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ghline 封面人物

香港(Hongkong)第二大富豪 “四叔”李兆基博士(Dr. Lee Shau Kee) “先疾后徐,先声夺人,徐图良策。”

1_1引言

人称“四叔”的李兆基博士(Dr. Lee Shau Kee)是香港(Hongkong)第二大富豪,排名仅次于首富李嘉诚(Li Ka-shing),有“亚洲股神”之称。他创立的恆基兆业(Henderson Group),和李嘉诚的长江实业(Cheung Kong Holdings)、新鸿基地产(Sun Hung Kai Properties),以及郑裕彤(Cheng Yu-tung)的新世界地产(New World Development),并称香港四大房地产企业。现在就随《大橙报》,来了解他的成长史和成功之道。

恆基兆业发展(Henderson Investment)于2015年中旬宣布,现年88岁高龄的李兆基博士(Dr. Lee Shau Kee)从2015年7月1日开始离任公司主席和董事总经理等职务,但保留公司执行董事一职,公司主席由李兆基的次子、现年43岁的李家诚(Martin Lee Ka-shing)接任。

恆基兆业发展发表的文告显示,李兆基将退任该公司主席兼董事总经理、提名委员会之主席及薪酬委员会成员之职务,但留任执行董事。李家诚将调任为公司主席兼董事总经理,获委任为公司提名委员会主席及薪酬委员会成员。

根据《福布斯》(Forbes)最新的资料显示,李兆基在截至2015年12月30日止的财富净值达239亿美元,在全球亿万富豪排行榜上排名第27位,而在香港50大富豪排行榜上则排名第2。

李兆基是在1928年2月20日生于广东顺德大良(Daliang,Shunde,Guangdong)。他在家中排行第四,故有“四叔”的称号。他出生时,父亲李介甫已拥有天宝荣金铺以及永生银号两间门店,经营着黄金、汇兑、外币买卖生意。

刚一懂事,李兆基就被送进私塾接受教育,熟读四书五经,对念古书产生浓厚兴趣。在10岁时,父亲还礼聘广州中山大学文学系教授梁惠民做了李兆基的新老师。梁惠民发现李兆基勤于思考,于是常结合课程提出一些问题,启迪他的思维。

李兆基从6岁开始,就被父亲安排进家里的商铺头学习做生意。母亲本来有点担心儿子年纪太小,不能应付那些年长的伙计,但李兆基没过多久就成了父亲的得力助手,且聪明机智,拥有极好的心算能力。

在金铺行业,有一句“打金偷金、打银偷银”的俗语。李兆基进入店铺后,发现自家的金铺也存在这个问题。他想把这个讯息告诉父亲,让父亲采取措施,但铸金匠又是奇缺的人才,得罪不起,因此而担心铸金匠离开后影响金铺的生意。进退两难中,他决定自己学习铸金技术,不再受制于人。

到12岁时,李兆基已熟练掌握了看金、化金、熔金的核心技术及知识,并且很快出任天宝荣金铺的头柜,成为顺德无人不知的神童和黄金奇才,其鉴别黄金的眼光和炼制黄金的技术都令人称赞不已。他也从中明白一个道理:靠人不如靠己,当老板,要有过硬的本领才行。

1948年,已经做了4年掌柜,得到充分磨练的李兆基,带着1000元只身去到香港。当时的香港中环文咸东街,足足有二三十间金铺银店,专营黄金买卖、外币找换、汇兑等生意,业务性质跟李介甫在顺德的永生银号没有分别。

初抵香港,李兆基利用他熟悉货币兑换业务的优势,在几间银铺挂单,从事买卖外汇和黄金的生意。当时正值解放战争之际,不少内地财主跑到香港,外汇兑换业务以及黄金买卖生意十分兴隆。李兆基与人合作,在这场黄金大战中大赚了一笔,为其后来事业的发展奠下基石。

与8名知已创业
李兆基成立永业公司

1958年,李兆基和冯景禧(Fung King Hey)、郭德胜(Kwok Tak Seng)等八人合股组成永业公司,开始涉足地产生意。公司开办之后,他们推出“分层出售、十年分期付款”方式,面向广大中下层市民,一改过去地产业经营方式,使得生意十分火爆,所建楼宇均销售一空。

1963年,三人将永业重组,成立了“新鸿基企业有限公司”;1972年新鸿基地产(Sun Hung Kai Properties)股票上市,合作了十余年的“三剑客”也于此时分手了;1975年,李兆基成立了恆基兆业有限公司。1981年,他成功将恆基兆业推上市,集资10亿港元。之后恆基兆业的地产业务(恒基兆业地产(Henderson Land Development))被分拆上市。1988年,恆基兆业地产收购永泰建业,改名为恆基兆业发展有限公司。

恆基兆业地产主要业务为投资控股、香港(Hongkong)及中国(China)物业发展以及投资、酒店经营、项目及物业管理、建筑以及提供财务借贷。该公司还包括一家上市附属公司–恆基兆业发展及三家上市联营公司。恆基兆业发展主要业务为香港的百货及中国内地基建业务。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恒基兆业进入黄金时代。1997年,李兆基更作了一个历史性的大突破,让该公司成为首只在日本(Japan)上市的香港股票。致力地产业务的同时,李兆基还致力多元化经营。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他先后收购了中华煤气(The Hong Kong and China Gas Company)、香港小轮(Hong Kong Ferry)及美丽华酒店集团(Miramar Hotel and Investment)的控股权。

他的人生座右铭为:“先疾后徐,先声夺人,徐图良策。”

待人处世有自己的看法
李兆基的商场成功之道

对于事业和为人处世,李兆基有自己的看法:

一、“小富由俭是至理名言,因第一笔本钱最重要,有了它作为基石才易于成功”
李兆基进一步阐释:“做人最忌的是日赚日花,入不敷支,有了本钱,安定下来,失业时也不用徬徨。”这副本钱就来自勤俭,他奉劝年轻人赚到钱千万不要即时花光,而是要储下来。“所谓大富由天,绝不是听天由命,而是顺应天时地利,绝对不可强求。财来有因果,有缘由,有机缘,也有福分。一旦明知不可为而为,勉强的后果早晚会招致失败。”他说:“‘不贫’、‘不富’者最有福,可以自得其乐。”

二、止、定、静、安、虑、得
李兆基总结《四书》中《大学》其中一段:“知止而后能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而得出止、定、静、安、虑、得的“六字真言”,认为不论做事好,做生意好,投资也好,这六字真言都用得,只要按这六个字慢慢的想,一步一步的来,“便不会有大危险,做事便会有条理、层次。”

李兆基少年读书时,便曾被老师梁惠民考他如何将这六字真言融会贯通在现实生活之上,当时李兆基的回答是:“譬如说,一个人如果只有一块钱做生意,那就只有买进一块钱的货。赚了固然开心,万一亏了也就算了。要知道适可而“止”,才不至彷徨无主,从而身心镇“定”,才不受邪恶念头侵袭,明心见性,思想宁“静”,自然可气定神闲,理得心“安”,这时从容处事,更能周详处事,更能周详考“虑”,且可策划将来事业发展,自然成就可“得”。”

三、投资要精确计算回报

李兆基认为,投资,最重要的是精确计算回报,回报低就不做,回报高便值得研究,进行投资。他举例说,他所成立的教育基金便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十多二十年投入的资金,培养了人才,生生不息,一个培养十个,成功人才回馈社会,十个再培养一百个,无穷无尽,便是最好的投资。赌钱就最不好,给人抽水,回报低,最终必输。又如买楼变了负资产,也是属于得不偿失的投资。

李兆基谈到个人财富问题,说了一句古语:“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他始终认为,不择手段,没有道义,发达了也没有用,做人应该要有自己的原则和理想。

他认为,事业所带来的成功感,不完全在金钱方面。在他心目中,做地产最重要的是有预测能力和鉴别能力,买地就像买衣服一样,买得便宜穿得久,便说明你眼光好、买得值得。大家一齐去买地,谁识货,谁不识货,“有料无料”,几年后便见分晓。总括来说,投资有如一块试金石,能够分辨“高”“低”、明察秋毫,是为最成功的境界。李兆基除了投资眼光快且准外,待人接物也很注重传统的人情味,决不像有些商人只认钱不认人,几十年来,他的恒基公司几乎都与香港的各大地产公司合作过,被誉称为“百搭”地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