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科技 New Tech

无需钢缆可全方位移动 磁浮电梯(Maglev Elevator)2016年启用

Post Views: 39,743 引言 这个世界所有产业都在发生革命,就连你我平常使用的电梯也是,别以为上上下下的电梯在科学家眼中没有缺点,光是线缆、速度、运行方向就不符合现代都会的需求,德国(Germany)重工业巨擎–蒂森克虏伯(ThyssenKrupp)就研发出没有线缆的磁浮电梯(Maglev Elevator),以及横向行走的循环电梯,准备2016年问世。现在就随《大橙报》来了解这种新颖的科技。 我们正身处在一个不断变动的世界,日常生活型态也因科技快速发展而改变,就连搭电梯也是!德国(Germany)重工业巨擎蒂森克虏伯(ThyssenKrupp)公司日前宣布,已开发出没有线缆的最新“磁浮电梯”(Maglev Elevator),完全不用钢缆,且上下左右都可以移动!这款高科技的磁浮电梯将于2016年开始测试使用。 这款名为Multi的电梯使用的磁浮技术和高铁一样,不使用缆线支撑,改让电梯依附在磁浮轨道上,并以线性马达来推动,电梯厢也改以重量较轻的碳复合材料打造,说是大楼内建的“磁浮列车”也不为过。 《金融时报》(Financial Times)报导,传统电梯市场已经很多年没有差异化,单一车厢靠着配重器、电缆与导轨上的升降通道上下行走,电梯制造商一直想要突破传统设计,以符合现代更高且更创新的建筑。而电梯在摩天大楼中的限制,主要是因建筑愈高,人员承载量就愈大,就需要更多升降通道,这会占去很多大楼的中央空间。若采用Multi电梯,摩天大楼的高度还可以比现在还要高,形状也可以更多元。 另外一个令人感到兴奋的特色是,Multi磁浮电梯不仅可以上下移动,横向移动也不是问题!因为其电梯通道可以呈现90度直角转弯,可以让电梯达到建筑物中更多角落,也能配合不同高度、不同形状的建筑物。蒂森克虏伯电梯部门研发主管派特烈·巴斯(Patrick Bass)表示说:“有了这项技术,高楼的设计将不再受限,催生一些我们之前无法想像的未来大楼。” 目前,几乎所有摩天大楼的电梯,都强调电梯的“快速”。现在全世界最快的电梯是台北101大楼(Taipei 101)的电梯,每秒可以上升16.8公尺。相比之下,虽然Multi 一秒钟只能上升5公尺,但因为使用磁浮轨道可以省下许多空间,在摩天大楼里面可以设置多台电梯车厢,预估使用者只要等15至30秒,就有一班电梯可搭。这样一来,也可以减缓搭乘高速电梯时产生的不适感。 蒂森克虏伯本身是德国钢铁生产商,专门为汽车工业、电梯等行业提供零件,其最新的电梯技术可以让多台电梯行走在单一个通道中,比较像老式的循环电梯,人们需要被动等待电梯到你所在楼层。该集团还采用轻巧的碳纤维复合材料打造车厢,并且以磁浮动力取代电缆,计划使用磁浮技术加快机场的人行道。 预计最快在2016年,德国西南方的大城罗特魏尔(Rottweil)一座摩天大楼就会先行采用Multi磁浮电梯。该公司相信他们的电梯革命将会改变整个产业与建筑业。报导也同时指出,其他的电梯制造商也对多车厢与磁浮动力的技术感到兴趣,譬如日立公司(Hitachi)就曾经展示循环电梯的概念。 由于城市之间在建筑高度之上的竞争,带动了电梯制造商之间的技术竞赛,除了速度之外,电梯的革命同时代表建筑的型状也有无限可能。

新科技 New Tech

无人机+行业应用 2017年无人机料满天飞

Post Views: 39,196 引言 “无人机”为无人驾驶飞机的简称,英文缩写为“UAV”,是利用无线电遥控设备以及自备的程序控制装置操纵的不载人飞机。从技术角度定义可分为:无人直升机、无人固定翼机、无人多旋翼飞行器、无人飞艇,以及无人伞翼机等。随着无人机科技日渐成熟,越来越多的企业希望利用它们为客户运送包裹,现在就随《大橙报》,来了解无人机在这一方面的最新发展。 掌控美国(United States)谷歌公司(Google Inc)的“字母表”公司(Alphabet)于2015年11月2日表示,谷歌计划2017年实现借助无人机向消费者运送包裹。 经过两年前期研究,该公司2014年8月公布“翼计划”(Project Wing),并且在知名社交网站“优管”(Youtube)发布了一个视频,显示在澳洲(Australia)实地测试无人机投递。 “翼计划”的负责人戴维·沃斯(David Vos)于2015年11月2日在美国一场空中交通管制会议中说,谷歌正与联邦航空局(Federal Aviation Administration,FAA)和其他股东磋商,目标是2017年启动商业无人机投递业务。 “我们认为,接下来的3个月、6个月和一年,我们将大有收获,”沃斯说,“我们也期望得到强有力支持,让它实现。” 实际上,沃斯还担任美国联邦航空局的无人机注册工作组联席负责人一职。按照他的说法,接下来的12个月内,该工作组将设立一套完整的无人机空中相遇准则和运营商认定体系。 而在2015年12月20日前,美国政府就可能出台无人机注册细则,这将会是商业无人机运作发展的重要一步。“这个市场空间大有可为,”他说道。按预期,谷歌无人机的飞行高度约150米,沃斯称这一高度以内为“G级”空域。设计合理的情况下,无人机可以顺利避开在同一空域飞行的载人直升机和其他飞行物,并穿越人口稠密地区。 据了解,“翼计划”还与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联手展开测试。在澳洲的实测中,谷歌无人机宽1.5米,长0.8米,搭载四叶螺旋桨。只是,推向市场的谷歌无人机最后面纱,可能还得等一段时间才能揭晓。 “无人机”为无人驾驶飞机的简称,英文缩写为“UAV”,是利用无线电遥控设备以及自备的程序控制装置操纵的不载人飞机。从技术角度定义可分为:无人直升机、无人固定翼机、无人多旋翼飞行器、无人飞艇、无人伞翼机等。 无人机按应用领域,可分为军用与民用。军用方面,无人机分为侦察机和靶机。无人机+行业应用,是无人机真正的刚需。目前在航拍、农业植保、测绘等领域应用,大大的拓展了无人机本身的用途。

新科技 New Tech

无人驾驶汽车 实现不再是梦想

Post Views: 39,403 引言 周末全家坐上无人驾驶汽车郊游,或者下班打个无人驾驶出租车回家,这样的场景,几十年前或许还只是对未来的想象,而今距实现似乎已不再遥远。现在就随《大橙报》来了解无人驾驶汽车的点点滴滴。 提到智能汽车,很多人会想到自动泊车、汽车导航等能让驾驶轻松不少的智能化辅助工具,那什么是真正的智能汽车? 据了解,智能汽车是利用雷达、摄像头等先进传感器、控制器和执行器等装置,通过车载传感系统以及信息终端实现智能信息交换,具备智能环境感知能力,最终实现替代人操作的新一代汽车。智能汽车的终极目标是完全无人驾驶。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China Automotive Technology & Research Center,CATARC)副主任吴志新表示,国防科技大学(National University of Defense Technology)已研制出了红旗HQ3智能无人车,上海交大(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改装的一辆汽车在校园实现了无人驾驶。 中国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Research Institute of Highway Ministry of Transport)副总工程师杨琪表示,以智能汽车为基础的智能交通将带来深刻变革。若全部实现无人驾驶,车辆可以自动根据雷达探测避免碰撞,红绿灯甚至都可以不要,车辆自动计算以何种速度行驶可以不停车通过路口。 一旦智能汽车面市,这就极大缓解了现在交通突出的安全、拥堵和污染等问题。如果智能交通实现了,很多人就不需要再买车。可用租赁方式出行,或以租赁车加大容量公交的方式出行,这样停车难的问题也能得到解决。 汽车智能化大势所趋 中国车企积极进行布局 参与《2015中国汽车智能化峰会》的专家指出,汽车智能化是大势所趋,中国汽车公司,包括长安汽车(Changan Automobile)、上汽(SAIC Motor)、广汽(Guangzhou Automobile Industry Group)、北汽(BAIC Motor)等车企都制定了智能汽车发展战略和规划,乐视(Letv)、博泰(Pateo),以及百度(Baidu)等互联网企业也在加速智能汽车布局。 据悉,中国工信部(MIIT)在对《中国制造2025》解读时明确表示,到2020年,掌握智能辅助驾驶总体技术及各项关键技术,初步建立智能网联汽车自主研发体系及生产配套体系;到2025年,掌握自动驾驶总体技术以及各项关键技术,建立较完善的智能网联汽车自主研发体系、生产配套体系以及产业群,基本地完成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发展目标。 与会专家说,智能汽车发展横跨多个行业和诸多学科,应加强统筹规划和顶层设计,研究制定智能汽车科学发展战略,并加强与智能汽车发展相配套的道路基础设施建设规划,使智能汽车与智能交通体系建设相辅相成,并实现协同创新。 中国应构建智能汽车产业发展平台以及技术创新工程,加大在高性能传感器、车联网技术以及核心芯片等方面的研发投入,引导车企、电子零部件企业、互联网企业加强上下游协作,协同创新。相关专家还建议,应加快推动实施智能汽车试点示范项目,增强涉及智能汽车的法规体系建设和完善。

新科技 New Tech

大数据(Big Data) 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Post Views: 43,027 科技日新月异,不久之前,我们想跟他人互动、了解一个人,只能藉由 MSN 聊天或是碰面吃饭认识,但是随着社群媒体,例如面子书(Facebook)、推特(Twitter)等出现之后,我们开始把自己相关的资讯贴在网路上,改变了人与人之间互动的方式。 由于有了社群媒体之后,现在从事网路行销的人员已经可以从消费者行为中,获得相当多的资讯,也就是所谓的大数据(Big Data)。因此,如果生意人成功掌握大数据的话,那么,他们在生意决策方面将可以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以下便是为连续创业家同时也是Adogy的创办人 John Rampton所提出对于社群媒体未来的 5 点看法,《大橙报》特别刊载分享: 1. 面子书的使用者年纪逐渐老龄化 根据国外网站eMarketer做的预测,到 2016 年社群媒体依旧是面子书 Facebook 拥有最多的使用者,使用人数将高达 1 亿 6000 万。这点并不让人意外,但值得注意的点是,65 岁以上的面子书使用者比率从 2015 年的 6.8% 上升到 2016 年的 7.6%,为所有年龄分层中增加最多的;而 18-24 岁的使用者比率从 2015 年的 16.7% 到 2016 年的 16.4%,比率有稍微下降。 根据上述的预测,因为使用者结构的转变,如果是做老人照护或是老人安养等,针对银髮族提供服务或产品的公司,利用面子书做为行销的管道或许是个不错的想法。而如果目标客群设定在年轻人的公司,则需要再多花点心思,思考如何投放广告或是有效地把活动资讯推播给目标客群。相较之下,其他着名社群媒体像是Instagram、Tumblr或是 Twitter 的使用者,则有逐渐年轻化的趋势,整体而言,25~35 岁仍然是使用社群媒体的主力。 2. 社群媒体的未来在“弹指之间” 2015年 3 月,前四大通讯 App(WhatsApp、Facebook Messenger、WeChat微信及Viber)的月使用者人数,首度追上前四大社群媒体(面子书、推特Twitter、Linkedin、Instagram)。更令人吃惊的是,前四大通讯 App 的使用者全部来自行动端,但四大社群媒体的使用者还包含 PC […]

新科技 New Tech

采用绿色新能源 中国(China)空气动力汽车问世

Post Views: 40,332 专家分析,能源危机迫在眉睫,如果不能用新能源取代汽油,那么汽车即将没落。所以,从事汽车研究的科学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财力,研制空气动力汽车。 根据报道,在这一方面,中国方面取得了惊人的成就,在北京(Beijing)举办的第15届科博会上,就出现了这么一款产品,即空气动力大巴。据了解,功率可以达到240千瓦(KW),时速为每小时140公里,续航里程为200公里,排量为6公升(L)。 这种名为“不烧油不烧电的车在中国诞生了”的视频在网络上热传。媒体搜索后发现,这个视频是15届北京科博会上央视《新闻联播》的报道,展示的是一辆绿色新能源客车。 视频中,空气动力车展项目实验室主任说,这辆车不烧油不用电,使用压缩空气作为动力。现场还进行了一项实验,把一张湿纸巾放在排气管处,没有任何的脏污留在纸巾上,直接呼吸尾气,也没任何异味。 空气动力汽车本不是什么新的技术,最早可追溯到1820年。当时主要设想是类似有轨电车的设计,轨道沿途铺设了高压气管,给引擎提供高压空气,驱动车辆在轨道上行驶,当时还有一个名字,叫“Pneumatic Railway”。 但是由于当年的技术条件所限,这种机车并没有真正生产出来,一直到70年后,基于压缩空气的引擎车,开始陆续上市并投入使用。 早期的气动引擎,都是采用蒸汽机一样的结构,体积庞大,效率低下,并不能解决城市的交通问题,而一百多年以后的今天,空气动力引擎有了长足的进步。引擎越发紧凑精致,效率也明显升高,这让人们动起了空气动力汽车的脑筋来。 空气动力汽车发展了一百多年,诸如美国(United States)、法国(France)、韩国(South Korea)都开发出了自己的产品比如法国的雪铁龙公司(Citroen)就曾经宣布,空气动力汽车可能在2016年投放市场。 这款车是空气动力和燃油的混动车型,燃油费将降低45%,如果在城镇驾驶,费用可以降低到80%。由于空气动力系统的成本优势,该车将比现有的混合动力汽车便宜大约1500美元左右。这篇报道发布在2013年,但是到了2015年的7月,似乎还没有看到这款汽车上市的相关消息。 相比法国合资企业,中国(China)企业要实际的多。在北京(Beijing)举办的第15届科博会上,就出现了这么一款产品:空气动力大巴。根据车辆官网的数据,这款车型号应该是祥天A4-0001,功率可以达到240千瓦(KW),时速为每小时140公里,续航里程为200公里,排量为6公升(L)。 整车配备了6速的变速箱,有53个座位,整备质量达到16800公斤。很多参观者对这款车非常关注,工作人员也现场介绍了这款汽车的工作原理。 从目前已知的参数上来看,这辆大巴车配备了2000公升的气瓶,气瓶的压力大概在30兆帕斯卡(MPa)左右,通过加热膨胀,气体体积将增加1224倍。现在就随《大橙报》来一睹空气动力汽车的风采。

新科技 New Tech

微型智能传感器 料未来广泛应用于家庭领域

Post Views: 39,540 引言 据市场调研公司的报告显示,在2017年将会有515万个微型传感器被应用在可穿戴智能设备上,而且这只是微型智能传感器应用领域的冰山一角。在未来,微型智能传感器不仅可以应用于医疗领域,还将广泛被应用到家庭自动化产品中,为人们的生活带来更多便利。现在就随《大橙报》来了解此类新科技产品。 智能传感器是具有信息处理功能的传感器,它带有微处理机,具有采集、处理、交换信息的能力,是传感器集成化与微处理机相结合的产物。一般智能机器人的感觉系统由多个传感器集合而成,采集的信息需要计算机进行处理,而使用智能传感器就可将信息分散处理,从而降低成本。 与一般传感器相比,智能传感器具有以下三个优点:通过软件技术可以实现高精度的信息采集,而且成本低;具有一定的编程自动化能力;功能多样化。 智能传感器的功能是通过模拟人的感官和大脑的协调动作,结合长期以来测试技术的研究和实际经验而提出来的。是一个相对独立的智能单元,它的出现对原来硬件性能苛刻要求有所减轻,而靠软件帮助可以使传感器的性能大幅度提高。 1、信息存储和传输–随着全智能集散控制系统(Smart Distributed System)的飞速发展,对智能单元要求具备通信功能,用通信网络以数字形式进行双向通信,这也是智能传感器关键标志之一。该传感器通过测试数据传输或接收指令来实现各项功能。如增益的设置、补偿参数的设置、内检参数设置、测试数据输出等。 2、自补偿和计算功能–多年来,从事传感器研制的工程技术人员一直为传感器的温度漂移和输出非线性作大量的补偿工作,但都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而智能传感器的自补偿和计算功能为传感器的温度漂移和非线性补偿开辟新的道路。这样,放宽传感器加工精密度要求,只要能保证传感器的重复性好,利用微处理器对测试的信号通过软件计算,采用多次拟合和差值计算方法对漂移和非线性进行补偿,从而能够获得较精确的测量结果压力传感器。 3、自检、自校、自诊断功能–普通传感器需要定期检验和标定,以保证它在正常使用时足够的准确度,这些工作一般要求将传感器从使用现场拆卸送到实验室或检验部门进行。 4、复合敏感功能–人们观察周围的自然现象,常见的信号包括声、光、电、热、力、化学等。敏感元件测量一般通过两种方式:直接和间接的测量。而智能传感器具复合功能,能同时测量多种物理量和化学量,给出能够较全面反映物质运动规律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