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衍明TSAI ENG MENG 米果大王 你旺我旺大家旺
封面人物

蔡衍明TSAI ENG MENG 米果大王 你旺我旺大家旺

蔡衍明TSAI ENG MENG 米果大王 你旺我旺大家旺这位只有高中文化的台湾富商,19岁开始经营生意,在2008年开始引人关注,只因为他在旺旺上市过程中,出人意料地来了一个漂亮的大回环。他在2007年将旺旺从新加坡退市,就在大家以为他准备回归私有化之时,他又突然带领旺旺奔赴香港交易所,不仅完成了一个200天退市上市的传奇,还将旺旺的市值从35亿美元提至51亿美元。

富贵少爷初出茅庐
蔡衍明不是儒商,而是充满江湖气的商人,这恐怕与他的成长经历不无关系。出身于台北富贵家庭的他,在家里排行老幺,从小就深受父亲宠爱,不爱读书,却爱当老大,他曾回忆说:“以前念书的时候,早上起来,窗户打开,楼下的人都在排队等我跷课。因为我口袋零用钱多啊!”
对蔡衍明来说,大部分知识都来自电影与街头,在父亲开设的中央戏院中,他一天能看上十部电影,从小看到的世界便与一般人不同。对于读书,他毫无热情,他反而觉得“在街头看一年,胜过读三年书。”19岁时,蔡衍明的父亲从朋友那里接下了宜兰食品厂。因为父亲没有时间经营,蔡衍明便主动请愿去厂里当起了总经理。没有文化,也没有管理知识的蔡衍明刚到厂里时,完全找不到头绪,他回忆说:“我账也看不懂,人也不认识,我又不敢问。损益表是赚是赔,我也不知道。”
虽然一时还摸不透生意的窍门,但蔡衍明还是拼命想着如何挣钱。当时,宜兰食品厂是一家外销加工厂,主要生产鱼罐头。蔡衍明觉得做OEM要看别人脸色,于是决定将其转型为内销品牌,并开始生产鱿鱼丝。然而生意的状况却出乎蔡衍明的预料,做内销要赊账,东西卖出去却收不回来钱,一年多下来,蔡衍明赔掉一个多亿,不仅将厂里原有的资本全部赔光,还需要家族贴钱来补救。
凡事要胜的蔡衍明经受不起这样的打击,更讨厌败家子的名声,为挽回自尊,蔡衍明此后开始转性,“我以前很乐观、很招摇,称兄道弟的朋友更一大堆。从那时候开始就自动收敛,因为一个人成功,你不知道什么时候还会失败。”一直寻求东山再起的蔡衍明三年后终于发现机会。他观察到台湾稻米资源过剩,便盘算着从事日本米果生意。
23岁的蔡衍明找到日本三大米果厂之一的岩冢制,希望与其合作。一开始,64岁的桢计作社长对这个合作很不赞同,怕小伙子办事不牢,坏了自己的名声。蔡衍明锲而不舍,两年后,他终于用诚心打动了桢计作。?在获得米果制造的技术输出后,蔡衍明便很快推出了旺旺产品,并迅速占据了台湾米果市场老大的地位。感恩的蔡衍明一直将桢计作称为“旺旺之父”。
转战中国意外胜利
1992年,蔡衍明在台湾的生意已经相当成功,但台湾市场的局限性太大,令他觉得“不够刺激”!因此,他决定进军中国。对于为何选中中国,他回答得相当中肯,“我不会英文,不去中国还能去哪里?”和其他台商不一样,蔡衍明并没有选择沿海城市,而选择了中国的湖南。理由是旺旺投资额仅仅千万级别,在外资汇集的沿海城市,不会引起政府重视,而在湖南,旺旺作为当地第一家台资企业必定能得到许多优惠政策。另外,湖南充裕的稻米资源又使原料供应有了保证。此后的发展印证了蔡衍明独到的眼光。
旺旺在中国的开局并不顺利。最初,蔡衍明计划通过郑州糖酒会这个窗口,向中国经销商介绍米果产品,也收到三百多份订单,但是,却没有任何的经销商来交钱提货,让蔡衍明有点措手不及。员工提议将产品运回台湾,但蔡衍明觉得这样一来会产生大量的运输成本,于是仍决定将产品在中国出售。
两个月过去了,销售仍然没有起色。眼看食品就要过保质期,情急之下,蔡衍明决定将这批产品分送给上海、南京、长沙、广州等地的各大学校给学生们试吃。没有想到试吃活动收到意料之外的效果,旺旺食品独特的口感、漂亮的包装立即受到孩子们的喜爱,“旺旺”的名号不胫而走。
蔡衍明抓住时机,以大手笔的广告投入增加宣传力度,“你旺我旺大家旺!”的台词在中国很快的人尽皆知,可爱的旺仔贴画更是随处可见。旺旺一炮打响,在中国投产的当年就创收2.5亿元人民币。

米果大王发挥老大本色
蔡衍明的成功,使中国的众多食品厂家看到了米果市场的巨大商机。1994年后,有两百多家规模不等的食品厂都开始进行米果生产。竞争的剧烈使得米果价格迅速下跌,由最初的1公斤50元人民币下降至30元人民币。蔡衍明在中国第一次面对严峻的市场挑战。
面对危机,蔡衍明发动了一场全面的价格狙击战,他推出了另外四种的低价米果,并一口气将米果价格骤降到1公斤5元人民币,手气之大令人咂舌, “斩草要除根,才好做,”蔡衍明说道,身上的“江湖霸气”尽显于此次的决策上。
但是,价格大幅度下跌也意味着将盈利进一步压缩,这对企业的成本控制是一个非常大的考验。蔡衍明拼命地扩充生产规模、盖厂房,以规模效应来降低成本。但是这又涉及到一笔不小的资金。
一下子要盖很多工厂,蔡衍明在当时并没有那么多资金。那个时候他就决定给各县政府写信。在信中,蔡衍明向政府表示希望在贵地投资,但条件是政府出资盖好厂房出租给他。当时中国正值招商引资热潮,各地方政府之间也在竞争。蔡衍明发了1000多封信,果然就有政府回应。在不少政府的支援下,蔡衍明很快又掀起几番价格战,将竞争对手击退得所剩无几,“米果大王”的地位再次无人撼动。

进军传媒圆梦想
1996年,蔡衍明决定将旺旺挂牌上市。当时,在台湾申请上市的程式非常复杂,而新加坡政府又正在大力吸纳中国企业去当地交易所上市。于是蔡衍明舍近求远,选择在新加坡挂牌。但是,新加坡股市交投不够活跃,自从旺旺控股上市后表现一直平淡,虽然每年净利率达16%,但却只有15倍的市盈率。而同年在香港上市的同行竞争对手却市盈率一度到达40倍。在多人的建议下,蔡衍明决定转投香港上市。?不过精打细算的蔡衍明不甘心让证卷行与私募基金分薄利润,他做了一个相当大胆的决定,用自己的团队替代专业私募。
2007年5月28日,他以私人名义向12家国际银行财团联贷8.5亿美元,用于收购新加坡上市的中国旺旺26.35%流通股股份,以完成私有化,转投H股。这一做法无疑极其冒险,因为蔡衍明要顶着每天高达15万美元的贷款利息,时间越久,对他越不利。这一回,蔡衍明不仅让外界体验到了他的决策之大胆,还看到了其行动之迅速。从撤离新加坡,到登陆香港交易所,他前后只用200天。与此同时,他还完成了公司的重组,把核心业务食品饮料业务单独剥离在港上市,旗下医院、酒店、房地产等业务则分拆至另一家新成立的“神旺控股”公司中,作为其家族私有。旺旺集团也因此成为了世界最大的米果制造商。
他的传奇并没有因此结束。2009年,他毅然决然投身进台湾媒体业,入主台湾的《中国时报》,一举控制了中时集团及其控股的中天电视与中国电视公司,一夜之间成为香港亚洲电视台大股东。从米果大王到插足港台两地媒体事业,一连串动作,让人目不暇给。这位霸气十足的台湾商人,已经悄然成为两岸三地的新传媒大亨。很多人对他的这个举动觉得很疑惑,在台湾经济一片不景气中,媒体经营愈来愈艰困,为什么要选在这个时间点投入媒体事业?蔡衍明给的答案是:“越是不赚钱的时间点,投入的机会反而越好。我是把媒体当公益事业办,不是要来赚钱!如果做好了,股东们把红利分一分,属于我的部分,统统拿去做公益。台湾是我的家,我爱我的家,现在我要“唱旺台湾。”这一刻,他把他对台湾的情充分的体现在他的事业里。

欲了解更多,请参阅《大橙报》(BIG-ORANGE)电子报www.bigorangemedia.com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