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lated Articles
超越英国(United Kingdom) 法国(France) 成全球第五大经济体
Post Views: 36,348 在英国(United Kingdom)决定退出欧盟,英镑持续走软的背景下,法国(France)在全球最大经济体排行榜中超过英国,位列第五。 根据报道,任何一个国家在全球最大经济体排行榜中的排名通常均取决于该国货币的年度平均汇率。英国在2016年6月23日举行脱欧公投结束后决定退出欧盟,英镑汇率持续下跌。因此,按照当前汇率,法国在经济上略胜英国一筹。 路透社援引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最新数据报道称,英国2015年的国内生产总值(GDP)为1.864万亿英镑。但若以最新汇价计算,英镑兑欧元已跌破1.17欧元关卡,代表英国2015年经济规模相当于2.172万亿欧元,稍低于法国的2.182万亿欧元。 路透社称,英国和法国在这份排行榜中的位置此前也曾经发生过改变。1997年,英国曾超过法国,但在2008年金融危机期间又落后于法国。2014年,英国又重新回到第五名的宝座上。 根据世界银行数据,2015年领跑全球最大经济体排行榜的是美国(United States),中国(China)紧随其后,日本(Japan)位列第三,排名第四的是德国(Germany),第五名和第六名分别是英国和法国。 英国脱离欧盟后 经济增速将下滑 目前正值英国刚刚坐稳第五大经济体宝座还不到两年时间,2015年底曾经有欧洲智库发表报告称,预计2030年英国会超越日本和德国成为全球第四大经济体。 但是眼下看来,英国排名要想继续往前挪有不小的难度。外界预计,退欧后英国经济增速将下滑,尽管根据英国国家统计署数据显示,自2013年第一季度以来,英国经济已连续13个季度正增长。英国将在2016年10月份下旬公布三季度的经济数据,这将会体现退欧后英国经济真正的受影响程度。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主席拉加德此前在接受法国媒体采访时就警告称,退欧可能使英国2019年前经济下滑1.5至4.5%。 值得注意的是,英镑贬值的步伐短期内不太可能停止,包括高盛、花旗银行和德意志银行在内的三大投行都预计,英镑未来可能还会继续下跌7至11%。 不过,也有观点认为,光一个季度的数据并不能说明什么,早在退欧公投后就有讨论法国经济体量是否会超越英国,牛津经济研究院学者安德鲁·古德温就表示,以2015年经济看,英国和法国的经济相差了18%,汇率波动并不能真正体现经济体量,购买力平价(PPP)更能体现一个国家的经济体量。 Previous Post Next Post
美国(United States)最大制药公司 辉瑞(Pfizer)鲸吞艾尔建(Allergan) 创造世界医药史最大并购案
Post Views: 41,643 美国(United States)最大制药企业–辉瑞公司(Pfizer)被揭露与著名的肉毒杆菌(Botox)生产商–艾尔建公司(Allergan)达成合并协议。这桩高达1500亿美元的天价合并交易,将创建全球规模最大的制药企业。同时,该交易也将是全球制药行业史上最大规模的企业合并。 根据报道,辉瑞和艾尔建的董事已经签署了合作协议。这笔交易在很多层面上都将是史无前例的。该交易是2015年迄今为止全球最大收购案,也是制药行业有史以来最大一笔收购交易。 按照辉瑞2015年11月20日的收盘价,相对于10月28日的有27%的溢价。辉瑞与艾尔建的换股计划比例为11.3:1。在此次并购中,辉瑞将并购规模更大的艾尔建,作为本身将公司总部迁至爱尔兰(Ireland)实现税收倒置铺平道路。 艾尔建目前市值1125亿美元,辉瑞市值2158亿美元,都是行业内巨无霸级别的企业。其中,艾尔建2014年刚被阿特维斯(Actavis)制药公司作价660亿美元的收购,2015年又以405亿美元将旗下非专利药业务出售给了以色列(Israel)制药巨头–Teva。 据透露,辉瑞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员晏瑞德(Ian Read)将担任合并后公司的首席执行员,而艾尔建首席执行员布伦特·桑德斯(Brenton L. Saunders)将担任他的副手,头衔为总裁兼运营总监。预计艾尔建其他高层也将留在合并后的公司。 晏瑞德一直对美国企业的高赋税颇为不满,他说美国公司税让辉瑞等总部位于美国的公司相对海外对手处于竞争劣势。根据投资银行业务咨询公司Evercore ISI的数据,辉瑞的税率约为25%,属大型制药公司中税率最高之列。 辉瑞此前公开证实该公司正在洽谈收购艾尔建,并购后辉瑞将会把其位于纽约(New York)的总部搬迁到爱尔兰。艾尔建的总部位于爱尔兰的都柏林(Dublin),那里的税率比美国要低很多。该交易将使身为美国制药巨头的辉瑞减少纳税。该合并案也是美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宗税收倒置交易。 分析人士估计,与艾尔建合并后,辉瑞的税率将降至20%以下。艾尔建本身也是一项为降低税率而进行的“税负倒置”交易的产物,其税率约为15%。 所谓税收倒置交易,是指在美国注册的公司收购低税辖区内的公司,然后把总部转移到海外。 辉瑞于一年前 放弃收购阿斯利康公司(AstraZeneca) 大约一年前,辉瑞放弃了高达1180亿美元的收购阿斯利康公司(AstraZeneca)的交易活动,那次税收倒置交易原本会让其总部转移到英国(United Kingdom),但因美国财政部叫停而被撤销。 辉瑞创立于1849年,是一家总部位于美国纽约的跨国制药公司,其研发总部位于康涅狄格州的格罗顿市(Groton,Connecticut)。根据收入排名,辉瑞是美国最大的制药公司。 该公司旗下畅销药品包括本身的肺炎疫苗–沛儿(Prevnar)以及艾尔建的除皱配方–保妥适(Botox),并且拥有处于业内领先水平的研发预算。 合并后公司的药品和疫苗将覆盖一系列的疾病,从老年痴呆症、癌症、眼部健康问题到风湿性关节炎等。 合并后公司的销售额将超过600亿美元。2014年收购了艾尔建、并且用“艾尔建”作为公司名称的阿特维斯拥有超过130亿美元销售额,而辉瑞的收入接近500亿美元。 辉瑞可能也会从艾尔建较快的增长中受益。受仿制药影响,降胆固醇药物–立普妥(Lipitor)等重量级产品一度出现销售滑坡,之后辉瑞通过推出治疗乳腺癌片剂–Ibrance等新药取得了成功。 合并后的新公司将有更多资源提供给药物研发。 要推进这项交易,两家公司还需获得全球反垄断监管机构的批准。 通过该交易,辉瑞除有机会降低公司税率之外,还可以提升其销售增速,并有望降低成本。对于艾尔建来说,合并后其销售将可以从主要市场美国扩大到其他海外市场。 2015年是医药行业的并购“大年”。比如美国制药企业艾伯维(AbbVie)以210亿美元收购美国抗癌药物制造商Pharmacyclis,及辉瑞以170亿美元收购美国药物及医疗设备商–赫升瑞(Hospira)。 艾尔建和辉瑞的企业价值(EV)合计超过4000亿美元,市值合计也超过3300亿美元,两者合并成为史上最大的并购案。此前最大的并购案例是在十五年前,美国在线(AOL)对时代华纳(Time Warner)的收购,规模达到了1800亿美元,不过随后却以巨亏和分家告终,该案例也成为“史上最失败”的并购案。 Previous Post Next Post
德国(Germany)名贵汽车厂商 戴姆勒(Daimler)计划推出逾10款电动车
Post Views: 35,979 德国(Germany)名贵汽车厂商–戴姆勒(Daimler)计划于2025年时,集团旗下马赛地奔驰(Mercedes Benz)及Smart品牌将推出10余款电动汽车。届时,零排碳汽车将占马赛地整体销售的15-25%。 该公司董事长蔡澈(Dieter Zetsche)于2016年9月29日在巴黎(Paris)车展表示,由于电池技术日有进展,加上消费者对零排碳汽车的接受度提高,戴姆勒正准备大力推动纯电动车。 他表示说,新一代电动车将以“EQ”品牌销售,同时是建构于专为电池电动车研发的新技术架构。 此外,戴姆勒已成立一个名为“CASE”的数码技术部门,致力于整合联网汽车、无人自驾、汽车共享及电动车。 联网功能、无人自驾 共享及电动驾驶系统 四个趋势彻底颠覆汽车业 蔡澈表示:“联网功能、无人自驾、共享及电动驾驶系统,这四个趋势都有彻底颠覆我们行业的潜力。但是真正的革命是在聪明地连结这四个趋势。” 马赛地奔驰的营销业务负责人欧拉·基尔兰纽斯(Ola Kaellenius)表示,汽车共享及无人驾驶等新兴趋势,或许会取代销量成为汽车业评估成功与否的指标。 他表示,虽然戴姆勒仍将销售量视为顾客满意度之外的另一个重要目标,但智能手机带来的新服务,像是叫车服务,正改变顾客习惯,因此要以汽车销售评量一个品牌的成功,变得越来越难。 基尔兰纽斯表示:“争取最高销售量必定是一大目标。但未来你要如何计算?可能不只是销售量,我们可能也会销售移动服务,从1小时,到60个月,或无限期。” 戴姆勒股份公司是全球领先的汽车制造商,拥有高档轿车,轻型商用车、卡车及客车等多种产品,以及一系列量身定制的汽车服务组合。 戴姆勒原本是由多个家族企业构成的,其中主要有1883年卡尔·本茨(Karl Benz)所建立的世界上首家汽车厂–奔驰莱茵燃气发动机厂,以及1890年由戈特利布·戴姆勒(Gottlieb Daimler)所建立的戴姆勒发动机公司。这2位发明家尤其在19世纪末作出了众多创新:奔驰开发了第一辆大客车,戴姆勒开发了第一辆载重汽车。 1926年6月29日,戴姆勒公司和奔驰公司合并,成立了在汽车史上举足轻重的戴姆勒–奔驰公司(Daimler-Benz),从此他们生产的所有汽车都命名为“马赛地奔驰(Mercedes-Benz)”。今天看到的奔驰标志就这样被延续了下来。 Previous Post Next 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