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 Views: 41,749 凡尔赛宫(Château de Versailles)位于法国首都巴黎(Paris,France)西南郊外伊夫林省省会凡尔赛镇(Versailles,Yvelines)。1682年至1789年是法国的王宫。1979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如今已成为巴黎最热门的景点之一。 凡尔赛宫所在地区,原来是一片森林和沼泽荒地。1624年,法国国王路易十三以1万里弗尔的价格买下了117法亩荒地,在这里修建了一座二层的红砖楼房,用作狩猎行宫。二楼有国王办公室、寝室、接见室、藏衣室,随从人员卧室等房间,一层为家具储藏室和兵器库。当时的行宫拥有26个房间,而如今拥有2300个房间,67个楼梯和5210件家具。 凡尔赛宫的宫殿为古典主义风格建筑,立面为标准的古典主义三段式处理,即将立面划分为纵、横三段,建筑左右对称,造型轮廓整齐、庄重雄伟,被人称为是理性美的代表。其内部装潢则以巴洛克风格为主,少数厅堂为洛可可风格。 凡尔赛宫的建筑风格引起俄罗斯(Russia)、奥地利(Austria)等国君主的羡慕彷效。彼得一世在圣彼得堡(St Petersburg)郊外修建的彼得大帝夏宫、玛丽亚·特蕾西亚在维也纳(Vienna)修建的美泉宫、腓特烈二世和腓特烈·威廉二世在波茨坦(Potsdam)修建的无忧宫、及巴伐利亚国王路德维希二世修建的海伦基姆湖宫都彷照了凡尔赛宫的宫殿和花园。 凡尔赛宫的主要景观集中于主楼二层和花园中,当中包括了阿波罗厅和镜厅(Galerie des glaces)等。 阿波罗厅,又名太阳神厅,乃是法国国王的御座厅。布置极为奢华绮丽,天花板上有镀金凋花浅浮凋,墙壁为深红色金银丝镶边天鹅绒,中央为纯银铸造的御座,高2.6米,位于铺有深红色波斯地毯的高台之上。 由于路易十四自诩为“太阳王”,因此凡尔赛宫内主要的大厅,均以环绕太阳的行星命名。与二楼各大厅的位置相对应,一楼北侧为法国公主居住的套房。 镜厅又称镜廊,在战争厅之南,西临花园。乃是凡尔赛宫最著名的大厅,由敞廊改建而成。长76米,高13米,宽10.5米,一面是面向花园的17扇巨大落地玻璃窗,另一面是由400多块镜子组成的巨大镜面。 厅内地板为细木凋花,墙壁以澹紫色和白色大理石贴面装饰,柱子为绿色的大理石。柱头、柱脚和护壁均为黄铜镀金,装饰图案的主题是展开双翼的太阳,表示是对路易十四的崇敬。现在就随《大橙报》一睹这法国前王宫的炫丽。
Post Views: 42,004 水之教堂(Chapel On The Water)以“与自然共生”为主题,由世界著名的建筑家安藤忠雄(Ando Tadao)设计。教堂的正面由一面长15米,高5米的巨大玻璃组成,每年5月到11月间,巨大的玻璃将会完全打开,使教堂与大自然混为一体,婚礼仪式犹如在日本北海道(Hokkaido,Japan)的壮观大自然中举行,周围的白桦林,北海道的蓝天白云都会倒映在湖面上,新人们感受着北海道的清风,听着湖水的潺潺声,远处更是传来小鸟歌唱声,这犹如大自然送来的赞美歌祝福着新人。现在就随《大橙报》来一睹这座教堂的精美设计。 世界级的建筑师安藤忠雄(Ando Tadao)藉由“从大自然中切割出的空间”重新定义“神圣空间”的概念。透过建筑物与“水、光、绿、风”等自然界要素相衔接,逐渐地淨化身心,澄静思绪。让结婚新人以至前来见证的来宾们也抱着同样的心情观礼。 这就是坐落在日本北海道(Hokkaido,Japan)的水之教堂(Chapel On The Water)。 对于建筑家而言,超越单纯的机能性、而进入重视精神性的教堂建筑设计,被当作是叩问自身建筑理念的重大挑战。安藤忠雄将“与自然共生”这个日本(Japan)人独特的自然信仰,出色地展现在水之教堂的空间中:完全开放的正面将一年四季当中日光的移转、随风飘散的气味、潺潺的水声…等等的大自然景观毫无保留地传递到观者的五感之中。 安藤忠雄的许多作品都与“自然”相关,而水之教堂是其中将自然要素与建筑结合最成功的作品。安藤将教堂的正前方,一般教堂用来陈列圣人图像凋塑的地方,摆上更具说服力的造物主象征:大自然。这个崭新的设计产生了生动的画面、多层次的光线及无止境的变化:从生机盎然的春天到夏季明亮的翠绿、秋季温暖的鹅黄到冬季剔透银白的雪景。 伫立其间,心灵便能感受到宁静与安详,这正是最接近“祈祷”的心境。在不受既有教堂设计拘束的设计背后,有着各种为了呈现“与自然共生”这个主题而下的工夫。水之教堂这个与自然完美结合的神圣空间,正因位处于雄伟大自然环抱中的星野(Tomamu),而更添其存在意义与价值。 从每年的12月到来年4月这里都覆盖着雪,这是一块美丽的白色的开阔地。安藤忠雄和他的助手们在场里挖出了一个90米×45米的人工水池,从周围的一条河中引来了水。水池的深度是经过精心设计的,以使水面能微妙地表现出风的存在,甚至一阵小风都能兴起涟漪。 面对池塘,设计将两个分别为10米方和15米见方的正方形在平面上进行了叠合。环绕它们的是一道“L”型的独立的混凝土墙。人们在这一道长长的墙的外面行走是看不见水池的。只有在墙尽头的开口处转过180°,参观者才第一次看到水面。在这样的视景中,人们走过一条舒缓的坡道来到四面以玻璃围合的入口。这是一个光的盒子,天穹下矗立着四个独立的十字架。玻璃衬托着蓝天使人冥思禅意。整个空间中充溢着自然的光线,使人感受到宗教礼仪的肃穆。 水之教堂设计人 安藤忠雄自学成著名建筑师 安藤忠雄1941年生于日本大坂(Osaka)。在世界各国旅行后,开始自学建筑,并于1969年设立安藤忠雄建筑研究所。其作品有以水之教堂为首的“教会三部曲”,包含了光之教堂(大坂)及风之教堂(兵库)。1979年以“住吉之长屋”获得建筑学会奖后开始受到建筑界的注目,尔后也陆续获得世界各种建筑设计奖项。他于2010年因艺术文化上的重要贡献获颁“文化勳章”。
Post Views: 41,082 引言 2010年3月22日,世界上首个木制摩天大楼在俄罗斯(Russia)问世。由俄国建筑师–尼古拉·苏特亚金(Nikolai Sutyagin)从1992年开始建造,历时18年所打造的木制摩天楼高达144英尺,有13层楼房之高。他曾说过,想把这座木头建筑称为“世界第八奇迹”。现在就随《大橙报》来一睹这座奇特建筑物。 近年来,全世界都在疯迷盖摩天大楼,而且一栋比一栋还要高,外型也越来越新奇,但,你有看过“木”制的摩天大楼吗?位于俄罗斯西北地区阿尔翰格尔斯克(Arkhangelsk,Russia)有座世上最高的木制建筑,名为苏特亚金屋(Sutyagin House),相对起用钢筋水泥所盖成的摩天大楼,木制的摩天大楼不仅能够锁住大量的二氧化碳,成本效益上也比钢筋水泥所做的建筑物来的低廉。 2010年3月22日,世界上第一幢木制摩天大楼在俄罗斯问世。由俄国建筑师–尼古拉·苏特亚金(Nikolai Sutyagin)从1992年开始建造,历时18年打造的木制摩天楼高达144英尺,有13层楼房之高。他曾说,想把这座木头建筑称为“世界第八奇迹”。 这座木制摩天大楼被认为是世界上最高的木制房屋,有伦敦大本钟(Big Ben London)一半大小。它曾是一位黑帮老大的家产,而本身歪歪扭扭的木屋和尖顶让人感觉当初盖楼时根本没使用水平仪。 建筑期间,这座还未完工的房子破烂不堪,周身都是补丁,市政部门几次三番想把它拆除,都被苏特亚金以各种理由拦下。 苏特亚金从1992年开始了自己的造屋计划,他说最初从没想过要打破吉尼斯世界纪录(Guinness World Records),只是想要建一座二层住宅,显示出自己是城中最有钱的人就可以了。但一次旅行让他见识到日本(Japan)和挪威(Norway)的木制房屋,因此决定把造屋计划继续下去。他先加盖三层,但觉得这样的房子看上去“很不雅,像个蘑菇”,于是又继续加盖,就有了这个怪模样,“这是一个意外,但是个快乐的意外。”苏特亚金说。 建筑师们希望借这栋大楼传递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1、使用木质建材比钢铁和混凝土便宜,因为它节省了运输成本; 2、木头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更低; 3、有人担心木材易燃。事实上,木材的耐火性也比钢铁和混凝土高。这是因所用木材含水率达到15%,遇到火情,水分蒸发之后木材才会燃烧。 4、木材有助调节室内温度,营造舒适的微气候,还能改善室内声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