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ghline 品牌故事

中国(China)电信业巨擘 华为(Huawei) 以3线战略渗透非洲(Africa)市场 树立廉价优质移动网络建设者声誉

Post Views: 40,411 引言 正当很多人还对非洲(Africa)这个市场抱着怀疑态度时,中国(China)电信业巨擘–华为(Huawei)已经洞悉商机,认定非洲将是一个未来的盈利市场,因此,该公司实施一套由合理的定价、优质的客户服务和良好的品牌意识所组成的战略,成功渗透以及占领极少有跨国公司获得过的非洲市场,并且树立了作为受偏爱的低价位但高品质的移动网络建设者的声誉。现在就随《大橙报》来了解华为抢占非洲市场的策略。 中国(China)电信业巨擘–华为(Huawei)于1998年便看中非洲(Africa)这个市场,它采用了“先获得乡村,然后再包围和征服城市”的策略,不只成功攻克了中国市场,也成功在非洲这个市场复制这个成功策略。 华为是于1996年赢得第一份香港和记黄埔有限公司(Hutchison Whampoa)的海外合同之后,将业务拓展到了俄罗斯(Russia)和非洲。在非洲,华为的业务始于1998年。从肯尼亚(Kenya)做起,现在成了这一地区最大的码分多址(CDMA)产品提供商。 1993年的时候,华为采用“先获得乡村,然后再包围和征服城市”的策略,大胆地在小城镇市场上推出数字电话交换机,然后再将其推向全中国,获得了它的第一个突破。后来,华为利用同一策略来先面向服务供应不足的俄罗斯市场和非洲市场,然后再进入欧洲(Europe)市场。 华为的存在和战略在非洲比在其它任何地方都显眼。它首次进入这块大陆是1998年,在这里华为成功地消除了“中国制造”的低价劣质形象。20世纪90年代开始,华为把自己的角色从制造商转变成完整解决方案的提供商。现在,该公司创造了一些世界上最先进的电信设备。 据了解,华为“不求更低价,而求更优质”。以共产主义根基为特征的企业文化和一流的西方公司的操作模式相结合来武装自己,华为成功实施了一套由合理的定价,优质的客户服务和良好的品牌意识所组成的战略,来渗透以及占领极少有跨国公司获得过成功的非洲市场,并树立了作为受偏爱的低价位但高品质的移动网络建设者的声誉。 华为的定价方法,可以追溯到它向IBM学习的经历。IBM帮助华为明白了把研发转化成金钱的重要性以及从技术和商业两个角度来处理产品开发以保证投资回报的意义。这代表了华为从低成本走批量的竞争者到一流的增值公司的转变。 根据报道,在非洲成功的另外一点因素是它对优质客服的看重。2000年到2001年间,华为遇到了一起涌来的许多挑战:信息技术投资枯竭,利润缩减和市场供应过剩。这些挑战使其利润增长化作乌有。IBM的咨询师们强调通过更好的供应链管理、更强的研发和更完整的企业文化来增加利润。 然而,华为也在学习IBM最主要的办法–无与伦比的服务。该公司总裁任正非在即将出现的逆境中认识到这一概念的价值。无人能比地重视和投入于服务,开始主导公司的全球战略,这一趋势在华为在非洲的战略中最明显。 优质服务是华为在非洲的商业模式之鲜明特征以及核心竞争优势。西非的华为机构前负责人Wilson Yang解释华为商业模式的这一方面是如何最终促成其全球发展:“华为进入非洲试营了三年,仍然只有20个工作的员工,极少获得合同订单。然而,我们的老客户注意到我们的管理者和员工有无与伦比的回应速度。我们把中国人对于职业道德和建立关系的态度带进非洲,结果客户们很快认识到他们可以一天24小时,每周7天地依赖华为。” 他接着说:“我们看重亲密的关系以培养可信度,不久便实现了附带的利益。很突然的,我们的服务优质和质量上乘的声誉使我们结识了在新市场、快速网络建设和竞标先行通知领域的决策者们,这增强了华为把价位安全地定在竞争者之下的能力。” 华为还把它在非洲的生意当成训练场以树立自己作为全球品牌的形象。这一过程通过三种不同的渠道实现:政策、地方投资和营销。 通过建立地区性培训中心 华为与非洲发展政策连接 华为利用它的资源和产品与全非洲的发展政策连接。例如2007年3月,在一个非洲开发银行集团(African Development Bank Group)2007年年会协办的论坛上,该公司给非洲设计了一个前景,中心是“弥合数字化引起的分化,丰富非洲人的生活。”华为宣扬自己回馈非洲社会,其中的一个回馈方式是向学校捐赠教育通信设备。 华为也在诸如尼日利亚(Nigeria)、肯尼亚、埃及(Egypt)、突尼斯(Tunisia)、安哥拉(Angola)以及几内亚(Guinea)的非洲国家建立地区性培训中心。2004年8月份,华为向尼日利亚的培训中心投入了超过1000万美元。该公司现在每年为多达2000人提供培训。该公司在这些地方的投资创造了就业机会,使管理本土化,有助于刺激地方经济,同时提高了公司在地方消费者、商业界和潜在的合伙人眼中的形象。 华为建立了世界一流的企业,过去多年在非洲攫取了巨额利润。在中国,媒体则宣称该公司的成功可作为其它试图从中国国内企业转变成国际企业的中国公司的范本。 华为已经渗透进欧洲市场并获利,赢得了主要合同,并为诸如沃达丰公司(Vodafone)和欧洲电话公司(Telefónica)的知名客户作维护。华为在为土生土长的中国企业带路,其领导者在前进时面临的挑战会包括:维持增长,把在非洲学到的经验教训迁移到欧洲、北美洲(North America)以及南美洲(South America),而这两个挑战都预示着巨大的潜在利润,但都会不可避免地带来新的战略挑战。 2014年非洲智能手机市场 华为的出货量排名是第二 华为于2015年1月与非洲联盟(African Union)签署谅解备忘录,华为重申其承诺,与非盟一道,共同加强非洲地区信息通信能力及基础设施建设。 谅解备忘录将进一步加快非洲2063议程目标的实现。未来,华为为25名非洲联盟员工在华提供通信技术培训。同时,该公司还承诺为非洲联盟培训1000名专业信息技术人才。 华为高级副总裁查尔斯·丁说:“当今世界,通讯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应用已经渗透到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并且推动了世界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华为的做法是巩固多年来与合作伙伴的共同努力,因为我们坚信信息技术会重塑非洲和世界其它地区,引领世界可持续发展。通过这一项良好的机会以及有效的平台,华为坚持奉献自我,发掘潜能,帮助非洲国家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 华为不断投资创新,在过去10年内,华为的研发费用超过300亿美元。在华为17万员工当中,有超过45%从事研发事业,因此在通信技术领域具有丰富的经验以及很强的专业知识。 查尔斯·丁补充:“2014年,华为公司收入达到约465亿美元。目前,华为产品遍布全球170多个国家和地区,服务全球约三分之一人口。我们希望帮助非洲地区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实现数字转换,以此减少贫困,提升文明程度。” 华为成功在亚的斯亚贝巴(Addis Ababa)部署了4G技术,并整以最快的速度将其扩展到整个埃塞俄比亚(Ethiopia)。同时努力实现移动宽带全覆盖。 据了解,非洲智能手机2014年整体增长了108%;其中,中国智能手机厂商增长了30%。以华为为首的一批品牌厂商进入了非洲地区出货量的前十,华为的排名是第二,仅次于三星(Samsung)。 华为终端2014年在中东非洲市场(Middle East North Africa,MENA)增长超过300%,在所有地区的排名中位列第一,其次是增长98%的亚非拉市场,紧接着是68%的欧洲市场,最后才是中国市场。 华为消费者部门内部人士对媒体表示,中东非洲市场之所以增速高是因为基数较低,空间大,并且对品牌的认知度已经开始显现。

品牌故事

日本(Japan)知名品牌 无印良品(Muji) 将产品升华至文化层面

Post Views: 40,914 引言 与其说日本(Japan)知名品牌–无印良品(Muji)是一个品牌,倒不如说它是一种生活哲学。它不强调所谓的流行,而是以平实的价格还原了商品价值的真实意义,并且在似有若无的设计之中,将产品升华至文化层面。如今,无印良品的产品种类已达到6000种左右,它也曾经被评为全球最佳中型企业。现在就随《大橙报》来了解无印良品的成长历史。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就连阅读也变得浮躁,越来越多的人在慢慢地远离书本,因此也有一些有志之士以独立书店的形式在捍卫着城市里仅有的一片片文化绿洲,无印良品(Muji)作为文艺青年的标配品牌,于2015年9月初位在九州岛福冈市(Fukuoka,Kyushu)的Canal City,开设了本身在日本的首间书店–Muji Books。 以品牌一贯轻爽简约风为主的Muji Books,收藏了超过三万本的书籍,相较于一般书店较为严肃地方式分门别类,Muji Books选择了生活化的方式陈列书籍,像是分成“册”、“食”、“素”、“生活人生”以及“装”等。 另外还很有趣地展示“同级生的书”,可以依照读者出生的年份,看看同年龄的人都在读些什麽。如同品牌的精神一般,Muji Books同样注重于生活中的细节,建立起与人之间的关联和互动。此外,爱书之人也可以在Muji Books看到完全式的无印良品美学,享受清新的日式风格之外,也能好好畅游在这书籍的海洋。 无印良品一向以致力于倡导简约、自然、质感丰富的现代生活著称,它的产品特点是使用可持续的材料,尽量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并以合理的价格发售。只要了解它的营销推广主题–“素材的选择、工序的检讨、包装的简略化“–就能够明白,这在当今好大喜功、极尽奢华的社会风气面前,独树一帜。 无印良品的最大特点之一是极简。它的产品拿掉了商标,省去了不必要的设计,去除了一切不必要的加工和颜色,简单到只剩下素材和功能本身。除了店面招牌和纸袋上的标识之外,在所有无印良品商品上,顾客很难找到其品牌标记。在无印良品专卖店里,除了红色的“MUJI”方框,顾客几乎看不到任何鲜艳的颜色,大多数产品的主要色调都是白色、米色、蓝色或黑色。 在商品开发中,无印良品对设计、原料、价格都制定了严格的规定。例如服装类要严格遵守无花纹、格纹、条纹等设计原则,颜色上只使用黑白相间、褐色、蓝色等,无论当年的流行色多么受欢迎,也决不超出设计原则去开发商品。 为了环保和消费者健康 无印良品 规定许多材料不得使用 为了环保和消费者健康,无印良品规定许多材料不得使用,如PVC、特氟隆、甜菊、山梨酸等。在包装上,其样式也多采用透明和半透明,尽量从简。由于对环保再生材料的重视以及将包装简化到最基本状态,无印良品也赢得了环境保护主义者的拥护。 此外,无印良品从不进行商业广告宣传,就如无品牌产品(No Brand)创办人木内正夫所说的:“我们在产品设计上吸取了顶尖设计师的想法以及前卫的概念,这个就起到了优秀广告的作用。我们生产的产品被不同消费群体所接受,这也为我们起到了宣传作用。” 有人认为,与其说无印良品是一个品牌,不如说它是一种生活哲学。它不强调所谓的流行,而是以平实的价格将还原了商品价值的真实意义,并在似有若无的设计之中,将产品升华至文化层面。如今,无印良品的产品种类已达到6000种左右,国际著名的财经杂志《福布斯》(Forbes),也曾经将它评为全球最佳中型企业。 无印良品最早为1980年代日本(Japan)公司–西友(The Seiyu, GK.)的自有品牌,创立建议来自于日本季节集团(Saison Group)创始人堤清二(Seiji Tsutsumi)和其友人设计师田中一光(Ikko Tanaka),以对抗既有的“品牌”为主要概念。 当时1980年代初期的日本设计界中,最主流的是以视觉强化品牌识别,并透过有效的装饰来加强品牌区隔,但时任西友总裁的堤清二却觉得市场过于色彩喧嚣,而提出了“反品牌”的想法。 他找来了几位知名的设计师好友如田中一光、小池一子、天野胜和杉本贯志开会沟通想法,最后在西友百货当中,开设了“无印良品”,一开始只有9种家用品和31种食品。当时品牌由日暮真三和田中一光使用英文“无品牌的商品”的日文发音直译命名。最初的宣传标语“有理由的便宜”则由小池一子提出。 季节集团解散后,集团内的各子公司彼此关系薄弱,无印良品在获得日本全家便利商店(FamilyMart)投资后,进而强化了与其他子公司的关系。1982年,无印良品开始批发商品给其他合作商店。同年,无印良品设计出自己的脚踏车,称为“22 inch bicycle”。 离开一贯原则–“质朴” 无印良品曾经遭遇危机 2001年的时候,无印良品曾经遭遇危机,当时是松井忠三(Tadamitsu Matsui)担任社长,公司情况非常糟糕,无印良品首次出现赤字、增长放缓、利润下滑、士气低迷。适逢无印良品诞生20年,并从其母体西友分离,以“良品计划股份公司”名义独立经营的第10年。 此前,无印良品一直保持着高速增长。即便在那个“泡沫破裂后失落的10年”中,其他百货公司和知名零售商纷纷沉寂,无印良品都没有出现赤字,1999年更是实现了1066亿日元的营业额,普遍收益(营业利润与营业活动以外的收入合计得出的收益)达到133亿日元。这一度被商界称作“无印良品神话”。是否“无印良品时代将要终结”?公司内部开始蔓延“无印良品不行了吧”的消极情绪。 当时,摆在松井面前的通常选择是,先采取裁员和提前退休的方式减少人员开支,撤销不赚钱的部门,以及变卖资产。但是,松井认为,这些都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当务之急是,找到隐藏在无印良品内部的根源性问题究竟是什么? 是创新跟不上客户的需求?还是经验主义使得员工没有主动性和积极性? 松井细心研究了无印良品当时的状况,他冷静地发现了造成无印良品危机最直接的原因:接连开设大型店铺,导致投资成本超过预算,以及伴随着店铺大型化而导致商品数量过度增加。 松井借此列出公司状况恶化的6个管理方面的问题: 1.企业内部弥漫着骄傲自大的情绪; 2.高速发展导致的大企业病; 3.急功近利导致的短期决策; 4.品牌效应的弱化; 5.战略失误; 6.社长交接前没有建立一定的机制与企业文化。 造成这些问题的关键,是无印良品离开了其一贯的原则–“质朴”。一旦离开了支撑公司发展的核心理念,就等于是离开了无印良品在市场上的独特性,离开了客户喜欢无印良品的理由,这是对自己信念的背叛。所以,要想实现复苏,唯一的办法就是回归“质朴”这一无印良品安身立命的哲学理念。 松井的质朴改革立竿见影。上任两年,无印良品扭亏为盈;而到了第5个年头,无印良品年度营业额达到1401亿日元,普遍收益156亿日元,打破过往的纪录。2007年更是创下新的纪录,当年取得总营业额1620亿日元和普遍收益186亿日元的好的业绩。 无印良品从此在市场上成为“无印的印记”,因为此时无印良品已发展成为一个公认的日本国民品牌。从2011年起,无印良品连续3年进入了“我喜欢就职的公司”排行榜前25名。公司招聘员工不设定男女比例人数,而是论能力聘用,具有完善的生育和养老制度、不鼓励加班,受到员工喜爱。 你若要问松井忠三,什么是无印良品实现V型复苏的秘诀,他会禅意地微微一笑,“质朴。没有质朴,就没有无印良品,也就不会有无印良品的良好业绩”。

Highline 品牌故事

拥有完善商业设施 灵市颐思殿酒店(Eastin HotelPetaling Jaya) 4家餐厅无微不至为顾客服务

Post Views: 39,671 位于马来西亚八打灵再也(Petaling Jaya,Malaysia)的颐思殿酒店(Eastin Hotel)是以最完善的商业设施驰名城内外。它于2012年耗资3000万令吉翻新装修,以内外焕然一新、堂皇富丽的姿态迎接到来的客人,成为了城中商业人士公干时期最爱入住的商务酒店之一,同时也是让马来西亚人感到骄傲的本地品牌国际商务酒店。 颐思殿酒店曾经连续4年,即2003年至2006年获得由亚洲酒店白金奖(HAPA)颁布的最佳4星商务酒店奖项,以及在2012年获得由TripAdvisor颁发至高荣誉的2012年卓越证书奖。 这家酒店是由CP集团(CP Group)所兴建及拥有,而CP集团则是由拿督陈秋标(Dato’ Tan Chew Piau)所领导。除此之外,酒店内所设的4家餐厅也赢得不少奖项,这包括SwezBrasserie餐厅获得最佳全天候餐厅、Ee Chinese Cuisine餐厅获得最佳中菜餐厅奖以及Eyuzu Japanese Cuisine获得最佳亚洲菜肴餐厅奖。 因此,不论是庆祝任何佳节喜庆,不妨选择颐思殿酒店的餐厅,因为这里的餐厅将让你有意外的惊喜,并让你欢度一个美好和难忘的佳节。 颐中餐厅(Ee Chinese Cuisine) 被誉为城中最佳中餐厅之一 颐中餐厅(Ee Chinese Cuisine)是一家以合理的价格奉上高素质中餐并被誉为城中最佳的餐厅之一。现在就前来颐中餐厅品尝北京填鸭、铁板烧酱料烤鳕鱼、澳洲龙虾,健康熬汤、鲜美点心以及其他道地广东美味佳肴。 这家餐厅所烹制的美味点心,是目前可品尝到的最好吃点心之一。从油炸乃至蒸煮都那么鲜美,而招牌甜品如奶油蛋挞也是其中一道必试的食品! 颐中餐厅被亚洲礼待业(Hospitality Asia)评为“十大最佳亚洲料理餐厅”(Top 10 Best Asian Cuisine Restaurant)之一。颐中餐厅是一家无猪肉的餐厅,是客户承办任何活动,诸如生日派对、婚礼晚宴,或周年庆的最佳选择。 客户甚至可以在此处承办任何类型的私人活动,因我们具备7间私人房间(最大的私人房间可容纳16人),以及4间可合并成1间房,可容纳40人的私人房间。此外,客户也可在颐中餐厅内承办可容纳多达180人的开放式自助餐活动。 9月份促销活动: 现在就来享用颐中餐厅主厨所推出的特别促销。各类美味佳肴供选择,如椰子炖海鲜鱼肚汤、煎酿四指马鲅鱼、杏仁片加咸蛋油炸鸡,以及其他鲜美食品等。 在这一年的中秋佳节,就来品尝我们自制的月饼吧。颐中餐厅在这个佳节里为您推出健康美味的月饼供选择,备有六谷粗粮(six coarse grains)、绿茶、红枣,甜美番薯及姜茶口味。 除了上述健康甜美的口味之外,颐中餐厅还推出让人吃了回味无穷的猫山王榴莲冰皮月饼。这种高档且数量有限的月饼是以新鲜猫山王榴莲果肉制成,肯定可满足所有喜爱榴莲风味的食客。 这些美味月饼将装在由我们精心设计的礼盒中,每盒可装入4粒月饼或8粒迷你月饼,而每粒月饼的售价则是13令吉起。若您订购至少50盒月饼,即可享有从70令吉起的特别优待价格。 若您订购至少15盒月饼,您就可自行设计这些月饼的包装,诸如可在包装袋附上具备公司名,公司标志和祝贺词等的个性化标签等。以此作为中秋佳节里,向同事、商业伙伴、家庭,亲友甚至邻居送礼再适合不过。 欲知更多有关灵市颐思殿酒店月饼或进行订购,可从今天起至2015年9月27日早上11时至晚间10时拨打03-7628 7338联络颐中餐厅。您也可以传真或电邮的方式进行订购。 Swez Brasserie餐厅 提供绝佳的用餐气氛 获得亚洲礼待业(Hospitality Asia)评为“十大最佳全天候餐厅”(Top 10 Best All Day Dining Restaurant)的Swez Brasserie餐厅是一家被自然光所笼罩的简便且和睦的国际性自助餐厅。由地板延伸至天花板的大型窗口,以及绿色与柔软的景观,为食客带来开胃和交流的光亮且愉快的氛围。 […]

品牌故事

中国(China)最大餐饮O2O平台之一 饿了么(ele.me)  冀搭建线上和线下外卖”生态系统”

Post Views: 40,603 引言 “饿了么”(ele.me)是中国(China)最大的餐饮O2O平台之一,创立于2009年4月。早在创业之初,市场上并没有O2O的概念,更不用提餐饮O2O了。但仅需近3年的时间,该公司的交易额迅速突破10000单,成为中国最大的订餐网站。现在就随《大橙报》来了解“饿了么”的成长故事。 饿了么(ele.me)于2015年8月28日宣布,该公司完成了6亿3000万美元新一轮(F轮)融资。本轮融资由中信产业基金(CITICPE)、华联股份领投,华人文化产业基金(China Media Capital)、歌斐资产(Gopher Asset)等新投资方,以及腾讯(Tencent)、京东(JD.com),和红杉资本(Sequoia Capital)等原投资方跟投。华兴资本(China Renaissance)担任本轮融资的独家财务顾问。 6亿3000万美元的融资,让饿了么创下全球外卖平台单笔融资金额的最高纪录。融资后,该公司估值超过30亿美元,与美国(United States)的GrubHub、德国(Germany)的Delivery Hero,以及英国(United Kingdom)的JustEat同为全球价值最高的外卖巨头。 饿了么是中国(China)最大的网上订餐平台。截至2015年7月,公司员工突破1万人,在线订餐服务覆盖260多个城市,用户量近4000万,加盟餐厅近30万家,日交易额超过6000万人民币,超过98%的交易额来自移动端。 该公司还是中国最大的“即时配送”平台,在上海(Shanghai)、北京(Beijing)、广州(Guangzhou)等25个一二线城市拥有超过4000人的专职配送团队、超过20万人的兼职配送团队,为2万余家连锁品牌商户、10万多家本地中小商户提供即时配送服务。目前该公司的开放配送平台已覆盖全国260多个城市,日峰值配送订单突破80万单。 中信产业基金在饿了么上一轮融资中即是领投方,本轮融资继续领投。该基金表示,饿了么以外卖业务为核心,以开放配送平台为基础,不断扩展上下游业务线,投资者极为看好饿了么的巨大潜能。 本轮融资中,华联股份增资9000万美元。资本投资之外,华联股份更看好与饿了么在资源、业务方面的互补。华联股份所运营的社区购物中心,可通过饿了么的交易平台与即时配送平台,实现从线上到线下直达社区居民。 饿了么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员张旭豪表示:“作为最早和最大的餐饮O2O平台,我们专注于连接“跟吃有关的一切”。六年来饿了么的高速成长和不断完善的业务形态,以及领域内巨头纷纷入局,都证明了市场大有可为。我们将把新的融资继续用于拓展交易平台、搭建即时配送平台、提升用户体验。同时,我们融资的步伐也将会继续:即时配送平台作为到家服务的基础工程,体量巨大,需要更多资本助力成长。” 从2011年到2015年9月之间,他们总计共获得了六轮融资:A轮,2011年3月来自金沙江创投(GSR Ventures)的数百万美元;B轮,2013年1月来自经纬中国(Matrix Partners)、金沙江创投的数百万美元;2013年11月,成立4年零7个月之后,完成2500万美元C轮融资,领投方为红杉资本,而其A轮投资方金沙江创投、B轮投资方经纬创投跟投;D轮,2014年5月,在成立5周年之际,获得大众点评(dianping.com)8000万美元投资,成为其深度战略合作伙。 E轮,就是2015年1月份,“饿了么”对外宣布,获得了中信产业基金、腾讯、京东、大众点评、红杉资本联合投资的3亿5000万美元。 后来,张旭豪表示,实际上E轮融资在2014年12月就完成了。 值得一提的是,大众点评的最大持股股东是腾讯,持有前者的约20%股权。 拿到融资之后,“饿了么”都做了什么呢? 一、是开放更多的城市,这显而易见。 二、是开拓白领市场。与淘点点(www.taobao.com/market/dd/)、美团(www.meituan.com)、大众点评涉足诸多O2O业务不同,“饿了么”目前正专注外卖市场,他们现有的都是高校用户,大多数区域的白领用户并没有覆盖到。所以,这就成为“饿了么”融资后的一个重点,同时这也是“饿了么”引入这么多战略合作伙伴的意义。众所周知,无论大众点评,还是京东和腾讯,都有着相当丰富的白领资源。 三、是物流的要求就会越来越高。“饿了么”从2014年开始,在上海和北京组建自营的配送队伍,并不断加大这方面的投入,搭建以自有物流为核心、社会化物流为辅助的智能化物流平台。 总结以上3点,或可得到一个大概的概念:“饿了么”有了合作伙伴的流量,有了自有的流量和物流,也有了支付场景,并形成一定规模,毫无疑问将会成为一个三位一体的综合性O2O平台。 “饿了么”整合了线下餐饮品牌以及线上网络资源,用户可以方便地通过手机、电脑搜索周边餐厅,在线订餐、享受美食。与此同时,“饿了么”向用户传达一种健康、年轻化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除了为用户创造价值,“饿了么”率先提出客对客(C2C)网上订餐的概念,为线下餐厅提供一体化运营的解决方案。 而早在2009年“饿了么”创业之初,市场上并没有O2O的概念,更不用提外卖行业的O2O了。直到今天,这也是一个很新的市场。 2009年4月,“饿了么”网站正式上线;5个月后推出餐厅运营一体化解决方案;6个月后日均订单突破1000单;1年零1个月之后,“饿了么”网站2.0版本上线,各方面性能均有所提升;1年零2个月之后,“饿了么”推出超时赔付体系,建立行业新标准;1年零4个月之后,公司规模扩张,喜迁新址;1年零7个月时,“饿了么”的手机网页订餐平台上线。 “饿了么”成立2年零1个月的时候,交易额突破2000万人民币;2年零3个月时,成立北京分公司、杭州(Hangzhou)分公司;2011年12月,交易额突破10000单,成为中国最大的订餐网站;2012年3月,成立广州分公司、天津(Tianjin)分公司,团队规模超过100人;成立3周年时,推出微信iOS版应用1.0上线;4个月后又更新了iOS版应用2.0上线,并提供免费下载;5个月后接着推出在线支付功能,及餐厅超级结算系统,率先形成网上订餐闭环系统。 饿了么成立于2009年,其创办人为1985年出生,上海交通大学(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毕业的硕士研究生–张旭豪(Zhang Xuhao)。 张氏和他的几个伙伴康嘉,汪渊,叶峰、曹文学全都来自于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4月,他们看中了餐饮外送行业,因而开发网络订餐系统,使餐饮业逐步走向信息化。 正巧,交大软件学院的叶峰也看好这个创业“突破口”。于是,“饿了么”网络订餐系统的“交大帮”就这样初步形成了。创业伊始,大家还讨论过公司的名称问题,但最终,“饿了么”这句学生间的点外卖口头禅最终胜出,以它的亲切顺口成了公司的响亮大名。 最初的启动资金全靠几个人东拼西凑,连学费都没能幸免。为了全情投入且发现无法兼顾学业之后,张旭豪更主动地放弃去香港理工大学(Hong Kong Polytechnic University )深造的机会,与康嘉一起选择休学,却并不忌讳背靠上海交大的资源和光环,为饿了么谋求校园之外的生路。 “饿了么”团队刚开始时曾承包过一家餐饮店的外卖业务,用来熟悉“行情”。作为团队的领头人,张旭豪几乎连续几个月每天只睡四到五个小时,常亲自“披挂上阵”送外卖,狂风暴雨也从不间断。 打着上海交大大学生创业团队的旗号,张旭豪积极参与全国多个创业大赛,并且成功吸引了VC的早期投资。这是张旭豪的第一个创业项目,刚创立公司时他才24岁。 张旭豪从不遮掩自己的野心,要搭建一个连接线上和线下的外卖“生态系统”。但是成功与否的关键向来不在线上部分,线下部分才是模式能否存活的核心指标。 张旭豪也表达了他的目标:“要让每个城市的十字路口,都有正在送餐途中的饿了么配送员,无论他是我们雇佣的还是来自第三方的,或是接入的社会化运力,送餐车辆永不熄火。”

Highline 品牌故事

国际休闲服装品牌 优衣库(UNIQLO) 实现线上与线下串联产生经济传导效应

Post Views: 40,502 优衣库(UNIQLO)是日本(Japan)乃至全球的著名服装品牌。其英文全名UNIQLO是Unique Clothing Warehouse,即Unique(独一无二)和Clothing(服装)这两个词的缩写。它的内在涵义是指通过摒弃不必要装潢装饰的仓库型店铺,采用超市型的自助购物方式,以合理可信的价格提供顾客希望的商品。现在就随《大橙报》来了解这个知名品牌的成功之道。 作为一家国际休闲服装品牌,优衣库(UNIQLO)在近30年的时间里,实现线下店面快速扩张,在一线城市占据一席之地。但是在互联网经济新形势下,迫于线上电商的销售形势压力,很多的零售企业开始进行线下实体店面收缩战略,结果却得不偿失,很难做得到线下实体店与线上电商之间的平衡。 然而,优衣库的互联网转型却独树一帜,以每年38家新店的速度进行扩张,销售重心倚重于线下实体店,在于优衣库成功地将线上与线下实现串联,产生了经济传导效应。 基于互联网经济的发展,很多的服装企业乃至零售企业虽然已经摸到“O2O”的触角,但如何更好地让消费者自发性地进行参与,主动从线下购买参与到线上互动,优衣库可谓有自己一套的良策。 此前,优衣库在店内安置一台大型装置–试衣魔镜,这台装置在店内一经展出就成功地捕获了消费者的芳心。线下的消费者在“试衣魔镜”面前,将自己搭配试穿的服装进行拍照留念或视频拍摄,试衣完成之后,装置自动出现优衣库的微信二维码,消费出于照片展示和分享朋友圈的心理状态,必然会自动进行扫码,这场活动让优衣库在不知不觉中粉丝数量激增。 优衣库能够成功地吸引消费者,就是因为它们为消费者创造了一个随时都可以分享的场景。在线下实体店中放置二维码,通过各种手段的促销活动最大限度的吸引消费者成为粉丝群体已经不足为奇。 优衣库在这种吸引粉丝方式的基础之上,充分利用人们的分享心理,紧随当下的分享经济热潮,挖掘消费者主动分享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他们自发性地拿出手机进入到优衣库的线上商业圈,产生对品牌的关注和不断地互动活动。 优衣库到2014财年结束时,在整个大中华区开设374家店铺。这样的扩张战略,必须有足够的客源和新消费群体的加入,而这些正是互联网所能带给优衣库的。 在优衣库成功地将线下消费者引流到线上后并不意味整个传播过程告一段落,该品牌还要从现有的线上资源中延伸出更大的传播价值。基于互联网分享机制的不断完善,消费关系正在不断地发生变化。在互联网时代,每个消费者都有可能兼具多重身份,实现从消费者到传播者再到销售者的转变。 优衣库突破限制 简化线上传播步骤 在看到线下消费者对服装搭配、转发朋友圈的浓厚兴趣后,优衣库将虚拟的搭配装置应用到了线上。在优衣库的官方微信中,不能进店现场体验的在线用户可通过互联网虚拟化进行体验。 用户可以上传自己搭配风格的照片,分享到朋友圈、引发朋友点赞,领取活动优惠,也可以在“搭出色”活动中选择自己喜欢的贴纸与自己上传的照片进行搭配,分享到朋友圈。 优衣库通过简化线上传播步骤,减少线上传播的限制,最大化地利用消费者实现信息的散射,实现零成本的传播效益。 将线上虚拟的粉丝人群转化成为线下实体店中的人流和现金流才是优衣库的真实目的所在。 优衣库的线上引流和线上传播积累了大量的人气,增加了优衣库品牌的知名度和参与人数。线下的优衣库实体店中,大家纷纷慕名而来,现场体验试穿搭配的乐趣。线下的13家城市和15家实体店中,优衣库成功的实现了参与人数超过2万6000人次的突破,实现了销售业绩的增长。 在互联网经济形态下,消费者关注哪里,哪里就会有利可图,眼球经济成为一种新的经济增长点。优衣库通过了具有吸引力的线下活动活跃线上气氛,再通过线上免费的传播吸引消费者视线,成功地将优衣库推到了舆论关注的“风口浪尖”,也毫无争议的最大限度实现粉丝回流,线下获利。 优衣库最大的成功不在于想出了类似“搭出色”这样有趣的主题活动,而在于以活动为点,串联线上与线下,实现从下至上,再从上到下这样的一个循环体系,抢先一步圈占顾客和用户,实现营销价值的最大化。 优衣库所打造的这种由点到线再到面的运营模式不仅超越普通零售业态的运作方式,打破了线上与线下单线引流的法则,而且还融合线上与线下,进行“O+O”战略布局,打造出了优衣库在互联网经济下的品牌传奇。   优衣库是日本著名的服装品牌。其英文全名UNIQLO是Unique Clothing Warehouse,即Unique(独一无二)和Clothing(服装)这两个词的缩写。它的内在涵义,是指通过摒弃不必要装潢装饰的仓库型店铺,采用超市型的自助购物方式,以合理可信的价格提供顾客希望的商品。 该品牌以为消费者提供“低价良品、品质保证”的经营理念,在日本经济的低迷时期取得了惊人的业绩。它向各个年龄层的消费者提供时尚、优质和价格公道的休闲服,款式新颖,质地细腻。 创造优衣库品牌的迅销集团,前身是1949年3月份开业的山口县(Yamaguchi)的个人企业,1963年5月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原名为小郡商事株式会社,1991年改为现在的名字。 真正将优衣库和迅销集团发扬光大的,是日本首富柳井正(Tadashi Yanai)。他是于1949年2月7日出生在山口县宇部市中央町。 从早稻田大学(Waseda University)政治经济学系毕业后,柳井正在日本著名的零售企业–佳世客(Jusco)工作过短短的9个月。积累了经验后,1972年,他加入了其父创办的零售企业–小郡商事。 基于佳世客的工作经验,柳井正觉得小郡商事的商品摆设、流程等的效率太差,因此虽然有获利,但是很难赚大钱。年轻气盛的他,开始用自己的方式管理这家店,只是这么一来,老员工当然无法接受,于是相继离职,六名员工最后只剩一人留下来,从进货、整理库存、销售、打扫,两个人包办所有工作。 1984年,他继承父亲成为小郡商事的社长。接管家族店面后逐渐扩张并于80年代创立Unique Clothing Warehouse仓库美式贩售店,打破库存场地与店面不能合一的迷思,在当年这是产业创举也降低许多成本。当年正是日本社会奢华之风盛行,他却将眼光对准了普通老百姓,决定主打廉价、日常服装的销售。 1984年6月2日,柳井正在广岛(Hiroshima)开了第一家优衣库,不过当时的名称是“Unique Clothing Warehouse”,由此开始了“称霸日本”之路。他选定广岛市中区袋町开这家店。 1991年,柳井正将小郡商事改名为迅销集团,并且将它作为公司的宗旨,全力打造“时尚快餐”。 1994年7月份,柳井正如愿将身为优衣库控股公司的迅销集团在广岛证券交易所上市。在1997年4月,该公司转至东京证券交易所(Tokyo Stock Exchange)上市。 根据东京证券交易所的最新资料显示,迅销集团曾在2015年7月杪升至6万1970日元的历史高点,市值达到惊人的6兆5734亿日元,但随后逐步回软。截至8月25日,该股的股价为47975日元,市值为5兆零889亿日元。 身为优衣库和迅销集团掌舵人的柳井正,其身价也因此而水涨船高。根据《福布斯》(Forbes)的最新数据显示,他在截至2015年8月25日为止的财富净值达219亿美元,稳居日本富豪榜之首,而他在全球亿万富豪排行榜中则排名第41位。

Highline 品牌故事

通过3大新技术引入与支撑 百度外卖(waimai.baidu.com) 迅速引领中国(China)白领外卖市场

Post Views: 40,075 引言 百度外卖(waimai.baidu.com)是中国(China)搜索巨擘–百度(Baidu)的O2O业务臂膀之一,于2014年5月20日正式上线。经过一年多的耕耘后,前者如今已在中国全国白领外卖市场牢牢占据领先位置。从这家公司身上不仅可以看到互联网+的巨大潜力,同时也看到了技术在互联网+时代的巨大支撑力。现在就随《大橙报》来了解这家公司的成长故事。 近期,媒体报道了网络外卖火爆的市场行情,其中国外的网络外卖送餐员月薪,堪比快递员的现象引发了业界极大关注,这也折射出在人力成本与租金不断上涨、互联网冲击下,餐饮O2O发展的火热势头。 O2O指的是离线电子商务模式,它通过网上发布信息并提供服务,吸引用户线下体验的模式运行,餐饮O2O则指的是在网上发布餐饮信息与服务,吸引消费者线下就餐的电商模式。 2015年7月30日,在中国(China)和香港(Hongkong)经营快速休闲连锁餐厅的味千中国(Ajisen Ramen)宣布通过旗下公司–Ajisen Investments与投资机构Hina及Hanking成立合伙企业,拟向百度(Baidu)旗下O2O公司之一–百度外卖(waimai.baidu.com)项目投资约7000万美元,占该项目低于10%权益,其中前者方面承诺出资6000万美元。 味千中国表地,公司董事会认为中国食品速递及外卖业务蕴含潜在投资机会,日后可能会蓬勃发展。 在落实上述企业活动的几天前即2015年7月28日,百度首席执行员李彦宏(Robin Li)在该公司财报电话会议中透露,该公司已拆分百度外卖以及91桌面(zm.91.com)两大业务独立发展,而百度外卖也已经完成2亿5000万美元融资。 对于公司O2O业务,李彦宏称:“这个行业处于发展的初期,所以公司的投入比较大,以确保其能取得成功。百度糯米(www.nuomi.com)的同比增长率达到了200%,而百度外卖的环比增长率达到100%,在这一个领域,百度最终将获得很大的市场份额,但是目前无法预知是这个时间是三年还是五年。” 外卖这个古老的行业 正借助技术悄然改变 外卖这个古老的行业正在借助技术悄然改变,百度外卖依靠他们雄厚的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将外卖运营的异彩纷呈,让人拍手叫绝。 一份文件让人工智能成为了镁光灯的焦点:中国国务院近日发布关于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在意见中,人工智能成为中国发展“互联网+”重点布局的11个领域之一;要求进一步推进智能决策控制技术的研究和产业化。 人工智能如何推动着“互联网+”发展?百度外卖就是一个很成功的案例–依靠先进的智能决策控制技术,实现业务高效运转。 百度外卖是于2014年5月20日上线。在最初上线时,以开放平台的方式运营,线上接入合作外卖O2O公司,线下采用合作外卖O2O公司的物流,自己仅提供平台。在2014年的下半年,该公司开始进入自营阶段,线上的餐厅由自己去谈折扣。 在不久前,百度高级副总裁王劲就曾表示,该公司未来很有可能成长成为中国最大的外卖餐饮公司。这也许并非一句虚言。现在就来看看百度外卖是如何通过技术来实现这个愿景。 互联网外卖服务可以让用户足不出户,在家里享受各个门店的美食。这个服务也面临一些非常现实的问题:海量的订单、广袤的送餐区域、各类差异化的需求、明显分化的高峰期… 每天,百度外卖要接收到百万级别的订单,当系统收到这些订单后,要及时的将订单分配给最合适的送餐骑士。看似简单,实际处理起来却又复杂了很多。这里,百度外卖面临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如何判定是否是最适合送此订单的骑士? 距离当然是很重要的指标,距离取餐餐厅越近的骑士,似乎可以更快的取到订单中的餐饮。但事情并没有这么简单,另一个重要的问题是餐厅接到订单需要分配给厨师,厨师接到订单需要花时间制作。理想的状态是:厨师在做饭的时间刚好是骑士行驶在道路上的时间,骑士抵达餐厅取餐时,厨师刚好炒完菜,这样效率最高。 同时,这名骑士是只取一份餐,还是同时取数份,再统一配送,现在天气状态如何,路况状态如何…一次取餐送餐的过程中,拥有大量的决策因素需要考虑,系统就需要综合判定何种方案是最优的方案,能够让骑士始终保持在高效运转状态。 设想一下,用人力来完成这个工作是什么样的场景:首先骑士需要在大脑中简单预判下比较合理的送餐路线,然后比照下一组订单的取餐餐厅地点,再打开地图的软件,结合当前路况信息,规划好一次行程。显然,这样的工作流程不那么让人开心,即便有工作规范要求如此操作,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往往又大变样,回到最原始的方式–各自按照经验来走! 百度外卖 全智能调度系统功能大 上述的工作,全都由百度外卖全智能调度系统来完成–这个系统,正是中国国务院“意见”所提到的智能决策控制技术的应用范本。 通过智能计算与决策,调度系统能够在众多骑士中选出最适合的人,将订单派给他并为骑士规划最佳送餐路径。这使骑士送餐效率大大提升,同时用户的等待时间也得到极大的缩短。 除了智能决策控制技术外,看似简单的外卖系统还需要融合大量的先进技术,从数据中心,到云计算、云存储平台,再到应用层的部署、大数据的应用、模型的建立等。 一般来说,一次订单的分配往往需进行上亿次的计算,这是典型的大数据应用场景。基于分布式计算、实时流式计算与大数据分析,百度外卖举重若轻,将每日数百万级的订单分配到各个骑士手中,完成外卖的O2O闭环打造。 在百度外卖日常的运营中,产生的数据也是以海量计,这些数据被赋予重要的使命。通过对过往数据的分析,该公司可精准地发现和定位各类问题,从而寻找解决方案。 除此以外,通过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技术,百度外卖建立了一套先进的模拟系统,可以对外卖的整个流程进行反复重演、推导和预测。对于整个外卖流程的不断优化可平滑的进行,所有的流程升级、业务升级,可直接在充满智慧的模拟系统中验证可行性,业务的升级可以以天为单位,每天迭代升级。 值得一提的是,从2015年7月上旬开始,包括药给力、壹药网、京卫大药房、百姓阳光大药房等众多知名线上线下售药平台将陆续接入百度外卖,以北京(Beijing)为核心辐射全国范围。 在配送方式上将采取平台以及药店自配送与百度外卖骑士相结合的方式,为用户提供更高效、更优化的药品外卖体验,据了解,用户在百度外卖接入的药给力下单之后,最快1小时即可送达。 在百度外卖身上,不仅可以看到互联网+的巨大潜力,也看到了技术在互联网+时代的巨大支撑力。在传统的模式之下,随着外卖订单量的增长,业务响应能力将逐步成为瓶颈,当业务量到达一定程度之后,尽管市场仍然有巨大空间,业务的承载能力已经逐步饱和,增长速度急剧下降。 通过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的引入,业务瓶颈将被消除,百度外卖做了一个非常生动的诠释:他们的业务扩张可以不断加速,在很短的时间内,在全国白领外卖市场牢牢占据领先位置。这正是互联网+的巨大魅力,也是互联网+带来的巨大变革。 百度的成功 为李彦宏聚集庞大财富 百度外卖是百度的O2O业务臂膀,后者是全球最大的中文搜索引擎、最大的中文网站,于2000年1月创立于北京中关村。 百度的成功,为李彦宏聚集了庞大的财富。据福布斯(Forbes)最新资料数据显示,李氏在截至2015年8月13日为止的财富净值达116亿美元,在全球亿万富豪榜上排名第62位,而在中国富豪榜上则居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