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lated Articles
中国(China)快递钜子 顺丰(SF Express)创始人 王卫(Dick Wang) 靠更专业化、标准化以提高效率致胜
Post Views: 38,554 在中国(China)的新经济时代里,除了通过电子商务创造奇迹的马云(Jack Ma)之外,顺丰(SF Express)创始人王卫(Dick Wang)可说是最近最令人津津乐道的传奇人物之一,因为他从一位穷小子成功蜕变成为一位财富可以与中国首富王健林(Wang Jianlin)比高的富豪。 即使王卫低调如小说里的隐士侠客,却也如今已经成为中国商界的一位传奇。当然,最令人津津乐道的当然是继2017年2月24日借壳上市后,截至3月1日,顺丰已连续5个涨停板的奇迹。 顺丰取得的5个连涨,使得顺丰市值逼近3100亿人民币,超过美的集团(Midea)、万科(Vanke),成深市第一大市值股,也超过圆通(YTO)、申通(STO)、韵达(Yunda)、中通(ZTO)等其他4家同行市值之和。 顺丰受到市场的热捧,当然是有其原因的,因为中国电商市场的蓬勃发展也带动着快递行业的繁荣。根据国家邮政局公布的数据,2016年全国快递服务企业业务量累计完成312.8亿件,同比增长51.4%;业务收入累计完成3974.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3.5%。 在国内快递企业中,顺丰的成长性在业内一直名列前茅,这也是资本市场给予顺丰高估值的重要原因。当然,王卫身家能够趁着这个发展势头而上涨,当然得归功于他当年眼光独到,选择了物流行业来发展。 虽出生于平凡家庭 王卫创业熬出春天 其实,王卫只是一位出生于平凡家庭的小伙子,根据资料显示,王卫在1971年出生于上海,父亲是一名空军俄语翻译,母亲是江西一所大学的老师。 7岁时,王卫和家人迁往香港。高中毕业后,由于一心要帮补家用的关系,他选择不再读书,而到中国顺德做起了印染。 1990年代初期,受邓小平南巡影响,香港8万多家制造工厂移到内地,其中珠三角就占5万多家,香港与珠三角之间的信件、货运业务量开始暴增。一开始,王卫受人之托,在广东(Guangdong)和香港之间夹带点儿货。慢慢地,东西越来越多,用拉杆箱也装不下的时候,他意识到这是一个商机。 在从父亲那里借到10万元资金后,时年22岁的王卫与几个伙伴合作成立了专送快件的公司,并于1993年3月26日,在广东省顺德市注册成立了顺丰公司,创业初期公司只有6个人。 当时,他在香港太子的砵兰街租了几十平方米的店面,专替企业运送信件到珠三角。“别人70块一件货,顺丰收40块”,王卫“割价抢滩”的策略吸引了大批客户,甚至带旺了冷清的砵兰街。 由于市场需求旺盛,顺丰很快将触角延伸到广东各地。当时,顺丰每建立一个点,就注册一个新公司,分公司归当地加盟商所有,这使得顺丰在几年的时间内便将珠三角一带的快递市场牢牢抓在自己的手上。 在这样的情况下,到了1997年,王卫几乎垄断了所有的通港快件。据悉,当时行驶在通港公路上的快件货运车有70辆属于顺丰的业务。香港回归时,海关甚至婉拒了国企中铁分一杯羹的请求。 这时的王卫,不过26岁。1999年,王卫已淡出公司日常运营管理。但在接到一通投诉电话后,他展开顺丰历史上的最大改变。 王卫曾说过:“顺丰提出差异化经营后,承包网点收回直营便遇到了很多麻烦。当时一个承包网点就是一个小王国,根治这些问题,压力非常大。”当时,曾一度传言有可能让王卫付出生命的代价,时至今日,王卫走到哪里,总有几位随行的保镖跟从。 2002年,王卫收权成功,顺丰从加盟制转为直营制,在深圳(Shenzhen)设立总部,将自身定位于国内高端快递。一年后,非典爆发,人们都不敢出门,顺丰迎来转折性的发展契机。疫情期间,航空公司的生意非常萧条。 坚持只做小型快递 王卫曾拒绝大订单 2003年初,借航空运价大跌之际,顺丰顺势与扬子江快运签下包机5架的协议,第一个将民营快递业带上天空,为顺丰的“快”奠定江湖地位。 此时,顺丰的经营思路也开始奠定。王卫坚持只做快递,而且只做小件,不做重货,与四大国际快递重叠的高端不做,五六元钱的同城低端也不做,剩下的客户被锁定为唯一目标,1公斤内收取不超过20元的邮费。由于坚持只做小型快递,顺丰甚至拒绝了摩托罗拉(Motorola)这样的“肥”订单。 2009年底,民航总局发布一条不起眼的公告,宣布顺丰航空正式获准运营。顺丰申请建立航空公司并一次性购买两架属于自己的飞机——这也是中国民营快递企业第一次拥有自己的飞机。历经24年的发展,直营模式、高端定位以及航空运输成了顺丰成功的三驾马车。 事实上,顺丰发展到今天的独有秘诀之一就是它的计件工资。这样的制度保证了顺丰一线员工的高收入,高收入支撑着顺丰以快为核心的高服务质量。顺丰收派员的基本工资并不高,但收入全部根据工作业绩提成,每个月的收入都是可以预期的,并非常稳定。 在顺丰,每个快递员都是自己的老板,因为他们的报酬全系于勤奋以及客户的认同,而月薪上万的收派员在顺丰早已不是特例。 原宅急送总裁陈平表示:“顺丰的收派员和企业是分配关系,不是劳务上下级关系。这就是王卫聪明的地方。” 一名在顺丰工作5年的司机曾经告诉媒体,顺丰对员工除了保证收入,还给员工的家属各项补贴和福利。据知在顺丰有一半以上的高管都是从基层收派员做起来的。 “他想做事,他办企业的根本目的不是挣钱。”也因此,王卫多次拒绝了联邦快递(FedEx)、UPS等海外巨头的收购。在前些年多数快递企业都纷纷转型力求赚快钱时,只有王卫在埋头研究如何能够更加专业化、标准化地提高效率,让用户有更好的体验。 王卫的管理秘诀 1、练好内功,先要平衡“五行” 王卫介绍顺丰管理理论体系。五年战略计划下的经营五元素“质量、品牌、市场占有率、利润与抗风险”,他说:“犹如金木水火土是双生双克的关系,必须保持平衡,在某一环节上投入过多就会打破平衡”。而在五元素下,还有极为细致层层分解的五元素行动方案,由每个部门制定与执行。 2、靠心法四诀避免“走火入魔” 王卫说顺丰管理理论体系只是企业管理的外功,练外功的同时还得有心法,要不然就会走火入魔。王卫心法四诀:有爱心,与员工有同理心;有舍心,与员工慷慨分享;有狠心,出于爱与舍对员工严格要求;有恆心,长期坚持这样做下去。王卫的四心法内含对生意的参透与对人性的领悟。 顺丰自创立以来 积极朝自动化方向发展 1993年,顺丰诞生于广东顺德。自成立以来,顺丰始终专注于服务质量的提升,持续加强基础建设,积极研发和引进具有高科技含量的信息技术与设备以提升作业自动化水平,在国内外建立了庞大的信息采集,市场开发,物流配送,快件收派等速运业务机构及服务网络。 在持续强化速运业务的基础上,顺丰坚持以客户需求为核心,积极拓展多元化业务,针对电商,食品,医药,汽配,电子等不同类型客户开发出一站式供应链解决方案,并提供支付,融资,理财,保价等综合性的金融服务。与此同时,依托其强大的物流优势,该公司成立顺丰优选,为客户提供品质生活服务,打造顺丰优质生活体验。 多年来,顺丰持续创新,不断铸造高品质服务体验,为客户提供坚实有力的支持。
首先应具有的素质 巴菲特(Warren Buffett) 寻找非常有钱的接班人
Post Views: 36,653 有股神之称的华伦·巴菲特(Warren Buffett)的接班人一直是投资者非常关注的问题。负责再保险业务的阿吉·再因(Ajit Jain)长期以来一直被认为是最有可能的继任者。 在美国奥马哈(Omaha, United States)2017年股东大会上,巴菲特并没有说出谁会接他的班。他在回答有关接班人薪酬问题时,列出了他所希望的接班人应具有的素质。 巴菲特表示,首先,他必须非常有钱。如果他工作了很长时间,他就应该非常有钱了。他不会为了10倍、100倍更多的钱而来这里工作。 他的意思可能是,如果你工作了很长时间,还没有赚到很多钱,那么就不配做我的接班人。 巴菲特表示,“如果他想树立一个榜样,拿远低于市场价格的工资,那就太好了。这可能会发生,也可能不会发生,我认为如果真的发生,最好。当然,对于想拿市场价格工资的人,我无权指责。” 他表示,“如果接班人不想这样,那我建议你们这些股东最好给他非常低的工资,但每年可以涨薪。” 伯克希尔·哈撒韦(Berkshire Hathaway)副董事长查理·芒格(Charlie Munger)说,“我整个一生都在躲避薪酬顾问。我几乎找不到词来形容我对薪酬顾问的蔑视。” 巴菲特接班人也须 拥有资产配置能力 其实芒格在2012年股东大会上就已经找到了这个词,他当时说,“连妓女都比薪酬顾问高尚。”巴菲特称,“在我走后,如果董事会雇用了薪酬顾问,我会回来疯掉的。”对于巴菲特来说,薪酬顾问的问题是使用其它公司做为指导。 在另一个谈到公司前景的问题中,巴菲特还提到,任何一个伯克希尔·哈撒韦的继承人,都必须在资产配置方面拥有让所有人信服的能力。 “下十年的管理人,他们可能必须把这一部分钱,大概四千亿的这样一个资本,去进行配置。所以我们需要一个非常合理、非常理性的资本配置人,来担任我们的CEO。而且我坚信我们会拥有这样的一个CEO。如果我们选出的担任CEO的这个人并不太擅长资本配置的话,这会是一个非常糟的决定。”巴菲特说道。 巴菲特还指出,希望未来的继承人还在资本配置之外拥有着更多其他的才能,并且不缺乏为公司赚钱的心态。 30亿美元可立刻拍板 巴菲特对可再生能源胃口很大 巴菲特正寻求可再生能源领域的投资机会。他表示:“我对风能或太阳能都有很大胃口。” 他表示:“如果有个人明天进来推销一个太阳能项目,需要10亿或30亿美元的投资,我们准备去做。这种机会多多益善。” 巴菲特表示,伯克希尔·哈撒韦有能力与电力公用事业公司竞争,因为该集团能够更好地利用替代能源项目的税收优惠。 伯克希尔·哈撒韦旗下的伯克希尔·哈撒韦能源公司目前已在爱荷华州(Iowa)出售风电。该公司3月份表示,未来两年的资本支出较2016年已增加46亿美元,主要是用于风能和太阳能项目。 一年一度的伯克希尔·哈撒韦股东大会早已成为投资界的嘉年华,股东提的问题也经常超出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运营范畴,特别是巴菲特的投资标的。不过,巴菲特在此次股东大会上还是做出了不少的“改变”。 就在股东大会召开之前,奉行价值投资的巴菲特却卖出了部分IBM股票。据海外媒体报道,巴菲特表示自己在2017年抛售了三分之一的IBM持股。“我不再使用6年前开始买入时的方法来评估IBM,我重新对它进行估价,当它的股价超过180美元的时候我们卖出了相当一部分持仓。”巴菲特如是说。 巴菲特赞扬杰夫·贝佐斯 拥有良好的眼光及执行力 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底伯克希尔·哈撒韦持有约8100万股IBM股票,持股比例为8.61%,持仓价值约在130亿美元。按照巴菲特所说的180美元上方的卖出价,2017年IBM股价在180美元上方的日子约在2017年2月13日至3月8日期间,2月16日盘中曾触及182.79美元,为2017年以来的最高水平,也足见巴菲特卖股的“高水平”。 面对股东提问,巴菲特很爽快地承认对IBM“判断错误”。对于自己投资的另一科技股苹果公司(Apple Inc),巴菲特表示苹果公司更算是一家消费品公司,虽然也有很高的“科技成分”。对于亚马逊(Amazon)和谷歌(Google),巴菲特和搭档芒格直言错过了一个大好机会。 巴菲特表示自己低估了亚马逊创始人杰夫·贝佐斯(Jeff Bezos)的才能,不仅仅是他的眼光,还有他的执行力。不过,芒格补充称自己并不为错过了这次投资机会而感到遗憾,因这家公司的成功比谷歌还难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