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ost Views: 14,297 引言 创作上的自由状态,展现了台湾(Taiwan)艺人周兴哲(Eric Chou)音乐能量的最大值:英文EDM、抒情R&B,也有招牌的周氏情歌,完整的音乐脉络和情感抒发,搭建出其立体的音乐形象,也印证了他多元化的个人成长。现在就随《大橙报》近距离认识这位新晋年轻歌手。 台湾(Taiwan)艺人 周兴哲(Eric Chou) 2支MV点击破亿 展现音乐能量最大值 将于2019年5月11日首次唱上台北小巨蛋的台湾(Taiwan)艺人周兴哲(Eric Chou),近日忙为演唱会勤健身和练歌,并且希望自己的巡演能唱进马来西亚(Malaysia),要马来西亚“小兴星”们等他一下。 他是继周杰伦(Jay Chou)和林俊杰(JJ Lin)后,第3位有2首歌曲《以后别做朋友》及《你,好不好》点击率破亿的歌手。他最近除了首次自导自演MV《至少我还记得》,也希望日后有机会能为周杰伦和林俊杰拍摄MV,那这MV岂不是得破2亿才拉风? 让他哈哈大笑表示,“会吧!如有机会跟他们合作,一定会擦出很棒的火花。” 2017年11月份曾经以OPPO F5自拍大使身分来马的周兴哲,这次再以OPPO F11 Pro“人像大使”身分来马出席户外推介礼,并连唱《如果雨之后》和《怎么了》2首歌曲,把现场变成了他的“歌友会”。 虽然他在台北大方谈及主播女友赵岱新陪他晨跑练气,但是在马来西亚被问到会否送手机给女友时,经纪人马上跳出来挡驾,“这题不答”。那会送给家人吗?经纪人更口快代答“不会”。 周兴哲表示自己为了演唱会从63公斤练壮到74公斤,体脂肪却下降,所以这是他人生中最健硕的时候吗?他表示,“我从小就是偏瘦型的,如今练壮了,体型真的和以前很不一样。” 他希望以后能往导演这方向努力,有机会更想为蔡健雅、蔡依林、王力宏、周杰伦和林俊杰拍MV,“这次的演唱会除了分享我的音乐,也会选唱偶像的歌致敬,周杰伦的歌曲一定会唱。” 说到他如今蜜运中,2支MV破亿,既首次攻蛋又首当MV导演,可觉自己喜事连连? 他说:“我属猪,今年是我的年,所以一切都很顺利,谢谢一直支持我的人。”不知他手机里最多的是什么照片?都是男友视角的照片居多吗?他则表示,“我很喜欢拍寿司,只要去到日本(Japan)料理店,都会拍寿司然后赶快吃掉。呵呵。” 周兴哲是在1995年6月22日出生于台湾。他的父亲从事房地产业,哥哥周予天弃商从艺,转战做乐坛新人成为周兴哲“师弟”。 周兴哲11岁时到美国波士顿(Boston,United States)留学,擅长弹奏古典钢琴及音乐创作;念书时排遣无聊的时间,因此在中学时期开始创作。值得一提的是,在美国留学期间,他在课余时间通过学西洋棋修养品性,并曾经赢得该年级西洋棋冠军。 18岁回台湾发展 周兴哲表现受到注目 2013年,18岁的周兴哲回台发展。2014年,他因创作及演唱电视剧《十六个夏天》的片尾曲《以后别做朋友》而开始受到关注,该曲网络上架后随即夺下iTunes数字单曲榜冠军,并且囊括KKBOX华语周榜、远传手机铃声下载等多项冠军。 2014年7月,周兴哲客串电视剧《十六个夏天》,在剧中饰演歌手;同年12月24日,发行个人首张创作专辑《学着爱》,专辑发布后登上18个排行榜冠军,其中歌曲《以后别做朋友》视频在YouTube突破1500万点击率。 由周兴哲谱曲填词的歌曲《学着爱》获得数字音乐榜推荐最佳新人音乐创作奖;12月31日,发行音乐电影《在你耳边说》。 创作上的自由状态,展现了他音乐能量的最大值:英文EDM、抒情R&B,也有招牌的周氏情歌,完整的音乐脉络和情感抒发,搭建出周兴哲立体的音乐形象,也印证了其多元化的个人成长。 对于他来说,“自己担当制作人,希望做出更多不一样的作品”,对于平时的积累,他坦言“听了很多歌曲,在歌曲的细节方面做出了很多设计,情景带入感很强”。 当说起专辑新歌MV的创意,周兴哲很开心的认为自导自演,制作编剧,每一个画面都有自己的创意,对于这种对每个细致的感觉,是个很有成就感的事情。 […]
Post Views: 42,487 引言 从80万人民币起家,三年做到超过165亿美元估值。滴滴出行(Didi Chuxing)无数次陷入绝境,但又想尽一切办法去赢,最终走到了今天。回顾滴滴发展史,创始人程维(Will Cheng)从寻找技术合伙人,到线下业务开展,再与对手在市场上的正面碰撞。现在就随《大橙报》来看看他的成长与创业史。 中国(China)公司滴滴出行(Didi Chuxing)创办人兼首席执行员程维(Will Cheng)在《财富》(Fortune)推出的2015年“中国40位40岁以下的商界精英”榜单中登顶,这使得程维顿时成为互联网市场的焦点人物。 据《福布斯》(Forbes)的最新数据显示,程维在截至2015年11月3日为止的财富净值达10亿美元,在中国财富榜中排名第319位。 2015年2月,滴滴与快的(Kuaidi)宣布合并之后,在打车应用程式(App)市场上,这两家公司的市场份额达99.8%(截至2014年12月杪),如今,滴滴出行无疑是这一行业的老大。 程维是于1983年出生在中国江西省(Jiangxi,China)。他毕业于北京化工大学(Beijing University of Chemical Technology ),2005年进入阿里巴巴(Alibaba)旗下商对商公司(B2B)从事销售工作,随后因业绩出色晋升,成为当时该集团最年轻的区域经理。 在这六年里,程维主要销售互联网产品,期间进行了大量的客户拜访,积累了扎实的销售能力和经验。 2011年,程维就任支付宝(Alipay)商对客(B2C)事业部副总经理,负责支付宝产品与商户的对接。此次职业转换之后,程维开始从销售负责人转向做产品经理,其视野也从前端销售开始向全面运营转变。 在支付宝工作期间,程维在决定创业后并没有直接辞职,而是又在阿里待了9个月,在想创业做什么。离开前的九个月里,他前后考虑过六个创业项目,直到第七个才决定放手一搏。 2012年6月离职第二天,程维从支付宝离职并创立了小桔科技(Xiaojukeji),公司的创业项目是做智能出行的打车应用–滴滴打车。 “心痒和手痒” 是程维创业的最大原因 “为什么会创业?很大程度是因为心痒和手痒。”程维接受媒体访问时这样表示。他也提到了他感激的美团创始人王兴,因在阿里工作时和美团(www.meituan.com)来往颇多,程维看着王兴在半年内换了三个办公室,公司的人数从几十个扩张到一千多,榜样的力量总是无穷。 出身于传统互联网的程维发现,在酒店机票预订,电商以及社交等领域,传统互联网巨头有完整、成熟的商业模式,他们杀入移动互联网之时,这一些领域的移动互联网创业公司很难与之抗衡。 于是,他一定要避其锋芒。他想到了市内交通—这个还未被互联网明显影响的市场,而且出租车运营效率不高、消费者有刚性需求,这些问题亟待解决。再者,作为典型O2O项目,这种应用不仅需要技术团队,更要整合线下资源。而线下资源整合的困难,无论对于传统互联网公司还是移动互联网创业公司都是个门槛。 但程维在阿里商对客的5年工作让他有过迈门槛的经验,他帮助县乡中小企业做过传统互联网推广,跟教出租车司机用移动互联网招揽生意,异曲同工。甚至后者更是容易很多。 在程维看来,中国城市交通正面临困境,现有的出租运力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庞大需求,而通过移动互联网的技术和模式,将人与人、人与车的信息快速联结,可以大大提高出租车等交通工具的运行效率,解决城市交通之困。 作为一家移动互联网公司,程维在创业之初,就做出了“反其道而行之”的战略–以线下驱动为首要策略–通过“地推团队”邀请并且帮助出租车安装滴滴打车客户端,迅速建立起了一支庞大的司机队伍,并通过促销等手段激活用户使用滴滴打车。 建立一支强大研发团队 应用程式在短时间升级 另一方面,程维在滴滴在线建立了一支强大的技术开发团队,滴滴打车应用程式在短时间内进行了多次的完善升级,不断推出新的改进版本,这帮助滴滴打车很快成为各大应用分发平台的下载排行中的热门软件。 这一独特的战略决策,使滴滴打车仅用不到一年的时间便成为打车市场中的领先者,并不断得到了资本市场的认可和青睐。 2012年12月,滴滴打车获得了A轮金沙江创投(GSR Ventures)300万美元的融资;2013年4月,滴滴打车获得了B轮腾讯公司(Tencent)1500万美元的融资;2014年1月,滴滴打车获得中信产业基金(CITIC PE)6000万美元、腾讯3000万美元以及其他机构1000万美元共计1亿美元的融资,成为首个获得C轮融资的打车软件。 2014年12月10日,滴滴打车宣布获得D轮超过7亿美元的融资,由淡马锡(Temasek)、DST,腾讯主导投资。 2015年2月,滴滴与快的宣布合并;7月8日,合并后的滴滴快的确认完成了新一轮20亿美元的融资,由资本国际私募基金(Capital International Private Equity Funds)、平安创新投资基金(Ping An Ventures)等新机构领投,原有投资人阿里、腾讯、淡马锡、高都资本(Coatue Management)等跟投。 2015年9月9日,程维在当天开幕的世界经济论坛(World Economy Forum,WEF)第9届新领军者年会(夏季达沃斯论坛)上,宣布滴滴快的完成了30亿美元的新融资,其中中投(China Investment Corporation)以及平安集团(Ping An Group)参与投资。当天,配合滴滴打车成立三周年,他也宣布将“滴滴打车”更名为“滴滴出行”。在此次融资完成后,滴滴快的将拥有近40亿美元的现金储备。 中国全国注册用户过亿 日高峰订单超过530万单 […]
Post Views: 40,649 最近这几年,新媒体营销已然成为互联网时代里的一个宠儿,无论是大企业小公司,上市型与初创型,都很热衷于新媒体营销。自然的,掌握新媒体营销秘笈,成为了当下各门各派的头等要事。现在就随《大橙报》来看如何让用户高频次地在新媒体上滚动以及买单的营销模式。 为了迎合时代属性,我们大张旗鼓进行了一场营销革命。“从传统营销到互联网的思维转型”、“从花钱如流水到零传播费用转型”、“从刻板的品牌介绍官方账号到活跃的与用户互动入口转型”、“从事倍功半的传播到事半功倍的传播转型”,当中反反复复,折腾了半天,无非是在做一件事:借势营销! 所谓借势,就是利用用户购买行为的特点,扩张自己的营销范围。 不过在借势之前,你要具备一些基本条件,即一拨执行力强悍的人、一个像狗一样灵敏的鼻子、一双像鹰一样锐利的眼睛,把握最热点,掌握最佳角度,掌控可预见性危机。 接下来,就是核心口诀了:借力打力,借助巨人、名流的感染力,打出自己品牌的影响力;勾三搭四,借助热点,造出热点,争权夺位敢当心机婊。就像叶茂中所说:学会傍和蹭,即抱大腿,抱最粗的大腿,抱最美的大腿,蹭出火花/奋力往上爬。 借助热点很容易,但想蹭出火花,或者超越此热点而成为新热点,则需要一套“欲女心经”来做指导。 欲女心经第一式:欲练此功,必先自攻。 大白话就是,先进行自我改变与发声,由被动变主动,做自己的媒体。还在以发新闻稿为亮相方式?还在以硬广为品牌做形象与背书?活该被人家甩出100条街。 欲女心经第二式:借势传播,唯快不破。 通俗讲,热点效应具有偶发性、时效性、普遍性,所以你在做传播时,最好保持一个短平快的节奏与亲民化易接受的方式。还在不紧不慢地跟风刷存在感呐?活该累成狗也看不到效果。 欲女心经第三式:内容撰写,制定策略。 解释下,就是不要随便一句口语就当做slogan,每次借势活动上的文字内容,一定要有指向性,一定要有意味性。当主题被赋予一种思想,你的文案才会产生谋略,你的新媒体营销才能俘获不同男女最深处的心魂。 只有欲望爆表的女人,才能干出心机婊强势上位的壮举。借势营销同样如此,欲望心经(方法)=新媒体营销推手 当然这还不算完事呢,炼成了一个新媒体营销推手,不代表你就可以出去闯江湖了,就算你这会儿下山去闯了,也闯不出个什么名堂来。因为关于借势,你得知道有哪些表现形式,毕竟不同的行业有不同规则。 第一,根据借势方式,划分为跟风型与升华型。 跟风型,显然是懒人比较青睐的方式,就是刷下存在感,跟一下热点。升华型,是很多优秀的借势高手最喜欢的方式,把原有的焦点,别人营造的势头当做一种素材,去粗取精,在自己已有的特别属性基础上,融合、加工、升华,进行二次创作,让焦点与热点转移到自己身上。 第二,根据借势范围,划分为行业借势与跨界借势。 单一的行业借势,类同于闭门造车一般,传播不流通,信息不畅通。世界很大,而你的睫毛下只有那些竞品的影子。跨界借势,是当今互联网时代的主旋律。信息已经大爆炸,口水流言满天飞,任何一个热点的出现,都代表着一个行业准备拥吻另一个行业的开始。 第三,根据传播时间,划分为长期借势与短暂借势。 长期借势,是心机婊最典型的营销手段之一,撒网布局,伺机而动,东风骤然,胜券已握。短暂借势,是一场外挂吸血鬼的游戏模式,在有限的周期内,吮掉每一滴热血,有点像饥饿游戏。这种长和短的形式,通常体现在借势电影的项目上,单部影视剧就只能在有限的上映期做短暂借势,系列影视剧就可以在每一部上映前后做长期借势。 关于新媒体营销那些事儿,可说的料儿、可谈的资本,的确不少,但关键的核心只有一个:借势。 Previous Post Next 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