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 Views: 42,499 白俄罗斯国家图书馆(National Library of Belarus)是世界上最大的图书馆之一,它在世界50个特色建筑里排名第24位。这图书馆存有1万2000本俄罗斯书籍,有经济学、社会学、历史、哲学、文化研究、心理学、语言学、文学、法律和艺术的全套书籍。现在就随《大橙报》来一睹这个奇特的图书馆。 白俄罗斯国家图书馆宛如“宝石”形状,是世界最大的图书馆之一,也是东欧地区(East Europe)最大的图书馆。这座图书馆位于白俄罗斯的首都–明斯克(Minsk)正中心的中央街道-独立大道,被称为是“独立的前景”,是城市的地标之一,同时也是白俄罗斯的象征之一。 它始建于1922年9月15日,当时作为白俄罗斯国家的综合图书馆接受前苏联出版物1册和白俄罗斯出版物2册的缴送本。1926年5月14日,根据白俄罗斯社会主义共和国人民委员会下令,该馆改组为白俄罗斯国立图书馆,同时分别在一些州政府大楼内建立分馆,日后这些分馆成为各州图书馆。 1932年,该馆以列宁命名,同时建成白俄罗斯最大的图书馆大楼,设有科技阅览室、参考阅览室和400个座位的大阅览室,当时馆藏已达100万册。二次大战期间,图书馆遭到严重破坏,战后即刻重建,1948年又达到战前水平。除了1962年建了新馆舍外,1992年5月10日,根据共和国部长会议下令,白俄罗斯国立图书馆正式更名为白俄罗斯国家图书馆,同年还完成了新馆设计。 外观的设计方案则是在1989年的国际竞标中挑选出来,投资额约8000万欧元,但直到2002年才动工兴建。 白俄罗斯的建筑工人建筑建得很快,只用4年,就把白俄罗斯国家图书馆建完了。为了建筑它,每个白俄罗斯人都为图书馆捐钱。 2006年6月16日正式开放 2006年6月16日,白俄罗斯国家图书馆正式开放。那天,白俄罗斯总统亚历山大·卢卡申科(Alexander Lukashenko)亲手打开这座图书馆的门,成为首个进入此建筑物的人士。 这图书馆有23层楼,高度达73.6米,重11万5000吨,面积达113.7平方米。共有1万2000本册书籍和其他信息载体在图书馆内。另一方面,它也收藏了白俄罗斯国内最大的白俄罗斯语文献,在国际上则仅次于俄罗斯国立图书馆和俄罗斯国家图书馆。 此外,这座图书馆藏有包括中文在内的,世界上大部分语言的图书。书的重量是2万吨。除了几个阅览室之外,图书馆里面还有多功能的大礼堂、博物馆、几个饭馆、游泳池,以及体育馆等。 在这个建筑物72米的高空之中有一个宏伟的瞭望台;整个图书馆有20个阅读大厅,而每一个大厅能够容纳2000人。此外,图书馆中还拥有一个媒体会议中心。 整个图书馆是一个巨大的(面积达1990平方米)多色屏幕,它是在日落的时候工作,直到晚上12点,颜色和图案一直不停的变化闪动,宛如一颗闪亮的宝石。 图书馆的入口处安装了一部Slimdrive SCR弧形门。360度的设计使得空间更显宽敞,光线更加充足,让馆厅显得更加宏伟宽阔。其钻石状的玻璃结构,让人想起雷姆·库哈斯(Rem Koolhaas)设计的西雅图图书馆(Seattle Central Library)。从建筑技术描述大楼的样子是一个八面体,图书馆的工作人员称它为“钻石”,内里包含着900万个单元。 在白俄罗斯国家图书馆87年的历程中,曾经几次搬迁和重建,经历了苏联国内战争、卫国战争、苏联解体等事件的考验。 Previous Post Next Post
Post Views: 41,793 水之教堂(Chapel On The Water)以“与自然共生”为主题,由世界著名的建筑家安藤忠雄(Ando Tadao)设计。教堂的正面由一面长15米,高5米的巨大玻璃组成,每年5月到11月间,巨大的玻璃将会完全打开,使教堂与大自然混为一体,婚礼仪式犹如在日本北海道(Hokkaido,Japan)的壮观大自然中举行,周围的白桦林,北海道的蓝天白云都会倒映在湖面上,新人们感受着北海道的清风,听着湖水的潺潺声,远处更是传来小鸟歌唱声,这犹如大自然送来的赞美歌祝福着新人。现在就随《大橙报》来一睹这座教堂的精美设计。 世界级的建筑师安藤忠雄(Ando Tadao)藉由“从大自然中切割出的空间”重新定义“神圣空间”的概念。透过建筑物与“水、光、绿、风”等自然界要素相衔接,逐渐地淨化身心,澄静思绪。让结婚新人以至前来见证的来宾们也抱着同样的心情观礼。 这就是坐落在日本北海道(Hokkaido,Japan)的水之教堂(Chapel On The Water)。 对于建筑家而言,超越单纯的机能性、而进入重视精神性的教堂建筑设计,被当作是叩问自身建筑理念的重大挑战。安藤忠雄将“与自然共生”这个日本(Japan)人独特的自然信仰,出色地展现在水之教堂的空间中:完全开放的正面将一年四季当中日光的移转、随风飘散的气味、潺潺的水声…等等的大自然景观毫无保留地传递到观者的五感之中。 安藤忠雄的许多作品都与“自然”相关,而水之教堂是其中将自然要素与建筑结合最成功的作品。安藤将教堂的正前方,一般教堂用来陈列圣人图像凋塑的地方,摆上更具说服力的造物主象征:大自然。这个崭新的设计产生了生动的画面、多层次的光线及无止境的变化:从生机盎然的春天到夏季明亮的翠绿、秋季温暖的鹅黄到冬季剔透银白的雪景。 伫立其间,心灵便能感受到宁静与安详,这正是最接近“祈祷”的心境。在不受既有教堂设计拘束的设计背后,有着各种为了呈现“与自然共生”这个主题而下的工夫。水之教堂这个与自然完美结合的神圣空间,正因位处于雄伟大自然环抱中的星野(Tomamu),而更添其存在意义与价值。 从每年的12月到来年4月这里都覆盖着雪,这是一块美丽的白色的开阔地。安藤忠雄和他的助手们在场里挖出了一个90米×45米的人工水池,从周围的一条河中引来了水。水池的深度是经过精心设计的,以使水面能微妙地表现出风的存在,甚至一阵小风都能兴起涟漪。 面对池塘,设计将两个分别为10米方和15米见方的正方形在平面上进行了叠合。环绕它们的是一道“L”型的独立的混凝土墙。人们在这一道长长的墙的外面行走是看不见水池的。只有在墙尽头的开口处转过180°,参观者才第一次看到水面。在这样的视景中,人们走过一条舒缓的坡道来到四面以玻璃围合的入口。这是一个光的盒子,天穹下矗立着四个独立的十字架。玻璃衬托着蓝天使人冥思禅意。整个空间中充溢着自然的光线,使人感受到宗教礼仪的肃穆。 水之教堂设计人 安藤忠雄自学成著名建筑师 安藤忠雄1941年生于日本大坂(Osaka)。在世界各国旅行后,开始自学建筑,并于1969年设立安藤忠雄建筑研究所。其作品有以水之教堂为首的“教会三部曲”,包含了光之教堂(大坂)及风之教堂(兵库)。1979年以“住吉之长屋”获得建筑学会奖后开始受到建筑界的注目,尔后也陆续获得世界各种建筑设计奖项。他于2010年因艺术文化上的重要贡献获颁“文化勳章”。 Previous Post Next Post
Post Views: 41,423 引言 位于加拿大多伦多市中心(Toronto,Canada)的皇家安大略博物馆(Royal Ontario Museum,ROM)新附属建筑物–迈克尔·李秦水晶宫(Michael Lee-Chin Crystal)由5座相互联结、自我支撑的棱形结构组成,基本上没有一个正角,倾斜的墙体塑造独特的内部空间,体量较大,十字形的连廊穿过位于中间的“精灵屋” (Spirit House),明亮的窗户使室内充满着自然光,并为城市增添了奇特的景观。现在就随《大橙报》来了解这个奇特的建筑物。 由丹尼尔·李贝斯金德(Daniel Libeskind)设计的加拿大皇家安大略博物馆(Royal Ontario Museum,ROM)新附属建筑被称为“迈克尔·李秦水晶宫”(Michael Lee-Chin Crystal)。它是一座面积达17万5000平方英尺、屋顶用铝和玻璃覆盖的建筑,新建的两层主体结构中容纳了7个展厅和两个特别展区及新的餐饮区和一个新的主入口大厅,是丹尼尔标志性的棱角美学和水晶形状。 “水晶宫”由5座相互联结、自我支撑的棱形结构组成,基本上没有一个正角,倾斜的墙体塑造出独特的内部空间,体量较大,十字形的连廊穿过位于中间的“精灵屋” (Spirit House),明亮的窗户使室内充满着自然光,并为城市增添了奇特的景观。新附属建筑是博物馆2亿5000万美元改扩建工程的主要部分,于2009年完成开放。 扩建部分开放以后,成为人们追捧的对象。 位于多伦多市中心(Toronto)的皇家安大略博物馆,是加拿大(Canada)最大的世界文化和自然历史博物馆,也是北美(North America)最大的博物馆之一,每年接待的游客超过百万。 该馆建于1912年,历史上与多伦多大学(University of Toronto)关系密切。以前,博物馆一直由多伦多大学管理经营,直到1968年成为一个独立的机构。现在,该馆是加拿大最大的实地研究机构,开展全球性的研究和文物保护活动。 皇家安大略博物馆馆址位于女皇公园(Queen’s Park)以北,多伦多大学校园东面,Bloor街及Avenue路十字路口西南角。博物馆拥有的超过600万件藏品和40个展馆一定程度上为其赢得了国际声誉。 博物馆收藏展品包括恐龙、矿物和陨石、近东(Near East)及非洲(Africa)艺术品、东亚(East Asia)艺术品、欧洲(Europe)历史、加拿大历史、文化等。博物馆还拥有世界最大的来自伯吉斯页岩(Burgess Shale)的化石群收藏,包括了超过15万个样本。 Previous Post Next 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