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lated Articles
被称为“印尼奥巴马” 佐科·维多多(Joko Widodo) 草根英雄一跃成印尼总统
Post Views: 45,882 外表不起眼,自称“长着一张典型的乡村脸”,然而实际上,新任印尼总统佐科·维多多(Joko Widodo)非常习惯说英语,对国际化深谙于心。 历经一场难分伯仲的厮杀过后,佐科最终压倒前总统苏哈托的强势精英女婿,以一场前所未有的胜利彰显了草根崛起,更宣告了印尼式的改革时刻到来。 这种雄心壮志在某种程度上和美国总统奥巴马类似,也因此被坊间称作“印尼奥巴马”——同样都是力行改革,不靠显赫背景,凭借自身努力获取成就的政坛明星。 佐科的人生处处充满惊喜,这便是例证之一。他也是金属音乐的狂热爱好者,这种独特的音乐品味透露着他深刻而复杂的内心,兼具着印尼的本土化与国际化视野。 这种特质帮助他不断上攀人生的巅峰:曾经是家具生产商,从政后一路火箭般升迁,年仅53岁,在成为总统之前便已经是印尼首都雅加达的市长。 他曾说道:“人们说这是‘街头民主’。”但人们更期待,他的草根之光可以照亮印尼改革的前程。从现在开始,每一个印尼的穷孩子,都可以大胆设想自己的总统梦。 佐科1961年6月21日出生于印尼中爪哇省梭罗市,家族为爪哇族裔。他是家中長子,有三個妹妹。原名是穆尔约诺(Mulyono),父亲是来自中爪哇省梭罗河畔的卡朗安耶(Karanganyar),他的祖父母来自博约拉利(Boyolali)的一个村庄。 他为人们所熟知的标签,是木匠的儿子。他的父亲靠贩卖木业维持生计,邻居们时常可以看见一个瘦小的男孩在下午放学后帮助父亲砍伐和收集木材。 因为支付不起房租,他们不得不多次搬家寻找理想租处,不过这些房子都是在政府土地上的非法建筑。也正因如此,这个六口之家曾经三次遭遇被赶出小屋的窘境。 曾经住在非法屋 佐科与家人被逼三迁 佐科决心使用一种可靠方法来逃脱这种命运——读书。在选择高中时,他希望进入当地最好的学校,但是他后来发现一些人靠作弊的方法挤掉了他的名额,他无奈只能进了他的第二选项。此后几乎半年的时间,他都陷在一种绝望中。“我把自己锁在房间里,我不想去上学”。 1980年,佐科19岁,他终于克服了失望的情绪,以成绩最优秀的身份高中毕业。5年后,他从印尼顶尖的卡查玛达大学林业系毕业,毕业论文以胶合板为题。毕业后,他在中亚齐工作,后与叔叔一起经营木材生意,开了一家名为CV RodaJati的公司,后由于欺诈而被关闭。 1989年,佐科回到梭罗学习家具设计,后来开办家具厂,事业相当成功。2002年,佐科与同行创立印尼手工艺品与家具协会,并被推举为主席。 2005年,佐科被印尼民主斗争党推举为该党梭罗市长竞选候选人,从此踏上从政道路。 担任梭罗市长期间,佐科常常深入城市贫民窟,视察民情,用个人收入救助贫穷农民,鲜有官僚习气。在他的领导下,梭罗不仅市容得到改善,而且成为爪哇旅游文化及会展城市。 2012年,佐科参选大雅加达首都特区省长,再度以亲民路线胜选。任职期间,佐科采取一系列积极措施,提高最低工资、实行全面医保政策,积极推动城市交通基础建设,赢得了民众的普遍赞誉。 2014年3月16日,印尼最大反对党民主斗争党总主席梅加瓦蒂宣布,该党会提名雅加达省长佐科为总统候选人。接着,在7月22日晚,印尼全国选举委员会正式宣布大选结果,总统候选人、雅加达省长佐科·维多多以53.15%的得票率赢得2014年总统大选,成为印尼独立以来的第七任总统。 海外媒体评价称,佐科是一个进步的思想家和一个大胆的领袖,有着强烈的诚信意识和坚持自己的信念所需的勇气。 他所作出的承诺雄心勃勃。佐科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承诺,将通过增强该国简陋的基础设施、破除近乎顽固的法规和解雇不称职的部长,从而简化投资流程。 承诺力行改革 整顿官僚作风 在电视辩论中,佐科表示,他将采取整顿官僚作风、向出口导向企业提供大量优惠政策、简化商业准证办理程序等措施,以改善印尼的投资环境,以及承诺推行“自由且积极”的外交政策。 佐科将于今年10月20日正式以新总统的身份于开始为期五年的任期,他面临的挑战同样不少,其中包括提振印尼迟滞的经济增长以及削减过高的经常账逆差等。此外,还包括每年耗费数百亿美元国家预算的国家燃油补贴、基础设施不足、腐败、贫穷,以及日益扩大的贫富差距等。 尽管课题诸多,但由于期待佐科会改变印尼前景,今年印尼金融市场已经明显回暖,雅加达证券交易所指数上涨了超过二成,卢比对美元汇率则上涨了5%。
香港(Hong Kong)高银(Goldin)创办人 潘苏通(Pan Sutong) 深谙唯快不破的产品竞争之道
Post Views: 46,341 引言 祖籍中国广东韶关(Shaoguan,Guangdong,China)的潘苏通(Pan Sutong),因善于把握机会而被称作天生创业家。通过电器业发迹的他相信要获得持续高质量成长,就必须比别人前行两步,更早计划未来。正是这种领先哲学,推动潘苏通在众多领域中建树卓著。现在就随《大橙报》来了解潘苏通的成长故事。 根据《福布斯》(Forbes)的最新资料显示,香港公司—高银(Goldin)创办人潘苏通在截至2015年2月25日的财富净值为61亿美元,在香港50大富豪排行榜中排行第十一位。 他目前共掌控着两家香港上市公司,高银金融(集团)有限公司(Goldin Financial Holdings Ltd)和高银地产控股有限公司(Goldin Properties Holdings Ltd)。 他是通过高银环球控股有限公司(Goldin Global Holdings Ltd),持有高银金融(集团)的44亿7354万5636股或相等于64.09%股权;他同时也通过高银集团(投资)有限公司(Goldin Group(Investment)Ltd)握有高银地产控股的20亿1174万1427股或相等于56.39%股权,而本身则直接拥有2亿8607万3571股或相等于8.02%股权。 若以截至2015年2月25日的闭市价格计算,这批股权的总值达714亿3000万港元。 高银地产控股,前称松日通讯控股有限公司,2008年11月易名。该集团主要业务包括从事物业发展及投资、经营酒店及马球会等。其位於天津(Tianjin)的旗舰项目–“新京津.高银天下”为大型的高端综合物业发展项目,投资总额估计达100亿美元,项目总楼面面积约为189万平方米,分阶段至2016年全面落成。 高银金融(集团),前称广益国际集团有限公司,主要业务包括了四大范畴:酒品、保理、房地产及金融投资。2011年7月,高银金融以合营公司成功投得九龙湾商贸(Kowloon Bay Commercial Area)黄金地段地皮,作价约34亿3200万港元;此区域乃香港政府预算投资近1100亿港元发展之东九龙重点发展地区,为香港未来的中心商业区。 祖籍中国广东韶关(Shaoguan,Guangdong,China)的潘苏通,因善于把握机会而被称作天生创业家。 潘苏通于上世纪1963年出生,1976年移居美国(United States)。1984年开始在香港地区开始与日本(Japan)的一线电器品牌–松下(Panasonic)合作从事贸易生意。 1993年,刚刚步入而立之年的潘苏通顺势成立香港松日集团(Matsunichi)。该公司业务向产业上游拓展到电子生产与研发,提供原始设备制造(OEM)及原始设计制造(ODM)服务并开发自家品牌业务。 与此同时,松日第一间厂房在韶关市正式设立。1994年,松日首个电视广告进入中国亿万家庭,松日的第一代电视机和音响系统一夜间家喻户晓。松日MN3720型号卡拉OK电视显示器更是创下占全中国生产量90%的佳绩。 与在市场上大举扩张并行的是,松日在美国设立松日研发中心,主力研发芯片和数码电子产品,潘苏通也由此成为了最早一批利用世界资源服务中国市场的华人创业家。 潘苏通深谙唯快不破的产品竞争之道。一方面,他致力于在最短的时间之内推出市场最紧俏的商品;另一方面,他极力提升新一代产品的开发效率,先行一步引领市场。 1998年,松日成功研制数码视像电话技术,并通过中国高新技术产品认证。两年后,松日在深圳(Shenzhen)成立首间中国研发中心。2002年,松日通讯控股有限公司(Matsunichi Communication Holdings Ltd)于香港证券交易所(HKEx)的主板启动交易,公司进入了新发展阶段。 2003年,在松日创立10周年之际,松日深圳生产基地竣工投产,松日的MP3销售也直线增长。2004年,松日MF206型号MP3播放器创下累积销售量逾1000万部之佳绩,成为了市场占绝对优势的老大。与此同时,松日总部亦进驻到香港繁荣地标建筑–香港国际金融中心(International Finance Centre,IFC)。 松日MP3以超高的性价比鹊起于市场,并给市场带来杀手级影响,令潘苏通成为了产业升级的重要推手,也让松日品牌广受欢迎和赞誉。2004年,“松日”就先后获选为《经济一周》“2004年杰出企业”和《资本杂志》“2004年资本杰出行政品牌”。 聘请奥运名将代言 潘苏通 展露远大事业雄心 声名与财富与日俱增,潘苏通的事业雄心随之展露于世,2005年,潘苏通成功邀请到现今奥运(Olympic)史上夺金牌最多(18枚)的美国游泳名将迈克尔·菲尔普斯(Michael Phelps)代言松日。 他在签约发布会上致词时说:“我非常欢迎菲尔普斯加入松日这个不断发展的大家庭。作为国际顶尖的游泳高手,他充满活力的形象为年轻人建立了一种新的生活态度。菲尔普斯与松日同样拥有崇高的专业地位及卓越技能。” 当时,松日还推出了一款革命性的产品:松日MD289微硬盘MP3。这款产品是全球最小最轻的微硬盘MP3,2.5G的微硬盘MP3仅重69克,比一张名片还小。该产品风行全球,显示了松日作为国际科技企业的强劲实力。 在松日产品发展历程中,有不少产品均令该公司攀上高峰,但潘苏通并不满足于一时的成功,一个产品如日中天之时,潘苏通就已经着手计划及预判未来的趋势,并亲手描绘和创造未来,让松日继续保持在市场上的优势。 在松日OEM及ODM服务稳健发展之时,他一举推动公司生产与研发并举,大力开发自有品牌产品,实现业务多元化和品牌与市场国际化,争做世界龙头。 同时,潘苏通特别重视产品设计及技术研发。松日位于深圳的研发中心,专责开发最先进技术及领导市场的创新项目,一方面从世界各地聘请专业工程师和设计师,另一方面积极培养研发人才,所建立起来的研发团队核心成员从事消费电子以及通讯产品研制超过十年。 潘苏通鼓励技术精英突破传统,勇于创想,他为研发人员提供舒适安全的工作环境,在个别厂房更设有一应俱全的文娱康乐设施供员工享用,令员工在各个方面都可得到无微不至的照顾。 以研发引领趋势的同时,潘苏通更以卓越管理将构想变成了现实。他重视精良产品的打造,引领松日以效率和科学为核心建立起一套高效的管理体系和机制,因此于2010年松日建立一套完整而先进之管理架构,对中国区各项业务进行总部式管理,并基于松日中国地区业务发展的需要,根据不同职能而设立综合管理部门、研发中心、松日高科、鼎盛物业等业务公司和各生产基地,确保以良好管理架构提高生产效率及汇聚人才。 在研发、管理架构上持续精进外,潘苏通与一众的国际一流品牌建立起紧密的多层次合作关系,既有产业链分工合作,也有科技创新项目。 松日的合作伙伴包括了国家地理频道(National Geographic)、宝丽来(Polaroid)等世界卓越品牌,也有百思买(Best […]
中国(China)面食餐饮连锁品牌 家有好面Gourmet Noodle House 未来5年计划开出300家新店
Post Views: 46,177 成立与2009年的中国上海(Shanghai,China)面食业者——家有好面(Gourmet Noodle House)在创办人黄斌及掌门人陈航的领导之下,不仅业务蒸蒸日上,更吸引了私募基金的青睐。当中的成功要诀不乏创始人的才智和专业的职业经理人能力。现在就随《大橙报》来了解这一家上海煨面专家的成长故事。 中国上海(Shanghai,China)的连锁餐饮品牌——家有好面(Gourmet Noodle House)2014年12月份正式开业,这也是以沪式家传面为主打的面馆首次进入北京(Beijing)市场。 据了解,这家新分店的状元产品首推“老火炖鸭煨面”以及“野生黄鱼煨面”:前者精选乳鸭,老火煨制,肥而不腻,汤头得一个鲜字;后者则以古法熬制浓白厚味之汤,辅以新鲜去骨黄鱼,更是鲜美绝伦。这样的招牌美味,让餐厅一经开业就持续走红。 家有好面是以秘制配方,特色口味,融汇中华面食特色,创造上海本土特色面食餐饮连锁。如今,该餐馆已成为上海最具竞争力的面食餐饮连锁品牌。 根据家有好面相关负责人介绍,一碗好面有四个要素,汤头、浇头、好面、温度。家有好面选材严格,所有的面汤,严格遵循一面一汤,根据浇头全部不同,各有特色,堪称沪上一绝。 “家有好面”是一家以煨面为主,同时兼营干捞面、粥点、时蔬、小食和甜品的时尚餐厅,在上海已经家喻户晓。此外,它的火红业务也吸引了基金经理的垂青,并且投入巨资收购其股权,希望可以参与这公司的成长潜能。 联宇投资基金(Unitas Capital)于2013年10月宣布投资家有好面。前者将会持有后者70%的控股股权,另外30%由公司创办人黄斌持有,黄氏亦会继续担任该公司首席执行员(CEO)。 这也意味着联宇投资基金反客为主,成为了家有好面的大股东,而创办人黄斌则成为股份较小的股东,主要负责日常的业务营运。 继联宇投资于2012年投资巴贝拉餐饮集团(Babela’s Group)之后,家有好面是联宇投资在最近18个月内第二个在华的消费领域项目。 联宇投资的两位合伙人曹宸纲和Jay Lee负责该项目,并将帮助家有好面团队共同提升业务,并在上海及附近区域进一步扩张分店网络。 曹宸纲表示:“随着市场对优质食品及快速休闲餐饮的需求增加,我们相信家有好面拥有其独特的市场定位,及显着的业务增长优势。”同时,联宇投资对餐饮领域上有良好的历史纪录,加上强健的内部运营能力,能协助该公司扩展业务。 获得风险投资的资金后 家有好面 迅速引进专业管理团队 联宇投资是以亚洲(Asia)为根据地的私募股权基金公司,管理逾40亿美元的资产,在包括大中华地区、澳洲(Australia)和纽西兰(New Zealand)、韩国(South Korea)、日本(Japan)及新加坡(Singapore)的核心市场中投资了超过30家企业,重点投资消费、零售及工业品制造行业。 在拿到风险投资后,家有好面迅速引进了专业管理团队。当许多业内人士还在为专业团队空降和老的团队磨合是否顺畅,以及人员是否跟得上迅速开店的进程等问题疑惑时,家有好面已在掌门人陈航的带领下迅速发力,从原来12家店迅速发展到26家,还冲出上海,进入了南京(Nanjing)市场。在竞争如此激烈的食尚圈,是什么让她取得如此成功呢? 一个餐饮品牌的成功取决于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品牌创造,创始人的才智是关键,很难复制; 第二阶段是品牌成长,专业的职业经理人是关键,很多的餐饮品牌都容易在这个阶段埋没。 家有好面品牌成长得如此成功,经理人陈航功不可没。如果在连锁快餐领域也有职业经理人排名的话,陈航绝对可以进入首十强。 从上世纪1993年进入肯德基(Kentucky Fried Chicken,KFC)担任见习服务员到2004年成为肯德基门店经理、2006年成为味千拉面(Ajisen Ramen)的运营总监、2008年成为永和大王(Yonghe King)杭州(Hangzhou)及华东区(East China)总经理、2010年成为巴贝拉华东区总经理、2013年成为真功夫(Kungfu Catering Management Co., Ltd.)华东区总经理,她的履历可以用罕见来形容。 2013年,陈航正式加盟家有好面。丰富的阅历,让她对自己所管理的每个职级都有深刻认识,对国际品牌的标准化系统也都了如指掌。这样一位经历过风风雨雨的职业经理人,正是食尚圈里的一块宝。 她自己对加盟家有好面的解释是:“家有好面本身就是一个非常好的模式,以前做过味千,发现面条的利润很高,可塑性强,在中国国内的品类属性中绝对处于老大地位,但是现在能叫得出来的面条品牌还是只有味千。” 在餐饮品牌的成长之中,第一重要元素就是商业模式的定位。陈航加盟之后,家有好面又将品牌做了进一步精准化定义。 根据陈航表示,家有好面的品牌年代感是基于老上海摩登时代的文化,那个年代的上海海纳百川,非常时尚多元。所以我们的设计也会较传统面馆更时尚,在装修上不会像麦当劳(McDonald’s),以及肯德基一样千店一面,而是基于上海特色,辐射全国,适当加入本土特色和当地特产元素。 而第二重要元素,当然就是资金了。所有的资金都是一样,它们选择的餐饮项目一定最看重有卖点、利润高、可复制。而资金往往可分成两种,第一种是风投,另一种是收购。两者的区别在于,风投资金以不控股的方式,希望原餐饮公司老板继续创业,把品牌做大;而收购资金一般都选用控股方式先收购某种品牌,再引进专业团队,把品牌做大。 在品牌成长期,如果该餐饮品牌的创始人有大智慧的话,就应该让出控股权,让基金和引进的专业团队直接对话。因为毕竟创始人对于自己创造的品牌是有感情的,有时做出的判断带有极强的感情色彩,不一定有利于企业发展。 而基金和专业团队就不一样,他们希望品牌高速发展,他们用数据说话,数据导向是对的,就向着那个方向前行。好的坚持,不好的剔除,可以说是真正能够做到“铁面无私”。而“家有好面”就是选择了收购型基金,其效果是有目共睹的。 在有了充足资金的情况下,品牌成长的第三个重要因素,就是人才。陈航认为,这一方面就是–找合适的人。她认为,学会运用组合人才,家有好面团队之中的每个个人,拿到市场上有可能不是最好的,但是把他们有效地组合在一起,却能够构建出最好的团队。 正因为以上这些关键点,家有好面才能在短短一年时间里如此快速地发展。2014年下半年,它还将继续走出上海,在北京、南京、杭州、宁波(Ningbo)开出分店,再由北京辐射至华北(North China)地区,由南京辐射至江苏(Jiangsu)地区,由宁波、杭州辐射至浙江地区(Zhejiang)。初步的规划是,在未来5年时间里要开出300家新店。 创办人黄斌 让出大部份股权 黄斌是在2009年5月份创办“家有好面”,经过一年多的发展,该公司门店数量在不断地增长,同时成立了独立的加工厂和配送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