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场赢略 Business

职场RICH学 打造钻石身价的12张王牌 (杂志刊登精简版) Chapter 5 第十二張王牌:目標就是有期限的完成夢想

Post Views: 48,652 订立了目标,接下来理所当然的问题是,如何达成它?有四个重点。第一个重点就是订立阶段性的小目标,这也是这一章一开始那个心理学实验中,那些“里程碑”的存在。一个远大的目标必定是靠着许多阶段性的成功所累积起来的。“阶段性的目标”能让事情变得容易。有一个最有名的推演法是“倒推法”。例如,一个人预计在四十岁时成立自己的事业,那么往回倒推,他应该在三十五岁时打稳基础、站稳脚步,万事俱备,包括财力、人才、顾问、人脉、管理能力。再往回推,三十岁的时候他就应该拥有充份的专业,在自己的领域游刃有余,掌握趋势并熟悉产业动向。因此,他必须在二十五岁时就有明确的方向,精心安排自己达到专业所需的能力,例如:专业课程、经验累积、各领域之间的涉猎…等。因此,假若这个人现在是二十出头,他不就很清楚自己接下来要做什么了吗?此外,阶段性目标最重要的存在理由不只是让事情变得容易,同时也在于激励自己,给行动加持,振奋疲惫的身心。如我前面所说的,当你清楚自己已经走了多少、还剩多少,并且一刻比一刻接近终点时,心情就会愈来愈振奋,脚步也会不自觉的加快。第二个重点是保有热忱,强化目标的存在感和达成性。我有个学生从国中开始就立志要旅游世界各地,做那种跑来跑去的工作,四处游走、认识新的人事物。他强化目标的方式非常简单:他在房间墙上贴了一张巨幅的世界地图,同时在桌上放了好几个钟,每个钟调成一个不同时区的时间,有纽约时间、伦敦时间、台湾时间……等。这是一种非常好的自我催眠,对一个渴望游走世界各地的人来说,巨幅的世界地图是非常具象的目标强化,他每天念完书就看着地图,想像着自己某天可以在哪个城市、哪个国家,做些什么事。现在的他,是个干练的国际线记者,平均每个月要出国一次,有时候甚至长期驻外,完全实现他从小的梦想。心理学家也研究过,对付讨厌的人的方法,其中之一就是在心里把这个人缩小、拉远。反过来说,对喜欢的人就在心里增加色彩,拉近距离,强化他的形象。这些都是某种程度的自我催眠。此外,许多人在达成目标的过程中,会不断的吸收相关的知识,培养对新发展、新事物的敏锐度,这也是一种不断的鞭策,同时是一种维持热忱的好办法。第三个重点是拟订周详的计划。周详的计划非常重要,胡乱的前进只会拖长自己达成目标的时间。就像前面的倒推法一样,你必须清楚自己在什么时间要做到什么事,并且如何去达成。这是计划里的“时间”面向。其他还有能力面向,例如:清楚自己的能力并保持信心,了解自己的劣势并加以改进,熟悉对手的优势并寻找解决方法,掌握朋友、人脉的助力并加以运用,这些都是计划中的能力面向。另一个面向经常被人忽略,那就是数字面。具体的数字有时候会带来惊人的效果。你付出的金钱、时间、成本和代价是多少,能清楚的告诉你目前的状况。这也是许多老板一定要学会看财务报表的原因。看不懂数字、不懂得数字能为你带来的分析结果,会让你大大吃亏,多走很多冤枉路。第四个重点是行动,并时时检讨修正。行动当然是达成目标最重要的事,这点可想而知。但“时时检讨修正”却经常为人所忽略。因应大环境来调整自己的脚步和目标是非常重要的事。有些人觉得为环境改变自己的目标是一种对自我的“变节”,觉得那是一种不可取,对现实的妥协。然而,“放弃的妥协”和“恰当的修正”需要好好掌握并区分清楚。大环境是时时在变动的,你25岁时立下的目标,10年之后怎么可能还会一模一样?如果真的一模一样,你就该小心了。10年之间可以改变很多事,不只环境,包括你自己的阅历和智慧都在增 长,如果你持续用25岁的自己做35岁的事,用25岁的智力判断 35岁的事情,相信你很快就会尝到苦果。

商场赢略 Business

职场RICH学 打造钻石身价的12张王牌 (杂志刊登精简版) Chapter 5 第十一張王牌:多嘗試 做別人做不來、不願意 做的事

Post Views: 48,610 心里学家曾经做过一个实验。受测者有三组,这三组人分别朝着十公里外的三个村子前进。第一组人完全不知道村庄名字,也不知道路程多远,只能跟着他们的向导走。第二组人被告知村庄的名字和路程,但除此之外中间没有任何的中继点和计算时间或路程的资讯,因此只能凭感觉来猜测自己已经走了多久、多远。第三组人不仅知道村庄的名字和路程,且每隔一公里还设有一个里程碑,提醒他们已经走了多远。这三组人就这么往目的地前进。第一组什么都不知道只能跟着向导走的受测者,才走出两、三公里就开始抱怨、哀哀叫,有人生气、有人烦躁、有人疲累,有人甚至坐在路边不想再前进,整个队伍分崩离析,大家愈走心情愈不好。第二组只知道村庄名字和路程的受测者,一开始很有精神,但走着走着大家愈来愈想知道自己究竟走了多远,还有多久?但每个人对距离和时间的估测都不尽相同。有些人说“应该走了三分之一了”,有些人却说“应该已经走了一半了”,意见分岐。到后来大家已经愈来愈疲惫且兴趣缺缺,只有当有人说“快到了!”时,大家才勉强加把劲。第三组人,因为不仅知道村庄名字和路程,且每隔一公里就能看到一块里程碑,因此大家边走边计算路程,每经过一块里程碑大家就振奋一次,觉得离目的地愈来愈近。于是大家愈走愈快,心情愉悦,竟然很快就到达目的地。这个实验的结果代表了什么?心理学家的结论是,一旦你有了明确的目标,同时不断的将自我的进步幅度与目标达成度相比较,清楚知道自己前进的脚步和进度,达到目标的可能性就愈高,且热情也能保持得愈久,行为的动力也会被强化,即使过程艰难也能做得快乐。为自己设定目标,并不是一个空泛的鼓励,而是一个明确的目标确确实实可以提升自己的行动力。与其说目标是终点,不如说它是行动的起点。只有当心里有底、有方向的时候,人才有动力走下去,因为成功的喜悦和一点一点逼近目标的感觉,是成就感的重要来源。同时,目标的设定也是一种对他人的宣誓,它在告诉别人“我有决心在一段时间内超越那些现在阻碍我的困难”,让别人信赖你!我常说:“说你做不到的叫‘做梦’;说你做到的叫‘做秀’!真正的目标是虽然有难度,但你相信你只要加把劲应该可以完成的最大值。”想要比别人更成功一步,就要在订立目标的时候尝试:去做别人做不来的事,不要害怕压力,把目标订得严格一点,高标准一点,在最短的时间内逼自己达阵。太不切实际的目标反而把自己逼进死胡同。但太轻松的目标更会失去它存在的意义。所谓的“压力锅原理”是这样的:利用容器的密闭设计,在烹调过程中不断的增加锅内压力,使得锅中的汤水沸腾温度不断提高,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调理,省时又省能。十多年前,曾经有一次,我受委托帮一家大公司编写系统教材,内容很繁杂,而我只有不到一个半月的时间可以编写,为了要如期交稿,我临时雇用两个助理,我一边说内 容,她们一边打字,两个助理轮班执勤,持续将近30天我不眠不休教材教案赶出来,交件的那一刻,体力透支的我立刻瘫软在沙发上。事后,同行业者听到我可以在短短时间内,兼顾品质把如此繁琐庞大的教材教案编完,都感到不可思议。其实 那是因为,我的潜力像压力锅一样被激发出来,那30天的强力压缩,可能胜过一般人五年的学习!集中性的强大压力要不就是让人受伤,要不就是让人成就一番大业。外面许多所谓的“重考班”,也是透过一样的道理在施加压力给学生,用一年的时间逼他们读完三年的书。这究竟是不是好事?论断这个是没有意义的,因为成功与否的重点关键在于谁能把这种压力转为鞭策力,而不被压力给打败!常人之所以容易被压力打败,不外乎几个常见的原因:害怕失败,害怕得不敢尝试,不知道自己累得半死会不会得到理想的结果,不敢付出、不敢跨步。或者害怕自己会因此付出太大的代价,怕就算得到了想要的东西却因此失去更多。这样的人通常无法承担风险,一旦出现可能会失败的压力,就立刻放弃。裕隆集团大老严凯泰曾经在记者问到他如何在最短的时间逼迫自己成长时,回答记者:“最好的办法,当然就是跌破头啊!”你是否有跌破头的勇气和决心?一旦出发了就以最快的速度前进,逼自己发挥最高潜能,一再挑战自我极限,即使受伤也不害怕?订立目标确实要做到的另一件事,就是做别人不愿意做的事。有一个刚进职场的年轻业务员,前辈丢给他一张客户清单,里面详细列举了各个客户的资料,从方便联络的时间、职业类别到个性脾气、能运用的资金数目都钜细靡遗。这张客户清单的最后一页,是一张“黑名单”,里面列了好几个客户名字,前辈跟他说,这些客户既难搞又小气,脾气差又难以沟通,连前辈他们都无法谈成交易,因此也根本不用理会这些人。这个菜鸟新人后来交出来的成绩却让大家跌破眼镜。第一个月,他拚到的业绩里有两个客户是黑名单里的人。再过几周,黑名单客户又增加了好几个,最后只剩一个黑名单客户没有成交。职场老鸟们吃惊,主管赞赏,同期的其他新人更是佩服不已,大家纷纷追问他到底是怎么办到的。他说:“我只是把前辈给我的名单全部用一张空白表格重新整理过,填入想拜访的客户,所以我根本也不知道哪些是黑名单客户啊!我没有特别的办法,只是一视同仁的去拜访所有我想谈成交易的客户,没有管他们到底在不在名单里而已。”一杯倒满水的杯子是无法再装进更多的水的,一颗带着成见的心也是无法再容纳其他可能的。只有清空自己的个人意见或刻板印象,才有可能看到比别人多的机会。对尚未尝试的事情抱着先入为主的想法,尤其这些想法都只是“听别人说的”,是最危险的事,你永远都不会知道自己错失了什么机会。台湾知名总统御用主厨阿基师,成名之后,一道菜最起码要价五千、八千。然而台湾电视节目刚开始寻找知名主厨上节目时,却只有一集一千五的预算。许多跟阿基师同等级的师傅都不愿意接受,谁愿意花几个小时的时间录影,示范自己的佳肴展现自己的功力,累得半死却只拿平常价码的三分之一不到?然而阿基师欣然同意,因为他的目的是要学习媒体经验。平日在厨房里呼风唤雨的他,不但愿意接受一千五的价码,也愿意接受现场导播不断重录的要求,同时积极配合现场工作人员,与主持人认真对稿,很快就在媒体上打出知名度。非但如此,因为名气大又专业且好配合,许多节目和制作人后来都指名要阿基师上节目,他的通告报酬因此水涨船高。

商场赢略 Business

职场RICH学 打造钻石身价的12张王牌 (杂志刊登精简版) Chapter 5 第十張王牌:完美,向上的動力

Post Views: 49,570 在一座深山的山谷村落里,有一口供养全村人的千年老井,突然干枯了,村里的人眼看都要渴死。智者问:“怎么不翻过山头去找其他水源呢?”村人说,离开的人全都没回来,应该是都死了。智者摇摇头,说:“怎么知道那些人,不是因为翻过山头后,看到更丰饶的世界,所以不回来了?”大多数的人很容易跟着主流价值走,就像全村的人都掘着同一口井一样,就算要渴死了,也不敢重新审视现状,做出正确的决定。没有翻过山头去找新水源,你怎么知道山后面的世界有多宽广?跳蚤可以说是动物界的跳高冠军,只要轻轻一跳,弹跳的高度可以达到自己身体高度的四百倍以上。有一位动物学家在玻璃杯里放一只跳蚤,当他把跳蚤放进玻璃杯后,会在上面再加上一个玻璃盖,关在玻璃杯的跳蚤,透过玻璃盖看到外面的天空,一次又一次的向上跳,却也一再碰撞跌落。过了一段时间,跳蚤把它原本弹跳四百倍的高度,调整到与杯口齐高,以保护自己不再碰撞。即使动物学家后来将玻璃盖拿掉,这跳蚤还是维持在原来的跳跃高度。动物学家对跳蚤的反应很有兴趣,于是他们拿着一盏化学实验用的酒精灯在玻璃杯下燃烧,没多久,热得受不了的跳蚤奋力一跳,又轻松的跳出了玻璃杯。你的人生,是否也跟这个跳蚤一样,在告诉自己“做不到”的时候,扼杀了自己崭露头角的机会?“信念”是通往完美的第一张门票。我有一个学员在转换跑道时,选择考公务员,那时他白天还要上班,晚上念书,家人都担心他时间被如此瓜分,是否有办法顺利考上。放榜那天,成绩揭晓,竟是公务人员特考榜首,当朋友问起他成功的秘诀时,他说唯一的秘诀就是吸引力法则:“一直相信自己能考上”。事实上,吸引力法则的核心概念在于“你不可能变成你批评、憎恨或讨厌的人。”也就是说,当你看着某些功成名就的人,如果心里冒出来的只有厌恶或嫉妒,你就永远不可能成为他们。如果你想成为有钱人,唯有不停的把“喜欢有钱人”这个事实烙印在心里和潜意识里,有朝一日才有可能变成有钱人。利用内心的渴望,扭转成正向的能量,描绘出功成名就的自己。当你相信、喜欢、热爱某个形象(例如有钱人)时,你会让自己不知不觉的“相信”自己成功的样子,并且在每个选择的瞬间,一步一步的迈向脑海中那个已经成形的模样。“完美”代表的是一种高标准的自我要求与实践,不只是“达成目标”,更是要“成就卓越”。在追求卓越的时候,一定会有人告诉你,做事不需要这么龟毛、锱铢必较;也一定会有人面对你的坚持,而产生反弹。这种时候,请勇敢接受自己与别人的不同,并认知这样的付出是为了成就更好的自己。有亚洲球王之称的卢彦勋,曾经在接受杂志专访时,说:“坚持不但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所有支持我的人负责。”在演讲时,我常会提到一个例子,广告中,全联先生总是西装笔挺,面无表情,用一种很理直气壮、冷冷的台式幽默不断挖苦自己,勇敢大胆面对自己的缺点。像是2006年“全联豪华旗舰店”广告,以综艺节目霓虹灯开场,全联先生用反讽语调介绍豪华旗舰店:没有明显招牌,没有附设停车场……最后竟带出全联“省下这些钱,给你更便宜的价格”主张。广告开场所提到的缺点,最后都急转直下,反将全联最为人诟病的劣势转化为优势。在追求完美、向上提升格局前,你必须要先面对自己的不完美及缺点,先承认自己有缺点,优点才有成长的空间。根据我多年的观察,许多成功人士,在往卓越迈进时,所面临到的第一个课题,就是拥抱接受自己的不完美。根据调查,普遍高学历的华人在全球担任CEO的数量却不如印度人,不管是花旗银行、百事可乐、摩托罗拉手机事业部,以及哈佛商学院、欧洲工商管理学院,他们不约而同请来印度人担任最高主管,印度俨然成为跨国企业CEO的“出口国”,全球五百大企业CEO第二大来源国正是印度。Google资深副总裁也是商务长(CBO)阿罗拉(Nikesh Arora)说:“想成功,就必须强迫自己突破限制,找出答案”。我遇过一些人,他们少年得志,在年轻时就达到他人梦寐以求的成就,一时的成就让他们过度沉溺掌声,反而因为害怕失败而拒绝再次挑战。这种只要100分的心态,往往会扼杀创意和卓越的表现,相对的,当你抱持着:“不单只是把事情做好,更要比上一次还要好”的心态,往往会为自己开创更高的格局。凯升科技董事长王木仁,四十年前他老家在台北的外围观音山脚下,隔壁住了对老夫妻,这对老夫妻平日以卖糖维生,每天的作息都很固定,定时的出门、休息,生活范围不会超出一公里外。王木仁那时还在念高中,他的家境清寒,生活在乡下,他时常对着家门外矗立眼前的高山发呆,幻想翻阅这座山,到了繁华的台北市区会是怎样的景色?当时隔壁这对老夫妻给了他很大的启示,他知道如果自己不勇敢挑战,克服自己现在的困境,将来有可能会成为另一个像老夫妻一样过着单调封闭日子的人。刚出社会时,他四处应征却找不到工作,有人嫌弃他缺乏经验,有人又认为他一个专校毕业生,应征工厂作业员太大材小用,他没想到优点竟成了缺点。但他始终没有忘记当初自己远眺山峰,期待在都会中挣得一片天的企图,他曾告诉我:“好奇心,是扩大视野的第一步。”这些挫折反而使他更加努力谦逊,坚持当初的信念,让他不轻易动摇,凭藉着不与人斤斤计较的气度胸襟加上自己不断精进努力,几年后,他果然成功创立了属于自己的企业,实践了自身从小的梦想。曾有一位企业的CEO跟我分享他如何管理海峡两岸的企业,他说他会定时的去巡视厂房,但他有一个重点,就是把“灰色地带抓出来”,他训练底下的干部把流程中不清楚、含糊的地方抓出来,让他们对这些灰色地带感觉到不舒服。他说管理最重要的就是掌握人心,希望整体工作及效率提升,首先要帮助干部们提高格局,对细节完美锱铢必较。试着练习拉高自己的格局,用更高一级的眼光来看事情。例如,不要只求把工作做完,要把工作做好;不要只求如期完成,要试着提早做好;不要只想当下的利益,要想未来是否还有更大报酬在后面?不要只照着别人说的来做,要随时思考“为 什么这么做?”;不要只把份内的事做完,要更进一步的想“还有什么可以做,让事情更好?”如此你就会离完美更近一步。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会更上一层楼!让追求完美,成为你向上的动力,让这股渴望带领你突 破极限,往事业真正的高峰与RICH迈进! 欲了解更多有关4U Malaysia的动态及消息,请浏览我们的面子书专页www.facebook.com/4umalaysia以获更多资讯。

商场赢略 Business

职场RICH学 打造钻石身价的12张王牌 (杂志刊登精简版) Chapter 4 第九張王牌:找出生命 中值得連結的「導師」

Post Views: 48,791 想在职场成功,实力是不可或缺的一环,但想要加快成功的脚步,拥有贵人的帮助,绝对是成功的催化剂。甲骨文台湾区前总经理李绍唐曾说,人的一生有三次机会。第一次是含着金汤匙出生;第二次是有个豪门婚姻;第三次,就是在职场上找到自己的良师益友,那将是你最大的贵人。  旁人的经验非常重要。打个最简单的比方。你可以一辈子按步就班每个月存一笔钱,直到你存到人生中的第一桶金为止。但在这过程中,如果有人能给你一笔钱,是不是就加快了你存到第一桶金的速度?这难道不是捷径吗?良师益友的功用也在这里。只要想办法从他们身上挖出那些宝贵的经验,你就能取得一条快过别人成功的捷径。美国波士顿大学(Boston University)管理学院组织行为 学教授凯西.克兰姆(Kathy Kram)曾经提出一个人生导师能给予一个人的三个最大影响:第一,人生导师能让你在个人生涯规画上产生决定性的重大改变。每个人一定都会遇见选择工作、选择志向、选择乐趣的时候,一个工作的薪水、前景、人事、乐趣、成就感、工作内容,这么多的面向你要如何取舍?如何同时考虑?这时候,一个睿智的人生导师能给你的帮助绝对大过于你一个人关起门来埋头苦思。第二,一个好的人生导师能改变一个人的想法、观念与行为。克兰姆特别强调,“角色示范”是人生导师无可取代的价值。找到一个在你的领域里出类拔萃的人,认识他、接近他、学习他的一切,思考他的价值观和成功的原因,将对你产生莫大的助益。第三,人生导师能给你精神与情感上的重大支持。别以为这点不重要,所有人在工作中都一定会感受到不同程度的压力,处理不好,那就会是坏事的来源。一个良师可以帮助你在混乱中找到方向,让你在无法思考时重新出发,并且安抚你、给你力量。良师这么重要,要怎么寻觅呢?难道随便一个坐到主管职级的人都可以成为自己的良师益友吗?其实不然。一个人成为主管的原因不一定是因为他优秀又可靠,找出人生导师并不是靠职位和地位来判断,而是要找到下面四种特性的人为师:一、专业能力强的人:一个人至少要在四十岁时拥有无可取代的专业。原因在于,你永远不知道大环境会有什么变动。我曾经有个朋友年纪轻轻就找到一间好公司,满心以为往后可以一直攀附着这间公司一直做下去,享受着优渥的薪资福利,每天悠闲度日。殊不知没过几年,整个产业大崩盘,巨人般的公司竟然也在一夕之间倒了。他一时茫然无所从,过去一直没有好好经营自己,导致失去了避风港之后不知道该何去何从,竞争力也大不如前。专业的人也许并不是公司里职位最高的,但他一定倍受信任,这样的人在人群中很好辨认。许多真正专业的人士反而多数隐身在中间阶层。专业能力来自于个人的个性、能力和经验。在有些不需要与人接触的技术性行业里,专业能力好的人甚至还可能是 心高气傲,脾气差,EQ不好的人。然而,你要学的是专业,是他的思维和经验值,其他的做人处事自然可以寻找其他的良师益友来学习。最重要的,身边一定要有一个专业能力很强的学习对象。即使你不是刚进职场的菜鸟,你也不可能凡事皆懂。因此,把握机会发问非常重要。记住,拥有专业的人靠的是自己努力得来的,他们并没有任何义务要去帮助你,只有靠你自己主动去学习及提问,才能在他们身上挖出宝来。二、能给予你职涯规划建议的人:美国哈佛大学教授雷蒙德.弗农(Raymond Vernon)在1966年时,针对每个人在职场的生涯演变提出了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PLC,Product Life Cycle)之说。他的意思是,人的生涯规划其实就跟一个产品一样,从开发、引进、成长、成熟一直到衰退。因此,当一个人进入成长期时,就要像储存自己的退休金一样的,为将来想办法,提早做好职涯规划。很多人一直到三十岁时还不知道自己想做什么、该做什么、接下来要做什么,因此日子一直过得茫茫然,走一步算一步,工作自然也没有快乐可言。这样的人什么时候最危险呢?就是整体产业不景气的时候。这些人被取代性高、没有热忱、没有原创性、失去思考能力和方向感,因此总是能轻易被取代。尤其现在许多人都强调“活在当下”,殊不知活在当下的前提,其实是有个能让人放心和清楚的未来,你才有享受当下的本钱。既然职涯规划如此重要,你就得寻找能够给你意见,也乐于给你意见的良师。这样的人通常乐于跟人分享经验,指点迷津,并且对未来产业的局势拥有精辟的分析能力和独道见解,能跟得上最新的主流趋势,绝对不是抗拒学习新事物的人。这样的人,非常适合成为自己个人的良师。三、擅于人际沟通互动的人:良好人际关系何其重要。它是你人脉的来源,也是你压力或乐趣的来源。研究显示,超过百分之九十的上班族曾遭到同事或上司的“职场冷暴力”,也就是被非暴力的言语或行为刺激了情绪,并感到心里受伤,其中还包括伤人心的言语伤害。同时,有六成的上班族非常忧心在团体中被恶意排挤或孤立。而以上这些人,通常都是在人际关系的相处上倍感压力的人,只是每个人感受到的压力程度不同罢了。你真正需要一个导师来指导的,其实是那些想不到的事。例如,面对大客户时该有什么样不亢不卑的态度?面对自以为是的长官时该如何开口指出他的错误,又不会伤害他的自尊心?面对清高的创意设计师,该如何在理想与现实、预算之间与他沟通?面对职场小人背后耳语应如何应对?面对刁难的客户,该如何让双方都满意?如何能在商场谈判替公司争取到最大的利益?这些东西是不大可能在书上找到的。更甚至,你要如何培养你的优质人脉?如何运用人脉做事?如何稳固你的人脉?如何不侵犯到他人的领域(例如:有技巧性的抢客户)?这些事情,也只有找到经验历练丰富又乐于开口教你的前辈,才有办法逐一教会你。四、能够在精神上给你安定与支持的人:根据统计,75%的上班族对自己的工作感到痛苦;80%的上班族长期缺乏良好的睡眠品质。职场上,有两件事非常重要,那就是自信与快乐。但是,人难免会碰到压力与挫折,要如何保有自信与快乐?很显然,一个人的情绪与个人行为的管理能力是成功的必要条件之一。哈佛大学谈判研究所所长罗吉斯.费雪曾说:“处理情绪问题,远比说话重要。”冲突与压力是让人焦虑的根源,然而冲突也可以是转机,端看你如何看待它,而情绪反应会决定一个人如何看待一件事情,并左右一个人的决定与选择。也因此,一个好的人生导师是能够给你情绪指引与疏导的。不要以为情绪管理是个人的事,请求别人指引很丢脸。每个人的能力都有极限,也许你本来就不擅长处理这一部份。有些人无论如何克制自己,还是会在办公室摆出一副防卫他人亲近的氛围。有些人心情不好的时候会不自觉的在办公室里制造出很多声响,用力挂电话、敲滑鼠、很大声的关抽屉……等等,在在都会影响到别人,也显示了自身的不成熟。因为你的情绪非常有可能来自工作场所发生的事,因此这个能给你意见的情绪导师,最好是职场里的老鸟,但不是你的直属主管或直接合作的同事。换句话说,他清楚办公室里发生的一切,晓得你提到的每一个人,了解人与人之间的利害关系,但他又没有跟你有直接的合作关系,因为不是你的直属长官,反而不会误事,也不会因为你的一时脆弱失误而质疑你的能力。这样的人,才最适合当你的情绪导师。

商场赢略 Business

职场RICH学 打造钻石身价的12张王牌 (杂志刊登精简版) Chapter 4 第八張王牌:讓修練 「連結四訣」成為習慣

Post Views: 48,570 有一位朋友向我抱怨,他说他能力好又是海外留学归国的博士,论学历、论资历都是数一数二,但工作时,却总是很容易遇到“人不和”的状态,不是跟老板意见不合,就是被同事排挤。常常一个工作做不到半年,就被人请出门,要不就自己负气请辞。职场上浮浮沉沉了几年,他百思不解自己到底出了什么问题,憋了许久,忍不住开口问我。我一听他的状况,马上拍着他的肩:“老兄啊,你什么都好,最大问题就是不懂得‘台面上做人、台面下做事’。”现在的职场上,很多人都会遇到这类的问题,他们能力佳、反应快,但怎么看就是不得人疼。这类型的人,并不会把他人的反应放在眼里,时间久了,就会把自己给孤立起来,一旦发生事情,也没人可依靠,只能单打独斗。这类型的人,就是因为不懂得与人建立连结关系,认为只要自己能力好就天下无敌,事实上,把人搞定,事情就成功一半,甚至不用亲自出马,就有人抢着帮你把事情办妥了。“Connect,串起成功人际网路”在R.I.C.H.学里是极为重要的一张王牌。因为大多数的现代人时间有限而需要接触的人又太多,人与人的关系,很容易因为生活步调不同,或是少了交集而慢慢变得疏离。讲到“连结”,一般人可能只停留在表象的“联系”或“联络”上,其实真正的“连结”是一种人与人之间最紧密的心灵力量与默契,应该试着说:两个人之间是否有真正的连结,应该是“彼此想到对方的时候,都充满肯定对方的思维与能量,而心中也坚信对方是相同的看待自己”。一年有365天,一天与一位朋友连系感情,一年下来你可 以与365个人维持稳定的亲密关系。这时会有人问说,就算真的做到一天与一位朋友连结,就能成功维系感情吗?这时就要提到另一个重点:技巧。在我的生命经验,看过无数大师提到人与人之间连结的技巧。我整理其中的共同点,发现有四项是人际大师们一定会提到的:人与人之间发生冲突或产生芥蒂,很大一部份来自于彼此之间的气势、能力或身份并不平等。强者本身就会给人压力,如果又是一个追求完美的强者,很容易就会让别人产生“这个人的世界并不需要我”的感觉,因此拉开了人际之间的距离。也因此,我建议一个聪明的强者,要适当的“示弱”。示弱其实是一种放低身段。让自己的身段柔软,让自己显得能够亲近。如果你本身就因为出色的能力在同事之间占了上风,甚至威胁到你的老板,最好能赶快学着示弱,适当的表现出自己也有人性化的一面,让自己更快取得别人认同。例如,把自己虽然做得来但需要费点力的事情丢出来,交给同事主导:“老实说,我对数字没有这么在行,这份成本预估表,我一个人看真的很吃力,你可以协助我看一下吗?”当然,也可以只是口头上轻微抱怨一下报表很难做,但不要真的把事情丢给别人,弄巧成拙。示弱的学问很大,其中有一个重点,就是先满足对方的自尊心,再摊开自己的缺点。往往当你先称赞对方、满足他的自尊心,让他对自己产生好感后,在若有似无地透露自己的缺点或弱点,通常可以有效的在短时间内,让人对你产生亲切感以及强而有力的连结。“给予”与“接受”要求取平衡与平等 。你不能一直给予而不接受他人的付出,也不能只接受他人的给予,而不为他人付出,给予和接受一但失去平衡、不对等,彼此的关系就会破裂。一昧只懂得接受别人帮忙及给予的人,是无法和人建立连结的。相对的,一个只喜欢对别人好,却不领别人情的人,也无法和人建立好的连结。如果在办公室里,你常常扮演乐善好施的人,别人要帮你,你却总是拒绝,那只有一个原因,是因为你认为对方做得没有你好,认为对方帮不了你。这样时间久了,也会破坏连结,因为对方会没有成就感。在一段关系中,“平等”占有十分重要的位子,所以想要建立好连结,你要大方的给予,也要主动开口跟对方要东西,这样两个人才会感觉到对等与尊重。曾经听过一个故事。有一个男人每天晚上都打电话回家跟老婆说:“我今天要吃什么什么菜,一定要准备好喔!我迫不及待回去吃!”同事觉得他们感情好到不像话,羡慕不已。没想到后来才知道原来这男人的老婆早得了癌症,在家休养。同事指责这个男人为什么如此不懂得体谅,竟然要一个生病的老婆每天准时煮饭给他吃,还指定要什么菜,简直就太不体贴。没想到男人却悠悠的说:“我非得这样不可。只有这样,她才不会觉得自己一无是处,不会觉得自己只是个拖累家人的病人,再也无法扮演其他角色。其实我并没有那么期待她每天煮出来的东西,我只是希望她对自己的存在还有信心,还有动力走下去!事实上,当我每天准时回家吃她煮的菜之后,她真的变得快乐多了。”我听了之后非常感动!一个男人撒娇似的要求别人的施予,其实是在表达自己对别人的需要。每个人都喜欢自己被一定程度的需要,因此,肯定别人的施予、领别人的情,必定能让别人更愿意亲近自己。经验的分享难能可贵,那是你在人与人之间找到共同点的机会。找出与对方的共通点,正是你与对方最佳的连结点。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分享经验是一种建立同理心的好方法。看到同事被老板骂,你分享自己从前被骂的事;看到同事被客户找麻烦,分享自己过去也跟客户处不好的经历……。你的分享会明白告诉别人:“我知道你的感受,因为我经历过。”这样的将心比心能给人温暖,让别人明白自己并不是孤立无援,即使没有人能帮上忙,也有人能了解自己的处境。很快的,你就能得到旁人的信任。信任:重点在视觉而非听觉。我曾听过一位担任节目制作人的朋友,跟我说过,“下次有机会再一起合作节目吧!”这句话他说的简直跟打招呼的用语一样自然。我也很常听到上班族,在中午的时段常常遇到认识的人就会大喊说:“改天一起去吃饭吧!”这样常把“下次、有时间”挂在嘴边的人,往往没有信用额度,因为大家都知道,他说出口的话,绝对跟做的事是两码子事。我总是提醒学生:“人都相信看到的,而非听到的!”光是表面上说说,别人马上就感觉得出来,如何博取他人的信任,就是要说到、做到!才能真正与对方产生连结。乔治麦克多纳德曾说:“信任是对别人最大的恭维。”我想再也没有比赢得别人信任让自己更有成就感的事了!

商场赢略 Business

职场RICH学 打造钻石身价的12张王牌 (杂志刊登精简版) Chapter 4 Connect,串起成功網路的 三大王牌 第七張王牌:「請教」與 「關心」才是終極讚美

Post Views: 48,573 许多人总说自己知道赞美很重要,但自己总是做不来、说不出口,因为他总是把“赞美”和“阿谀谄媚、巴结奉承”连在一起!其实,想要与人产生连结,最重要的是让人感受到你的用心,并且不着痕迹的提升对方的自我价值感。当然,最好的方法,就是主动请教他人,并真心关怀别人,因为请教与关心,其实就是最自然而且让人受用的赞美。高明的称赞就是要称赞对方所重视的东西,如果他重视工作上的表现,那就称赞他的工作成绩;如果她重视自己的穿着打扮,那就常常赞美她今天穿的衣服或妆扮。但只是这样的方式,很容易沦为拍马屁或是讨好,反而让人不珍惜,甚至接受的理所当然。如何让人留下深刻的印象?除了赞美外,更要请教!透过请教,不但能表达对对方的认同,更能快速融化对方的心防,试试看以下的句子:“哇!你今天这眼影颜色好美唷!我一直很苦恼怎么搭配出适合自己的眼影,你可以教教我吗?”若对方喜欢打网球,也可以这么说:“我偶而也会跟朋友去打网球,很有趣呢!但技术总是不好,听说经理是网球高手,是不是有什么秘诀呢?”生活化的请教能拉近你与别人的距离,在职场上,更能成功建立虚心求教的好形象。绝大部份的人都喜欢被人请教、受到他人重视,这是职场永恒不变的真理。向别人虚心请益,是职场菜鸟最重要的一课。我经常跟学生说“这世界上只要努力就能做到的事,都是简单的事。”同样的道理,任何事情与答案只要是能开口问得到的,都算是简单的事。想想看,不用靠自己摸索,光用张嘴就能得到最有效率、最正确、最快速的方法,这本身就是在走捷径。而这几秒钟之间吐出来的答案背后,也许是别人花了很长时间在摸索的过程。因此,开口请教他人绝对是有益无害。特别要提醒年轻人的是:不要把“向人请益”和“逃避动脑”混为一谈。在于“向人请益”之前是要先做功课的。例如,当你想询问前辈一件事情的两种方法,哪一种比较好时,自己要先分析过两种方案的差别,并且自己评估过、做过判断,再拿着对这些情况的了解去问别人问题,请别人对自己的想法给予意见,并且“进入状况的”跟对方讨论细节,而不是什么都不研究的一股脑把整个问题全丢给别人,依赖别人下判断,每次都要别人从头教起。更过份的是,有的人还会在结果不如预期时把错回推给被请教的人,说是他教的。这么白目、认为把问题抛出去责任就不在自己身上的天兵,很快的就会换来别人的冷眼,以后就只会被旁人用“没有空”、“不知道”来回应你了。此外,还要搞清楚,请教别人原本是一种善意的交流,是专业意见的请益,这之间只该有善意和推崇的情绪在其中流转,不应该有任何其他多余的要求。例如,有人会觉得“别人本来就该有教会我的义务”,认为别人的付出和指点是应该的,甚至予取予求,这种态度是非常危险的。职场不是学校,你的确可以在这里努力靠自己学东西,但别人不是你花了学费请来的老师,没有谁有义务该帮你。请教别人时一定要虚心,面对这些被你打扰却还愿意指点迷津的人,都要心存感激。做到了虚心向人请教后,要如何维系彼此的互动,并强化双方彼此的关系呢?如果你每次都问对方同样的问题,请教相同的事情,自己却从未按照对方的建议去做。时间久了,不但磨掉对方的耐性,更容易让人觉得你缺乏成长的空间,反而会逐渐与你疏离。请教完对方的意见后,一定要实践对方的建议,并回报你执行后的状况。这样一来,对方对你的态度,极有可能会从一开始单纯提出意见,到针对你的需求量身意见回馈,到最后甚至乐于陪你一起成长。你们之间自然能发展出交情与厚度,透过这样的方式更能建立对彼此的信任。每个人都喜欢被关心,最有力的解释就是霍桑效应。1927年到1932年间,美国芝加哥电气公司霍桑厂做了一系列关于工作条件与生产力的研究。其中一个研究是关于工人的生产力与厂内照明强度之间的关系。然而研究者很快就发现,无关乎照明强度的调整,厂内工人的生产力在研究期间竟然一直都很高。过没多久,研究者很快发现,厂内工人之所以能持续提高生产力,原因在于他们感受到自己正在被关注、被研究、被注意,这让他们的心情愉悦且兴奋,因此一直有极好的表现。这种因为认知到自己正在被研究而影响行为结果、提升自我表现的情况,后来就被称为霍桑效应。。换句话说,最成功的说服法,就是让对方感到愉快,尤其是因为被关心所得到的愉快。但,关心必须要从细节做起,才会让人有格外的感受。如果你的关心千篇一律是:“你今天还好吗?”、“最近是不是工作很累?”这一类不痛不痒的问候,最后只会变成像“今天天气很好”这样自言自语的公式语句罢了!很多人问我,要如何才能发自内心的去关心别人?其实我知道他们的言下之意是:“我很累、我很忙,我每天应付自己的人生都来不及了,怎么还有力气去关心别人?”其实很简单,只要保持你对他人的“兴趣”就可以了。我认识一个主流媒体的总编辑,他曾经很感慨的跟我说,他旗下带了不少记者,有些记者想破了头、看遍了资料,总是只能写出问题的表面,做出一些泛泛的报导,这些报导只是事件的纪录、新闻的陈述,总是缺少了些什么。然而同样的受访者,换了其他高竿的记者来问问题,却总是能问出别人问不出的东西。这是一件非常奥妙的事。想像你是受访者,为什么你就愿意对这个记者讲出心理最深处的话、吐出那些陈年的感情和旧事,但对其他记者却什么都不想说,只愿意回答“是”或“不是”呢?这个总编辑说,最大的差异就在于,有些记者永远对别人怀抱着非常大的兴趣。这些人总是想知道别人怎么想、别人的过去努力了什么才拥有今日的生活,想了解别人对每一件事的看法、对每一场争议的立场。他们总是想知道为什么你跟别人不同?是什么造就了这些不同?那种迫切想了解的热情,真心诚意的“关心”,很容易就能融化受访者的心、卸下他们的防备,让对方愿意吐露自己的一切,让这些记者挖出最丰富的东西,并且再从这些东西里探出更多的问题。因此,想要关心别人、让别人觉得温暖,与人建立真正的联结,首先要对别人产生兴趣,对每一个不同的人都保持探究的热情,很快的,你就会发现别人源源不绝的善意眼光随之而来。卡内基美隆大学资科系教授兰迪.波许曾说:“人的美好有时候需要花点时间才能体会。如果一个人让你感到生气或不悦,你只是等得还不够久。只要再多给他一点时间,你就能看到他好的一面。”这句话说得很有道理,但事实是,许多人等不及看到别人美好的那面之前就已经失去耐性。在职场上,朋友万千不嫌多,敌人不能有一个,这是铁则。然而如何跟那些不讨喜的人产生联结,跟他们请益、真心关怀他们?要如何才能保有耐性,等他们等得够久,直到看到他们美好的那面?不妨试试看“心怀感恩”。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教授罗伯特.埃蒙斯对感恩有更深入的研究。依他的研究,有规律的产生感恩之情,可以在心理、身体或人际上获得更多回馈。这些人总是能拥有更愉快的心情、更多的幸福感与乐观的态度,且更善于应付更多的压力,受挫之后的回复力也更好更快。根据埃蒙斯的研究,感恩是一种需要后天学习而来的能力,感恩是需要一定的判断能力,你必须了解到别人的付出对自己的影响,以及旁人的所做所为对自己造成的意义和价值,才有办法去感谢别人,也才有办法体认到信任别人对自己能产生的积极作用有多大。心怀感激的人是乐观的,因为他们不断的体察到自己有多幸福、被给予了多少东西,这种正向的力量能带来面对一切困难最有力的武器──快乐,这也是心理学家马丁.赛利曼的理论。试着真心诚意的跟每个人说声“谢谢”,试着想想自己从每个人身上得到了多少东西,试着练习感恩,找出快乐的能力,很快的,你就能真心付出、关怀周遭的每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