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lated Articles
韩国进入老龄社会 60%老人养老只能靠自己
Post Views: 9,837 韩国进入老龄社会 60%老人养老只能靠自己 根据韩国(South Korea)媒体报道,韩国统计厅发布的“2018高龄者统计”资料显示,韩国65岁以上人口占比超过14%,已进入老龄社会,虽然一半以上的老年人希望借由兴趣爱好乐享晚年生活,但超过60%的老人自己或配偶需要自筹生活费。 根据联合国定义,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5岁老年人数量占总人口比例超过7%时,就意味着这个国家或地区进入了“老龄化社会”;超过14%就进入“老龄社会”;比例达20%则进入“超老龄社会”。 统计显示,以2018年为准,韩国65岁及以上人口达738.1万人,占总人口的14.3%,预计到2060年其比例将达到41%。老年人口(65岁及以上)对劳动年龄人口(15-64岁)的老年抚养比为19.6。老年人口对幼年人口(0-14岁)比例的老化指数为110.5。 以2017年为标准,老年人中有58.2%希望享受自己的兴趣爱好安度晚年。但其中有61.8%自己或配偶需要独自筹集生活费,从子女或亲戚得到生活费的老年人占25.7%,从政府及社会团体得到生活补贴的占12.5%。 韩国于2026年 或步入“超老龄社会” 分析认为,韩国从“老龄化社会”到“老龄社会”的转换速度为全球最高水平。据推算,韩国大约在2026年步入“超老龄社会”。预计到2050年,韩国的老龄人口所占比重将位列世界第二。随着韩国史无前例的超高速老龄化进程的加快,过去数十年间促进经济增长的“人口红利”消失将成为韩国经济最大的风险因素。 英国媒体于2017年报道,贫困折磨着近乎半数的韩国老年人——这代人曾是韩国战后迈向发达经济体过程中的中坚力量。如今每月20万韩元(约合175美元)的基本养老金仅够维持食宿开销,许多人只能靠从事卑微或低贱的工作来维持生计。 崇实大学(Soongsil University)教授Lee Ho-sun表示,韩国老年人很少为退休做好了准备,许多人把大量资金投入了子女教育中,致使自身晚年生活拮据。 国与国贸易争端增多 使全球经济风险上升 德国(Germany)五家权威经济研究机构联合发布的预测报告指出,德国和全球经济面临的风险较2018年春季有所上升,这主要是受全球贸易争端增多影响。为此,报告将德国2018年经济增长预期从2.2%下调至1.7%。 在柏林发布的这份报告指出,与2018年春季发布上一份预测报告时相比,德国和全球经济所面临的风险有所上升。究其原因,报告指,全球范围内风险上升的突出原因是“贸易争端数量增多”;从欧洲(Europe)范围看,英国(United Kingdom)在未达成协议情况下“硬脱欧”的可能性,以及意大利出现债务危机的可能性也都放大了风险。 “德国的经济繁荣正在失速——来自国外的需求已减弱,同时本国企业越来越难以找到足够的劳动力用于开展生产。”莱因-威斯特法伦经济研究所经济预测负责人罗兰·多恩表示。基于上述判断,报告调低了德国今明两年的经济增速预期:其中,2018年预期值从2.2%下调至1.7%,2019年从2.0%下调至1.9%。 贸易战升级 可能损害国际金融市场信心 9月26日,位于德国法兰克福的欧洲中央银行发布的一份报告通过建模分析指出,假如贸易领域的紧张局势升级,美国将是承受巨大负面影响的一方。报告还指出,局势升级可能损害国际金融市场信心,从而将显着影响全球经济活力。 9月27日发布的前述报告由柏林的德国经济研究所(DIW)丶慕尼黑的ifo经济研究所(与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经济景气研究所合作)丶基尔的世界经济研究所(IfW)丶哈勒的莱布尼兹经济研究所(IWH)丶埃森的莱因-威斯特法伦经济研究所(简称RWI,与维也纳高等研究所合作)五家德国最具权威性的经济研究机构共同编制,每年春秋两季各发布一期。 —- Previous Post Next Post
建国策略家 李光耀(Lee Kuan Yew) 自强不息 厚德载物 利用智慧与策略的力量创造奇迹
Post Views: 46,659 《大橙报》向新加坡(Singapore)国父李光耀Lee Kuan Yew致敬 或许可以这么说,除了菲德尔·卡斯特罗(Fidel Castro)领导的古巴(Cuba)之外,没有几个国家能像已故一代巨人李光耀(Lee Kuan Yew)治理下的新加坡(Singapore)那样,如此鲜明地反映出一个人的遗产。他就像一位魔术师一样,将没有辉煌历史、地理条件的新加坡,变成一个繁荣的城市国家。现在就随《大橙报》来了解李光耀生前所呈现出那种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伟大治国气魄。 新加坡(Singapore)政府于2015年3月23日证实,新加坡国父李光耀(Lee Kuan Yew)逝世,享年91岁。这让新加坡以及世界人民感到惋惜。 李光耀被称为是新加坡之父,新加坡在他的带领下从一个小小的港口城市飞跃成为一个富裕的全球商业中心。他也被称为是“温和的独裁者”,李光耀是全球在位时间最长的总理。 根据分析,在这世界上,很可能除了菲德尔·卡斯特罗(Fidel Castro)领导的古巴(Cuba)之外,没有几个国家像新加坡这样,如此鲜明地反映出一个人的遗产。 李光耀可谓是这个国家的建立者,新加坡今日的物质生活水平已超过了英国(United Kingdom)、美国(United States)和挪威(Norway)。 他的重磅回忆录《从第三世界到第一世界》(From Third World to First)中,展现了他对自己成就的敏锐认识。他像一位魔术师一样,将没有辉煌历史、地理条件一般的新加坡,变成了一个繁荣的城市国家。 李光耀是新加坡执政党“人民行动党”的共同创始人。该党自1959年以来领导新加坡,并在新加坡1965年脱离马来西亚独立后执政至今。 自他1959年上台之后–当时新加坡还是在英国殖民统治下的一个自治区,新加坡经济翻了四番。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从1965年的400美元上升至1990年的逾1.2万美元。 1990年,李光耀卸任总理一职,次年任新加坡总理公署高级部长。1997年他任内阁资政,2001年11月连任。10年后,年近九旬的李光耀发表声明,宣布他不会在新一届内阁中担任职位。 李光耀告别政坛后,新加坡的经济得到持续发展。根据世界银行的统计,2013年新加坡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经超过5.5万美元,超过德国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近25%。 李光耀于1959年6月5日任职新加坡总理时他年仅35岁。上个世纪60年代初,他与马来西亚形成联邦推动了脱离英统治的进程。之后新马关系紧张,新加坡华人和马来人之间爆发了种族骚乱,虽然李光耀极力反对,但是并没能阻止新马“分家”,1965年8月新加坡脱离马来西亚成为一个独立国家。 和其他东南亚国家不同,1965年新加坡独立时,没有任何仪式,没有人欢欣鼓舞,有的只是广播中李光耀无奈的声线,和广播结束后抹掉的眼泪。 根据报道,李光耀一生公开流泪两次,一次是母亲逝世,另一次就是新加坡“被逼独立”。这主要是新加坡实在太小了,连淡水都无法自给,独立发展困难重重。 然而,“即来之、则安之!”,既然独立已经是一个无法扭转的事实,李光耀唯有下定决心自强不息,精励图志,誓将新加坡管理好来。 在冷静下来之后,李光耀开始为新加坡的发展拟定本身的策略,他知道新加坡的发展步伐不能有一步踏错,不然就会陷入“一子错,全盘皆落索。”的局面。因此,他是一位世界级建国策略家。 他在回忆录《从第三世界到第一世界》的书中描绘,当时他要领导的是一个没有内地和自然资源的小岛,并且岛上的居民大部份都是文盲。 独立后,李光耀视教育,扩建了现代化的卫生系统。此外,他还出台政策,鼓励新加坡生产的成品销售到国外,并且为引进外资创造了更便利的条件。李光耀还推出了住房保障计划。 毫无疑问的,从新加坡经济的发展层面来看,李光耀是一位卓越的领导人,从1960年到2011年,新加坡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涨幅超过100倍,达到现在的人均5万5000美元。现在的新加坡,是地球上最先进的经济体之一,以强有力的机构和开放的市场着称,是贪污、任人唯亲和官僚机构普遍存在的东南亚国家中的一片绿洲。 李光耀所发展起来的“新加坡模式”,即保持经济增长和实行严格的社会控制,使他成为亚洲最具影响力的政治人物之一。他的治国效率和廉洁执政备受赞誉,可同时也遭到人权组织的指责,批评他限制政治自由,并通过起诉反对者诽谤对他们施加恐吓。 李光耀的一个了不起的洞察,是认识到新加坡于1965年被踢出马来西亚联邦后,必须在强国比邻的环境中,向西方先进经济体和日本出口高端产品。与其他“亚洲四小龙”一道,新加坡集中精力谋取经济基本面上的权利——鼓励储蓄和投资,保持低通胀、低税率以及稳定汇率,强调高质量的教育。 这已经成为公认的智慧。当时,共产主义运动仍在亚洲享有强大号召力,而李光耀却选择了不一样的道路。 创立家族控股公司 牢控新加坡的经济 此外,他本身的家族也牢牢地控制着新加坡的经济命脉。具有远见的李光耀创立了淡马锡控股(Temasek),掌控了包括新加坡电信、新加坡航空、星展银行、新加坡地铁、新加坡港口、海皇航运、新加坡电力、吉宝集团和莱佛士饭店等几乎所有新加坡最重要、营业额最大的企业。 曾有国外媒体估算,淡马锡控股所持有的股票市价占到整个新加坡股票市场的47%,可以说是几乎主宰了新加坡的经济命脉。 此外,在儿媳何晶任命淡马锡CEO之后,李光耀专任自己1981年建立的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Government of Singapore Investment Corp。简称GIC)的董事长。 GIC主要负责新加坡政府大部分海外资产,专责管理外汇储备,与淡马锡一样,GIC所有投资的持股内容、投资业绩都极少对外公布。 据悉,GIC旗下主要有三家子公司新加坡政府直接投资有限公司,主要投资于公开市场,包括股票、债券以及货币市场等;GIC不动产投资有限公司,主要投资于不动产,是全球最大的地产公司之一;GIC特殊投资有限公司,主要投资于创业风险投资、企业重组、过渡性融资以及垃圾债券等。 公开资料显示,GIC基金总规模逾千亿美元,投资遍布全球30多个国家2000多间上市及未上市公司。其中北美占50%、欧洲占25%,东亚及东南亚占25%。 Previous Post Next Post
美国(United States)杂货生鲜配送商 Instacart 跻身于最有前途共享经济型公司之一
Post Views: 39,145 引言 零售业谈共享经济,就不能不提创立于美国(United States)的Instacart公司。这家于2012年成立,为顾客提供日用杂货采买送货服务的公司,到2015年初的估值已近20亿美元。从公司孵化阶段到天使A、B、C轮融资,Instacart吸引到的都是第一流的投资机构,融资总额达到了2.75亿美元,这充分说明了资本市场对于这家企业商业模式和未来前景的信心。现在就随《大橙报》来了解Instacart的经营与成功之道。 在资本收缩的大环境下,创立于美国(United States)的杂货生鲜配送商Instacart公司正在试图缩减在物流配送上花费的成本。该公司于2016年3月13日宣布同时降低对配送员的运费补贴以及营销费用,希望逐渐在配送服务上赚到钱。 Instacart公司的模式是用户在线下单,配送人员数小时内到Target、Whole Foods等商超领取商品后送到用户家中。它在美国(United States)18座城市提供服务,通常配送时间仅为1小时。巨头阿玛逊(Amazon)、谷歌(Google)旗下的Google Express都在与它竞争,甚至优步(Uber)也在做同城配送,这使得Instacart的压力颇大。 此前,配送员每小时都能拿到10美元工资(无论有没有送货),外加4美元一单配送费。而据《华尔街日报》(WSJ)消息,Instacart已经在洛杉矶、旧金山通知司机,会出台新的规则使得某些情况下他们要多配送三倍才能获取曾经的收入。4美元每单的价格砍成1.5美元,司机从杂货店完成工作后所分出的50美分也降为25美分。 该公司表示,配送员目前靠基本工资和配送费,每小时能赚到15至20美元,算上额外奖赏的话也有可能超过每小时20美元,不过司机需要自己负担油费等成本。 2015年12月,Instacart将面向用户收取的运费从每单3.99美元提升到5.99美元,年费会员费从99美元提升至149美元。 Instacart成立于2012年6月 架设运送日常食品杂货平台 Instacart成立于2012年6月,是一个给居民运送日常食品杂货的平台,目前服务经已遍布美国的几大主要城市。它的经营方式是这样的:买家在软件上下单,买家附近的采购者接单,帮助买家去商店里购买商品,并将商品送至买家处,采购者获得报酬。最快时,买家可以在1小时之内收到商品,这一点使得这家公司跻身于最有前途的共享经济型公司之一。 它以其独特的商业模型震撼了世界的科技公司。作为共享经济的领头公司,Instacart致力于将服务拓展至整个美国。 Instacart的商业模式与优步(Uber)异曲同工,具有典型的共享经济特征:利用社会化的人力资源,与独立的采购员签约,与大型超市等实体店合作。顾客在手机上下单后,Instacart将订单派给顾客附近的签约采购员,后者前往超市采购商品,然后送货上门,Instacart向顾客收取配送费用。 Instacart采用轻资产的模式,这点也与租车行业的优步非常相似。它没有仓库、没有配送中心,没有车队。与其签约的独立采购员,很多都是超市员工或者快递公司快递员,他们带着自己的智能手机和汽车加盟Instacart,按时计薪,而所采购的商品来自于附近的商超。也就是说,Instacart既不拥有人力资源,也不拥有商品资源,它所有的就是一个交易平台,顾客在移动端APP或者PC端网站下单,通过社会化资源的汇聚和重新分配,满足顾客不出门采购日杂商品的需求,同时提高了社会效率。 Instacart从加州旧金山起步,现在已进入到洛杉矶、纽约、华盛顿、费城、波士顿、芝加哥、西雅图等美国的十几个主要城市,并且还在进一步扩张。其交易平台最初只有ios版本,后来又开发出安卓版本(android)和PC端网站,实现了线上各个渠道的全覆盖。与其合作的实体店包括全食(Whole Foods)、好事多(Costco)、赛为(Safeway)、克罗格(Kroger)等大型连锁超市以及Rainbow Grocery、Dominick’s等地区性商超,如今SKU已超过30万种。顾客可以指定在自己区域内任何一家合作超市购物,也可以在一张订单里包含不同超市的商品。 目前Instacart的商品主要集中于食品、杂货类,其首席执行员阿普瓦·麦赫塔(Apoorva Mehta)表示:计划将其业务拓展到日用杂货以外的其他领域中去,并且在将来也有可能进入除大城市之外的乡村地区。不过,在地广人稀的美国乡村,这一套共享经济的玩法是否还适用,仍然是个疑问。 Instacart的特点如下: ·服务于美国各大地区,包括了旧金山湾区、圣何塞市、纽约、布鲁克林、华盛顿、费城、波士顿、芝加哥、奥斯汀、西雅图和洛杉矶。 ·拥有来自包括全食超市、西夫韦、科思科的300,000种以上的食品杂物,让顾客能从自己最喜爱的超市下单,也可以让顾客将不同超市的东西合成一个订单。 ·众包商场模式,将平台与配送货物的店家联系起来。 其价值定位是:一、与现有大型超市紧密结合;二、愿意使用兼职工人及他们的车;三、巨量的存货清单;四、超快的配送服务;五、不设仓库;六、没有亮闪闪的配送卡车。 Instacart的盈利方式: ·在Instacart上每一个超过35美元的订单都会收取基本的运费:在规定时间内递送或在两小时内递送的收取3.99美元,一小时内递送的则要收取5.99美元的运费。 ·对于不到35美元的订单,在规定时间内或两小时内递送的运费是7.99美元,而1小时内递送的运费是9.99美元。 会员费(Instacart快递) ·Instacart提供“Instacart快递”的年度会员机会,价格是99美元。其会员买家在一定条约和条件下可以享受一年的免费日用品递送服务。 提高标价(另外再涨15%及以上) ·一些商店的商品在Instacart上的售价与实体店中的相同,但有一些商店的商品价格比实体店中的要提高15%或以上。涨价得来的利润将会汇入Instacart,用来帮助支付采购员的工资。 融资情况: Instacart目前已经进行了五轮融资: 两轮种子,一轮来自孵化器Y Combinator(简称YC)(该公司加入YC的经历较传奇,据说创始人阿普瓦·麦赫塔(Apoorva Mehta)用该服务在半小时内给YC的合伙人送了一打啤酒,成功破例入选孵化),金额未透露;另一轮投资方为Funders Club、Khosla Ventures和Canaan Partners,2012年10月完成,金额为230万美元。 2013年7月,完成A轮融资850万美元,来自红杉资本(Sequoia Capital)。2014年6 月完成B轮融资4400万美元,安德森·霍姆维茨(Andreessen Horowitz)领投。最新一轮在2015年1月,C轮融资2.2亿美元,KPCB领投。 Previous Post Next 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