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lated Articles
中国(China)电商达人 创办首家互联网银行 林立人(LIN LI REN) 颠覆与重构中国传统银行业
Post Views: 45,026 中国(China)互联网创业达人林立人(Lin Li Ren)经历三次惨败,不但他没有被击溃,反而越战越勇,而支持着他的信念是“坚持不一定成功,放弃一定会失败的”。过后,他在中国率先提出互联网银行概念,并创办互联行,如今这项平台得到了众多的青睐。现在就随《大橙报》来了解林立人成功打造互联网金融大洋的航空母舰的成功故事。 互联行网址:www.ibchina.com 率先在中国(China)提出互联网银行概念,并被称为“互联网银行第一人”的深圳(Shen Zhen)温州商人林立人最近可谓炙手可热。 在经历一段时间的低谷,如今的林立人(Lin Li Ren)和他创始的互联网银行平台(简称互联行)再次获得了众多的青睐。与2013年平台才上线时关注虽多、叫好不叫座的情况不同,这次多家极具实力的商业机构已经接近与互联行达成战略合作,以“互联网银行”“私人银行”为纲,打造一艘可扬帆互联网金融大洋的航空母舰。 林立人较早前表示,的确蛰伏太长时间了,再没有实际动作恐怕就会错过这个千载难逢的时机。一年多来,他的互联行的主要精力是放在平台功能架构的搭建上面,到2014年12月,各功能的模块已基本完成。 互联行如今已是一个集网贷投融资、众筹、理财、垂直人才招聘、互联网金融行业培训、网站导航的综合性互联网金融平台,其首倡的“私人银行”(Private Banking,PB)模式尤其引人关注,与众多有力机构的构想不谋而合,因此备受瞩目、屡屡收到巨头抛来的橄榄枝。 林立人是温州苍南(Cangnan,Wenzhou)人,所以他拥有温商那种创业的干劲。他表示,在创业时,他还是感到忐忑的,毕竟别人是高富帅,而他只是草根。 这显示林立人具备有互联网人那种自嘲和乐观的精神。经过与一些大型金融机构、温商背景的大集团、互联网巨头公司的沟通,林立人对互联行的价值愈发有把握,坦言已经做好了与战略合作伙伴一起搏击的准备,“做成了这件事,也不算白来人世一回了!” 根据林立人透露,已经有多家银行来访了,都是希望寻找与互联行在互联网金融领域的具体合作点,近期在资本市场十分活跃并被称为是“互联网银行概念股”的项目,也必然引起更多投资者期待。 此外,因为林立人的温州背景,他的这个互联网创业项目对于不差钱的温商群体不啻为油锅里的一滴冰水,激起了非常强烈的反响;温商在互联网时代的缺席一直是这个群体的痛,加之温州民间资本的活跃、温州地方的金融改革试点等,都让互联网银行平台成为温商群体高度关注的项目。林立人也坦言,近期就会有具体动作,但现在还不方便透露过多的细节。 互联网银行平台要成功 就必须要进行资本运作 如果想要创办互联网银行平台,需要具备什么样的条件呢?林立人表示:“互联网银行平台要成功,必须要进行资本运作。这方面我有不足,好在我们已经基本敲定了非常好的合作伙伴,我们双方会通力协作开展后续工作。重点是团队建设与平台运营。” 互联网银行其实早在上世纪90年代已在北美(North America)出现,对中国(China)来说,纯互联网银行还是一个梦想,但追梦人已在路上。 林立人认为:“互联网银行会在不远的将来,成为主流的一种银行形态。它没有线下营业网点,所有业务都通过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进行。用户除了获得更为便捷的各项服务之外,还能够享受更高的存款利率、更低的贷款利率,因银行将节省下来的线下运营成本让利给了用户,这是普惠金融的重要实现形式。” 其实,林立人创立的互联行,主要的目的是要建立一个让资金提供者与资金需求者直接见面的平台。 他说,他的理念是,让人人拥有自己的“银行”。他向媒体表示说,本质上这个平台类似于一个资金交易市场,任何人都可以在平台上开一个“私人银行”,其规模不论大小,都能借款放贷,自己为自己的资金做主,做自己的“银行家”。他所要做的,就是为这些“银行”提供一个安全稳定的交易系统,以及相配套的风控以及配套增值服务。 他接着说,通俗点讲,互联行就是一个做资金买卖的阿里巴巴(Alibaba)。但他们比起当年马云(Jack Ma)做阿里,相对来说要较容易,因为我们不存在物流,不需要仓储。另外,今天的互联网环境下,人们对互联网的信任也已今非昔比。当然,他们也有他们的问题,比如风险控制。 经历三次惨败的教训 林立人 抛弃迅速暴富的心理 林立人的互联行平台于2013年11月28日正式上线运营,截至2014年8月15日,其平台的私人银行用户人数已接近15万人,即平台已有约15万家“私人银行”。2014年的平台目标是达成交易额16亿人民币。据悉,互联行平台已投入的研发、运营费用约为560万人民币,主要涉及相关系统的研发及人力资源等。 林立人同时也是深圳九九加一实业有限公司的董事长,曾与马云一起推动“中国电子商务”健康的发展,被誉为“网上交易诚信第一人”。 60年代中期,林立人生于温州大渔村。对经商最初的记忆来自于本身的渔民父亲。最早的商业行为发生在他14岁即初中时期,当时刚刚改革开放。最经常的事是挑着鱼鲜去集市上卖,有时也去很少鱼鲜的山里卖。 另一件常做的事是收集螃蟹壳,挨门挨户收集螃蟹壳,然后再卖给中国有关当局,赚取差价,补贴家用。其学费基本上,都是本身挣来的。高中还没有毕业,就选择了经商。 1985年,21岁的他销售本身生产的文化用品,包括文件夹、文件袋。这些用品在深圳非常畅销,但卖的最多的还是一种用塑料做的标语口号牌。这门生意的利润不错,其毛利能赚到70%。 除了做文化用品之外,林立人还做过许多小物件,赚钱最多的还是编织袋,那时候,全国乡镇化肥厂像雨后春笋般冒出来,对塑料编织袋需求量很大。他当时渐渐成名,二十四、五岁,名声已遍及乡里,因为在把大量编织袋运往全国各地的同时,也给其乡亲带来了编织这种袋的活计,让他们获得赚钱的机会。 他当时候所采取的策略,即是家喻户晓的温州“前店后厂”模式。温州媒体当时报道了其事迹,并相继被评为浙江省(Zhejiang)优秀青年,温州市杰出青年代表及纳税大户等荣誉称号。但在90年代初期,却为了300多万元人民币的货款因三角债的原因无法收回,彻底地失败,两手空空来到深圳,从头做起。 1991年,他发现了一个生财之道:“做租房中介,收取佣金”。当时,他在香港(Hong Kong)注册了立业(香港)房地产开发公司,成为了深圳第一家民营租房中介公司。这项业务初期火暴异常,但到最终也以失败告终。 2000年代初,林立人转战B股市场。他在朋友的怂恿下,重金杀入B股。但在随后3年多的熊市让其越套越深,导致本身的资产缩水了三分之二。 三次惨败使其历尽沧桑。林立人最终决心沉下心来,踏踏实实做事,抛弃过去想依赖一两次机会迅速暴富的心理,脚踏实地练好基本功,一点一点积累做起来。 2002年初,在朋友的帮助下,林立人将剩下的资金投资入股了位于西乡的一家叫伟伯的数码像机生产厂,并在同年下半年,依托这家数码相机厂,他开始经营九九加一牌的数码相机。 当时,他有一个九九加一网站,同时在阿里巴巴、淘宝网、一拍网以及ebay都有网上商店。该公司旗下18个品种的数码相机、防水相机和摄相头等,全部是针对中低端客户,低价即是其优势。这些产品在中国国内有一定的销量,但是主要是用于出口。其业务主要集中在B2B,占80%,而B2C才占20%。 对于公司的电子商务,他非常有信心,因为我不期望不切实际的一蹴而就,那种大起大落,他已经经历太多。他更愿意踏实地做我的诚信品牌,因为做电子商务,首要之首要,就是诚信,没有诚信,谁也不可能与你网上做生意。所幸我们的艰辛付出有了收获,2012年,阿里巴巴网上诚信排行榜九九加一公司排在第一名,网民都称他们是“网上交易诚信第一人林立人”。 林立人目前担任中国深圳九九加一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职位。 Previous Post Next Post
全球最富群体 2017年财富增1万亿美元
Post Views: 21,324 全球最富群体 2017年财富增1万亿美元 美国(United States)彭博新闻社最新数据显示,随着部分经济体的股市连创新高,全球最富群体的财富2017年增加1万亿美元,相当于2016年所增加财富的超过4倍。 彭博社亿万富翁指数2017年上涨23%。与之对比,MSCI全球指数和标准普尔500种股票指数均上涨将近20%。 其中,美国亚马逊公司(Amazon)首席执行员(CEO)杰夫•贝索斯(Jeff Bezos)2017年新增342亿美元财富,10月从微软公司(Microsoft)创始人比尔•盖茨(Bill Gates)手中夺得首富头衔。 盖茨现年62岁,自2013年5月起蝉联首富头衔。他一直致力慈善事业,与妻子梅琳达•盖茨创办比尔与梅琳达•盖茨基金会,是“捐赠誓言”项目发起人和成员。 2017年11月底,贝索斯净身家突破1000亿美元,现在回落至996亿美元。盖茨的净身家为913亿美元。 美国著名投资人乔治•索罗斯(George Soros)同样捐出了许多财富。美国《华尔街日报》2017年10月报道,索罗斯把大部分的财富捐给旗下开放社会基金会。报道说,过去数年,索罗斯把180亿美元转移至开放社会基金会。这180亿美元占索罗斯净身家的将近80%。 上述捐献使索罗斯在彭博社亿万富翁指数的排名下降至第195位。 科技界巨头丰收一年 业者财富增加2620亿美元 截至2017年12月26日止,彭博社亿万富翁指数追踪的500名富豪合计掌控5.3万亿美元财富。这一数字在1年前为4.4万亿美元。 彭博社于27日援引瑞银财富管理美洲区首席投资员麦克•瑞安的话报道:“这是有史以来第二强劲、第二长的牛市的一部分。2017年我们给客户的所有建议中,最重要的一条是继续投资。” 2017年,彭博社亿万富翁指数追踪的38名中国(China)亿万富豪,其财富增加1770亿美元,增幅达65%。 瑞银和普华永道会计师事务所发布的报告显示,亚洲亿万富豪人数首次超过美国。 恒大集团创始人许家印的财富增加259亿美元,较2016年增长350%,按美元计涨幅在该指数中仅次于贝索斯,排名第二。 科技行业亿万富翁、腾讯联合创始人马化腾的财富几乎翻了一番,达到了410亿美元,成为亚洲第二富豪。 这也是科技界巨头收获颇丰的一年,该指数中57位科技行业亿万富翁财富增加了2620亿美元,涨幅达35%,在各行业中排名第一。 2050年可100%使用再生能源 实现全球零碳排放 芬兰(Finland)和德国(Germany)学者发表最新研究成果,认为以现有技术加储能就可以在2050年在全球范围内实现100%可再生能源供电,实现零碳排放,而且成本将低于2015年的平均成本。 这些学者的分析和计算表明,2015年全球发电的平均平准成本(levelized cost of electricity,简称LCOE)为8.2美分/千瓦时,而2050年100%可再生能源加储能的LCOE将降低至6.1美分/千瓦时(包含了可再生能源电源所增加的电网系统成本)。 储能方式主要包括电池、热储存、抽水蓄能等,是通过在电力需求低时储电,在电力需求高时放电的方式帮助电网更好地融合风电以及太阳能发电的一种技术。储能技术增强了电网的灵活性,保证可再生能源发电厂持续工作,以避免弃风弃光弃水等现象发生。 这样,2050年全球实现100%的可再生能源供电在经济上完全可行。预计世界人口将从2015年的73亿增至97亿,相应的电力需求将从2万4310TWh增至4万8800TWh。2050年的全球发电结构是:太阳能光伏(69%)、风电(18%)、水电(8%)、生物质能(2%),其中储能电池将覆盖31%的电力需求。从能源效率来看,2050年全球实现100%可再生能源供电的系统损失约为26%,大大低于2015年全球电力工业的系统损失(58%)。 全球可再生能源供电行业 就业岗位将达到3600万 2050年全球实现100%可再生能源供电,就业岗位将会达到3600万,大大高于现有全球电力部门的就业人数(1900万人)。 另一方面,国际市场研究机构Technavio日前公布可再生能源电网整合报告2017-2021称,ABB、East Penn Manufacturing、LG Chem、Robert Bosch和The AES将成为全球储能市场的五大领先供应商。 Technavio表示说,基于品牌产品质量、可靠性、识别性、耐用性、能量密度和价格等几个因素对全球十几家主要供应商进行研究和对比分析。 预计到2021年,全球可再生能源领域的储能市场将继续发展,全球以及其他多元化的制造商将通过以有竞争力的价格提供更好的产品,较之小型和新型供应商更具有竞争优势。 根据Technavio储能系统研究首席分析师Thanikachalam Chandrasekaran介绍,“扩大业务的大型企业可以在电池需求波动的情况下实现盈利,因为其他来源的收入弥补了销售收入的损失。因此,虽然有很多厂商进入市场以挖掘庞大的客户群,但只有少数能够有效管理其销售,分销和营运资金的参与者才能有效地生存并继续经营。” Previous Post Next 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