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场赢略 Business

职场RICH学 打造钻石身价的12张王牌 (杂志刊登精简版) Chapter 4 Connect,串起成功網路的 三大王牌 第七張王牌:「請教」與 「關心」才是終極讚美

许多人总说自己知道赞美很重要,但自己总是做不来、说不出口,因为他总是把“赞美”和“阿谀谄媚、巴结奉承”连在一起!其实,想要与人产生连结,最重要的是让人感受到你的用心,并且不着痕迹的提升对方的自我价值感。当然,最好的方法,就是主动请教他人,并真心关怀别人,因为请教与关心,其实就是最自然而且让人受用的赞美。
高明的称赞就是要称赞对方所重视的东西,如果他重视工作上的表现,那就称赞他的工作成绩;如果她重视自己的穿着打扮,那就常常赞美她今天穿的衣服或妆扮。但只是这样的方式,很容易沦为拍马屁或是讨好,反而让人不珍惜,甚至接受的理所当然。
如何让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除了赞美外,更要请教!
透过请教,不但能表达对对方的认同,更能快速融化对方的心防,试试看以下的句子:“哇!你今天这眼影颜色好美唷!我一直很苦恼怎么搭配出适合自己的眼影,你可以教教我吗?”若对方喜欢打网球,也可以这么说:“我偶而也会跟朋友去打网球,很有趣呢!但技术总是不好,听说经理是网球高手,是不是有什么秘诀呢?”
生活化的请教能拉近你与别人的距离,在职场上,更能成功建立虚心求教的好形象。绝大部份的人都喜欢被人请教、受到他人重视,这是职场永恒不变的真理。
向别人虚心请益,是职场菜鸟最重要的一课。我经常跟学生说“这世界上只要努力就能做到的事,都是简单的事。”
同样的道理,任何事情与答案只要是能开口问得到的,都算是简单的事。想想看,不用靠自己摸索,光用张嘴就能得到最有效率、最正确、最快速的方法,这本身就是在走捷径。而这几秒钟之间吐出来的答案背后,也许是别人花了很长时间在摸索的过程。因此,开口请教他人绝对是有益无害。
特别要提醒年轻人的是:不要把“向人请益”和“逃避动脑”混为一谈。
在于“向人请益”之前是要先做功课的。例如,当你想询问前辈一件事情的两种方法,哪一种比较好时,自己要先分析过两种方案的差别,并且自己评估过、做过判断,再拿着对这些情况的了解去问别人问题,请别人对自己的想法给予意见,并且“进入状况的”跟对方讨论细节,而不是什么都不研究的一股脑把整个问题全丢给别人,依赖别人下判断,每次都要别人从头教起。更过份的是,有的人还会在结果不如预期时把错回推给
被请教的人,说是他教的。这么白目、认为把问题抛出去责任就不在自己身上的天兵,很快的就会换来别人的冷眼,以后就只会被旁人用“没有空”、“不知道”来回应你了。
此外,还要搞清楚,请教别人原本是一种善意的交流,是专业意见的请益,这之间只该有善意和推崇的情绪在其中流转,不应该有任何其他多余的要求。例如,有人会觉得“别人本来就该有教会我的义务”,认为别人的付出和指点是应该的,甚至予取予求,这种态度是非常危险的。职场不是学校,你的确可以在这里努力靠自己学东西,但别人不是你花了学费请来的老师,没有谁有义务该帮你。请教别人时一定要虚心,面对这些被你打扰却还愿意指点迷津的人,都要心存感激。
做到了虚心向人请教后,要如何维系彼此的互动,并强化双方彼此的关系呢?
如果你每次都问对方同样的问题,请教相同的事情,自己却从未按照对方的建议去做。时间久了,不但磨掉对方的耐性,更容易让人觉得你缺乏成长的空间,反而会逐渐与你疏离。请教完对方的意见后,一定要实践对方的建议,并回报你执行后的状况。这样一来,对方对你的态度,极有可能会从一开始单纯提出意见,到针对你的需求量身意见回馈,到最后甚至乐于陪你一起成长。你们之间自然能发展出交情与厚度,透过这样的方式更能建立对彼此的信任。
每个人都喜欢被关心,最有力的解释就是霍桑效应。1927年到1932年间,美国芝加哥电气公司霍桑厂做了一系列关于工作条件与生产力的研究。其中一个研究是关于工人
的生产力与厂内照明强度之间的关系。然而研究者很快就发现,无关乎照明强度的调整,厂内工人的生产力在研究期间竟然一直都很高。过没多久,研究者很快发现,厂内工人之所以能持续提高生产力,原因在于他们感受到自己正在被关注、被研究、被注意,这让他们的心情愉悦且兴奋,因此一直有极好的表现。这种因为认知到自己正在被研究而影响行为结果、提升自我表现的情况,后来就被称为霍桑效应。。换句话说,最成功的说服法,
就是让对方感到愉快,尤其是因为被关心所得到的愉快。
但,关心必须要从细节做起,才会让人有格外的感受。如果你的关心千篇一律是:“你今天还好吗?”、“最近是不是工作很累?”这一类不痛不痒的问候,最后只会变成
像“今天天气很好”这样自言自语的公式语句罢了!
很多人问我,要如何才能发自内心的去关心别人?其实我知道他们的言下之意是:“我很累、我很忙,我每天应付自己的人生都来不及了,怎么还有力气去关心别人?”其实很简单,只要保持你对他人的“兴趣”就可以了。
我认识一个主流媒体的总编辑,他曾经很感慨的跟我说,他旗下带了不少记者,有些记者想破了头、看遍了资料,总是只能写出问题的表面,做出一些泛泛的报导,这些报
导只是事件的纪录、新闻的陈述,总是缺少了些什么。然而同样的受访者,换了其他高竿的记者来问问题,却总是能问出别人问不出的东西。这是一件非常奥妙的事。想像你是受访者,为什么你就愿意对这个记者讲出心理最深处的话、吐出那些陈年的感情和旧事,但对其他记者却什么都不想说,只愿意回答“是”或“不是”呢?这个总编辑说,最大的差异就在于,有些记者永远对别人怀抱着非常大的兴趣。这些人总是想知道别人怎么想、别人的过去努力了什么才拥有今日的生活,想了解别人对每一件事的看法、对每一场争议的立场。他们总是想知道为什么你跟别人不同?是什么造就了这些不同?那种迫切想了解的热情,真心诚意的“关心”,很容易就能融化受访者的心、卸下他们的防备,让对方愿意吐露自己的一切,让这些记者挖出最丰富的东西,并且再从这些东西里探出更多的问题。因此,想要关心别人、让别人觉得温暖,与人建立真正的联结,首先要对别人产生兴趣,对每一个不同的人都保持探究的热情,很快的,你就会发现别人源源不绝的善意眼光随之而来。
卡内基美隆大学资科系教授兰迪.波许曾说:“人的美好有时候需要花点时间才能体会。如果一个人让你感到生气或不悦,你只是等得还不够久。只要再多给他一点时间,你就能看到他好的一面。”这句话说得很有道理,但事实是,许多人等不及看到别人美好的那面之前就已经失去耐性。在职场上,朋友万千不嫌多,敌人不能有一个,这是铁则。然而如何跟那些不讨喜的人产生联结,跟他们请益、真心关怀他们?要如何才能保有耐性,等他们等得够久,直到看到他们美好的那面?不妨试试看“心怀感恩”。
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教授罗伯特.埃蒙斯对感恩有更深入的研究。依他的研究,有规律的产生感恩之情,可以在心理、身体或人际上获得更多回馈。这些人总是能拥有更愉快的心情、更多的幸福感与乐观的态度,且更善于应付更多的压力,受挫之后的回复力也更好更快。根据埃蒙斯的研究,感恩是一种需要后天学习而来的能力,感恩是需要一定的判断能力,你必须了解到别人的付出对自己的影响,以及旁人的所做所为对自己造成的意义和价值,才有办法去感谢别人,也才有办法体认到信任别人对自己能产生的积极作用有多大。心怀感激的人是乐观的,因为他们不断的体察到自己有多幸福、被给予了多少东西,这种正向的力量能带来面对一切困难最有力的武器──快乐,这也是心理学家马丁.赛利曼的理论。
试着真心诚意的跟每个人说声“谢谢”,试着想想自己从每个人身上得到了多少东西,试着练习感恩,找出快乐的能力,很快的,你就能真心付出、关怀周遭的每一个人。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