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动态与经济(full)

伦敦鲸事件再次敲警钟 全球应严管衍生品交易

在美国和欧洲这些先进国的金融市场经常发生一些“不可思议”的事件,特别是在外汇交易的亏损方面,数额可以往往达到令人难置信的“天文数字”;而且最令人感到纳闷的是,这样的事件一再在这些欧美国家重演,它们似乎没有从亏损的事件中吸取任何教训。
如果有注意国际金融事态演变的人,会知道在90年代英国出现了一位神奇小子-尼克李森(Nick Lesson)。于1993年,才28岁的尼克李森做出个人失误,让一家200年历史的银行霸菱(Barings)前后损失14亿美元,最后整家银行的基业也因此而付诸东流。
原以为这样的事件发生之后,欧美的金融业者会吸取当中的教训,而杜绝类似的事件再次发生,但是令人出乎预料之外的是,于2008年,法国兴业银行又发生一名交易员涉嫌违规操作,公司损失高达49亿欧元(约290亿令吉)。
法兴银行当时表示,该行一名交易员杰洛米·科维尔(Jérome Kerviel)擅自投资欧洲股指期货,造成该行税前损失49亿欧元。如将该丑闻造成的损失,还有美国次贷危机造成的资产减记计算在内,2007年的净收入预计为6亿至8亿欧元(未经审计数据)。但由于该欺诈行为,法兴银行将寻求55亿欧元的资产注入,以挺过难关。
法兴银行为法国第二大银行,市值仅次于法国巴黎银行。无独有偶,这名交易员当时的年龄也只是仅31岁而已,他的一次失误也让法国第二银行基业动摇。
继欧洲的两家银行先后发生这样的事件之后,欧美的金融业者还是没有因此而“经一事、长一智”,因为去年又再轮到美国发生类似的事件,也就是现在还令世人关注的“伦敦鲸事件”。
所谓“伦敦鲸事件”就是指摩根大通位于伦敦的首席投资部门一名外号为“伦敦鲸”(London Whale)的交易员去年初进行了一系列合成信贷衍生品操作以谋求高额利润,不料交易造成的损失自去年4月起不断扩大,最终导致摩根大通亏损约60亿美元。
摩根大通银行2012年7月13日公布的第二季度财报显示,该行因“伦敦鲸事件”造成的衍生品交易损失已由最早预估的20亿美元激增至58亿美元。摩根大通承认,如果在最坏的情况下,这一项交易损失还将在现有基础上增长17亿美元,也就是说交易损失最终恐攀升至75亿美元。
值得一提的是,精明如股神巴菲特的人,也受到这事件的波及。当时巴菲特个人持有大约100万股摩根大通的股票。
对于这一次事件,美国政府紧张并且设立调查小组来调查。这个被称为美国国会参议院常设调查小组委员会自去年7月起对“伦敦鲸事件”展开调查,查阅了9万多份文件,并与银行高管和监管机构人员进行了50多次访谈,最后形成了这份301页的调查报告。
在今年3月14日,美国国会参议院常设调查小组委员会终于公布摩根大通银行“伦敦鲸事件”调查报告,指责摩根大通存在忽视衍生品交易风险、隐瞒巨额亏损、规避监管、误导投资者等诸多不当行为。
报告指出,在“伦敦鲸事件”中,摩根大通存在忽视衍生品交易风险、故意隐瞒巨额亏损、调整风险模型以绕过资本规定、躲避美国货币监理局监管等诸多不当行为。
报告还说,不仅摩根大通,其他美国金融机构持有的合成信贷衍生品都存在估值、风险分析、信息披露和监管方面的问题。
美国参议员麦凯恩当天在声明中说,调查报告显示摩根大通银行无视风险管理和监管规定,其金融豪赌已造成数十亿美元损失,再次说明金融机构“大而不能倒”的问题必须解决。
总的来说,“伦敦鲸事件”再次说明了金融机构衍生品交易的风险非常之大,不只欧美业者必须对这方面加强监管,全球业者也必须从这些接二连三的衍生品交易亏损事件中吸取教训,避免再重蹈复辙。

欲了解更多,请参阅《大橙报》(BIG ORANGE)电子报www.bigorangemedia.com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