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lated Articles
汤圆 团圆 冬至圆
Post Views: 55,762 冬至的来临也意味着那一年已经进入了倒数的阶段,引来的是另一个全新的美好的一年。冬至,也称冬节,是中华民族一个非常重要的传统节日。顾名思义的,冬至即宣布着严冬季节开始到来。虽然处在赤道线的马来西亚没有春夏秋冬四季的天气,但它还是被我们华人视为一种习俗,世代流传至今。冬至通常是会落在阳历的12月21日到23日之间。这一天,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又称为冬至线),阳光对北半球最倾斜,因此造成在这一天白天短,夜晚长的自然现象。 在古时候,冬至是一个非常隆重的日子,在周朝,就有利用冬至日郊祀祭天的记载,又因为周历的正月是夏历的十一月,因此,周代拜岁和贺冬并没有分别,一直到汉武帝采用夏历后,才把元旦和冬至分开。因此,也可以说冬至是自汉代才有的。所以,也有了“冬至大过年”的这个说法。汉代甚至在冬至前后,从皇帝到百官都停止办公,全部休假来庆贺这个日子。民间也以当天天气的好坏,推测往后的天气。俗语说:”冬至黑,过年疏;冬至疏,过年黑”。意思是说:冬至这天如果没有太阳,那么大年初一一定是晴天,反之,如果冬至放晴,大年初一就会下雨。直到现在还是有非常多人根据这一推测来预测大年初一是否会下雨。 冬至吃汤圆象征团圆冬至吃汤圆是中国传统习俗。一粒粒圆滚滚的汤圆也代表着一家团圆、圆满过冬之意,更有流传下来吃了汤圆就才是真正增添一岁的说法。许多在外工作的游子通常都会这一天回家“过冬”,与一家人庆祝这一个特别象征团圆的日子。不同的籍贯也有不同做法的汤圆,就比如客家汤圆是咸汤圆,汤头会添加一些佐料如猪肉、香菇丝、虾米、韭菜等等的馅料;而福建人的芋头番薯汤圆会沾着花生碎一起入口;潮州人的汤圆是四方形的。这些传统式的汤圆在市场上是极少看到的,只有在一些特定的传统糖水店铺和传统家庭才能找得到。现在一般上在市场上看到的都是以糯米单一搓成配糖水的红、白、绿汤圆。小时候的冬至全家人一起搓汤圆、吃汤圆的日子是多么的快乐。只是长大工作过后又有多少人还记得当时的感觉?尽管冬至代表着寒冬的来袭,但是一家人团圆和气的温暖却往往能把这一寒冷的天气给暖化。趁着这个象征团圆的日子,不妨回家去品尝一下那一锅热呼呼的汤圆,为久违的天伦来个圆满的相聚。 欲了解更多,请参阅《大橙报》(BIG ORANGE)电子报www.bigorangemedia.com Previous Post Next Post
斋戒月的定义 提升穆斯林道德修养
Post Views: 44,988 伊斯兰教经典记载,先知穆罕默德在传教前,每逢莱麦丹月都去麦加(Mecca)近邻的希拉山涧沉思默祷。公元610年莱麦丹月,先知在沉思默祷时突然接到安拉的启示,命他以“使者”的身份传递真主的教诲。后来,先知穆罕默德将这个月定为斋戒月,以示纪念。与此同时,教法学家解释,“斋戒是为了让有钱人品尝饥渴滋味,以使他们不要穷奢极欲、挥霍无度;要节衣缩食,省出钱来救济穷人”。现在就随《大橙报》一起来认识一下穆斯林的开斋和斋戒月所涵的真正意义。 根据伊斯兰教历史记载,公元622年伊斯兰教创始人穆罕默德由麦加迁移到麦地那(Medina)的时间称为伊历元年,第二年8月,开始实行斋月。斋月期间穆斯林白天不吃不喝,饮食全部在晚上。 规定斋月主要是要求穆斯林对真主有敬畏之心。作为伊斯兰的斋月,在公历中无法固定,因伊斯兰历每年约355天左右,与中国的普通农历年相同。所以,斋月有时在春天,有时在夏日,有时遇秋季,有时则为冬天。一位穆斯林可在36年生涯中,分别体验到一年四季任何一个季节过斋戒的感受。 对于穆斯林,欢度开斋节时,不可忘记世上贫穷的人,对他们要尽自己可能慷慨解囊,给他们慈善帮困,也向社会捐赠,支持社会公益事业。因此,在斋戒月提倡的精神意义包括敬畏真主,提高道德修养;培养恻隐心,扶困济贫;清心寡欲,增强自律力,磨练意志等。 开斋节到来 马来西亚(Malaysia)穆斯林 门户开放款待八方来客 历经1400余年演变,开斋节已成为信仰伊斯兰教各民族的传统文化节日。这一天,穆斯林除沐浴净身,到清真寺参加节日宗教聚礼活动外,还要穿上节日盛装,走亲访友,互道“塞俩目”(祝你平安之意),祈求来年幸福。 文献记载,尔德(Eid)这个阿拉伯与此由“阿达”(Aada)这个词演变而来,原意是“返回”,演变为“聚会”,所以,穆斯林将开斋节的礼拜称为“会礼”。 “会礼”是先知穆罕默德生前确定的宗教节日礼仪。根据《圣训》阿纳萨的传述,先知穆罕默德迁徙到麦地那后,发现那里的人继承蒙昧时代习惯,有两个崇拜偶像的民间节会,其场面十分壮观。穆罕默德说:“我来这里时,真主启示我,要我告诉你们,这两个庆祝节会将用新的更好的日子代替:一个是奉献牺牲的日子(宰牲节),一个是结束斋戒的日子(开斋节)。” 马来西亚(Malaysia)的穆斯林(以马来族群占大多数)与全球的穆斯林一样,开斋节对他们来说也意义非常深重。由于马来西亚富有多元宗族文化,因此当地的马来人也受马来西亚华族文化影响。例如他们派发“青包”给后辈和放鞭炮。 开斋节到来的时候,他们也会以门户开放的方式款待八方来客。“门户开放”这个词倒是非常贴切,因为在这个时候,每家每户的马来人都会在家里准备许多自己手工制作的糕点,来招待各方的朋友,“打开门户欢迎各方宾客”,这正是马来人天生热情好客的表现。 海合会2020进口达531亿美元 清真市场(Halal Market)庞大 清真食品(Halal Market)是指按照全球穆斯林或中国回族“四专”等少数民族的饮食习惯,屠宰、加工、制作的符合清真要求的饮食、副食品、食品,叫做清真食品。清真食品、清真副食品、清真食品,简称“清真三食”。此外,生产、销售清真食品的专用运输车辆、专用计量器具、储存容器和加工(储存、销售)的专用场地应当保证专用,不得运送、称量、存放清真禁忌食品或者物品。严格来说,不符合以上标准的都不属于清真食品。 中国产业研究报告网曾发布《2011-2015年中国清真食品市场深度调查与发展前景预测报告》共七章。介绍了世界清真食品加工行业发展概况、中国清真食品加工行业市场运行环境等,还有分析了中国清真食品加工行业发展的现况,以及介绍了中国清真食品加工行业竞争格局。 另外,全球最大的食品盛会——“海湾食品展”也于今年2月23日在阿拉伯联合酋长国迪拜(Dubai)开幕,为凸显清真食品工业在中东地区的发展潜力,展会首次为清真食品行业设立专属展区。 来自超过50个国家的约450个清真食品生产、加工和销售企业将借助这一平台,为中东地区食品供应、零售、酒店等相关产业提供发掘清真食品市场前景和增加经济效益的投资机会。 经济学人智库预测,海湾合作委员会(简称海合会,Gulf Cooperation Council)进口清真食品及相关产品总额将从2010年的258亿美元增加到2020年的531亿美元,年增长率约7%。其中,阿联酋所占比重最大,至2020年,该国清真食品进口额将达84亿美元。 由于海湾地区农业资源匮乏,长期依赖食品进口,加之人口增长及2020年世博会效应下旅游产业加快发展,该地区未来十年的食品需求量可能翻番。 展会同期还举行了“世界食品安全峰会”,超过300名部长级官员、食品行业权威人士、政府代表等将就食品安全可持续供应的政策制定、价格趋势、行业投资等问题展开论坛。 Previous Post Next Post
农历年初九 天公诞 初九天公大过年 感恩赐福求平安
Post Views: 56,329 福建人拜天公,比大年除夕迎新春、接财神更热闹、隆重。天公诞的祭拜仪式是从大年初八深夜开始,一直持续到初九凌晨。烧猪、鸡、鸭,是祭拜天公的主要祭品,祈求天公带来好运。祭拜仪式过后,大家吃一顿丰富的年餐,以示团圆、吉祥。有关天公诞的由来,最熟悉的莫过于古代黄巢军南侵福建的传说。据闻,当时的福建人因服饰和语言不通引起误会,军人以为福建人是“狼”(“人”在福建话的发音为“狼”)而大开杀戒。直到大年初九,事情终于被搞清楚,生还的福建人纷纷从甘蔗园走回家。有者认为是天公显灵,所以离开甘蔗园时,取走一对甘蔗回家拜天公,以表达对天公的谢意。在福建话中,甘蔗与“感谢”发音相似,以甘蔗拜天公最为合适。另一传说是,明朝有一年农历新年,倭寇在福建沿海一带杀人放火、抢夺财物,乡民扶老携幼逃命。在黑夜中逃到一处偏僻郊野,眼见倭寇就要追上,大家感到万分惊恐,突然前面出现一大片蔗林,乡民纷纷逃入蔗林躲避,避过倭寇,逃过鬼门关。 那一天正是大年初九,逃出生天的乡民都认为这是天公救命,于是每年的大年初九凌晨就会祭拜天公,而拜甘蔗也具有不忘蔗林藏身救命之恩。还有一传说是,古时有名孟将军,他每到一个地方,只要喝了当地的水,就会讲当地的话,以这门本事来辨别汉人。可是他到了福建,手下竟然拿了外省的水给他喝,结果他一直不会讲福建话,误以为福建人不是汉人,下令大开杀戒,福建人枉死无数。到了大年初九那天,从外省运来的水喝光了,孟将军才喝到福建的水,讲起福建话,方知杀错人,马上下令封刀。福建人认为这是天公所赐,让他们逃过大劫,在初九凌晨拜天公谢恩。 正月十五元宵节元宵赏灯抛柑觅良缘 元宵节,素有“中国情人节”之称,是农历新年的第一个月圆之夜,亦被视为农历新年的最后高潮。因为过完这一天,就要进入新一年的生活,所以大家都会齐聚一堂,欢庆元宵夜。 关于元宵节的由来,说法众说纷纭,最早的传说可追溯至秦汉时代。秦末就有“正月十五燃灯祭祀道教太乙神”之说。本称“上元”,是农民祈求丰收的日子,也是道教的天官诞。人们在田野持火把驱赶虫兽,希望减轻虫害,祈祷获得好收成。而中国某省民间则相传:2000年前,佛教传入中国。第一次月圆,人们隐约看到月光下有17位天神在翩翩飞舞。有一年浮云遮敝天空,突然不见天神踪迹,大家恐慌之际,纷纷点火把照亮天空,寻找天神。自此以后,即使看不见天神,依然年年点燃火把找寻天神,相延成袭,就变成一种风俗。后来点火把在一些地区演变为点灯笼或生篝火。另据史籍记载,元宵节开始于2000多年前的中国西汉时期。相传汉惠帝刘盈驾崩后,吕后一族控制了政权。吕后卒后,周勃、陈平等元老奋起剿平“诸吕之乱”,拥戴刘恒登基,是为汉文帝。文帝博采众臣建议,精心治国,使汉帝国再次强盛起来。扫除诸吕恰值正月十五,所以在每年的这一晚,文帝微服出宫游玩,与民同乐,以示纪念。汉文帝因此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另一说法,汉武帝听从谬忌之说,对于太一神十分虔诚,在甘泉宫修建太一祠坛,无论是伐南越、得天马,甚至冬至也要祭祀太一神。尤其在正月十五日祭太一神最隆重,从黄昏开始,通宵达旦用盛大的灯火祭祀,加上夜晚常有流星划过祠坛,形成正月十五张灯结彩的习俗。来到唐朝,元宵赏灯十分兴盛,无论是京城或乡镇,处处张挂彩灯,人们还制作巨大的灯轮、灯树、灯柱,满城火树银花,繁华热闹。宋朝灯节演变得更丰富多彩,持续五天赏灯,而且灯的样式繁复多样,逛灯市可真赏心悦目呢!诗人辛弃疾写道:“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说的就是宋朝灯节花灯无数,烟花如星雨。那时还兴起猜灯谜,将各种灯谜写在纸条上,贴在花灯,猜中的人能得到小奖励。这个娱乐益智活动深受人们喜爱,广泛流传至今。明朝的灯节持续的时间更长,自初八开始点灯,谓之“上节日”,初八夜谓之“上节暝”,宣告灯节的开始,直到正月十七的夜里才落灯,整整10天,以显示歌舞升平,是中国历史上最长的灯节。清朝庆祝元宵只有3天,不过,灯的制作精致奇幻,灯火璀璨,十分吸引。 欲了解更多,请参阅《大橙报》(BIG ORANGE)电子报www.bigorangemedia.com Previous Post Next 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