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lated Articles
泰国普吉岛(Phuket,Thailand) “安达曼海上的一颗明珠”
Post Views: 40,008 Previous Post Next Post
义工旅行 让旅游不再“到此一游”
Post Views: 37,019 义工旅行在马来西亚还算是一种比较新兴的旅行方式。其意义主张旅游者应该尝试在旅行时承担一些社会责任,如济贫、教育当地小孩、尊重保护当地文化、进行公益活动、野生生物保育、改善社区健康等。与传统的志愿者服务不同的是,义工旅行并不是去吃苦受难,而是通过另一种旅游方式来增加旅途所带来的意义与自我教育及成长。 比如在马来西亚著名的旅游胜地停泊岛中就有一个度假村-Bubbles Dive Resort就提倡着义工旅行。Bubbles Dive Resort位于大停泊岛的正南方,也是唯一一间在南方的度假村,该度假村没有特意的开发,就连拥有约200公尺的沙滩湾,也没有因此而特地经营更多水上活动,一切都保持原始。原来这一切都是该度假村用心之处,为的就是不要影响海龟在晚上安心上岸产卵的意欲。 参与该度假村的义工旅行计划,主要可参与它们的海龟及珊瑚礁的保育计划(Turtle and Reef Conservation)。此计划主要工作是协助海洋里的保育工作及在晚上夜巡海岸,寻找是否有海龟上岸产卵,幸运的话还有机会目睹海龟产卵并协助孵化。而且还可以从中获得丰富的大自然生态知识。 义工的工作性质其实十分轻松,义工们在白天基本上可享受海滩所带来的欢乐,喜欢潜水的你更不能错过与潜水教练们出海感受停迫岛那清晰的海水。不仅如此,你还可以与保育者浅入深海以人工的方式进行从生珊瑚计划(Coral Nursery),并从中了解珊瑚的多用途作用。 此外,志愿者还可以因此而接触到来自世界各地的志工和保育者,并从中可学习到不同国家的文化。大多数出国当志愿者,并不是因为想去哪个国家旅游,或者是单纯的做义工,而是好奇另一个国家的文化,想让自己融入当地环境,与此同时通过志愿者项目,让自己对这个地方真正产生一些影响。一趟有深度的文化体验和影响世界听起来很空很虚,但只要你真正付出了,你就会了解即使个人很渺小,也可以让周围带来改变。 对义工旅行的误解 在马来西亚,很多人会误以为义工旅行是去当地做义工,然后他们会提供住宿跟饮食。其实这是错的观念,义工旅行是一个全新的旅游概念,参与者不只须自付住宿费,还得奉献他的部分假期来参与义工项目,时间大致可自行选择,如几天、一个星期、到一个月也可以。不管参加的是哪种义工项目,初衷都是希望在旅行过程中做点有意义的事情,而不是空留一句“到此一游”。 参加义工旅行项目 如何申请参加义工旅行项目?对项目的预先了解是你的第一步。收集旅行目的地的义工组织的资料信息,选择符合你兴趣爱好的项目,根据所需条件看自己适合与否,然后与发起项目的组织取得联系、提交申请,得到名额之后,你的义工旅行就可以开始了。 Previous Post Next Post
到印度(India) 赴一场圣地之旅
Post Views: 40,129 印度(India)是一个拥有悠长的历史、丰富的人文、绚烂的风景的国度,印度的魅力悠远绵长难以言表。这里也是佛教的发源地,因此,许多人抱着佛心到印度寻访佛教的圣地。现在就随《大橙报》赴一场圣地之旅吧! 成佛之地——菩提迦耶 Bodhi是印地语中“智慧”的意思,菩提迦耶便是迦耶的智慧之地,它因佛陀释迦牟尼在当地的一棵菩提树下悟道成佛而得名。因此,菩提迦耶也有了字面上的“迦耶城的菩提树”之意。 身为佛陀成等正觉的圣地,菩提迦耶可以说是所有佛弟子的心灵故乡。它不仅拥有丰富的历史考古遗迹,更是—座充满生命动力的佛法研修中心。来自世界各地的佛教僧侣与慕名而来参观的旅人,穿梭在佛迹圣物之间,各自寻找他们心灵的答案。 佛陀初次讲法之地——鹿野苑 印度恒河圣城瓦拉纳西附近的鹿野苑是2500年前释迦牟尼佛觉悟成佛后,第一次讲经说法、初转法轮的地方。鹿野苑仙人住处的五位比丘,可以说是世界上最幸运的修行者,他们不但是第一批听闻佛法的人,同时也成为佛陀的第一批出家声闻弟子,而因着他们的信受亲证,佛法传承最重要的“三宝”——佛、法、僧,也就齐备于人间了。 现在游客来到这里还可以看到阿育王石柱,这个石柱据说就是为了纪念他访问和设立僧家而建立的。这个石柱上的狮子像,如今已成为印度政府的国徽。 鹿野苑的历史遗迹有:鹿野苑初转法轮遗迹、考古博物馆、答枚克佛塔、五比丘迎佛塔等。 佛陀修行之地——王舍城 王舍城是释迦牟尼佛修行的地方,四周是岩山围绕的坚固盆地。城壁像中国的万里长城,外壁厚约5米,总长40公里。 王舍城是非常着名的佛教圣地,距巴特那102公里,距菩提迦耶65公里,城坐落于山间,5世纪中国法显到此,看见城已荒废。 7世纪唐僧玄奘抵此,描绘城“外郭已坏,无复遗堵。内城虽毁,基址犹峻,周二十余里,面有一门”,“城中无复凡民,唯婆罗门减千家耳”。 玄奘取经之地——那烂陀寺 那烂陀的意思是“莲花盛开的地方”,那烂陀寺位于巴特那城西北11.3公里处。据《大唐西域记》记载,当地的森林水池中有那烂陀的神龙,寺因此得名。 那烂陀寺是印度佛教史上最大的寺院,也是世界第一所佛教大学的遗址,它曾拥有上万名学生、2000名教师和900万卷藏书。在5世纪~12世纪时曾是全印度学问研究的中心地。释迦牟尼佛也曾到访过这个地方。 悉达多太子时代——迦毗罗卫城 佛陀王子时代的迦毗罗卫遗址,位于印度北方邦境内的毕波罗瓦遗址一带。 早在1898年,英人佩普曾在此地一佛塔中发现一个滑石制的舍利壶,上有婆罗迹字体的铭文:“这是释迦族的佛世尊的遗骨容器,是有名誉的兄弟及姐妹、妻子们(奉祀)的。”不少学者认为这可能就是在所谓“八分舍利”时释迦族分得的那一份。现在的迦毗罗卫只留下舍利塔和以前释迦族宫殿的遗迹。 佛陀停留讲法之地—舍卫城 舍卫城,这里是佛陀度过24次雨季,停留讲法的地方,因给孤独长者布施给佛陀的“祗树给孤独园”而闻名于世。名为“须达多”的富豪,由于他乐善好施,经常济助贫苦的穷困人民,因此大家都称他为“给孤独长者”,意思就是“无可比拟的布施者”。 在花园里还有着名的佛陀居住的香室——犍陀俱提精舍,以及难菩提树。 佛陀最后说法之地——印度毗舍里 佛陀教授维摩诘经、药师经、愣严经的说法圣地,这里既是佛陀宣示将在3个月后圆寂之地,也是第二次佛经结集会议(700僧众结集)的地方。 佛陀在39岁左右初次来到毗舍里,日后也经常在此游化讲学,在这座王城近郊,世尊首次接受了女众出家。 佛陀涅槃之地——印度拘尸那 位于印度与尼泊尔边界附近的拘尸那迦是印度着名佛教圣地,释迦牟尼佛涅槃之地。 公元前486年,佛陀在80岁高龄时吃了有毒的食物,突发重病,便同弟子从毗舍离城向西北走,但走到拘尸那迦城,病情加重。释迦牟尼佛在两棵娑罗树间,以僧衣作枕,右肋侧身而卧,两脚相迭,头朝北,脚朝南,背东面西,随之涅槃。所以,后来的卧佛凋像卧的方向都是这样的。 佛陀涅槃后,火化所留下的结晶体叫舍利,当时有8位国王分了佛的舍利,各建塔供奉,佛舍利塔就是这样起源的。 如今的游客已经看不到这座涅槃塔,取而代之的1923年由缅甸佛教徒集资修建的新塔,塔顶部呈馒头形,上有伞盖。塔前有座小庙,里面有佛陀涅槃的凋刻。 拘尸那罗着名的佛教遗迹有:大涅寺、大涅塔、火花佛陀的安迦罗塔、中华双林寺等。 Previous Post Next 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