也不会有回报了。和谐体现了我们的另一个投资理念,我们和创业者和所有投资的公司,关系都非常的良性,可以用和谐这两个字来形容。” 目前,吴炯投资了一批明星项目,比如微医集团、汉庭酒店、聚美优品等。 然而,之所以能够投出这些明星项目,与吴炯对行业趋势的精准判断、对优秀创业者的了解和对所投项目的倾心付出是分不开的。 作为活跃的天使投资人,吴炯自2000年来投资并培育了许多创业公司,其中不乏许多成功企业。如纳斯达克证交所(NASDAQ)上市的华住酒店集团;深圳证交所(Shenzhen […]

Highline 封面人物

中国(China)知名天使投资人 熊新翔(Xiong Xinxiang) 看好互联网+金融最具有发展潜力

Post Views: 51,639 浑身散发着儒雅气质,擅长处理复杂问题和战略思考的中国(China)天使投资人熊新翔(Xiong Xinxiang),擅长对具有创业潜质人的识别与培养,同时使用熊式独门秘诀–熊六刀,对项目进行科学与艺术的解析,视为他的最高投资哲学。现在就随《大橙报》来了解他和他的独门秘诀。 2015年,对熊新翔(Xiong Xin Xiang)来说,可谓是一个硕果累累的好年。2015新年的钟声刚刚响起,他先后获得“2014十大重庆经济年度人物”和“首届重庆金融十大创新人物”两项荣誉提名,正式作为金融行业的优秀杰出代表成为评选活动候选人。 猪八戒网(zbj.com)成功融资26亿人民币,整体估值随后突破百亿人民币。作为投资人之一,熊新翔获得800倍的投资回报率,赚得盆满钵满。 当然,他收获的不只是利,还有名。随后的一段时间,各种好评铺天盖地地飞向了他。媒体如此描述:“熊新翔确实有非常长远的眼光,更关键的是,他有耐心,允许被投资者犯错。而在对方犯错之后,他还是会继续投钱。” 更夸张的是猪八戒网总裁(CEO)朱明跃(Zhu Ming Yue)。在一次接受采访时,他将熊氏称为是“中国最好的天使投资人”,甚至连“之一”都没加。面对纷至沓来的赞美,熊新翔多少觉得有点不好意思。而事实上,天使投资人并非他本来的职业。 科技领域遭遇滑铁卢 熊新翔进入天使投资行业 1968年,熊新翔出生在福建永定(Yongding,Fujian)的一个农村家庭。他随后毕业于电子科技大学,考获工程师学位。 1997年,他和小伙伴共同出资30万人民币成立了重庆市博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borncn.com,简称博恩集团),并且成功挖到了自己的第一桶金;2005年,在各条战线上狂飙突进的他遭遇了滑铁卢,损失惨重。反省之后,他索性抽身进入天使投资行业。值得一提的是,如今互联网“三座大山”之一的360,正是熊新翔投资的第一个项目。 10多年过去,熊新翔的投资项目已经达到逾百个,失败率仅为4%。在这个失败率公认高达95%的行业里,这样的成绩单可谓华丽。 同样华丽的还有熊新翔在另外一条战线上的战绩。2011年,他成立易极付(yiji.com),开始进入第三方支付行业,当年就拿到了第三方支付牌照,并在2013年拿到了央行首批下发的跨境支付牌照。如今,易极付不仅坐稳了西部老大的位置,更是冲进了中国全国前10名。 在他的带领下,博恩集团一直保持高速发展的势头,企业资产规模从创立之初的30万人民币,增长到现在市值300个亿,发展成为一家跨软件服务、数字医疗设备、互联网信息服务、第三方支付、资源投资等多个领域的集团性高科技企业,特别为重庆市在互联网投资、互联网金融、第三方支付等金融领域的创新发展作出了独特贡献。 但熊新翔并没有收手的打算,“我要等到易极付冲到行业前三的那一刻,那才是我的里程碑。” 2015年3月27日,由北京大学民营经济研究院主办,北大民营经济研究院重庆教学中心和博恩集团承办的“2015领袖智慧高峰论坛–重庆峰会”在重庆召开。熊新翔在峰会上表示,他认为“互联网+”有两层含义:其一,互联网加什么都可以,互联网只是个工具,不管是谁、什么行业都可以用;其二,互联网代表的是一种价值观,即全民、大众、平等、分享的价值观。 熊新翔认为,目前看来,互联网+金融是最有潜力的。互联网有三次浪潮,第一次是改变了新闻等信息的传播;第二是改变了人们的沟通、交流,人们开始使用QQ等网络聊天工具;第三就是电子商务,这个过程相对比较长。 对于熊新翔来说,投资猪八戒网和投资易极付之间的差别在于,前者是投资外人,而后者是投资自己。但除开这些差别,熊新翔的投资狂想曲已经奏响了10多年,且将在未来一段时间内继续奏响。 独门秘诀熊六刀 熊新翔最高投资哲学 熊新翔使用熊式独门秘诀–熊六刀,对项目进行科学与艺术的解析,视为他的最高投资哲学。 第一刀–产品:用户和用户价值 所有创业项目都必须有清晰的目标用户和细分用户。在产品的初期,创业者容易犯个共同的毛病–假象用户基数很大,然后为了打磨产品而无限延迟上线时间。 “用户是需要验证的,只有当产品快速推向市场后,才能获得验证的机会,找到你的一级用户。” 熊新翔见过最悲哀的创业者,他们为了将产品打磨完美,耗光投资,结果产品都没有得到验证。易一系创业项目都经过第一刀的把关,也避免了类似的事情发生。 在产品环节,创业者另一非理性行为也是熊新翔难以接受的。“产品长得“八爪鱼”似的什么都想抓,什么都抓不住。一开始做大做重。没遵循事物发展的基本规律。” 第二刀–市场规模及趋势 易一天使投资的兴趣点只在创业市场最繁荣的领域。熊新翔说,易一天使投资只投资互联网金融、移动互联网和互联网基础服务三个领域。 第二刀由此更好理解。在某种程度上,项目的潜力一定与规模化相关,同时也关系到未来增长的量级。现在时髦的说法是,创业者要学会在蓝海里游泳。 第三刀–领袖及团队 投资首选在于看人,这是行规。易一天使投资的投资方法论却略有不同,因为专投资种子期,他们对概念(idea)和创始人的考察并重。一个好的概念需要优秀的创业者执行,这个创业者跟高对方向和节奏的敏锐力。 熊新翔对于创业领袖的考察,多达十几条,但最根本的两点是专注和学习力。 对于创业团队的考察,熊新翔更看好互补性,当然还需要创始团队有一个合理的股权结构。 易一天使投资首席执行员曹日辉说:“我更喜欢五星红旗状的股权结构,一颗大星星周围很多小星星。” 第四刀–推广:业务模式 投资是艺术还是科学的?投资圈争论不下。熊新翔的态度就是,“易一要做最科学的投资机构”。按照他的分法,一个创业团队符合以上三个条件,这个项目就具备令人心动的价值。但仅仅符合前三个标准还不够。易一天使投资还会通过自己的人脉以及多年的资源积累,来帮助创业者更加快速地推进市场。第四、五、六刀,更强调的是易一天使投资对投资者的主动帮助和投后管理。 从早期投资猪八戒网、奇虎科技,熊新翔的成功案例已足够多了。浸淫投资圈多年,熊新翔和搭档曹日辉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资源,能提供创业者本身具备的渠道、营销推广方式之外的帮助,快速将产品价值理念推销出去,最高效地抓取用户。 “我们会主动问创业者还要什么样的帮助,就怕他们不提要求。”在熊氏看来,创业项目解决了产品的价值属性,获得了一级用户之后,就需要低成本地扩展二级、三级用户等。目前可行的推广方式,不外乎代理渠道、广告以及口碑影响等。 第五刀–盈利:商业模式 第五刀是商业模式。或许也是现今的创业市场最为头痛的一件事,在用户规模增长的同时,企业却没有盈利的可能性。在熊新翔看来,这种盈利能力还不是现金的回流,而是基于第五刀过后,业务模型之余今后的盈利预期。 易一天使投资关注盈利,更关注赚钱是否巧妙,在简单粗暴的赚钱方式外,易一天使投资有更为精妙的方式切分,如润物细无声模式、分润模式、聚沙成塔模式等。 第六刀–竞争分析:相对竞争 做竞争分析,熊新翔特别关注几条:该创业项目所处行业有没有大腕,它会不会随时被吞掉;另外你的项目核心竞争力是什么,能否提高竞争门槛阻击一部分的跟随者;除此以外,项目最好有差异化的竞争策略。 作为具体操盘手,熊新翔并不避讳一点,有时候他在做投资竞调的过程中,花在竞争对手上的研究时间,可能比花在所投项目身上的时间还要多。

Highline 封面人物

中国(China)晨兴创投(Morningside Ventures)合伙人 刘芹(Richard Liu): 创业者要有杀手气质与传教士能力

Post Views: 44,910 身材瘦削的晨兴创投(Morningside Ventures)合伙人–刘芹(Richard Liu)不喜欢出风头,也不愿与媒体打交道,他所在的晨兴创投低调到连不少投资基金都不知道。但2013年这家专注于早期投资的公司再也捂不住自身光芒,在BAT三巨头夹击的互联网时代,它所投资的公司却屡屡脱颖而出。现在就随《大橙报》,来了解这位明星投资人的成功之道。 晨兴创投(Morningside Ventures)合伙人刘芹(Richard Liu)于2015年6月中期在黑马营九期毕业典礼上表示,优秀的创业者应该考虑三个关键问题,市场以及野心是不是足够大;是不是抓住了一个正确时机,切入到了一个趋势性的机会;这一间公司长期来说能不能形成护城河效应。 除此之外,创业者应该要具备杀手气质和传教士能力。在0到1的时候,一定要有以身作则的杀手气质,把公司的短板补掉、迅速把业务往前推进极强的执行能力;二是有能聚一帮牛人的传教士能力和魅力。 在他看来,良好的公司融资在市场上都是被追捧的,如果公司要不停地想怎么融资,一定是有问题,如果做不了减法,不如早死早超生,换个跑道。 刘芹在1974年出生。他1989年从武汉(Wuhan)考到北京科技大学,工业自动化专业,1993年毕业,并在6年后获得中欧国际商学院商业管理硕士(MBA)学位。2000年,他加入晨兴创投。 2007年,在刘芹等人的提议下联合创办了开放式基金(晨兴中国TMT基金),在中国的互联网、无线、媒体、游戏娱乐、消费服务等领域投资了许多早期项目。 刘芹在这个基金里做了16年,从一个“拎包的”成为了合伙人。尽管,他用了“熬”这个字,但这并非一个励志故事。他的极强的求知欲和思考能力是关键。 刘芹的作风低调 不与媒体打交道 身材瘦削的刘芹不喜欢出风头,也不喜欢跟媒体打交道,他所在的晨兴创投低调到连不少投资基金都不知道。但2013年这家专注于早期投资的公司再也捂不住自身光芒,在BAT(百度(Baidu)、阿里(Alibaba)、腾讯(Tencent))三巨头夹击的互联网时代,它投资的公司却屡屡脱颖而出。 2012年11月22日,刘芹投资的YY(欢聚时代)登陆纳斯达克(NASDAQ),并且在这个中概股最冷的冬天一路走强,股价从当初的每股10.5美元一度上涨到近55美元;2013年4月,晨兴投资的UCweb引起(百度创始人)李彦宏(Robin Li)和(阿里创始人)马云(Jack Ma)的激烈争夺,并最终花落阿里;2013年8月,刘芹的又一个得意之作小米手机(Xiaomi)完成四轮融资,估值高达100亿美元,此估值在当时仅次于百度、阿里、腾讯三巨头的市值。 无一例外的第一轮投资领投者身份,不仅证明着刘芹作为这些公司最早发现者的犀利眼光,也让晨兴创投收获了高额的回报。仅YY就获得超过60倍回报,而现在价值百亿的小米手机,在刘芹2010年底投资时估值不过2.5亿美元,UCweb这个持有4年的项目也为他换来了8倍的回报。 事实上,名声不显的晨兴创投却是中国(China)互联网界最资深的投资者之一。晨兴创投作为香港(Hongkong)陈氏家族(即陈启宗、陈乐宗兄弟,“2013福布斯香港50富豪榜”第14名)的投资部由陈乐宗创立于1986年,1992年开始进入中国内地,并且成为搜狐(Sohu)的第一个机构股东也是最重要的机构股东。 早期投资是晨兴创投从创立到现在一直坚守的阵地。除了YY、搜狐之外,在携程(ctrip.com)、九城(the9.com)、正保教育(cdeledu.com)、凤凰网(Phoenix New Media)这些已经上市的项目中,晨兴创投无一例外都是第一轮进入的领头者,并也通常是它们上市时最大的外部机构股东。 一个只掌管着6亿美元的基金却有着如此高的命中率让人惊奇。“晨兴创投跟很多公司不一样,我们是狙击手模式,追求十年磨一枪,争取枪枪毙命。”就像是一个沉默的投资狙击手,刘芹和晨兴创投知道自己的目标是什么,在哪里埋伏,哪里开枪,哪里收获。 “早年的互联网投资,行业机会相对多,哪怕你不太懂怎么选择,只要你坚持做、有胆量投就有收获。现在资本越来越多,砸中的概率变得越来越小。” 在刘芹看来,普遍撒网的投资模式正开始变得效率低下,精确打击变得越来越重要。晨兴资本11个人的投资团队平均一年投出的项目只有六七个,而同等规模的风投机构通常能够完成十几个甚至几十个项目。 在自己心仪的领域里 刘芹潜伏了足足14年 好的狙击手明白潜伏的意义,而刘芹也已经在自己心仪的领域里潜伏了足足14年,“晨兴资本的投资主题在过去十几年几乎没有变过,就是寻找中国消费方式变迁以及互联网技术创新带来的变革的结合点。” 他提到,晨兴创投的口诀是长考、少投、精做、长期。长考,长期思考;少投,投资数量不是那么多;精做,投后的工作做精;长期,所有的投资都是以长期的视角来做最终的判断和依据。 晨兴创投在选择投资机会的时候,更看重优秀的创业者,除此之外还会考虑三个关键问题:这事是不是足够大;是不是抓住了一个正确时机,切入到一个趋势性的机会;这个公司长期来说能不能形成护城河效应。 第一个关键问题,这事儿是不是足够大,如果今天创业,一个人选择这个方向,应该问问自己,有没有发展空间,同时本身有没有野心。 无论是做1000万人民币的退出,还是做100亿美元的退出,基本要花上6至8年(基本上平均投一家企业要经历6至8年时间)。创始人把一个公司做起来,所投入的时间精力也是一样的,面临的问题和痛苦也相同。既然同样的时间退出,为什么不去选择一些足够大的机会? 第二个问题,是不是抓住了一个正确时机,切入到一个趋势性的机会?时机,比选择方向更难,踩对点非常重要。 时机太早,这个市场机会没到,创业者会发现本身很痛苦。90%失败公司都不是方向、体量的问题,或绝大部分都是时机太早的问题。领先市场3步、5步,市场还没起来,创业者就撑不下去了。不能领先太早,最好是领先0.5步。太晚当然也不行,市场如果很热,通常意味着红海了,时机已经晚了。 最后一个关键问题,是否能够持续发展,长期下来能形成竞争壁垒。好的商业模式、好的公司,时间是朋友。意思是说,随着时间的推移,创业者的竞争壁垒越来越高,护城河越来越强,这就是可持续发展。 他认为,创业者要具备两个核心能力:一个叫以身作则的犀利杀手气质;另一个则是本身有传教士能力,能聚一帮牛人。 创业者要拿下山头 就要有取上将首级能力 杀手的气质。解决公司业务发展中的短板,就跟打仗一样,创业者要拿下这个山头,就要有在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的能力。公司发展是长板和短板理论,什么短补什么,所以创业者最重要的能力是杀手气质,还有补短板的能力。创业者得不停的转变,缺什么都能自己顶上,也许不一定能做的最好,但创业者要有从0到1解决短板的能力,虽然不专业,但要永远是那个冲在第一线的。 传教士是什么?就是深入思考和能影响到什么样优秀的人跟本身一起的能力。传教士传教一定是你不信我的时候来传教。所以创业者身边聚一群什么样的人,基本就能够衡量本身的理念。如果下属的人,每个都是很有想法的人,那一定是创业者的想法比他们都大,能把他们镇住,创业者就能取得1+1大于2极强的成功。小米的创始人雷军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总而言之,创业者要有这两个能力:一是在0到1的时候,一定要有以身作则的能力,把公司的短板补掉,迅速把业务往前推进极强的执行能力。二是要有传教士能力以及魅力。创业者的魅力源头是来自本身的理念。两者缺一不可,特立独行的孤胆英雄,在今天很难成功。

Highline 封面人物

与林绍良(Sudono Salim)齐名 印尼(Indonesia)富豪 林文镜(Sutanto Djuhar) “接班人不但可以在儿女中选择, 更可以在千千万万热爱中华文化的人当中挑选。”

Post Views: 51,797 引言 在印尼(Indonesia)苏哈托(Suharto)时代,林文镜(Sutanto Djuhar)、林绍良(Sudono Salim)、苏哈托义兄苏威卡莫诺(Sudwikatmono)和伊布拉欣·里斯贾(Ibrahim Risjad)被号称“四人帮”,因为他们组成的Waringin Kentjana集团几乎囊括了印尼主要的行业。如今,林文镜是“四人帮”硕果仅存的一个人。现在就随《大橙报》来了解这位印尼商业大亨的发迹故事。 中国(China)胡润研究院于2015年8月19日首次发布“全球华人富豪榜”,根据榜单,福建(Fujian)首富是融侨集团的林文镜(Sutanto Djuhar),财富245亿人民币,位列全球华人第72位。 林文镜是印尼华人富豪,他在苏哈托(Suharto)时代,与林绍良(Sudono Salim)、林文镜和苏哈托的义兄苏威卡莫诺(Sudwikatmono)和来自北苏门答腊(North Sumatra)的商人伊布拉欣·里斯贾(Ibrahim Risjad)并称“四人帮”,因为他们组成的Waringin Kentjana集团几乎囊括了印尼主要的行业。但随着1998年的亚洲金融危机;四人帮瓦解,还发生了法律的纠纷。如今,林文镜是“四人帮”硕果仅存的一个人。 林文镜于1928年3月19日出生在印尼中爪哇古突士(Kudus,Central Jawa),祖籍为中国福建省福州市福清阳下镇溪头村(Xitou,Yangxia, Fuqing, Fuzhou)。1936年,7岁的林文镜随母亲离开福州的福清市(当时叫福清县)阳下镇,到印尼跟随父亲做生意。 目前林文镜已经是印尼一些著名企业的重要创办人之一,如印多福(Indofood)、波加沙里面粉厂(Bogasari Flour Mills)和印多水泥(Indocement)。这是印尼国内第二大的水泥厂,目前是由德国(Germany)的海德堡水泥集团(Heidelberg Cement Group)所控制。 他也是中国冠捷科技有限公司(TPV Technology)的共同创办人,这家公司是世界上最大的液晶显示器(LCD)制造商。他担任该公司非执行董事直到2004年8月25日。 林文镜也是三林集团(Salim Group)在香港(Hongkong)的第一太平洋投资(First Pacific)非执行董事。他是于1981年起担任此职务直至2010年5月31日。 与林绍良建立亲密关系 奠定日后良好生意基础 林文镜的父亲为林洪宽,育有二子二女,林文镜为老大。林洪宽早年和堂弟林宝桩一起前赴印尼谋生,先在古突士定居。17岁那年,父亲去世,林文镜不仅承担起养家的重担,还开始闯入商海。 据称,当年林家坐船来印尼时,是与林绍良一起还有一位同乡林义和(Imin Sugiono)并一同住在古突士,彼此的亲密关系是在这个时候建立起来的。林文镜日后的许多事业都是与林绍良合作的。 林文镜年轻时是一位出色的运动员,他精于羽球、排球和篮球。他曾经在50年代入选国家排球队。离开学校后,他曾经在中爪哇北加拉岸和一位姓刘的朋友合作开设一家印花染腊厂。 林文镜的同乡林义和于1958年从古突士迁居到雅加达(Jakarta),他在那里标获供应海军制服的生意,林文镜和林来端(Yacob Sulaiman)都对这笔生意感到兴趣,决定和林义和一起合作。后来连同另一位朋友陈奕乐,四人合组一间名为四海(Four Seas)的公司,经营这些生意。生意做得很红火。 1962年另一位朋友加入他们。于是他们成立了五星(Five Stars)公司,每人的股份相等。这家公司和苏哈托开始有业务伙伴关系。值得一提的是,林绍良当时由于供应物资给苏哈托的军队,因此和苏哈托已建立良好关系。 1968年苏哈托上台成为印尼的总统后,他拉拢五星公司和林绍良合作,成立一家新的公司称为华仁谊(Waringin Kentjana,三林集团的前身)。在合并之后,林绍良出任主席,林文镜代表五星公司管理在新加坡(Singapore)的Suntec工厂,而林绍良负责公司的财务。 不久之后与苏哈托有关系的商人伊布拉欣·里斯贾和苏哈托的义兄苏维卡莫诺加入了这家公司,这四人在印尼的商业圈呼风唤雨,所以被称呼为“四人帮”。 林文镜于1985年回到中国福清探亲之后,决定回到中国发展,以带动当地的经济发展。当时的林文镜已经成为名震东南亚(Southeast Asia)的超级富豪。2012年12月林文镜更因为多年在中国坚持慈善义举,捐赠总额超过8亿人民币,获得了中国房地产企业家“仁爱奖”。 庞大事业王国 权力逐步交给儿女 家庭方面,林文镜与其夫人张瑞珍育有三男两女,长子林宏修(Tedy Djuhar)、次子林宏盛、三子林宏新(Johny Djuhar),女儿林新中、林新慧。 在90年代以后,林文镜把他个人的主力放在中国发展,他在印尼的事业交给他的儿子林宏修和林宏新等人打理。林宏修目前是印尼水泥副董事主席,第一太平公司非执行董事,Tunggal Prakarsa公司副主席,太平工业与发展公司董事等职位。 林宏新为林氏集团财政经理,林宏盛主管印尼水泥厂新加坡分厂。五个儿女都在澳洲以及美国(United States)接受过高等教育,在业务上都能独当一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