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www.bigorangemedia.com/wp-content/uploads/2014/12/19_13.jpg)
![](https://www.bigorangemedia.com/wp-content/uploads/2014/12/19_13.jpg)
Related Articles
47岁接替父亲掌控基金会 李在镕(Lee Jae-yong) 成三星集团(Samsung)高富帅
Post Views: 42,904 引言 根据最新消息指出,现年47岁的三星集团(Samsung)副总裁李在镕(Lee Jae-yong)接替其父–韩国(South Korea)首富李健熙(Lee Kun-hee)已无悬念。而据韩国“财阀网”(Chaebol.com)的最新数据显示,他在韩国(South Korea)“富豪榜”中排名第3,所持有的股票价值约为7兆8000亿韩元。现在就随《大橙报》来了解这位三星帝国的高富帅。 三星集团(Samsung)接班人已没有悬念。该集团发言人称,现年47岁的李在镕(Lee Jae-yong)将在2015年5月杪起接任73岁的李健熙(Lee Kun-hee)出任三星人寿公益基金会(Samsung Life Public Welfare Foundation)和三星文化基金会(Samsung Foundation of Culture)的董事长。外媒认为,这已表明三星集团领导人的接班工作正在进行,不久后,身为李健熙独子的李在镕将接替父亲管理三星帝国。 据韩国“财阀网”(Chaebol.com)于2015年5月12日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位居韩国(South Korea)“富豪榜”第3名的李在镕,其持有的股票价值约为7兆8000亿韩元,较年初的9兆3000亿韩元下降了15.8%。 李在榕目前是三星电子(Samsung Electronics)副会长。 据了解,接班过程中的重要步骤就是控制这两家基金会,尽管李氏家族持有基金会少量股权,但管理两家基金会能保证其控制整个三星集团。 2015年5月10日,李健熙突发心肌梗塞并接受支架植入术。他目前仍在医院进行治疗。 自从李健熙入院以后,李在镕成了整个集团的主要决策人,这其中就包括了三星集团旗下的旗舰企业。 李在镕近两年在三星取得了一定的业绩,其主导了三星电子的一系列收购行为以及将集团非核心的化学和军工企业出售活动。 而李在镕也善于笼络人心。2015年1月份,李在镕在韩国宴请三星集团新上任的240名高管夫妇,高喊“充满力量的挑战”敬酒口号鼓舞士气。 或带领三星帝国转型 李在榕 专长于投资互联网公司 李健熙时代的三星帝国,更多的是一个聚集硬件的公司,如手机、面板、芯片。到了李在镕时代,这个情况或有所改观,硬件仍会是主要业务,是基于互联网的转型会是一个方向。一个非常有力的佐证是,李在榕在美国投资了很多互联网公司,尽管这是以他个人名义投资的。 与李健熙不同的是,李在镕对资讯科技产业的掘金方向,选择的是互联网。2000年,他结束求学回到韩国进行创业。短短3个月内,他就创建了14家互联网公司。惋惜的是,当时恰逢互联网经济泡沫,本身的投资以惨败告终。 这是李在镕职场生涯中的首次失败。不过,三星帮助这个年轻人挽回了面子,李健熙旗下的公司购买了前者持有的互联网公司股份,因此,前者的创业不至于非常惨淡。 进入三星之后,李在镕就被当作接班人培养了起来。时至今日,已经没有人怀疑这位三星“皇储”的身份。而对于父亲李健熙一手创建的硬件帝国,李在镕在做好守成的同时,不可能不做点自己的打算。 一个确切的消息是,李在镕在美国投资了多家互联网公司,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他是以个人名义投资了这些公司。从人性的角度来解读,李在镕也不甘心当年的失败。 目前,并不清楚这些互联网公司的类型。但是很明显,这种作法符合投资人的预期。比如,投资公司–Alpha Asset Management基金经理Hong Jeong-woong就曾提到,“全球智能手机业务开始放缓,李在镕感觉到压力是必然的,三星可能会加速推动新业务的发展。” 这一诊断获得了三星内部的肯定。比如,李在镕在参加博鳌论坛(Boao Forum)时就指出,智能手机的发展速度有可能会减缓,不会像过去7年那样继续增长,三星要找到新的应用。 媒体界对于李在镕的批评,主要聚焦在2点上,一是没有担任一把手的经验,二是缺乏其父亲的领袖气质。李健熙时代,员工对企业老板有一种近乎“愚忠”的企业文化,举个简单例子,2004年,三星遭受调查的时候,三星员工不惜以身试法删除了多达6万份电子文件;2005年,一名三星员工在面对公平交易委员会调查的时候,居然抢走了材料逃跑并将材料销毁。 在三星这家公司,家族的绝对控股决定了公司员工对李健熙的完全尽责制。一位接触过李健熙的业内人士透露,李健熙作风强悍,给人感觉特别“狠”,但这种作法决定了三星集团高效的执行力。 与李健熙相比,李在榕的风格偏向儒雅。比如,来自三星内部人士的说法是,李在镕平和、彬彬有礼,这掩盖了其钢铁般的意志和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执着精神。 李在榕简介: 李在榕是在1968年6月23日出生。他在韩国首尔国立大学(Seoul National University)获得了东亚历史系学士学位,随后在庆应义塾大学(Keio University)获得了商业管理系硕士学位。 此外,他也曾在哈佛商学院(Harvard Business School)修读商业管理系博士学位,专注在电子商务领域,但没获得这个学位。 李在榕是在1991年开始在三星集团下工作。当时,他受委为策略策划部副总裁,随后接受特别为之而设的职务–客户总监(chief customer […]
拼多多(Pinduoduo)创始人 黄峥(Colin Huang) 以950亿人民币财富成为 中国(China)80后白手起家新首富
Post Views: 17,068 前言 中国(China)互联网公司–拼多多(Pinduoduo)创始人丶董事长兼CEO黄峥(Colin Huang)以950亿人民币财富成为2018年胡润榜80后白手起家新首富,令黄峥成为了众人注目的焦点。现在就随着《大橙报》一起了解这位中国新年轻富豪吧! 拼多多(Pinduoduo)创始人 黄峥(Colin Huang) 以950亿人民币财富成为 中国(China)80后白手起家新首富 胡润研究院最近发布《2018胡润80后富豪榜》(Hurun Young Entrepreneurs Rich List 2018)。这是胡润研究院连续第三次发布此榜单,内容包括《胡润80后白手起家50强》和《胡润80后财富继承富豪榜》两个部分,财富计算的截止日期为2018年8月15日。 132位80后企业家财富达到超过20亿人民币,比去年多33位。其中白手起家的比例为38%,与2017年基本一致。50位80后白手起家创业者财富超过20亿,比去年多13位,主要来自在线游戏丶区块链丶先进制造业丶互联网服务丶教育和娱乐行业。 在《2018胡润80后白手起家50强》榜单中,互联网公司–拼多多(Pinduoduo)CEO黄峥(Colin Huang)首次上榜,以950亿人民币财富成为80后白手起家新首富。 胡润百富董事长兼首席调研员胡润表示:“这些白手起家的80后所创造的企业规模比很多人想象的要大得多。我们百富榜上的企业家们都有一个榜样作用,可以吸引很多新人创业,这些具有开创性思想和领导力的80后成功创业者,对年轻一代的影响巨大,因为他们基本上覆盖的都是新经济,是这个时代的代表。” 另一方面,在2018福布斯中国富豪榜上,有43位新人上榜。他们的人均财富数为118.3亿人民币,合计5085亿人民币。2017年共有53张新面孔,且人均财富数为110.1亿人民币。 黄峥的身家暴涨 归功于拼多多股价走势 在福布斯的新人榜单当中,最大黑马也是拼多多的黄峥。凭借776.3亿人民币的身家,排名12。 黄峥的身家暴涨主要得归功于拼多多的股价走势。数据显示,9月13日,拼多多股价暴涨当日,拼多多总市值一度达到331.89亿美元,一举超过网易市值。 在拼多多总市值超过网易的同时,公司创始人黄峥身价亦水涨船高。数据显示,黄峥持有拼多多46.8%的股份,以公司331.89亿美元的估值计算,黄峥身价达到155.38亿美元,超过在福布斯富豪排行榜上的第七名,身价为149亿美元的雷军。 此外,高盛的研报亦为拼多多股价上涨提供了底气。较早前,高盛分析师Piyush Mubayi在9月13日盘前发布研报,给予拼多多“买入”评级以及31.90美元/股的目标价。 有关报道指出,拼多多是世界上“营收增长最快的互联网公司”。高盛预计拼多多将会在2019年实现盈利,至2021年拼多多营收的年复合增长率将达到73%,商品交易总值年复合增长率将达到60%。 高盛研报称,凭借拼多多APP和大股东腾讯的社交网络,拼多多处于极佳的位置,将从中国电商市场的持续增长中受益。 或许很多人会问,是什么原因促使黄峥创立了拼多多,且这家电商新秀为何能在成立后短短3年内迅速崛起? 教父级大佬–段永平(Duan Yongping) 成为成就黄峥事业的“贵人” 根据资料显示,黄峥之所以有今天的成就,当中教父级大佬–段永平(Duan Yongping)是最功不可没的“贵人”。 根据报道,段永平被认为是对黄峥帮助最大的人。这位打造了“小霸王”丶“步步高”丶间接掌舵OPPO丶vivo品牌的教父级大佬,不仅在黄峥学习丶工作中给出过宝贵建议,还曾慷慨出资出力,帮助黄峥创业走到今天。 黄峥把段永平尊称为”人生导师”。他曾向媒体透露:“老段对我的影响非常大,我是他下一代的四徒弟。” […]
提出收购献议 新加坡航空公司(Singapore Airlines) 掌控虎航(Tiger Airway)74.5%股权
Post Views: 41,519 新加坡航空公司(Singapore Airlines)(简称新航)截至2015年12月28日下午5时,集团已经掌控或拥有虎航(Tiger Airway)约74.5%股份,未达将虎航私有化所须的90%股份。 新航在2015年12月28日傍晚5时30分前,宣布收购虎航的献议截止日期延长一个多星期,从2015年12月28日延长到2016年1月8日,但收购价维持不变。 按新航的全面收购献议,虎航的股东若接受献议,每股虎航股票可获得0.41新元。 在提出收购献议前,新航掌控虎航55.8%股份。截至2015年12月28日下午5时,新航已掌控或持有虎航约18亿6000万股的股票。新航指出,接受献议的虎航股票约4亿6900万股或18.76%股份。 新航收购虎航是一项有条件的收购献议,即新航必须在献议截止时持有虎航超过90%股份,才能将虎航除牌,否则该收购献议将告吹。 新加坡证券投资者协会早前曾公开致函新航,呼吁新航董事会重新考虑提高收购虎航的价格。它指出,新航收购价虽比宣布献议前一天虎航0.31新元的闭市价高约三成,但远不及虎航六年前上市时每股1.50新元的发售价。 但新航已经重申,它的献议“很有吸引力”(compelling),因为它提出的献议价,比宣布献议之前虎航一个月和三个月交易量加权平均股价,高出32%和42%。 此外,虎航委任的独立财务顾问的报告也指出,新航献议的收购价,比券商对虎航目标价的平均估计高出42.6%。 新航为虎航的大股东,计划将虎航除牌和私有化,让虎航更好地与新航结合,加强两者在运作和商业方面的协同效应。 新航的核心竞争力 低成本高效益的服务 新航是新加坡国有航空公司,IATA缩写为SQ。新航还拥有一个下属子公司胜安航空(SilkAir)。 新加坡航空成立于1947年,当时的名称是马来亚航空,早期只有一架飞机,运行新加坡至吉隆坡(Kuala Lumpur)和槟城(Penang)等航线。公司在整个1940和1950年代蓬勃发展,后又添置了多架道格拉斯DC-3s型客机。 1963年马来西亚联邦成立后,公司更名为“马来西亚航空”,1966年,随着新加坡退出马来西亚(Malaysia),公司再度更名为马来西亚-新加坡航空(MSA)。 MSA在1972年因新加坡与马来西亚政府间的合作破裂而停止运作,被拆成两家公司:新加坡航空和马来西亚航空。新航当时拥有10架飞机,空服人员全部为女性,公司称这些空中小姐为“新加坡女孩”(Singapore Girl)。 1970年代是新航发展最快的一段时期,公司业务扩展到印度(India)次大陆和亚洲(Asia)的22个城市,并且开始购置波音747型飞机。1980年代,新航开拓了美国(United States)、加拿大(Canada)和欧洲(Europe)的业务,后又开辟了非洲(Africa)航线。 根据报道,新航的核心竞争力在于“低成本高效益的卓越服务”,这由其行为体系中的五大支柱来实现:严谨的服务设计和开发、全面创新、低成本高效益理念、员工的全面发展,以及战略协同效应。 新航几乎是被公认为亚洲客户满意度最高的航空公司,在《财富》杂志评选的“全球最受赞赏的公司”中,它也是为数极少的几家亚洲公司之一。不仅如此,新航还是一家利润颇丰的公司,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它在保持高品质的同时将成本控制到非常低。 Previous Post Next 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