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lated Articles
中国上市企业: 全球市值最大银行 ICBC Bank 中国工商银行日进斗金
中国工商银行(ICBC Bank)是中国最大的商业银行,它的分行遍布全世界,包括马来西亚,也可以看到中国工商银行的分行。中国工商银行成立于1984年1月1日,它的总部设在北京,是中国五大国有银行之一。在短短不到30年的发展之后,目前中国工商银行已经是全球市值最大的银行,达2364亿美元,总资产11万2千亿元人民币。截至2012年存款余额为到14万8800亿人民币,居全球第一。中国工商银行是在中国人民银行专门行使中央银行职能的同时,从中国人民银行分离出的专业银行。最近这家银行交出令人羡慕的业绩表现。根据它的年报显示,于2012年财政年,它取得净利2385亿3200万人民币,同比增14.53%。如果将它的净利平均的话,它每天可以赚进6亿5400万人民币,所以中国人所说的“日进斗金”,非常适合用在中国工商银行身上。 这样良好的业绩表现,也让中国工商银行,于2012年连续第五年蝉联全球市值最大银行的荣衔。不过,中国工商银行的行长杨凯生则表示,尽管目前中国工商银行的市值和资产总额位居全球第一,但这并不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他表示:“从宏观上说,中国的经济运行还过多依赖间接融资和银行信贷市场,这并不是很健康的运行模式,从微观来说,对工商银行自身来说,对我们的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带来了巨大的压力,这也未必是让人高兴的事。所以走一条总资产规模不再持续扩大,自身却可以持续发展的路子,仍然是我们必要的选择。”所以,银行规模达到全球最大也是一件令人烦恼的事情,因为管理层要在这么高的基础上,取得更好的表现,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不过,正所谓的有钱好办事,中国工商银行拥有庞大的资金,这使得它可以进行对外的扩大计划,例如最近它便通过收购方式,扩大在台湾的立足点。今年4月2日,中国工商银行与永丰金控和永丰银行于2013年4月2日签署了股份认购协议,拟认购永丰金控或永丰银行根据台湾有关规定以私募方式发行的新股,认购完成后将拥有这两家公司20%的股份,成交价分别为49亿人民币和39亿人民币。通过这样的方式,中国工商银行将成为首家通过参股方式投资台湾金融业的中国银行。令人关注的是,台湾金融监管机构在刚刚结束的两岸银行业监管磋商会议中表示,将放宽中国银行参股台湾金融控股公司子银行的持股比例最高至20%。而这次中国工商银行的交易就达到了这个上限。中国工商银行表示,这次交易将在台湾金融监管机构对大陆商业银行的持股比例正式放宽至20%后实施,具体是参股永丰金控还是永丰银行,也将视台湾有关规定去定。根据中国工商银行提供的资料,永丰金控为一家组建于台湾并在台湾证券交易所上市的金融控股公司,永丰银行为一家组建于台湾并由永丰金控全资拥有的子银行。目前永丰银行在台湾有129家分行。中国工商银行有关人士表示,中国工商银行与永丰银行有着长期的合作关系,双方联合研发的“两岸美元汇款一日通”、“两岸人民币汇款一日通”提高了两岸通汇效率,累计汇款金额分别达到约110亿美元和40亿元人民币。因此,中国工商银行认为,这次参股完成后,中国工商银行与永丰金控及永丰银行将开展更加广泛和深入的业务合作”。截至2012年底,中国工商银行已与39家台湾当地银行建立了代理行关系,全年与台湾同行的结算业务达703亿美元。 欲了解更多,请参阅《大橙报》(BIG ORANGE)电子报www.bigorangemedia.com
日本上调消费税 “安倍经济学”(Abenomics) 面临成败的关键考验
日本(Japan)首相安倍晋三(Shinzou Abe)去年10月宣布上调的消费税决定于2014年4月1日正式实施。然而,在当前日本经济数据喜忧参半的情况下,这一以复苏经济为初衷的举措是否会导致通缩噩梦重演引发争论。 无论如何,在充满变数的经济前景面前,作为“安倍经济学”(Abenomics)第三支令箭中的重要翎羽,上调消费税一旦 “走偏脱靶”,经济增速急挫直下的成本恐怕还是要由百姓买单。 根据日本媒体报道,作为增税前的最后一个周末,日本各地超市、百货店利用消费者囤积止损大量购物的心态,推波助澜展开商战。面对消费增税“大限”将至,媒体进行全国舆论调查显示,近八成民众认为增税对家庭支出负担具有相当程度或严重影响,51%的民众不认为增税会起到社会保障稳定作用。 安倍之前表示,上调消费税对于减轻政府负债压力至关重要。在日本,消费税每提高一个百分点,财政收入将增加2.5万亿日元。 根据日本政府估计,上调消费税每年可带来8万亿日元新税收。而日本财务省最新数据显示,2013年底政府未偿债务余额升至纪录高位,达1017.9459万亿日元。与此相比,消费税上调带来的财政收入显然是杯水车薪。 消费税每提高一个百分点 日本国库增2.5万亿日元 尽管提高消费税的出发点不同,但安倍决意上调消费增税的做法还是令人不免联想到17年前桥本首次调整消费税率后日本经济陷入通缩和衰退泥潭的情景。 日本消费税于上世纪80年代开征,1997年时任日本首相桥本龙太郎为了巩固财政状况,决定将消费税从3%上调至5%。结果国内严重消费紧缩,不仅原本尽快恢复十年前快速增长的希望随之破灭,几个月后爆发的亚洲金融危机令日本经济彻底陷入衰退,隔年桥本引咎辞职。 日本内阁府2月公布的数据显示,去年四季度民间消费季率增长0.5%,低于预估值的0.7%,暗示消费税上调前的需求力度不如预期强劲,而民间消费占经济的60%左右。 日本研究机构预测,在2014年4月至2015年3月财政年度内,居民家庭开支负担总计将增约7.6万亿日元。重负之下,不排除消费者提前控制消费支出的可能,而这将进一步加大日本经济重陷紧缩泥潭的风险。 令人担忧的不仅仅是消费税缓冲财政负债的微弱效果和重陷紧缩泥潭的潜在危险,从某种程度上而言,提高消费税于当下的日本而言无异于剜肉医疮。 消费税调整包括提高消费者负税率和降低企业税率,但企业产量若失去销量支撑,即便降低成本也是徒劳之举。数据显示,去年四季度企业投资环比增长1.3%,创下自2011年四季度以来最高,但低于市场预期,随着消费趋紧,预计企业产出和资本支出会进一步下滑。当前亚洲外部需求疲软,加上国内需求萎缩,日本经济前景令人难以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