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动态与经济

政治经济转型25年 东欧(Eastern Europe)经济发展参差不齐

8_1自从1989年德国的柏林墙倒塌至今,东欧国家进行政治经济转型已经有25年了,不过,东西部地区发展的不均衡让这个欧洲版图上频现纷争的地区显得有些不和谐。

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西部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等国远超东部的独联体、乌克兰、南联盟?反思这一问题也许可使我们在经济建设过程中获取一两点经验。

根据报道,苏东剧变后,东欧西部尤其是波兰、匈牙利、捷克、斯洛文尼亚较早完成了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型,很快走出了低潮期。在转型过程中,“休克疗法”一度盛行各国,波兰“巴尔采罗维奇计划”更是成为其经济转型成功的关键:在付出了包括国内生产总值(GDP)持续下降、高失业率、贫困化加剧等沉重代价之后,波兰经济1992年首次实现了2.6%的增长。

在向市场经济过渡过程中,波、匈、捷、斯成为东欧诸国中吸引外资最多的国家,一定程度上振兴了本国经济。外国投资者带来资金的同时,也带来了更先进的技术和现代化的管理方法。在经济上实现恢复和增长之后,中欧四国也开始被西方发达国家所接纳。

在相继加入经合组织(OECD)之后,欧盟也在2004年向这几个国家敞开了大门。在东欧诸国中,波、匈、捷、斯被称为“经济过渡成功的国家”,而拉脱维亚、爱沙尼亚、立陶宛三国,在东欧东部国家里经济势头也较好,其中前两者已加入欧元区,立陶宛拟将于2015年加入。

与东欧西部“经济成功过渡”不同的是东欧东部缓慢的经济增长。以白俄罗斯、乌克兰、南联盟为代表的东欧东部国家在25年东欧剧变以来经济一直步履蹒跚。以乌克兰为例,1992-1997年期间,乌克兰的国内生产总值均为负增长,其中1994年的负增长率高达24%。

罗马尼亚一直是东欧国家中效率低下、最不发达的国家之一,不过其经济从1993年起已开始回升,1995年竟达7%。然而好景不长,1996-1998年,罗经济又出现大滑坡,即三年内经济下降了约15%,经济增长困难重重。

至于东欧其他国家,如阿尔巴尼亚、白俄罗斯、马其顿、波黑和南联盟之间也存在差距。阿尔巴尼亚经济相对较好,但也只是在原有极其低下的基础上保持良好趋势,与西欧国家相比差距较大。

南联盟方面由于整个经济受到国际社会制裁,1998-1999年公共消费赤字高达20多亿美元,还有80多亿美元的外债,经济已陷入绝对困境。此后,南联盟遭受北约轰炸,经济雪上加霜。而受战争等因素影响,“民族间的敌对情绪”也成为波黑等地经济发展的阻碍力量。

东欧各国的工业基础不同造就了东西部地区经济发展过程中呈现的差异,如捷克继承了哈布斯堡王朝的工业腹地,匈牙利曾是哈布斯堡帝国之后的“奥匈二元帝国”之一,由于工业基础的差异,“西部地区地缘上更接近西欧,受欧洲大国辐射效应的影响,这些国家的经济增长明显快于东部国家”。

东欧是指欧洲的东部地区。东欧国家包括俄罗斯、白俄罗斯、乌克兰、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摩尔多瓦,还有一些泛东欧国家,如哈萨克和阿塞拜疆。

东欧的地形大致可以喀尔巴阡山为分界,分成南北两部分。

北部的波兰和波罗的海三小国平原广阔,为欧洲大平原的东段,地势由南向北倾斜。第四季的大陆冰河在平原南部留下肥沃的冰河外洗黄土,也在平原的中北部地区堆积了成群的冰碛丘,使平原成波状起伏。冰碛丘间的东西向洼地,自古以来即为东西向交通的必经之地。

东欧南部地形较为复杂,山地平原交错,只有在匈牙利东部和罗马尼亚南部,才可见到面积较大的平原,上覆肥沃的冲积土,为农业的重要地带。高大的山地散布,对交通构成严重的阻碍,所幸山地间有多处通谷和隘口,可作为出入的门户。本区是喀斯特地形的分布区。

东欧以东、哈萨克的乌拉尔山及乌拉尔河以西的欧俄部分和欧哈部分,是一片辽阔且起伏平缓的古老陆块,地层十分稳定坚实,全境多属久经侵蚀的准平原,有主要位于俄罗斯境内,故称俄罗斯平原。平原中部为瓦耳代丘陵,是河流的分水岭。

位于里海和黑海之间的高加索山,是欧亚的界山之一,山势高大,地形崎岖复杂,夹杂着高原、平原和低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