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lated Articles
美国(United States)杂货生鲜配送商 Instacart 跻身于最有前途共享经济型公司之一
Post Views: 39,705 引言 零售业谈共享经济,就不能不提创立于美国(United States)的Instacart公司。这家于2012年成立,为顾客提供日用杂货采买送货服务的公司,到2015年初的估值已近20亿美元。从公司孵化阶段到天使A、B、C轮融资,Instacart吸引到的都是第一流的投资机构,融资总额达到了2.75亿美元,这充分说明了资本市场对于这家企业商业模式和未来前景的信心。现在就随《大橙报》来了解Instacart的经营与成功之道。 在资本收缩的大环境下,创立于美国(United States)的杂货生鲜配送商Instacart公司正在试图缩减在物流配送上花费的成本。该公司于2016年3月13日宣布同时降低对配送员的运费补贴以及营销费用,希望逐渐在配送服务上赚到钱。 Instacart公司的模式是用户在线下单,配送人员数小时内到Target、Whole Foods等商超领取商品后送到用户家中。它在美国(United States)18座城市提供服务,通常配送时间仅为1小时。巨头阿玛逊(Amazon)、谷歌(Google)旗下的Google Express都在与它竞争,甚至优步(Uber)也在做同城配送,这使得Instacart的压力颇大。 此前,配送员每小时都能拿到10美元工资(无论有没有送货),外加4美元一单配送费。而据《华尔街日报》(WSJ)消息,Instacart已经在洛杉矶、旧金山通知司机,会出台新的规则使得某些情况下他们要多配送三倍才能获取曾经的收入。4美元每单的价格砍成1.5美元,司机从杂货店完成工作后所分出的50美分也降为25美分。 该公司表示,配送员目前靠基本工资和配送费,每小时能赚到15至20美元,算上额外奖赏的话也有可能超过每小时20美元,不过司机需要自己负担油费等成本。 2015年12月,Instacart将面向用户收取的运费从每单3.99美元提升到5.99美元,年费会员费从99美元提升至149美元。 Instacart成立于2012年6月 架设运送日常食品杂货平台 Instacart成立于2012年6月,是一个给居民运送日常食品杂货的平台,目前服务经已遍布美国的几大主要城市。它的经营方式是这样的:买家在软件上下单,买家附近的采购者接单,帮助买家去商店里购买商品,并将商品送至买家处,采购者获得报酬。最快时,买家可以在1小时之内收到商品,这一点使得这家公司跻身于最有前途的共享经济型公司之一。 它以其独特的商业模型震撼了世界的科技公司。作为共享经济的领头公司,Instacart致力于将服务拓展至整个美国。 Instacart的商业模式与优步(Uber)异曲同工,具有典型的共享经济特征:利用社会化的人力资源,与独立的采购员签约,与大型超市等实体店合作。顾客在手机上下单后,Instacart将订单派给顾客附近的签约采购员,后者前往超市采购商品,然后送货上门,Instacart向顾客收取配送费用。 Instacart采用轻资产的模式,这点也与租车行业的优步非常相似。它没有仓库、没有配送中心,没有车队。与其签约的独立采购员,很多都是超市员工或者快递公司快递员,他们带着自己的智能手机和汽车加盟Instacart,按时计薪,而所采购的商品来自于附近的商超。也就是说,Instacart既不拥有人力资源,也不拥有商品资源,它所有的就是一个交易平台,顾客在移动端APP或者PC端网站下单,通过社会化资源的汇聚和重新分配,满足顾客不出门采购日杂商品的需求,同时提高了社会效率。 Instacart从加州旧金山起步,现在已进入到洛杉矶、纽约、华盛顿、费城、波士顿、芝加哥、西雅图等美国的十几个主要城市,并且还在进一步扩张。其交易平台最初只有ios版本,后来又开发出安卓版本(android)和PC端网站,实现了线上各个渠道的全覆盖。与其合作的实体店包括全食(Whole Foods)、好事多(Costco)、赛为(Safeway)、克罗格(Kroger)等大型连锁超市以及Rainbow Grocery、Dominick’s等地区性商超,如今SKU已超过30万种。顾客可以指定在自己区域内任何一家合作超市购物,也可以在一张订单里包含不同超市的商品。 目前Instacart的商品主要集中于食品、杂货类,其首席执行员阿普瓦·麦赫塔(Apoorva Mehta)表示:计划将其业务拓展到日用杂货以外的其他领域中去,并且在将来也有可能进入除大城市之外的乡村地区。不过,在地广人稀的美国乡村,这一套共享经济的玩法是否还适用,仍然是个疑问。 Instacart的特点如下: ·服务于美国各大地区,包括了旧金山湾区、圣何塞市、纽约、布鲁克林、华盛顿、费城、波士顿、芝加哥、奥斯汀、西雅图和洛杉矶。 ·拥有来自包括全食超市、西夫韦、科思科的300,000种以上的食品杂物,让顾客能从自己最喜爱的超市下单,也可以让顾客将不同超市的东西合成一个订单。 ·众包商场模式,将平台与配送货物的店家联系起来。 其价值定位是:一、与现有大型超市紧密结合;二、愿意使用兼职工人及他们的车;三、巨量的存货清单;四、超快的配送服务;五、不设仓库;六、没有亮闪闪的配送卡车。 Instacart的盈利方式: ·在Instacart上每一个超过35美元的订单都会收取基本的运费:在规定时间内递送或在两小时内递送的收取3.99美元,一小时内递送的则要收取5.99美元的运费。 ·对于不到35美元的订单,在规定时间内或两小时内递送的运费是7.99美元,而1小时内递送的运费是9.99美元。 会员费(Instacart快递) ·Instacart提供“Instacart快递”的年度会员机会,价格是99美元。其会员买家在一定条约和条件下可以享受一年的免费日用品递送服务。 提高标价(另外再涨15%及以上) ·一些商店的商品在Instacart上的售价与实体店中的相同,但有一些商店的商品价格比实体店中的要提高15%或以上。涨价得来的利润将会汇入Instacart,用来帮助支付采购员的工资。 融资情况: Instacart目前已经进行了五轮融资: 两轮种子,一轮来自孵化器Y Combinator(简称YC)(该公司加入YC的经历较传奇,据说创始人阿普瓦·麦赫塔(Apoorva Mehta)用该服务在半小时内给YC的合伙人送了一打啤酒,成功破例入选孵化),金额未透露;另一轮投资方为Funders Club、Khosla Ventures和Canaan Partners,2012年10月完成,金额为230万美元。 2013年7月,完成A轮融资850万美元,来自红杉资本(Sequoia Capital)。2014年6 月完成B轮融资4400万美元,安德森·霍姆维茨(Andreessen Horowitz)领投。最新一轮在2015年1月,C轮融资2.2亿美元,KPCB领投。
获得可卷轴技术专利 苹果(Apple Inc) 智能手机将如变形金钢
Post Views: 36,584 苹果(Apple Inc)研发最近出现了大突破,因为它已经获得可卷轴技术专利。这意味着以后的苹果智能手机产品是可以卷轴起来的,非常方便收藏在口袋里。 根据报道,苹果近期获美国(United Sates)专利商标局许可,意味这项开创性技术或运用在未来的iPhone手机,颇有与对手三星(Samsung)互别苗头之意! 国外科技网站Patently Apple报道,苹果近期获得美国专利商标局专利许可,苹果这项可卷轴技术专利,能让iPhone、iPad或是iPod卷起来。 报道表示,苹果这项可把装置卷起来的技术,能将双镜头和麦克风设计在内,苹果还很聪明地在装置的柄状物内部,设计灰尘刷,在装置打开时,灰尘刷可以直接清理可挠式萤幕,不让卷起来的装置内藏灰尘或碎片导致卷缩进去的萤幕受损。 这项消息之所以震撼业界,因为这将改变未来智慧手机的形态,未来iPhone可能不只是卷起来,还可能像科幻电影描述一般大搞变身秀。 苹果自2010年来定期更新在液态金属的独家专利,虽然这项专利尚未被投入实际运用,但液态金属制程设计导管系统,或许能像科幻电影般让手机变形,彻底颠覆现有的想像。 液态金属非真正的“液态”,而是一种非晶态合金,特点是:强度高、耐腐蚀、延展性强、质量轻。 将一枚米粒大小微芯片植入人体 一个“半机器人”(Cyborg)正式诞生 从科幻电影的情节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的一幕是科技人才将微芯片植入人体,从而增强人体的活动功能,并为这样的科技发展感到惊叹。其实,目前在现实的社会当中,也开始这样的情节了。 科技人才用注射器将一枚米粒大小的微芯片植入人的拇指和食指之间的皮肤下面后,一个“半机器人”(Cyborg)就这样诞生了。这并非天方夜谭,而是确确实实发生在这个世界了。 根据报道,这种反乌托邦式的情节正在瑞典(Sweden)创客中心Epicenter成为现实。不过,这种芯片植入并非强制性的,员工们也没有因此而担心自己的隐私权受到侵犯,甚至会为那些自愿接受植入的员工举行派对庆祝,因为这一种智能芯片实在是太方便了,可以自动开门、操作打印机,在公司的自动售货机上购买食品,或者用于员工之间的信息交换。 Epicenter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员(CEO)帕特里克·迈斯特顿(Patrick Mesterton)表示:“我认为最大的好处是便利。”作为示范,他将手在一道门的旁边轻轻一挥,门便自动打开。“它基本上取代了你所需要的很多东西,包括通信设备、信用卡或钥匙。” 作为一个创客中心,Epicenter聚集着100多家初创公司,总计有大约2000名员工。该中心2015年开始给员工植入芯片,现在已有大约150名员工接受了芯片植入。 与信用卡和智能手机不同 植入者不能轻易将芯片分开 坦白说,芯片植入技术并不新鲜,在植入人体之前,它已经植入在宠物身上,而且已经被广泛使用,只是现在有企业在员工身上大规模使用。Epicenter与另外几家公司是这方面的先驱者。 当然,就像大部分新技术一样,在人体植入芯片也引发对于安全和隐私问题的质疑。虽然从生理角度而言是安全的,但这种芯片所产生的数据可以显示员工的工作或购物规律。与信用卡和智能手机不同,一个人不可能轻而易举地将自己与芯片分开。 迈斯特顿表示说:“在体内植入东西是非常大胆的举动,即便对我来说,最初也充满疑问。但从另一方面而言,人们一直在体内植入东西,比如心脏起搏器和控制心脏的东西,这远比植入一枚小小的芯片更加严重。” 早在2017年2月初,比利时(Belgium)一家名为“新融合”的公司向员工的手中植入可识别芯片,其中包含个人信息,并能访问公司的智能系统。目前可确认全球范围内已有约1万人被植入此类芯片,这一款备受争议的设备经已在个人隐私和安全领域引发讨论。 “新融合”公司是一家新型科技营销公司,坐落于比利时布鲁塞尔(Brussel)。它向员工提供一种RFID射频识别芯片,现有12名员工中已有8人选择在自己的手中植入射频识别芯片。芯片长约3厘米,宽度与铅笔芯差不多,外表像一粒大米。它内部存储了可在短距离内传输到特殊接收器的个人信息,因此能取代现有身份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