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产大亨 许家印 XU JIAYIN 努力的追求成长
封面人物

中国地产大亨 许家印 XU JIAYIN 努力的追求成长

中国地产大亨 许家印 XU JIAYIN 努力的追求成长许家印说,他“个人经历很简单,但过程很艰难”。1958年,许家印出生于中国河南。这是一个全国有名的贫困县,当地人常常以外出讨饭为生。幼年的许家印,母亲早逝,家境十分贫寒,依靠父亲节衣缩食供他念书,常常面临辍学的窘境。印象中最刻骨铭心的是自己经常带馒头到学校上课,可不到三天馒头便发霉。
生活的艰辛没有使许家印放弃求学的信念,反而坚定了他“知识改变命运”的决心。在亲友的扶助下,许家印发奋读书,在中国恢复高考的第二年,年轻的许家印就考上了武汉钢铁学院,学习四年钢铁专业,然后被分配到中国河南的舞阳钢铁公司,在这里一呆就是10年。
“舞钢是大型国企,当时学钢铁的大学生比较少,所以受到重视。”许家印被安排在热处理车间帮忙协助车间主任,一年后升为车间副主任,再后来做了车间主任。许家印是工作狂人,在做车间主任的7年里,他没有休息过一天,就算是除夕夜也一样。
这种工作习气许家印在后来也带到了恒大。广州的地产圈都知道,恒大永远有开不完的会,碰到年末,集团会议经常从白天开到深夜,再从深夜开到天亮。

第一次当总经理
许家印在舞钢十年,当了七年的车间主任。虽然工作勤勤恳恳,却一直未有提升。1992年初,许家印破例休假了,他要南下深圳去找工作。只是,没料到的是,23天过去,投出去的简历都像是跌入了大海,丝毫没有回音。后来经别人提醒才知道原来是简历做的太厚了,50页,根本不会有人去看。于是许家印就把简历改短,从50页改到了10页还是没用,再改,三、四次易稿后,只剩了2页,这时效果也立竿见影——有了5个候选单位。
精挑细选之后,许家印选择了一家刚成立不过一年、只有几个连锁店的规模的小企业,许选择它的原因很简单——是觉得这个企业有前景,最主要的是它有一个好老板。
他的新职业是业务员。曾做过车间主任、管理300多号人的他开始一切重新来过。那时许家印就连见到公司里20岁的小女生,都会喊“师傅”。三个月后,许家印做成第一个单子,为公司带来10万元的业务额,这让老板对他另眼相看,他也从此不用再东奔西跑,当上了办公室的负责人。
1993年,这个企业又注册了一个贸易公司,要和舞钢合作,许家印于是很自然地兼任了这个新公司的总经理,不过这个“地位”只是个虚职,公司注册完以后老板再没投进去一分钱,无奈之下,许家印只能东挪西凑借了10万元人民币,开始了第一次创业。不过折腾了整一年,也还是没有任何成绩的出现。
次年,老板本来想要派许家印去长春的分公司当负责人,但许家印却选择了去广州——这个当时还是公司市场空白的地方打天下。就这样,许家印带着一个司机,一个会计,还有两个员工,总共5个人,从深圳来到广州,开始了他人生中的第二次创业。

反其道迎来成功
就像众多刚来广州打拼的异乡人一样,许家印在广州的第一个落脚点是价廉物美的城中村。城中村里的这间不见阳光的房子,白天是办公室,晚上就是5人的住处。人生地不熟,再加上办公环境实在难登大雅之堂,这家位于城中村的微型小公司,生意自然好不到哪里。
不过,幸运之神似乎对许家印总能眷顾,每每在他陷入低潮之时,总会有奇迹助他度过难关,后来的恒大上市波折、资金困难之时,也屡次出现。
当时,许家印的5人团队,通过相关渠道收购了一家公司,取得了一个名为珠岛花园的地产项目,这个对许家印乃至恒大开发、营销风格影响深远的项目,可谓许家印创业路上的第一次飞跃。
当时广州楼市盛行的是大户型之风,一栋楼都是三房,只有拐角的地方才会做小面积。许家印却反其道而行之,1995年珠岛花园第一期的几百套房子全做小户型,效果出奇的好,房子全部热销,在广州楼市轰动一时。
不过,当1997年5月珠岛花园二期销售了一半的时候,许家印选择了离开。临走时,许家印向老板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一个人的价值,应该体现出他的能力水平与贡献。许家印离开深圳老板的时候,项目通过审计,价值2亿多人民币,也就是说许家印花了2年半的时间,从零开始,为公司创造了2亿的流动基金,而在当时,许家印的工资只是每月3000多元人民币。
许家印的个性和价值观,在他人生第一次跳槽中已经略有体现:“我这个人好强,该我做的事我会做好,没做好是一回事,但做好了就要有体现。舞钢十年当了七年车间主任,总是不提拔,我肯定要走。”许家印说,他的出走与现在70后、80后的频繁跳槽不同,“他们跳得太多,已经没有了意义”。

开始了自己的创业
1996年,许家印在广州注册了恒大地产,开始了第三次创业。许家印认为“用最少的钱拿更多的地,发展的时间持续更长”,所以他把恒大的第一个项目锁定在海珠区广州工业大道的原广州农药厂地块上。
在当时这里还是工厂林立、污染严重、市政配套都滞后的远郊区。不过,即便这个地块,首期也需500万人民币的地价款,恒大最多只能从银行贷到300万,而且一穷二白的恒大还未必拿得到。
为了获得这个项目,许家印又再一次发挥了他的商务谈判技能,既描绘了个恒大的宏伟蓝图,也详细描述怎么付款方便。凭着三寸不烂之舌,300万终于到手,于是许家印立即开发,并复制珠岛花园的模式——小户型,薄利多销,快速回笼资金。
1996年6月8日,金碧花园破土动工,8月8日正式公开发售,开盘价定为2800元人民币/平方米,这个价位对于属于广州老城区的海珠楼盘而言,十分具有诱惑力。当天上午首期的323套住宅就全部卖完,一共回款8000多万元。第二期开发的时候,有了流动基金的恒大开始注重环境和配套,环境好了,售价自然也就高了,于是第二期的售价涨到了3500元/平方米。
作为新公司恒大的首个楼盘,金碧花园创造了广州乃至中国地产史上一个奇迹:当年征地、当年报建、当年动工、当年竣工、当年售罄、当年轰动、当年入住、当年受益。
1998年6月23日,在广州市首次的国有土地使用权拍卖会上,恒大集团以1.34亿元人民币的价格一举投得位于原农药厂周边的5.3万平方米的土地使用权,在此之前还进行过几次征地。至此,5次扩地,实现了金碧花园占地52万平方米的发展目标。
金碧花园首期销售额8000多万,一下子就彻底解决了恒大现金流的问题。金碧花园的成功是恒大发展关键的一步。
多年后,许家印话当年,说金碧花园的实践让他明白:无论何时,企业运作最重要的问题都是流动基金,尤其是刚起步阶段。或许这个信念,是许家印在恒大此后的几次资金危机中得以脱身的根基。

意识的转变
接下来恒大的运转就自然而然转入了高速奔跑阶段。当时广州有1600多家房地产公司。而恒大成立的时候,绝大部分公司都是在1990年代初成立,比恒大要早5、6年。恒大采取的是在广州快马圈地的策略。到了1999年,仅仅用3年时间,恒大就进入了30强的第7位,到了2004年,恒大进入中国百强房企前10,并于2004、2005、2006年,连续三年时间蝉联前十强。
了解恒大的人都知道,2004年对恒大而言是个分水岭:在此之前,恒大是以规模取胜,之后度过资本原始积累的初创阶段后,恒大开始走“规模+品牌”路线。
2004年后,恒大逐渐开始从产品上进行改革:金碧花园四期设计完后,他把全体员工拉到现场开会,许家印高呼“从今以后,公司都要宣传打造精品,创立品牌的口碑。
许家印首先动刀的是样板房,装修标准从最初金碧花园的每平方米400元一直提高到今天的2000元、3000元。
许家印将这一种动作称之为“意识的转变”,不管是中端还是高端产品,只要楼盘素质好,投入产出比就会高。于是再后来就有了如今媒体圈熟知的恒大精品战略:恒大在全国中高端产品有恒大城、恒大绿洲,高端产品有恒大华府,旅游地产则有恒大金碧天下。
一切在坚守中过去。恒大迅速调整开发建设计划,在2008年还不能完全开盘,速度还得稍微控制;财务管理上,基金还不能随心所欲的使用。通过许家印的私交,他成功募集到5亿多美金,这笔钱虽不富裕,但也够用了。到了2008年10月1日,恒大在全中国范围内的18个楼盘同时开盘,以“开盘必特价,特价必升值”的杀手锏展开营销,至2009年上半年,恒大地产实现了120多亿人民币的销售,许家印终于挺过了最残酷的严冬。
2009年11月5日,恒大地产在香港上市,当天收盘市值705亿港元,使其成为在港上市的最大内地非国有企业,而拥有恒大地产近七成股份的许家印,身家瞬间升至422亿元人民币,超过同一天公布的2009年中国首富王传福396亿元人民币的身价,名声顿时大噪。
许家印除了是上市集团的老板,同时也是刚夺得中国足球超级联赛冠军和中国足协杯的双料冠军队伍-广州恒大足球俱乐部的拥有者。许家印在2010年时以一亿人民币把这一家俱乐部买下之后,便屡屡传出佳绩,今年更是以卫冕之势成为史上第一人。
广州恒大的成绩更凸显了老天对许家印的眷顾,似乎只要与许家印贴上关系的都能以突飞之势成为当中领域的表表者。这也许是许家印的福气,但是他努力不懈及追求成长的精神才是为人所敬仰的!

欲了解更多,请参阅《大橙报》(BIG-ORANGE)电子报www.bigorangemedia.com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