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池大王 王传福 WANG CHUANFU 跨领域闯汽车业
封面人物

中国电池大王 王传福 WANG CHUANFU 跨领域闯汽车业

中国电池大王 王传福 WANG CHUANFU 跨领域闯汽车业1966年2月15日,王传福出生在中国安徽无为县一户再寻常不过的农民家庭,在父母的关爱下度过了无忧无虑的童年。然而,在他读初中时家里发生的变故,让他经受了心灵的创伤并从此沉默寡言。为了忘掉痛苦,年纪尚小的王传福便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苦读,形成了坚强忍耐的性格。他相信,没有比脚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远的路;他坚信,只要灵魂不屈,自己一定会走出一条康庄大道。

当专家进阶企业家时
1987年7月,21岁的王传福从中南工业大学冶金物理化学系毕业进入北京有色金属研究院。在研究生期间,他更加刻苦,把全部的精力投入到电池研究中去。人们常说,有志者,事竟成。仅仅过了5年的时间,26岁的王传福被破格委以研究院301室副主任的重任,成为当时全中国最年轻的处长。而更让他意想不到的是,一个促使他从专家向企业家转变的机遇从天而降。1993年,研究院在深圳成立比格电池有限公司,由于和王传福的研究领域密切相关,王传福顺理成章成为公司总经理。
在有了一定的企业经营和电池生产的实际经验后,王传福发现,作为自己研究领域之一的电池行业里,要花2万-3万元人民币才能买到一部手提电话,中国电池产业随着移动电话方兴未艾。作为研究方面的专家,眼光敏锐独到的王传福心动眼热,他坚信,技术不是什么问题,只要能够上规模,就能干出大事业。于是,他作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脱离比格电池有限公司。脱离具有强大背景的比格电池有限公司,辞去已有的总经理职务,这在一般人看来太冒险。但王传福相信一点:最灿烂的风景总在悬崖峭壁,富贵总在险境中突现。1995年2月,深圳王传福向做投资管理的表哥吕向阳那里借了250万元人民币,注册成立了比亚迪科技有限公司,领着20多个人扬帆起航。

电池帝国的成型
成立一个公司并不难,生产一个产品也不难,难的是如何将小的投入演变为大的产出,这就需要眼光,需要冒险。很多人创业失败不在于缺乏资金,而在于缺乏眼光和冒险精神。王传福拥有的最大的资本,就是战略眼光和冒险精神。
回想起当时的情形,王传福都有些不敢相信自己哪来这么大的勇气。在当时,日本充电电池一统天下,中国的厂家多是买来电芯搞组装,利润少,几乎没有竞争力。如何打开局面?经过认真思考,王传福决定依靠自身技术研究优势,从一开始就把目光投向技术含量最高、利润最丰厚的充电电池核心部件——电芯的生产。事实证明,王传福这一招可是后发制人、一招致命的关键所在。
更让人们津津乐道的是,正在寻求快速发展之道的王传福在一份国际电池行业动态报告中发现,日本宣布本土将不再生产镍镉电池,而这势必会引发镍镉电池生产基地的国际大转移,王传福立即意识到这将为中国电池企业创造前所未有的黄金时机,于是决定马上涉足镍镉电池生产。
那时,日本的一条镍镉电池生产线需要几千万元人民币投资,再加上日本禁止出口,王传福买不起也根本买不到这样的生产线。但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王传福是一个知道如何控制成本老板。根据企业的特点,他利用中国人力资源成本低的优势,决定自己动手建造一些关键设备,然后把生产线分解成一个个可以人工完成的工序,结果只花了100多万元人民币,就建成了一条日产4000个镍镉电池的生产线。
利用成本上的优势,通过一些代理商,比亚迪公司逐步打开了低端市场。经过努力,比亚迪的总体成本比日本对手低了40%。为进驻高端市场,争取到大的行业用户和大额订单,王传福不断优化生产工艺、引进人才,并购进大批先进设备,集中精力搞研发,使电池品质稳步提升。王传福还经常出国参加国际电池展示会,直接与能下大订单的摩托罗拉等大客户接触。获得了客户的认可后,公司的订单源源不断。

独具慧眼  走向国际
在镍镉电池领域站稳脚跟后,不甘寂寞的王传福又开始了镍氢电池的研发,并从1997年开始大批量生产镍氢电池。但此时恰逢东南亚金融风暴,半数以上产品出口的比亚迪公司遇到了困难。此时,王传福的表哥吕向阳通过其所有的广州融捷投资管理集团向王传福投资1660万元人民币,使比亚迪公司注册资金从450万元人民币扩大到3000万元人民币。这一年,比亚迪公司镍氢电池销售量达到1900万人民币,一举进入世界前7名。
此后,王传福把目光放到了欧美和日本市场。1998年至2000年,比亚迪欧洲分公司、美国分公司先后成立,日本厂商。1999年至2000年,比亚迪公司在这些市场势如破竹,大客户名单上出现了松下、索尼、GE、AT&T和业界老大TTI等。
2000年,王传福投入大量资金开始了锂电池的研发,很快拥有了自己的核心技术,并成为摩托罗拉的第一个中国锂电池供应商。2001年,比亚迪公司锂电池市场份额上升到世界第四位,而镍镉和镍氢电池上升到了第二和第三位,实现了13.65亿元人民币的销售额,纯利润高达2.56亿元人民币。目前,比亚迪以近15%的全球市场占有率成为中国最大的手机电池生产企业。

跨领域闯汽车业
如果说创业对于王传福来讲是第一次冒险,那么决定制造汽车无疑是他冒险的疯狂之举。2003年1月23日,比亚迪宣布,以2.7亿元人民币的价格收购西安秦川汽车有限责任公司77%的股份。比亚迪成为继吉利之后中国第二家民营轿车生产企业。
2003年8月,在陕西广东经贸合作推介会上,王传福再爆惊人之举,比亚迪与西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陕西省投资集团签订合资组建比亚迪电动汽车生产线合同,项目投资达20亿元人民币。
王传福的思路是,通过电池生产领域的核心技术优势,打造中国乃至世界电动汽车第一品牌,“电池大王”将汽车与自己的长项相结合。王传福的自信来源于比亚迪在电池生产领域的成功。他要复制这样的成功,他看准了庞大的汽车市场,王传福为比亚迪做汽车寻找了充足的理由。首先,3年之后,比亚迪的电池制造将达到顶峰,需要寻找其他行业进行拓展。其次,相对于国企来说,比亚迪拥有制度优势。而中国私房汽车市场每年增长60%以上的巨大空间更充满诱惑。
王传福另一个最为人所津津乐道的一件事就是“股神”巴菲特以战略投资者身份入股。2008年,巴菲特以18亿元人民币认购比亚迪10%的股份。在2009年的巴菲特股东大会上,巴菲特称王传福是“真正的明星”。随着巴菲特的青睐,比亚迪的股价也一路飙升,从入股时的8元人民币左右上涨到2009年9月28日收盘价的61.85人民币。亮丽的上升曲线让巴菲特赚的盆满钵满,更最终让王传福登上了2009年的中国首富宝座。巴菲特认为王传福具备独特的管理运营能力,在他治下,比亚迪是个年轻而充满活力的创新型公司。

汽车是他下半辈子的事业
2004年1月,中国深圳市有200辆比亚迪制造的锂离子纯电动汽车投入出租运营,成为全中国第一家电动车示范区。这种电动汽车一次充电后可行驶350公里。在做完必要的改进后,全面进入北京市场,并且在上海、广州、西安等城市陆续上市。
2006年,比亚迪电动车要正式开始商业运营。在实业发展一帆风顺的同时,王传福带领他的比亚迪驶进了资本市场。在业界,王传福经常被人们称为技术狂人、汽车狂人、颠覆者。他对技术极为痴迷,逆众人之意造汽车、造电动汽车,还宣称要在2025年成为全球汽车行业老大。在不循常理、敢想敢做的王传福眼里似乎一切都可颠覆,一切皆可改变。熟悉王传福者这样评价他说。
未来的天下是混合动力、电动车,而不是汽油车的。在2007年比亚迪汽车生产基地落成暨中高级轿车F6下线仪式上,王传福说,比亚迪计划在2015年成为中国第一的汽车生产企业,2025年成为全球第一!

欲了解更多,请参阅《大橙报》(BIG-ORANGE)电子报www.bigorangemedia.com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