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lated Articles
七喜(7 Up)母公司Keurig 187亿美元获Dr Pepper控股权
Post Views: 12,512 七喜(7 Up)母公司Keurig 187亿美元获Dr Pepper控股权 Keurig Green Mountain Inc.与Dr Pepper Snapple Group Inc.达成协议,以187亿美元现金获得后者的控股权,为其咖啡帝国增添业内名声最响的几个软饮料品牌。 两家公司于2018年1月29日表示,Dr Pepper Snapple的股东将获得每股103.75美元的特别现金股息,并对合并后实体保留13%的持股。 Dr Pepper Snapple总部位于美国德州普莱诺(Plano,Texas,United States),该股息较其2018年1月2日收盘价高约9%。Keurig Green Mountain的股权高度集中,由JAB Holding Co.运营,其现有投资者将持有新实体87%的股份。 JAB是亿万富豪–雷曼(Reimann)家族支持的投资公司,该公司一边将Jimmy Choo等时尚类企业业务脱手,一边在食品和饮料领域加快扩张步伐。这一笔交易令JAB与可口可乐(Coca-Cola)、百事可乐(Pepsi Cola)等公司在软饮行业展开角逐,让该公司业务从现有的快餐和咖啡领域向外延伸。早前公司已经收购了PaneraBread、Caribou、Peet’s等连锁品牌。 这家新公司名为Keurig Dr Pepper,2017年备考(pro forma)营收相当于110亿美元左右,旗下坐拥Dr Pepper、七喜(7 Up)、Snapple、A&W、Mott’s和新奇士等标志性的美国品牌,还有咖啡品牌绿山咖啡(Green Mountain Coffee Roasters)。 Keurig Green Mountain创立于1981年,总部位于佛蒙特州沃特伯里,是美国一家特种咖啡生产商,主要在美国和加拿大(Canada)地区销售咖啡和咖啡机。 Keurig Green Mountain 旗下产品多达400多种 Keurig Green Mountain前称为Green Mountain Coffee Roasters Inc,于2014年3月变更为现有名称。该公司产品多达400多种,包括:咖啡、热可可、茶、其他饮料、也贩卖袋装的咖啡豆、研磨咖啡粉;其他特色饮料,包含热苹果酒、冰水果口味饮料、乳品成分的饮料、咖啡机等。公司产品销往超级市场、百货公司、量贩店、便利店、餐厅、咖啡经销商等,以及网络销售。 Keurig Green Mountain生产“克里格咖啡机”和配套的“K杯咖啡”,是公司近年来增长的最大驱动力,并为其贡献绝大多数营收。Keurig […]
排队到美国上市 中国概念股掀热潮
Post Views: 43,916 除了京东(JD.com)、新浪微博(SinaWeibo)等已经在美国(United States)资本市场上市的中国(China)概念股外,下半年极有可能上市的阿里巴巴(Alibaba.com)、迅雷(thunder)、爱奇艺(iQIYI.COM)等,所以这股中国概念股热潮非常引人关注。 最近京东成功上市,成为了到目前为止中国企业在美国资本市场最大的新股(IPO)。伴随着京东上市,迅雷也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United States Securities and Exchange Commission,简写SEC)提交了IPO招股书,计划在纽约证券交易所或纳斯达克全球市场(Nasdaq Market)上市,募集最多1亿美元资金。 今年以来,已有8家中国概念股赴美上市。因此,有分析人士预测,从今年中国企业赴美IPO情况来看,2014年将是自2010年以来最好的一年。 公开数据显示,2010年共有43家中国企业赴美上市,融资总额接近40亿美元。之后受中概股诚信危机等因素影响,赴美上市步入低潮,2011年和2012年中概股上市数量下降至14家和两家,2013年略有回升,但仅有8家。 而自2013年下半年开始,50%以上的中概股股价最终在全年上涨超过50%,其中唯品会上涨369%,欢聚时代也有253%的涨幅。市值上,中概股也扭转了前两年缩水严重的局面,58同城、汽车之家以及去哪儿的市值都超过了30亿美元。 截至今年4月份,中国企业赴美上市又掀起了一次热潮,4月份当月就有4家中国概念股赴美上市,合计融资规模为41.6亿美元,最近,京东商城成功登陆纳斯达克市场,共募资约17.8亿美元。 如今,阿里巴巴集团正在推进美国IPO计划,计划募资150亿美元以上。除阿里巴巴外,根据市场传言,包括爱奇艺等高科技互联网企业去年已有赴美上市打算,而今年或许将继续进行尝试。 继京东(JD.com)之后 阿里迅雷准备赴美上市 无论是阿里巴巴近期频繁大手笔的投资与收购,还是余额宝、支付宝的持续动作,以及阿里巴巴总额80亿美元堪称2014年亚洲最大规模的银团贷款,种种迹象表明,阿里巴巴整体上市正逐步临近。 全球投行界一直密切关注阿里巴巴集团究竟估值几何。在雅虎2012年提交给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的文件中,规范了阿里巴巴集团未来上市的标准:市值需至少达到735亿美元,发行价不低于每股28.35美元;较早前华尔街对阿里巴巴IPO的期待明显升温,此前雅虎的报告显示,阿里集团2013年第四季度的销售额同比增长66%,至30.6亿美元,净利润同比增长110%,至13.5亿美元。众多海外投资人认为,这些数据意味着阿里巴巴集团的估值有望达到2000亿美元。 2011年,迅雷IPO冲击上市不成,原因在于,第一,过于追究细节,导致错过了窗口期,原本可以当年4月份成功IPO,却错失了最重要的机会。第二,随后而来的中概股财务丑闻和VIE诚信危机,导致IPO融资大幅缩水。邹胜龙认为6亿美元估值过低,不愿意流血上市。 2014年3月份,有投行人士透露,迅雷已获得小米2亿美元的投资。若小米对迅雷的投资落定,迅雷有了雷军的背书,加上小米硬件带来的用户量,可以给自己的IPO之路增加更多筹码。迅雷方面对投资传闻不置可否,不过一系列调整背后已经证明了迅雷今年上市的决心。 Previous Post Next Post
苹果(Apple)11招心理技巧 让顾客完全无法招架
Post Views: 40,978 引言 苹果(Apple)、微软(Microsoft)和谷歌(Google)等资讯科技(IT)公司的产品都是供不应求,市场营销和广告都是企业的一大课题,那么苹果,谷歌和微软等公司又是怎么利用心理技巧来吸引你购买更多的产品和服务的呢?现在就随《大橙报》来了解苹果经常使用的11招心理技巧。 许多人都是这样认为,要成为一个优秀的销售员,你肯定要很会吹牛。那是当然的,你不会用言语来宣传自家的产品,又怎么吸引消费者来购买。 虽然说许多人都觉得自己肯定不会上销售员的当,我们是非常有理智的,但是,一旦我们走进了那些店面,我们对自己的叮嘱马上就忘得一干二净了。 好吧,市场营销和广告都是企业的一大课题,那么苹果(Apple),谷歌(Google)和微软(Microsoft)等公司,又是怎么利用心理技巧来吸引你购买更多的产品和服务的呢?以下就是苹果经常使用的11种心理技巧。 11侧重于顾客的所得,而有所失 举个例子,用“5万元你将可以买到我这辆车”来形容,总比“我花了5万元才得到这辆车”感觉心里舒坦吧。 正如同销售iPhone时,我想顾客肯定更愿意听“今年你的iPhone将得到升级和更新噢,新的iPhone怎么怎么样。” 10吓唬吓唬人,让他们更加需要你 “若你不升级手机,你的手机很可能会被恶意软件控制噢,你得赶紧换一部新的手机或者赶紧更新手机的系统版本。” 嗯,或许有许多朋友一听到手机有安全漏洞,就会马上把持不住了吧,这确实是销售人员经常使用的招数。 9用名词或者形容词来代替动词 这又是一门关于语言艺术的课题。对于苹果公司来说,用更多的形容词来形容他们的产品,对于苹果的整个生态系统来说,绝对是有好处的。 8直接将产品展示给顾客看 这必须要对自己的产品,有着足够的信心。将最新的苹果(或者微软,谷歌)产品用最佳的视觉效果展示给顾客看,或直接向他们展示产品的性能,这似乎比华丽的语言更直接,如果你对产品的设计和性能产生了兴趣,你难道还能忍住不掏出荷包? 7苹果和微软更直接参与到促销中((苹果首席执行员提姆)库克(Tim Cook)就经常跑苹果零售店啊) 现在,苹果以及微软已经更加直接的参与各种促销活动了,毕竟现在竞争压力很大,而且最近,苹果和微软公司的广告给人的感觉就是缺乏新意,在过去一两年中,苹果持续走情感路线,而微软一直喜欢用比较法。 6蛊惑人心,让顾客觉得产品符合自己的要求 这招苹果倒用得比较少,外媒觉得三星(Samsung)在推销产品功能或者进行产品之间的比较时,经常会歪曲事实。(我又想起了砸核桃事件……) “我们的电脑处理器(CPU)有八个核心,因此我们的手机会更好!”苹果确实是很少这样来推销自己的产品。 5销售人员说话很快,让你很快同意他们的说法 换句话说,就是销售人员不给你什么时间做回应,简直就是要直奔主题单刀直入搞定你…… 4模仿别人的肢体语言,让他们喜欢你 据悉,在美国(United States),百思买(BestBuy),苹果零售店以及微软商店都喜欢用这招,而谷歌商店似乎不太喜欢这样来招待顾客。 3寻求你的帮助 换句话说,如果你对自己的iPhone很满意,销售人员甚至会希望你能将iPhone推荐给家人或者朋友,而且这样会给予一种销售人员想和您成为朋友的感觉,以拉近彼此的距离。其实只要产品是好的,许多人不用销售人员提醒都会不自觉这样做。 2调整营销环境 这也是经常使用的一个营销手段,大家有没有注意,苹果经常换着场合来介绍自己的产品,而且苹果经常走进校园。同时,苹果的天才吧也为那些不满的客户提供了咨询宣泄和解决问题的场合。 1使用“诱饵”选项,让人们购买产品 这种招数都是销售人员在一对一面对顾客时所使用的招数。不过对于营销商和广告商来说,他们也很乐意用这招默默从心理上影响着客户群和潜在的新客户,毕竟许多人都怀抱着买棵白菜最好老板还能搭根葱的心理去选购智能产品的。 这些营销手段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都会遇见,不过,其实只要你喜欢iPhone,即便营销手段再烂,你都会愿意购买吧,不过话说回来,花了钱,谁不想心里舒坦一些,享受更多的服务呢。 Previous Post Next 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