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lated Articles
共享经济下的互联网盈利模式
Post Views: 45,654 移动互联网红利尾巴拖过的2016年里,众多互联网细分领域相继遭遇被市场看冷、在资本处遇冷的窘况,共享经济却成为中国(China)少有的大热领域之一。 根据资料显示,提到知识共享经济的盈利模式,那么首先要分一下互联网经济的盈利模式,然后详细分析一下以下要谈的事情。 一:流量变现模式 将海量的流量想办法转变为盈利。举例有二:广告(如谷歌(Google),按广告点击收费)、导流(如360浏览器,按导入的流量多少收费)。 关于流量,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很容易理解其价值。比如,若你想开一家卖鞋的店铺,在租金合理的前提下,你一般会选择热闹的商业街;你想摆摊卖鸡蛋灌饼,在交得起保护费的前提下,你一般会选择居民区的大门口、地铁站出口,或者是写字楼密集的地区。理由很简单,因为这些地方有很多人经过,而这些人,很多是带着需求的,很可能会产生购买行为。 另一方面,你有否注意到类似这样的细节:很多超市,如果它有2层楼的话,入口一般在2层;如果是3层楼,入口则十有八九在3层;而它们的出口,不出意外,一定会在1层。这种设置的目的显而易见,是为了让你多在超市中停留。换句话讲,超市的经营者认为,你在超市中停留的时间越久,就越有可能多买东西。 在互联网产品之中,将虚拟的流量转化为真实的收入,同样是一种基础的盈利模式。流量变现模式的逻辑是:先获得大量的流量,然后在此基础上通过广告、流量分发等方式赚钱。 二:佣金分成模式 直接为客户提供服务,收取一定的提成。举例:B2C电商平台(如天猫(Tmall),按卖出商品的价格提成)、支付(如支付宝(Alipay),按收款金额提成)、团购(与流量变现模式的区别是,不一定需要先获得海量流量,用户可能会自己主动去找)、游戏平台(与游戏收入分成,这一个跟流量变现有点儿像,但还是放在佣金分成模式里面了,因为这里赚的钱其实是来源于游戏,并非来源于流量本身)。 佣金和分成都不是互联网发明的名词,而是在整个商业社会之中由来已久的概念。找律师打官司,官司打赢了,要付钱;找中介买房子,房子买到了,要付钱;想把生意做到外地,但是人生地不熟,找代理商帮忙,要把售卖产品得到的一部分钱分给代理商。这些都是已经形成的商业秩序,而这些商业秩序在互联网行业被沿用,形成了这第二种盈利模式:佣金与分成。 佣金与分成模式的逻辑是:帮助客户达成交易,并且从交易金额中扣除一定的费用。这种逻辑在传统行业由来已久,但由于互联网的本质是信息的融通,一旦信息融通,交易则更容易达成。所以这种模式在互联网行业内尤其重要。 三:增值服务模式 基础功能免费,高级功能收费。举例:游戏(卖道具)、QQ(卖各种会员,QQshow之类)。 四:收费服务模式 就是“增值服务模式”去掉“基础功能免费”的部分,所有功能都是收费的。举例:企业邮箱(就是卖邮箱服务的)、计算能力提供商(卖服务器、数据库等等)、贩卖信息和内容(如XX网站,也有的XX网站是“基础信息免费,高级信息收费”,那就算增值服务…) 知识分享平台三大主流模式 隐形知识模式:分答、在行及其他知识分享平台为代表,用户提出需求,专家们通过面谈、电话交谈、语音模式向需求者提供服务,用户向专家付费。 该模式浅度交流为主,需求者选定所需知识领域的专家并付费提问,知识提供者根据需求者的提问回答。这一种隐形模式多以知识提供方的过往经验、知识沉淀、价值观所产出的非创作型、非结构化、非文本化的内容。 显性知识模式:道客巴巴任务平台悬赏解决需求,类似于猪八戒,区别的是:猪八戒提供的是产品,而道客巴巴强调的是知识服务。在这些平台上,需求者提出了明确的需求,例如在道客巴巴任务平台上,寻求知识提供者分析自己程序BUG原因所在、生活上某些困惑的解答、职场上具体问题解决经验等。 兴趣知识模式:以值乎为代表,收费阅读,类似网络文学收费阅读,是趣味知识类型知识分享,兴趣同实用一样是驱动人获取知识两大动力原因之一。值乎于2016年4月由知乎推出,用户关注知乎公众号后可以在微信朋友圈里分享自己的打码信息,而其他人必须付费才能看到,付费后觉得满意钱就归作者,不满意钱就归知乎官方。这一类知识分享平台主要以兴趣推动,用户只对有兴趣的内容进行付费。 三种模式各有千秋,未来会以其不同的属性发展壮大,至于粉丝知识交易、实用知识交易还是兴趣知识交易谁会成为未来知识分享经济的主流,这要看哪一个模式用户群更大,三者都拥有很大的发展潜力。不同的模式下也是对应着不同的盈利模式。 Previous Post Next Post
与细分客户沟通接触 渠道通路 (Channels) 传递公司价值主张
Post Views: 53,271 渠道通路(Channels)构造块用来描绘公司是如何沟通、接触其客户细分而传递其价值主张。沟通、分销和销售这些渠道构成了公司相对客户的接口界面。渠道通路是客户接触点,它在客户体验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渠道通路包含以下功能 提升公司产品和服务在客户中的认知 帮助客户评估公司价值主张 协助客户购买特定产品和服务 向客户传递价值主张 提供售后客户支持 通过哪些渠道可以接触我们的客户细分群体? 我们现在如何接触他们?我们的渠道如何整合?哪些渠道最有效?哪些渠道成本效益最好? 如何把我们的渠道与客户的例行程序进行整合? 渠道具有5个不同的阶段,每个渠道都能经历部分或全部阶段。我们可以区分直销渠道与非直销渠道,也可以区分自有渠道和合作伙伴渠道。 在把价值主张推向市场期间,发现如何接触客户的正确渠道组合是至关重要的。 企业组织可以选择通过其自有渠道、合作伙伴渠道或两者混合来接触客户。自有渠道可以是直销的,例如内部销售团队或网站。渠道也可以是间接的,例如团体组织拥有或运营的零售商店渠道。合作伙伴渠道是间接的,同时在很大范围上可以供选择,例如分销批发、零售或者合作伙伴的网站。 虽然合作伙伴渠道导致更低的利润,但允许企业凭借合作伙伴的强项,扩展企业接触客户的范围和收益。自有渠道和部分直销渠道有更高的利润,但是其建立和运营成本都很高。渠道管理的诀窍是在不同类型渠道之间找到适当的平衡,并整合它们来创造令人满意的客户体验,同时使收入最大化。 从个人到自动化 客户关系 (Customer Relationships) 受几个动机所驱动 客户关系(Customer Relationships)构造块用来描绘公司与特定客户细分群体建立的关系类型。 企业应该弄清楚希望和每个客户细分群体建立的关系类型。客户关系范围可以从个人到自动化。客户关系可以被以下几个动机所驱动: 客户获取 客户维系 提升销售额(追加销售) 例如,早期移动网络运营商的客户关系由积极的客户获取策略所驱动,包括免费移动电话。当市场饱和后,运营商转而聚焦客户保留以及提升单客户的平均收入。 商业模式所要求的客户关系深刻地影响着全面的客户体验。 我们每个客户细分群体希望我们与之建立和保持何种关系?哪些关系我们已经建立了?这些关系成本如何?如何把它们与商业模式的其余部分进行整合? 我们可以把客户关系分成几种类型,这些客户关系可能共存于企业与特定客户细分群体之间。 个人助理 (Personal Assistance) 这种关系类型基于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在销售过程中或者售后阶段,客户可以与客户代表交流并获取帮助。在销售地点,可以通过呼叫中心、电子邮件或其他销售方式等个人助理手段来进行。 专用个人助理 (Dedicated personal assistance) 这种关系类型包含了为单一客户安排的专门的客户代表。它是层次最深、最亲密的关系类型,通常需要较长时间来建立。例如,私人银行服务会指派银行经理向高净值个人客户提供服务。在其他商业领域也能看到类似的关系类型,关键客户经理与重要客户保持着私人联系。 自助服务(Self-service) 在这种关系类型中,一家公司与客户之间不存在直接的关系,而是为客户提供自助服务所需要的所有条件。 自动化服务 (Automated services) 这种关系类型整合了更加精细的自动化过程,用于实现客户的自助服务。例如,客户可以通过在线档案来定制个性化服务。自动化服务可以识别不同客户及其特点,并提供与客户订单或交易相关的信息。最佳情况下,良好的自动化服务可以模拟个人助理服务的体验(例如提供图书或电影推荐)。 社区(Communities) 目前各公司正越来越多地利用用户社区与客户/潜在客户建立更为深入的联系,并促进社区成员之间的互动。许多公司都建立了在线社区,让其用户交流知识和经验,解决彼此的问题。 社区还可以帮助公司更好地理解客户需求。制药巨头葛兰素史克(GlaxoSmithKline)在推出新的自由处方减肥药物产品alli时,就建立了私营的在线社区。 葛兰素史克公司希望能够更好地理解肥胖人群面临的问题,从而学会更好地管理用户期望。 共同创作 (Co-creation) 许多公司超越了与客户之间传统的客户—供应商关系,而倾向于和客户共同创造价值。亚马逊书店就邀请顾客来撰写书评,从而为其他图书爱好者提供价值。有的公司还鼓励客户参与到全新和创新产品的设计过程中来。还有一些公司,例如YouTube,请用户来创作视频供其他用户观看。 Previous […]
最快把机会转为商业模式 企业家商场致胜的关键
Post Views: 43,797 ◆为什么H&M、ZARA等时装新秀能以快速模仿代替市场预测性设计,并打破固有商业模式,迅速赶超古奇、阿玛尼等老牌服装企业? ◆为什么诺基亚以高端冲击低端席卷市场?三星,索爱手机产业新秀维持高端形象,未来必冲击低端,“TCL, 明基,联想”几乎完全违反商业模式必难成功。 ◆为什么小肥羊/俏江南/真功夫能在充分细分的餐饮行业实现规模化扩张?——以流程和方便扩大市场规模,以非流程和体验建立市场分割。 现在就随《大橙的》一起向来自中国(China)的世界级公司治理与战略专家汪俊宏教授请教上述的问题吧! 每个人都会面对机会,但往往成功的是最快把机会转变为商业模式的企业家。所有成功的企业都是遵循了商业模式系统竞争优势的规律,我们不要看行业或产品获利的表象,而是要研究百年老店利润模式的变迁和新兴企业异军突起,找出商业模式的本质和变化规律,才能从全局高度聚焦一点构建企业赢利能力。 “金融危机的时候要修炼内功”——这是一句存在严重误导的建议,什么叫“乱世出英雄”,背后的本质就是说:乱世的时候机会多,因为经济和社会转型,以前的行业领袖的竞争优势将可能无用武之地,出现了更多的变化和新的需求,这正是所有企业最大的机会,是商业模式转型、超越竞争对手的最佳时机,有破才有立。 现在竞争已经不是产品、技术、人才、营销的单项竞争了,而是系统模式的竞争,模式优则竞争力强,模式弱则陷入“被动、无序和恶性竞争”。主动改良或创新商业模式者将获得最好的利润并成为行业新领军人,局部小范围的经营改善就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进入被动跟随盲目竞争的状态,成为别人模式里的一个补充,要你的时候给你微利,不要你的时候就淘汰你。 •中国CEO的第一要务是经营商业模式还是关注管理模式?管理模式提高效率,而商业模式才是创造价值,模式不对,管理效率越高可能走向反面而越不利,对于每个CEO来讲宁愿“管理混乱但赚钱,也不需要管理有序但亏钱”;增长才是硬道理,用经营商业模式的全局观和消费者价值创新的前瞻性经营企业,实现在现有条件和资源下创造最大的利润,为此必须建立“从战略到市场一体化商业赢利系统,统一协调价值链定位、业务系统、获利模式、现金流结构的规划决策”。 1、突破思维限制:战术性的营销和内部成本控制已没有突破性利润增长的空间,我们必须建立战略性决策总部,统筹分析“客户价值、成本结构、竞争模式”,并在同一平台进行决策。 2、突破需求限制:长期竞争让企业进入需求认识误区,在同样诉求上竞争只会杀敌一千自损八百,陷入高价值高成本,减少投入就降低竞争力的恶性循环,只有重新定义需求才能突破恶性竞争。 3、突破客户限制:客户越细分,市场越小,事实上没有绝对优质客户,因为获得被行业同关注的客户你要付出百分百投入,而获得未被关注或存在抱怨的客户你只要你付出百分之五十成本。 4、突破行业限制:在行业龙头企业设定的业务分工和服务模式,你永远没有出头之日!客户真正关注的是系统的解决方案,而不是行业固定的产品,要颠覆行业边界,才能超常规增长。 第一模块:重构需求边界——只要改变需求定义,让最强的竞争对手也自废武功 第一步:突破常规思维——走出竞争者自我竞赛的假“客户需求” -转变思维:商务型酒店为什么能突破星级酒店的传统竞争而迅速崛起?无意识的把业界标准定义为客户需求,在既定标准和诉求上竞争只会杀敌一千自损八百,只有重新定义需求才能突破恶性竞争。 第二步:重构需求方法①、选择不同战略族群的关键客户价值,重构需求 -操作要点:打破被“普遍接受的战略类型或业务类型”进行分类竞争,不要试图在对应的族群里做到最好,而是放弃业界标准重构需求边界。 第三步:重构需求方法②、改变行业原有诉求点,在功能和情感中转换 -操作要点:谎言讲一百遍可能变为“真理”,但企业诉求最终无法代表客户诉求,谁打破旧诉求的竞争,谁就第一个赢得新客户创造新利润。 第二模块:重构客户边界——只要跳出现有客户,把原来非客户就转为优质客户 第一步:突破常规思维——跳出现有客户,争取不被满足的客户 -转变思维:为什么客户越细分,市场越小也难做?行业的优质客户并非是你的优质客户,因为获得“优质客户”你要付出百分百投入,而获得未被关注或存在抱怨的客户你只要你付出百分之五十成本。 第二步:重构客户方法①、找出并分析最小限度购买或考虑购买的客户 -操作要点:关注的焦点应放在行业的非客户转化为新需求,而不是获取现有客户的更大份额;是寻找消费者强烈共同诉求,而不是细分差异化。 第三步:重构客户方法②、关注采购着和使用着不同需求,转变客户定义 -操作要点:行业内关注点一致,要么都关注采购者或要么都关注使用者,有时候消费也是一种权利,请把权利给予长期被忽视的人。 第三模块:重构行业边界——只要创新行业范围,小企业也能迅速成为行业先驱 第一步:突破常规思维——没有固化的产品,只有进步的解决方案 -转变思维:在行业龙头企业设定的行业范畴或服务领域内竞争,你永远没有出头之日!客户真正关注的是系统的解决方案,而不是行业固定的产品,只要颠覆行业边界,你就成为新行业龙头。 第二步:重构行业方法①、重组同样功能的不同的产品或服务形式 -操作要点:忽视潜在竞争对手,一家企业不仅仅与同一产业中的其它企业竞争,而且还面临着生产替代性产品或服务的其它行业企业的竞争。 第三步:重构行业方法②、研究整合消费者在使用前后的其他服务 -操作要点:错误的用与竞争对手类似的方法定义行业所提供的产品或服务的范围,要清楚消费者选择产品或服务时需要的整个解决方案是什么。 汪俊宏教授简介 世界级公司治理与战略专家,第一个具备国际化财务和投行经验的华人战略专家;现任富弼世界战略商业模式研究院专家委员会主席,在美国工作15年,曾长期担任美国美林集团高级战略与投资顾问,曾任美HPO高绩效集团亚太总裁等。 经历包括20多年投资银行、演讲、授课及咨询经验,全球访问上千家以上的企业,对中国企业有深入的了解和研究。曾于中国大陆及台湾地区、澳洲、纽西兰、美加等地投资、演讲、授课及顾问等丰富经验,客户及学员给予高度评价。 Previous Post Next 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