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艺术 Art Building

历时18年打造 俄罗斯阿尔翰格尔斯克(Arkhangelsk,Russia) 苏特亚金屋(Sutyagin House) 外型新奇的木制摩天大楼

Post Views: 40,433 引言 2010年3月22日,世界上首个木制摩天大楼在俄罗斯(Russia)问世。由俄国建筑师–尼古拉·苏特亚金(Nikolai Sutyagin)从1992年开始建造,历时18年所打造的木制摩天楼高达144英尺,有13层楼房之高。他曾说过,想把这座木头建筑称为“世界第八奇迹”。现在就随《大橙报》来一睹这座奇特建筑物。 近年来,全世界都在疯迷盖摩天大楼,而且一栋比一栋还要高,外型也越来越新奇,但,你有看过“木”制的摩天大楼吗?位于俄罗斯西北地区阿尔翰格尔斯克(Arkhangelsk,Russia)有座世上最高的木制建筑,名为苏特亚金屋(Sutyagin House),相对起用钢筋水泥所盖成的摩天大楼,木制的摩天大楼不仅能够锁住大量的二氧化碳,成本效益上也比钢筋水泥所做的建筑物来的低廉。 2010年3月22日,世界上第一幢木制摩天大楼在俄罗斯问世。由俄国建筑师–尼古拉·苏特亚金(Nikolai Sutyagin)从1992年开始建造,历时18年打造的木制摩天楼高达144英尺,有13层楼房之高。他曾说,想把这座木头建筑称为“世界第八奇迹”。 这座木制摩天大楼被认为是世界上最高的木制房屋,有伦敦大本钟(Big Ben London)一半大小。它曾是一位黑帮老大的家产,而本身歪歪扭扭的木屋和尖顶让人感觉当初盖楼时根本没使用水平仪。 建筑期间,这座还未完工的房子破烂不堪,周身都是补丁,市政部门几次三番想把它拆除,都被苏特亚金以各种理由拦下。 苏特亚金从1992年开始了自己的造屋计划,他说最初从没想过要打破吉尼斯世界纪录(Guinness World Records),只是想要建一座二层住宅,显示出自己是城中最有钱的人就可以了。但一次旅行让他见识到日本(Japan)和挪威(Norway)的木制房屋,因此决定把造屋计划继续下去。他先加盖三层,但觉得这样的房子看上去“很不雅,像个蘑菇”,于是又继续加盖,就有了这个怪模样,“这是一个意外,但是个快乐的意外。”苏特亚金说。 建筑师们希望借这栋大楼传递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1、使用木质建材比钢铁和混凝土便宜,因为它节省了运输成本; 2、木头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更低; 3、有人担心木材易燃。事实上,木材的耐火性也比钢铁和混凝土高。这是因所用木材含水率达到15%,遇到火情,水分蒸发之后木材才会燃烧。 4、木材有助调节室内温度,营造舒适的微气候,还能改善室内声环境。

建筑艺术 Art Building

德国达姆施塔特(Darmstadt,Germany) 森林螺旋城(Waldspirale) 以窗户形状大小各异闻名世界

Post Views: 41,857 引言 位于德国达姆施塔特(Darmstadt,Germany)的森林螺旋城(Waldspirale)以其建筑色彩丰富、外形不规则、房间窗户形状大小各异而闻名于世。另外,这个建筑的颜色代表着不同沉积岩的地层。森林螺旋城共设计有1000多个窗户,最大的特色就是没有任意两个是同样的,让人大开眼界。现在就随《大橙报》来一睹这个奇特的建筑物。 “森林螺旋城”(Waldspirale),是位于德国达姆施塔特(Darmstadt,Germany)的一处建筑,为奥地利(Austria)著名建筑师和画家–百水(佛登斯列·汉德瓦萨(Friedensreich Hundertwasser))生前最后的作品。 这个建筑于20世纪90年代开始建造,2000年建成,是一座华丽而色彩艳丽的建筑,为达姆施塔特最具特色的建筑之一。它共有12层,里面具有105间公寓还有一个庭院、一条溪流、一间餐厅、停车场、酒吧,以及咖啡馆等,在中间的院落中为儿童设计了游乐场以及人工湖。屋顶种满了绿草和灌木丛。 森林螺旋城以其建筑色彩丰富、外形不规则、房间窗户形状大小各异而闻名,此外,这个建筑呈“U”字型排开,其颜色代表着不同沉积岩的地层。森林螺旋城共设计有1000多个窗户,最大的特色就是没有任何两个是同样的,让人大开眼界。 1928年12月15日,佛登斯列·汉德瓦萨出生在维也纳(Vienna)。6岁开始创作绘画,并展露出对色彩和形状非凡的领悟力。少年时期,他进入维也纳艺术学院(Academy of Fine Arts Vienna)学习,并于1948年自己改名为弗里登斯莱布·百水。青年时期曾在法国巴黎(Paris,France)学习绘画,风格深受德国表现主义的影响。他是于2000年逝世。 百水以其建筑色彩丰富、外形不规则、房间窗户形状大小各异而闻名。此外,这一个建筑的颜色代表着不同沉积岩的地层。由于喜欢营造出健康、有生命力的建筑,百水设计的建筑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窗户的外型。 他设计的建筑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窗户的外型都是不重样、不规则。因为他相信,只有这种不同款式、不同色彩的设计,才能让窗户在建筑中“跳起舞来”。 设计心理学家、《就像在家一样》(Some Place Like Home)的作者托比·伊斯雷尔(Toby Israel)曾经说道:“建筑很少会如此华丽,真是难以想象。”

建筑艺术 Art Building

美国(United States)“最酷” 堪萨斯城公共图书馆(Kansas City Public Library) 停车场将书本放到建筑台面

Post Views: 42,101 引言 有没有想过有一天,手中的一本书会屹立于天地之间呢?美国堪萨斯城公共图书馆(Kansas City Public Library,United States)的停车场就将书本放到建筑台面,用22本古典文学撑起了一片天,怎么样?现在就随《大橙报》,来看看这个被称为“美国最酷”的图书馆吧。 对于美国(United States)人来讲,他们非常地渴望知识,对于书籍就更加的热爱,因为美国一直是一个知识的领域,在世界的范围中,美国也是最有知识含量的地方,美国区域内部的图书馆数量是非常多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不同人类的需求,也见证着属于这个民族的历史,还有各种文化等。图书馆不仅丰富了人们的知识,而且给人的一种感觉就是旅游之地,是专门为了旅游而打造的一个区域。在此就不得不说一说堪萨斯城公共图书馆(Kansas City Public Library)了。 堪萨斯城公共图书馆,是美国密苏里一个名为堪萨斯(Kansas,Missouri)的小城的图书馆,但却堪称美国最酷的图书馆,因为不仅在图书馆内部还是外部都可以观赏到多种颜色的书籍。当地居民也建议选出具影响力的书籍书背当作外观,把墙壁变成了图书馆架一样的模样,不论是意义与形象都非常贴切。 其停车场设计成独特的书架样式,全都是一些堪萨斯城居民推荐的图书,不仅体现了堪萨斯居民对图书的热爱,还充分发挥了城市建设的创造性。 22本古典文学的书脊被做成7.6米高,2.7米宽的大小,立于墙面,在两本“书”之间夹着金属楼梯井,模仿书挡。一般来说,车库会被塞进建筑空间或者挡在建筑后面。然而,这座车库是在前面的中间位置,带领读者进入图书馆。 这里的图书馆藏书也是很丰富的,历史悠久,在十九世纪的七十年代(1873年)就已建立了,这里的藏书设计到很多不同的方面,在美国,这里是最酷的一个地方,也是很多人都非常喜欢的一个地方,你可以从这里看到各种不同颜色的书籍,对于当地的居民来讲,这里也是一个值得大家去阅读的领域,而且这里的墙壁就是书架,对美国人来讲,在追求知识的同时,也追求周边环境的风采,有很多是属于当地的居民推荐给大家的书。 这里有很多人都非常热爱书籍的,当你走进图书馆的时候,你会发现有很多美国人在认真的阅读着自己的书籍。这里总是给你一种装饰典雅的感觉。 堪萨斯市公共图书馆的外表引人注目,内部同样让人神往,装饰典雅而具美感,吊挂着的水晶灯饰搭配咖啡茶色的整体色调,让人仿佛掉入17世纪的世界,每个人都变身知书达礼的王公贵族般。

Highline 建筑艺术 Art Building

台湾(Taiwan) 兰阳博物馆(Lanyang Museum) 单面山几何造型与地景相融合

Post Views: 39,881 引言 位于台湾(Taiwan)的兰阳博物馆(Lanyang Museum)采用单面山的几何造型,屋顶与地面夹角20度,尖端牆面与地面成70度,由土地中成长茁壮,并和地景融合。兰阳博物馆的范畴不只囿于建筑主体,基地本身就是博物馆。对照今日的湿地水域,遥想旧时博物馆基地“石港春帆”的盛况,现地即引发目睹历史以及自然环境变迁的思古幽情。现在就随《大橙报》来一睹该博物馆的特色设计。 台湾宜兰县(Yilan,Taiwan)兰阳博物馆(Lanyang Museum)于2015年10月15日欢度5岁生日,邀请音乐家王子承演奏小提琴庆生,该博物馆5年来游客累计人数大约500万人次,2016年起接管乌石港游客中心,扩大成为“石港驿站”。 兰阳博物馆历时18年筹建,于2010年10月16日开馆营运。该建筑物独特的单面山造型是由姚仁喜领导的大元联合建筑师事务所设计,博物馆建筑体是以北关海岸(Northeast Coast)一带常见的单面山为设计依据,单面山是指一翼陡峭,另一翼则缓斜的山形,是该区域独有的地理特质。 博物馆采单面山的几何造型,屋顶与地面夹角20度,尖端墙面与地面成70度,由土地中成长茁壮,并和地景融合。 自高空俯瞰兰阳大地,有着大小不同、颜色深浅与质感不一的田野方块,这些方块也随天色与四季变化而有不同的色调与风情。因此,建筑师选取韦瓦第小提琴协奏曲“四季”的主旋律,在建筑实体的外墙,将协奏曲中“春”、“夏”、“秋”、“冬”四篇乐章的音符,以多重质感的石材转化为音符,依序排列至建筑主体的四个实体外墙上,呈现兰阳大地的四季农田地景,好似动态的音乐歌颂。 外墙的排列组合分割,更是彷效建筑造型单面山的岩石节理,与屋顶20度平行层分割分布石材及铸铝版而下,远看因兰阳气候变换的雨与晴,使石材吸水后与铸铝版形成深浅色泽不一、宽度不同、反射不同的视觉感受,试图反映单面山因长期海蚀所显现的特殊纹理,呈现丰富的质感与光影。 顾及乌石礁遗址湿地生态的完整,本着“与环境共生”、“与自然融合”核心精神,博物馆的主体建筑物集中配置于基地西北侧之区域,保留最大面积的湿地生态公园,维持既有生态。 兰阳博物馆的范畴不只囿于建筑主体,基地本身就是博物馆。对照今日的湿地水域,遥想旧时博物馆基地“石港春帆”的盛况,现地即引发目睹历史以及自然环境变迁的思古幽情。

建筑艺术 Art Building

竖立印度新德里(New Delhi, India) 巴哈伊莲花寺(Bahai Lotus Temple) 游客人次超过泰姬陵(Taj Mahal)

Post Views: 41,452 引言 巴哈伊莲花寺(Bahai Lotus Temple),是印度新德里(New Delhi,India)著名的地标式建筑,至今的游客访问量已超过了著名的泰姬陵(Taj Mahal)。它的外形酷似“悉尼歌剧院”(Sydney Opera House)而被互称为“可以相互对话的两座建筑”。现在就随《大橙报》来一睹这座著名寺庙的奇特设计。 莲花象徵着纯洁,而位于印度新德里(New Delhi,India)的巴哈伊莲花寺(Bahai Lotus Temple),则是按照莲花自然地在水中生长的性质而建的。莲花寺是9边形的,这也是巴哈伊建筑的共同特征,因为9是数字中最高的一个,象征一致及团结。 莲花寺高34.27米,底坐直径74米,由三层花瓣组成,全部采用白色大理石建造。白色是该庙最主要的色调。 莲花寺共有27瓣,瓣子由白色混凝土所制,外部则铺上一层意大利(Italy)理石。而主建筑以9个大水池衬托,拱托着这巨大的“莲花”,既可突显箇中的优雅,亦可发挥天然冷气系统的功效,使大厅舒适凉爽。惟有光滑的地板上安放着一排排白色大理石长椅。 这里非常安静,游客可以在这里感受到宁静的宗教气氛。进庙的教徒以及参观的人要脱鞋,黄昏时参观可以欣赏喷泉。这里环境干净整洁,庙内装饰比较素雅,没有过多的色彩和神像,也不似其它的印度宗教圣地般音乐缭绕,气氛比较肃穆,提供长椅供访客静思、冥想。黄昏时进入庙中休憩,会得到精神上的放松。 莲花寺周围的花园和水池免费开放,可以在这里休息。夜晚,莲花庙在灯光的照耀下显得尤为漂亮,但游客无法进入。 莲花寺开始修建于1980年4月21日,历经6年时间,1986年9月份修建完毕。作为印度次大陆的母堂,它赢得了多项建筑奖项,出现在许多报纸和杂志上。设计师法立博兹·莎巴(Fariborz Sahba)是伊朗(Iran)人,现居加拿大(Canada)。 莲花寺是新德里著名的地标式建筑,至今的游客访问量已超过了著名的泰姬陵(Taj Mahal)。它的外形也酷似“悉尼歌剧院”(Sydney Opera House)而被互称为“可以相互对话的两座建筑”。非常特别的是,包容性很强的巴哈伊教规定,无论任何宗教信仰的人,都可以在这里无差别地崇拜自己的神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