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ghline 封面人物

中国(China)公司 北极光创投(Northern Light Venture Capital)创始人 邓锋(Deng Feng) 适应市场趋势找到属于自己的模式和竞争力

Post Views: 64,517 作为北极光创投(Northern Light Venture Capital)创始人、董事总经理邓锋(Deng Feng)以丰富的投资经验和深厚的投资功力闻名创投界,而且深受创业者喜爱。 邓锋表示,宏观来讲,投资人投资主要看两点:一是团队基因,二是社会大的发展趋势。 创业团队需要什么样的基因呢?邓锋以2015年下半年的“资本寒冬”举例,认为2015年下半年融资变得困难,最能看出一个创业团队的基因和功力。“融资变得困难了,口袋缩紧了。这时候,就考验一个团队过冬的能力了。一方面是在没有新的融资进来的情况下,能否继续活下去;另一方面是能否在市场环境变糟糕的背景下,找到属于自己的模式和竞争力。”邓锋说道。 这位北极光创投创始人还举例解释了一个创业团队的基因:“我们投了一支团队,2015年下半年没融到钱,也没跟我们说,就自己几个合伙人砸钱进去做,后来我们都惊呆了,觉得这样的团队一定能干成事儿。” 北极光创投其次关注的是社会大的发展趋势,邓锋认为这种趋势包含未来5到10年社会的内在驱动力所在。 “第一个大方向是大消费升级,这和中产阶级的成长息息相关,这种消费升级会体现在衣食住行方方面面,消费类和娱乐类会是消费升级阶段性进步的类别。”邓锋说,“其次是互联网+,无论是零售还是医疗,都是互联网继续向传统产业结合过程中出现的趋势,另外还有企业级的服务等等。” 最后一个趋势,北极光统称为高科技。包含芯片、智能系统,AI和基因等方面。邓锋强调高科技是北极光创投始终关注的领域,而且也是风险投资的核心所在,因为这些高科技中包含了未来商业创新。每一次变革都将带来一个领域的大变革。 邓峰是在1963年出生。小时候,由于父母工作的原因,需要经常搬家,造成他的学业难以保证。他曾经上过三次二年级。留级往往会对学生的心理造成不好的影响,但对他的影响却相反,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因为留级,老师教的知识,他早就懂了,许多同学便向他请教。在同学面前,他俨然是一个小老师,这使得本身的自信心逐步建立起来。为了维持自己的骄傲,他便更加努力地学习,从此越学越好。 凭着这种骄傲,邓锋最终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清华大学。他曾说,让自己引以为豪的并不是创立NetScreen公司,而是他在清华大学求学的经历。 加入英特尔(Intel) 邓锋认真学习大公司管理模式 邓锋说,自己一生中做得最对的一件事就是在清华读书。在清华的学生生涯对他后来的事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可以说,邓锋创业前的锻炼,创业领域的选择和创业团队的建立都与这一段求学生涯不无关系。 1986年,他毕业于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早在读本科时,他就通过提供科技咨询勤工俭学。1987年,已经开始在清华大学读研究生的邓锋,在校园里租了3间房,领着一帮低年级学生成立一个实验室,承接各种项目,如电脑照相,很快小有名气,生意越做越好。 从1990年开始,邓锋先后在美国南加州大学(University of South Carolina,United States)电脑工程专业攻读硕士学位,在沃顿商学院(Wharton School of the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攻读工商管理硕士学位(MBA)。但是,博士学位读到一半时,不安分的他就“跑出来”加入芯片巨头英特尔(Intel)做工程师,过着待遇优厚的“金领”生活。 在英特尔,邓锋开始认真地学习大公司的管理模式,为他以后在NetScreen的杰出管理做了准备。直到后来,邓锋回忆起英特尔的管理模式,仍旧觉得自己从中受益良多。在英特尔工作的期间,邓锋慢慢意识到,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安全领域将会获得飞速发展,其中蕴涵巨大的商机,他开始和好友商议创立公司,专做网络安全产品。 在硅谷,邓锋遇到了清华大学同宿舍的同学、当时在思科(Cisco)工作的柯严(Ke Yan)。1997年,邓锋在打篮球时又结识第三个伙伴谢青。三个充满理想的年轻人凑在一块,开始盘算NetScreen的模式。 开始时,三个人都没有辞去各自的工作,而是在邓锋家的车库里,每周六就创业项目碰一次,后来每周两次,再后来每天晚上都见面。 硅谷(Silicon Valley)的车库似乎有一种魔力,很多知名公司都从这里起步,并且迅速发展壮大。史蒂夫·乔布斯(Steve Jobs)在车库里面创办苹果(Apple Inc),比尔·盖茨(Bill Gates)在车库里面搞成了微软(Microsoft),雅虎(Yahoo Inc)创办人杨致远(Jerry Yang)与大卫·费洛(David Filo)是在斯坦福大学共用一个拖车内的办公室,其实也是一个小车库。 1997年春天,如前面所述的各个资讯科技(IT)巨人一样,邓锋等人在自家的车库里开始了创业之路。这也似乎预示他们也会像乔布斯、盖茨等人一样取得非凡的成功。创业并非易事。对于这三位来自中国(China)的年轻人而言,唯一的生存机会就在于推出“革新性的科技”(Disruptive Technology)。 思科提供了成功模式,只要能在技术上实现这一想法,随着网络安全市场不断发展,硬件集成防火墙技术肯定能够获得巨大的成功。怀揣这一梦想,三个年轻人在简陋的车库里开始了充满激情的创业之路。 公司创立五个月后,在天使投资人的穿针引线下,1998年中,以投资雅虎而闻名于世的红杉资本等多家风险投资商,正式向NetScreen投资。自此,邓锋开始从最初与天使投资接洽转变为开始与风险资本接谈,一年后,红杉资本又追加投资。资金注入加速了NetScreen公司技术转化为产品并投放市场的速度。 2001年,NetScreen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3年后,NetScreen被Juniper Networks以42亿美金并购。2004年至2005年,邓锋担任Juniper主管公司战略的副总裁。他还曾获得美国2002年度企业家和2003年度创新人。 2005年内,邓锋带着妻儿和在美国得到的“第一桶金”悄然回国,在北京清华科技园科技大厦这座刚刚落成的写字楼里做起了风险投资。邓锋给公司取名为“北极光”,似乎预示了未来他在中国这片投资的海洋中会再一次发出瑰丽而多彩的光芒。 北极光创投成立宗旨 扶持世界级的企业家 北极光创投是一家以“扶持世界级的中国企业家,培育世界级的中国企业”为宗旨的风险投资机构。创立于2005年的北极光,伴随着高速发展的中国经济快速成长。 目前,旗下管理4支美元基金和4支人民币基金,管理资产总额100多亿人民币。北极光创投的投资机构来自美国、欧洲和亚洲的一流大学捐赠基金、主权基金、家族基金、慈善基金以及国内最优秀的政府背景的母基金等。 北极光先后在高科技、新媒体、通讯(TMT)、清洁技术,消费及健康医疗等领域投资逾百家公司。北极光投资团队在国内外都有丰富的投资、创业和管理经验,对国内外市场有深刻的了解,能够在所投资公司迅速成长的过程中提供必要的帮助。 […]

Highline 封面人物

美国(United States) 国际数据集团资本(IDG Capital)创始合伙人 熊晓鸽(Hugo Shong) “要投资一个行业,一定要亲自试水,否则永远只能在浅滩徘徊。”

Post Views: 61,799 引言 美国(United States)国际数据集团资本(IDG Capital)创始合伙人熊晓鸽(Hugo Shong)在中国(China)投资了60多家网站。他被誉为“中国引入高科技产业风险基金的第一人”、“中国信息的使者”。IDG投资了中国最具发展潜力的网站和高科技企业,获利颇丰,背后上亿美元资本的投资,极大地影响到中国的互联网主流企业的发展。现在就随《大橙报》来了解熊晓鸽。 国际数据集团资本(IDG Capital)创始合伙人熊晓鸽(Hugo Shong)于1955年出生于中国湖南省湘潭市(Xiangtan,Hunan)。他的父亲是钢铁厂的干部,母亲在纺织厂工作。在他年幼时,父亲极尽可能地给他创造一个较安静的成长环境。 由于父亲是钢铁厂的干部,熊晓鸽又喜欢物理,因此,在高考恢复之前,熊晓鸽就在钢铁厂当了四年的电工。中国恢复高考制度后,熊晓鸽1977年顺利考上了湖南大学,但他没有学物理学,而是学了完全陌生的外语专业。这看似随机的专业转化,让熊晓鸽发生从理到文的转变。这一直影响他今后的生活。 大学毕业之后,熊晓鸽不满足在机电部任翻译和英语教师的工作,有着做一流记者的愿望。这推动其不断努力。1984年,他以全国统考总分第三名的成绩,被录取为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新闻系英语采编专业研究生。 那时的执教老师中有几位是来自美国。其中有一位老师特别欣赏他,建议他到美国去走走看看。这位来自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恩师给熊晓鸽写了一封推荐信。恩师在国外享有一定的知名度,再加上熊晓鸽在《中国日报》发表了数篇优秀的英语文章,于是他便被波士顿大学录取。 值得一提的是,他仅用了8个月的时间就修完了全部硕士课程。硕士毕业后,波士顿大学充分肯定了熊晓鸽的学业,给予其奖学金。但不久熊晓鸽又收到了弗莱彻法律与外交学院(塔弗茨大学与哈佛大学合办)的奖学金,于是转学至弗莱彻学院,攻读国际经济与商理博士学位。 不过,熊晓鸽在海外从事的第一份工作还是与传媒相关的职业。1988年暑假,熊晓鸽在弗莱彻学院求学期间,其导师的朋友在中国创办了一份电子杂志,想找有新闻背景又懂电子的人。熊晓鸽前去应聘,很快就被卡纳斯出版集团录取。 出版社也充分认可了熊晓鸽的能力。当熊晓鸽提出学校开学要回去时,出版社不愿再放手,提出丰厚报酬并帮助办绿卡,要求其留下。 熊晓鸽留下了,在《电子导报》做记者和编辑,后升任为亚洲版的主任编辑,且一干就是三年。 将熊晓鸽这个“门外汉”带入风险投资领域的人,是已故IDG创始人派特烈·约瑟夫·麦戈文(Patrick Joseph McGovern)。 他说:“我是认识麦戈文而进入风投行业。如果没有麦戈文,我也不知道我现在会从事什么行业。”熊晓鸽回忆说,“那年,荣毅仁到美国访问,被安排到弗莱彻学院做讲演。我所在杂志社赞助了招待会和晚宴,并请来了很多广告客户,包括麦戈文。那时,我做了荣毅仁和麦戈文之间的翻译。就这样,我们两人相识了。” 1991年7月,熊晓鸽拿到美国绿卡,出版社决定派遣其前往香港工作。他刚就职就展现了一把,12月份他跑到中国,把当时的《国际电子报》合并到IDG旗下的《电脑世界》里。麦戈文看在眼里,自然乐在心里,带他在亚洲跑了一圈,探索新的商业计划。他没有让麦戈文失望,给出了诸多自己的意见。 早前,IDG亚太区已由两个经理人分别负责。因此,麦戈文提出,三人一起分别写一份商业计划,根据计划书决定IDG亚太区总裁之职的委任。当时正值圣诞和新年,原来的两位经理人都度假去了,而熊晓鸽认真地赶制计划书,当他将一份漂亮的商业计划书递交到麦戈文桌前时,另外两位经理人还没有动笔。 熊晓鸽最终获得了IDG亚太区主任之职,从事包括媒体出版、市场调研以及风险投资等方面工作。两年后,熊晓鸽被麦戈文提升为IDG亚太区总裁。 从那时起,IDG投资在中国投资了60多家网站,包括著名的搜狐、易趣、慧聪、当当、腾讯QQ、3721以及8848等。他被誉为“中国引入高科技产业风险基金的第一人”、“中国信息的使者”。IDG投资了中国最具发展潜力的网站和高科技企业,获利颇丰,背后上亿美元资本的投资,极大地影响到中国互联网主流企业的发展。 由创业邦主办的“2016年创新中国春季总决赛”于2016年5月10日至12日在中国北京举行。熊晓鸽出席并演讲时表示,作为著名的风险投资公司,IDG一直在推动着“DEMO CHINA”的发展,熊晓鸽演讲伊始便否认了“IDG不要的项目才拿出来展示”这一质疑。 熊晓鸽表示,“DEMO CHINA”的平台对创业和创投的发展非常重要,各方可以在平台上进行交流和学习。“任何一个商业模式的发展离不开竞争,而竞争中又有更多的合作,归根结底是我们在创造一个健康的行业,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给客户提供最好的服务,这样才使得行业不断地成长”。 随后,熊晓鸽以“新纪元”为题开始了演讲。其认为,当下的中国正处于最好的创业时期,有非常好的创业氛围和政府的相关政策支持,支持创新创业资本非常充足。 “中国目前是基金最多的国家,是好事,但也不是好事”,熊晓鸽话锋一转。 作为老牌投资公司,熊晓鸽直言,现在是“乱拳打死老师傅的时代”–基金太多了,可好的项目是有限的,大家一定要冷静。“作为一个合格投资者,对于任何一个项目必须进行很好的分析,对产品的技术进行很深入的研究,对于主要的创业者团队进行深入了解并成为合作伙伴,他们的执行能力和应变能力非常重要”。 身为美国风险投资公司 IDG很早就看好中国市场 IDG成立于1992年,在北京、上海、广州、波士顿、硅谷等地均设有办事处。 作为最早进入中国市场的美国风险投资公司之一,IDG已成为中国风险投资行业的领先者。IDG合伙人的合作时间超过10年,是中国风险投资行业合作时间最长的专业团队,具有IT、通讯、半导体、医学等技术背景及丰富的管理、风险投资运作经验。出色的业绩及业内的美誉,赢得了创业者及投资者的信赖。 IDG的强大优势之一就是与中国的创业者之间建立了广泛的联络渠道,同时与他们保持亲密的合作关系;对投资组合中的每一家公司,提供资金、经验、商务关系等强有力的支持。 IDG致力于协助中国优秀的创业者共同创建世界一流技术。 熊晓鸽语录 1、我一向以为,要投资一个行业,一定要亲自试水,否则永远只能在浅滩徘徊,无法享受大海弄潮的终极挑战和快乐。 2、如果只想挣钱,风险投资宁愿投资电影公司,也不会投资单部电影。原因很简单,一锤子买卖,风险太大。而我认为,对一个成长潜力无限的产业和市场而言,一定要敢于“走险”。 3、在哲学的观点上看来,劳碌和智慧似乎是根本相左的。智慧的人绝不劳碌,过于劳碌的人绝不是智慧的,善于悠游岁月的人才是真正有智慧的。 4、中国现在有一个让全世界嫉妒的事情,就是很有钱,民间也有很多钱,国家也有很多钱,这个钱怎样高效率的使用起来。现在的问题是,我们的聪明人不少,但是很多制度把自己的手脚给束缚住了。 5、我一向认为中国的市场可能是历史上最难能可贵的市场。这里不仅仅是创业者的天堂,也是投资者的天堂。因为有太多的机会,而且国内的证券市场,包括国外的证券市场,都非常看好中国公司。 6、信心爆棚,这是目前我最大的担心。因为钱多了,你会觉得什么都不怕,这是最容易犯错误的时候。 7、我觉得在中国最激动人心的一点就是,你能够摸索出中国市场上的需求,同时把国内、国外学到的东西,找到很能干的人让它变为现实,实现梦想,我觉得这是中国市场上最激动人心的地方。 8、中国有句俗话,驴多乱叫、马多乱跳、人多乱套。我过去一直说,中国金融服务跟美国相比,美国人才太多了,人多成灾。而且他们很聪明,大家都在那里竞争,就都去创新,创新过度就泛滥成灾了。而我们中国这样的人才又太少。 9、任何一个投资公司想要的是,创造一个很成功的公司。帮助这个公司上市,帮助其取得更多的资金来发展,然后我们退出。退出以后,这个公司还要能够持续地发展,不仅仅是给社会创造更多的财富,也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这样才谈得上成功。 10、我的工作就是做投资,只琢磨3件事:一是市场,二是产品,三是管理团队。实际上,最根本的就是琢磨人。琢磨一个项目进入的时机,还要观察项目的团队对资本的复杂态度。

Highline 封面人物

北京昆仑万维科技(Beijing Kunlun Tech)创始人 周亚辉(Zhou Ya Hui) “每年都有与科技结合的新行业会达爆发点, 这是风险投资(VC)总要寻找的下一个热点。”

Post Views: 61,017 2016年“新财富500富人榜”新鲜出炉了!数据显示,2015年上榜的500富人中,有392人在今年财富继续增长,其中128人(约33%)旗下有公司在创业板或中小板上市。 而今年上榜的118位新富中,旗下有上市公司达105位。其中有67位旗下公司在创业板或中小板上市,中小创继续成为名副其实的创富根据地。同时,A股估值泡沫仍未减。据深交所统计,今年3月创业板的平均市盈率仍有79.8倍。今年新上榜的周亚辉(Zhou Ya Hui),财富高达250亿元人民币,他旗下的上市公司–北京昆仑万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Beijing Kunlun Tech,www.kunlun.com,简称昆仑万维),在计算时点的动态市盈率超过百倍。 作为一个老牌的网络游戏厂商,昆仑万维于2015年1月21日正式登陆深交所的创业板。上市之后的一年间,昆仑万维连续爆出重磅投资,投资行为可谓花样翻新,让人眼花缭乱。最近的一次投资行为就是联合360收购世界知名的浏览器之一–Opera。稍早些时间,昆仑万维还投资了美国(United States)最大的同性恋网络Grindr、欧洲最大的房地产借贷平台之一Lendinvest、中国(China)最大的房地产P2P平台之一的银客网、以及中国最大的记账应用随手记等等。 身为昆仑万维董事长兼总裁(CEO)的周亚辉,近日在媒体沟通会上做了详细的阐述。他表示,昆仑万维不会变成投资公司,但会继续做投资,因为在科技和互联网领域如果不做投资,企业会缺乏对未来变化的敏锐性,不够敏锐就会被颠覆。其次,昆仑万维的投资都是偏主业的投资,是与该集团整体发展的新战略息息相关的,只有少部分是偏财务性的投资。 他还对媒体表示,投资的领域必须跨度大,因为投资的热点不停的变化,企业的成长迅速,每年都有新的与科技结合的行业会达到爆发点,而成为投资热点,“钱总是比好项目要多”,风险投资(VC)总要寻找下一个热点。 周亚辉的投资行为还有两个简单的标准:一,看项目所在领域是否到了爆发的前夜;二、看这个项目的团队是否足够厉害。 经过如此轰轰烈烈的投资之后,周亚辉却表示:“其实我不喜欢做投资,我特别喜欢参与企业的管理”,他认为自己最适合做互联网产品经理:“全中国做过8款月活跃度超过千万的互联网产品的人,只有我!” 中国富人榜上 周亚辉排名第66位 根据《福布斯》(Forbes)的最新数据显示,周亚辉在截至2016年5月4日为止的财富净值达24亿美元,在2016年度全球亿万富豪榜上排名第771位,而在中国富人榜上则是排名第66位。 周亚辉是在1977年7月出生在云南丽江。1999年,他是清华研究生一年级的学生,学校出台了一个大学生可以休学创业的政策,那年全校有不超过20人暂停学业出来创业。他是第12个人。当时被媒体追捧的易得方舟、视美乐,是清华学生创业的代表企业。 当时,他拿到50万元人民币的创业资本,清华科技园给投。其项目是原创动漫网站,名叫火神网,有点像现在的社交网络,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展示空间,能交流沟通。他为此坚持4年,为了活下来,做了很多事情,比如动画广告的外包,做过大量的多媒体光盘,还有一些小网站。 最初,他在清华科技园租了一个办公室,当账面只剩下10万元人民币时,办公室就被退掉了。于是,他就在五道口附近租了两个2000元人民币的两居室。他回忆时说:“刚刚工作的第一个暑假,几乎天天中午都吃蛋炒饭,3元人民币,很便宜。” 2004年1月,周亚辉无奈地关闭了火神互动网络,重新返回清华大学的校园,继续攻读精密仪器专业的研究生课程。2006年7月,他顺利拿到清华大学硕士学位。 想起第一次创业失败,周亚辉总结出的原因是“自己不懂技术”。所以,他想去了解技术。他说道:“听人说,千橡互动里面技术高手比较多,我就去了,做了一段时间总监,想明白了很多问题。” 2005年11月至2007年3月,他任千橡集团总监,负责新业务拓展。 在那个阶段,创办人人网的陈一舟,给了他很大的启发。“他对我说,互联网上第二拨创业者肯定比第一拨更难成功,上一拨创业时,哪里都是空地,你占一片就可以。现在,已经有几个大城市了,我们只能做游击队,一边找几片相对肥沃的草地,逐渐变成小村庄,再变成城市;一边寻找其他草地。” 在周亚辉眼中,陈一舟在找创业的空地方面,堪称典范。他是一位连环创业者,更是一位并购高手,早年把创办的Chinaren卖给搜狐(Sohu Inc)创始人张朝阳(Charles Zhang)后,他一直在找空地,他赌的是社区,所以买了校内网,就是2011年登陆纳斯达克的人人网。 经过了一年的准备,周亚辉瞄准了网页游戏。“网页游戏就是我的空地。游戏本质是一种创意,后来者永远都有机会,只要你创意够出色。”为把自己的想法变成现实,他把房子卖了,跟亲戚借了一些钱,还有自己的一些钱,大概一千多万元人民币。 2008年,几乎与北京奥运会开幕的同时,他注册成立昆仑万维,致力于为用户群打造精彩的互动平台。当年,他就推出首款网游《三国风云》,正式进军网页游戏领域。 周亚辉2009年开始 全面布局海外市场 2009年,周亚辉开始全面布局海外市场,日本(Japan)、香港(Hongkong)、韩国(South Korea)、马来西亚(Malaysia)子公司相继成立。随后,他推出客户端游戏《梦幻昆仑》《血战》,成功发布《圣境传说》《仙境幻想》《晴空物语》,拓展其客户端游戏业务。 仅仅过了三年,周亚辉的专注就得到了回报。2011年公司收入超过1亿美元,海外市场的贡献率在60%以上。当年,周亚辉获得了华为(Huawei)领投的2亿元人民币第二轮融资,给昆仑万维输血。 2013年,周亚辉的网游营收15亿元人民币,境外业务占到74%。2014年前三季度,营收就接近2013年全年的15亿元人民币。昆仑万维的游戏总收入呈快速上升趋势。 不过,周亚辉表示,昆仑游戏过去的战略不是很清晰,感觉每天除了赚钱就是赚钱,2014年将是昆仑游戏战略元年。周亚辉将昆仑游戏的战略定位为精品自研游戏研发厂和全球发行网络。移动游戏的爆发,给昆仑万维未来发展带来了很大的战略纵深。他说:“昆仑万维将秉承工匠精神,精雕细琢地做游戏”。 在专注网游的同时,周亚辉把精力放在了推动昆仑万维上市上。经过3年的准备,2015年1月21日,昆仑万维在创业板成功上市。总发行量2.8亿股,发行价20.3元人民币。首日开盘半小时,股价即涨至首日涨停价29.23元人民币,市值近81.84亿元人民币。随后的两个交易日里,昆仑万维连续两个“一”字涨停,23日的股价35.37元人民币,公司总市值已是超过99亿元人民币。截至2016年5月4日,其股价近31元人民币,市值近346亿3000万人民币。 昆仑万维招股书显示,周亚辉持有该公司35.997%股份,其与配偶李琼合伙出资并分别占有90%和10%股份的盈瑞世纪持股18.2379%。 周亚辉始终坚信着一个理念:所有的游戏,不得不去追求更好的品质,导致开发周期一再的增加。现在一款好的网络游戏(WebGame),要有一些自己特色的产品,不再像以前一样,三四个月能够研发出来,现在一款良好的网络游戏,至少需要打磨一年的时间。 正因为产品生命周期较短的特征,所以网页游戏也常常被人定义为“快速消费品”。大多中小型游戏公司,对网页游戏都缺乏长远规划。但昆仑万维自成立之初就建立了“坚持自主创新、发展民族网游”的宗旨。旗下的《三国风云》、《昆仑世界》、《武侠风云》、《千军破》等,就获得过包括金翎奖、腾讯游戏风云榜等多项荣誉,受到媒体及玩家的一致肯定。 昆仑万维是一家定位于全球化的综合性互联网集团,一直致力于为用户群打造精彩的互动平台,为用户提供丰富的创新应用。该集团具备三大业务体系:全球游戏研发与发行、互联网金融、1Mobile&Brothersoft软件商店。 作为中国最大游戏开发、运营企业之一,自2008年企业成立以来,以坚持不懈的毅力和矢志不渝的动力发展着新模式与新业务。昆仑万维全球员工数经已增至1000多人,该集团先后在香港、台湾、日本、韩国、马来西亚、美国、欧洲等地开设了子公司。昆仑万维企业规模逐年增大,用户遍及全世界,形成了令人瞩目的资源聚集效应。

Highline 封面人物

中国(China)公司 山东魏桥创业(Shandong Weiqiao Pioneering)创始人 张士平(Zhang Shiping) 凭着自创三字诀“快、高、低”决胜市场

Post Views: 52,166 引言 决胜市场,中国(China)公司山东魏桥创业(Shandong Weiqiao Pioneering)创始人张士平(Zhang Shiping)有着自己的三字诀,即:快、高、低。“快”是指魏桥创业迅速的市场反应和项目完成能力,所有项目基本上都是当年立项当年施工当年投产。“高”则是指扩张不靠低水平重复建设。而“低”则表现在魏桥惊人的节能省耗能力。现在就随《大橙报》来了解他的成功之道。 身处两个“夕阳产业”,中国(China)富豪张士平(Zhang Shiping)却拥有惊人的赚钱能力。2015年,他所领导的中国宏桥集团有限公司(China Hongqiao Group Limited)被高盛集团(Goldman Sachs)称为世界上最好的铝业公司–它拥有最先进的工厂和最有效的成本管理体系。虽然并未将“世界铝王”的头衔保持太久,但该集团仍然是铝价重挫之际全球盈利能力最强的铝业公司。 与此同时,张士平的纺织帝国适度收缩以求利润不减,在这一个更加糟糕的行业里,魏桥纺织依然游刃有余。更重要的是,多年来张士平深居山东农村,用最简朴的经济学单枪匹马战胜了时代、对手,甚至他自己。 他早期的成功来源于自己对于效率管理的深刻理解以及严格执行,把成本控制做到了极致;让他人感到棘手的政商关系,对于张士平来说并不是什么阻碍,他总能够找到两方最切实的需求,并且将它们统一起来,但他的确不会总是对官员言听计从。 张氏懂得拒绝诱惑,他发誓此生不会跨入利润丰厚的房地产行业,也绝不染指其可以轻易进入的期货交易,并且对金融和互联网态度冷淡。 他明白自己所知有限,并坚持量力而行,正是这种自知之明,将真正的智者与只是自以为聪明之辈区分开来。这些独特的企业家精神对于当今躁动的中国商界显得弥足珍贵。 中国富人榜上 张士平排名第40位 根据《福布斯》(Forbes)的最新数据显示,张士平在截至2016年4月29日为止的财富净值达46亿美元,在全球亿万富豪榜上排名第453位,而在中国富人榜上则排名第40位。 1946年,张士平出生于山东邹平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与很多的同龄人一样,他初中毕业后就参加了工作,不仅做过“推车工”、“扛包工”,还遭遇过文革“劳改”。“那时候文化大革命乱套了,叫我下去劳动改造了一年时间。” 即便在如此恶劣的环境里,张士平也没有意志消沉,凡事都要争个第一。他回忆说:“在庆云劳改期间,叫我当带工的,那时我22岁。我们干了整个县第一名。我是第一个去的,最后一个回来的。” 1981年,张士平迎来了命运转折点。这一年,他上任邹平县第五油棉厂厂长。对此,他父亲张尊河的解释是,因为“勤快”。这显然不足以注解其后来取得的巨大成功。熟悉张士平的人称,除了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过程中提供的机遇外,张士平的发迹与其“胆大包天”有着莫大关系。 上世纪八十年代左右,中国对棉花的控制非常严格,油棉厂除了在旺季收购一些棉花进行简单加工外,其余时间基本上是无活可干。为了改变厂子半年开工半年闲置的状态,张士平在同行中率先走出去收购大豆、棉籽,加工油料。因经营有方,两年后,油棉厂一跃成为全国供销系统效益最好的企业。 张士平此举后来引来了众多同行的竞相效仿,不过此时的他已经把目光转向了毛巾厂项目,并在建厂当年就实现了25万元人民币的利润。 无论是上榨油厂,还是毛巾厂,资金都是张士平必须跨越的一道坎。当时中国并没有完善的融资渠道,张士平靠的就是职工集资的几十万元。 现在看这点钱不起眼,但在当时,对油棉厂的几十名职工而言,这已经是他们的全部家底。“不冒这样的风险,就没有魏桥。” 张士平领导小小乡镇企业 迅速发展为全球最大棉纺企业 真正让张士平声名鹊起的是,经过二十多年打拼,在他的领导之下,这个小小的乡镇企业迅速成长为如今全球最大的棉纺企业–山东魏桥创业(Shandong Weiqiao Pioneering Group Co., Ltd)。 这个惊人成就的造就离不开张士平运用得当的逆向决策。在张士平看来,每一次市场波动都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机遇,市场地位和发展差距往往在市场低谷时形成。 不按常理出牌,他屡试不爽。 由于纺织业的连年亏损,中国不得不在1997年开始下狠手限产压锭,前后合计的压锭数量约为1000万锭。行业的寒冬对张士平而言却是难得的良机,1999年,张士平兼并山东滨州一棉,将产能扩大到33万锭,一举成为山东棉纺企业的龙头。 2005年,实行了40年之久的全球纺织品配额制度寿终正寝,先是美国(United States)三次限制中国纺织品进入数量,此后,欧盟设限威胁接踵而至。面对国内外市场的不利因素,张士平继续逆势扩张。到2007年度2月,魏桥创业拥有近650万纱锭和5万多台织机,成了全球最大的棉纺织企业。 如今,张士平旗下的魏桥纺织、魏联印染等多家企业,共同组成了一个从纺纱、织布到印染、服装、家纺的完整纺织产业链,人称“亚洲棉王”。 更让人吃惊的是,生产能力的迅速扩张不仅没有把魏桥拖垮,反而带来各项财务指标的迅猛增长。 毋庸置疑,魏桥的巨大成功依靠着张士平自己对市场的独特理解和把握,“从上世纪90年代大家就认为国内市场饱和了,但直到现在中国棉纱出口还小于进口,这说明了中国自产的棉纱是不够用的,关键是怎样发挥自身优势把来自国外的棉纱挤出去。” 决胜市场,张士平也有着自己的三字诀,即:“快”、“高”、“低”。 “快”是指魏桥创业迅速的市场反应和项目完成能力,所有项目基本上都是当年立项当年施工当年投产。“高”则是指扩张不靠低水平重复建设。而“低”则表现在魏桥惊人的节能省耗能力。 尽管如此,纺织行业在中国属于成熟产业,不仅成长性有限,而且竞争激烈。要实现财富的迅速扩张,张士平必须另谋出路。 经过深思熟虑,铝业成了他的最终选择。纺织业的生产需要大量热能,为降低成本,与许多同业企业一样,魏桥也采取了纺织、热电联产的生产模式。而有了电力保证后,抓住时机介入同样高耗能的铝业也就顺理成章。 电解铝、铝锭、氧化铝…这几年,魏桥一直在不断地拓展其铝产业链,并最终形成了纺织与铝电齐头并进、互补互利的产业布局。 值得一提的是,只要是张士平认准的事,不管有多困难,他也会勇敢向前冲。 张士平家族 牢牢控制魏桥创业 山东魏桥创业位于鲁北平原的南端,紧靠济南空港、青岛海港和胶济铁路、济青高速公路,濒临黄河,是一家拥有10个生产基地、总资产1452亿人民币,集纺织、染整、服装、家纺、热电等产业于一体的特大型企业,生产规模和经济效益连续17年居全国棉纺织行业首位,是中国棉化纤纺织加工业最具竞争力企业以及世界上最大的棉纺织企业。 魏桥纺织和中国宏桥是魏桥创业旗下的两家香港(Hongkong)上市公司。其中,魏桥纺织,主要生产棉纱、坯布和牛仔布,乃是中国棉化纤纺织加工业最具竞争力企业和世界上最大的棉纺织企业,已于2003年9月在香港成功上市。而中国宏桥则是在2011年3月23日在港交所正式挂牌。 张士平家族一直牢牢控制着魏桥创业,其中张士平累计持股魏桥创业36.27%,大女儿张红霞直接持股3%,独子张波3%,胞弟张士军2.16%,女婿杨丛森2.73%,次女张艳红1.63%,张士平家族累计持股魏桥创业48.79%。另一方面,邹平投资持有魏桥创业51%的股权,而邹平投资是由张士平担任党委书记的邹平供销社84名员工组建而成,并且受让邹平供销社持有的魏桥创业的股份。 […]

Highline 封面人物

美国(United States)公司 迪斯尼(Disney)掌舵人 罗伯特·伊格(Robert Iger) 通过创新平台提供创意内容领先群伦

Post Views: 37,211 引言 美国(United States)公司迪斯尼(Disney)掌舵人罗伯特·伊格(Robert Iger)对该公司的战略愿景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创造最具创意的优质内容;鼓励创新及最新科技的运用;以及发展全球的新兴市场。他也是一位新技术的倡导者,在他的带领下迪士尼成为行业中领先者,并率先通过多个创新平台提供其创意内容。现在就随《大橙报》来了解他如何发迹。 迪士尼(Disney)营运长汤姆·史塔格斯(Tom Staggs)意外宣布即将卸任下台,由于此人被视为是未来接替罗伯特·伊格(Robert Iger)、担纲首席执行员大位的热门人选,这场人事变动无疑打乱这家全球媒体巨擘的接班计划。 据了解,史塔格斯决定离职,是因为他最近发现身兼迪士尼董事长的伊格与其他董事会成员,决定扩大搜寻接班人范围,挑选更多候选人,大大减低了史塔格斯升任首席执行员的可能性。 现年65岁的伊格担任首席执行员已10年,曾表示计划2018年6月退休。史塔格斯一度是呼声最高的接班人选。他在迪士尼任职26年,2015年初升任营运长,位居第二把交椅。当时他打败公司内部的主要对手–前财务长杰·拉苏洛(Jay Rasulo)。 史塔格斯将卸任营运长消息一出,迪士尼员工大感震惊,大家熟知他是伊格的老友,两人领导风格相似。虽说董事会从未证实,但公司内外看好他就是下任首席执行员的人选。 另1位熟悉内情的人士说,迪士尼董事会评估过去1年营运长的表现后,“过去几周”决定史塔格斯升任首席执行员机会不高,董事会“无法保证”此人是否会接任伊格。 迪士尼未透露史塔格斯去职原因,并在2016年4月4日宣布将“扩大接班规划程序”,以评估和鉴定适合人选。 知悉情况人士表示,董事会可能比较偏重外部候选人,就目前来看,没有任何迪士尼内部高层适合居首。包括迪士尼电视、乐园、消费产品部门及财务长在内的许多资深高层,就任时间都不超过2年。 罗伯特·伊格 曾担任电视台气象员 罗伯特·伊格是在1951年2月10日出生于美国纽约(New York,United States)。他早年毕业于美国伊萨卡学院(Ithaca College),随后他开始在当地一家电视台担任气象员。 他于1974年加入美国广播公司(简称ABC),经过不断的提升,他在1993年到1994年担任ABC网络电视集团(ABC Network Television Group)的总裁,随后被任命为ABC当时的母公司–Capital Cities/ABC总裁和运营总监。 迪士尼于1996年成功收购Capital Cities/ABC,并将公司名称更改为ABC公司(ABC,Inc.),伊格则担任该公司总裁和运营总监直到1999年。1999年2月25日,该职位被当时的ESPN掌舵人史蒂夫·博恩斯坦(Steve Bornstein)接替,他则被任命为迪士尼负责国际业务的部门–华特迪士尼国际(Walt Disney International)做总裁,并同时担任ABC集团的董事长。 伊格于2000年1月25日再次升职为整个迪士尼的总裁兼运营总监,正式成为迪士尼时任首席执行员(CEO)迈克尔·艾斯纳(Michael Eisner)的第二把交椅。 从最初在ABC任职,后来担任ABC总裁,而在2000年1月升任迪士尼总裁。2005年3月,迪士尼在罗伊·迪士尼(Roy Disney)的重压下终于宣布伊格接替艾斯纳成为公司的首席执行员,而在2005年10月1日这天,伊格正式成为迪士尼的首席执行员并继续兼任总裁。 与苹果(Apple Inc)颇有渊源 伊格收购皮克斯动画工作室(Pixar) 伊格跟苹果(Apple Inc)也颇有渊源。他在2006年收购苹果创始人史蒂夫·乔布斯(Steve Jobs)执掌的皮克斯动画工作室(Pixar)。乔布斯本人也因此成为了迪斯尼最大个人股东。也正是通过该收购,乔布斯后又重新获得机会回到苹果,并最终获得对苹果的“控制权”。 伊格领导公司收购了行业领先的漫威娱乐公司(Marvel Entertainment),进一步丰富了迪士尼深入人心的优秀内容和讲故事的传统。 此外,伊格拥有良好的政府背景,2010年6月间,美国总统巴拉克·奥巴马(Barack Obama)任命伊格加入总统下属的出口委员会,就促进出口、就业以及增长向总统提供建议。伊格还是美国新经济合作联盟成员。他随后于2011年6月成为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董事会成员。 2011年11月,伊格加入苹果公司董事会。此外,他还在911国家纪念博物馆和林肯表演艺术中心的董事会任职。 伊格也是“新美国经济携手合作”组织成员之一,这是一个由全美支持全面移民改革的市长和商业领袖组成的一个联盟。2012年,伊格成为美国人文与科学院院士,美国人文与科学院是美国最富盛名的院士机构之一,并选举全球最优秀的学者、科学家、作家、艺术家及人文、企业和慈善领袖作为其院士。 伊格对迪士尼的战略愿景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创造最具创意的优质内容;鼓励创新及最新科技的运用;以及发展全球的新兴市场。他也是一位新技术的倡导者,在他的带领下迪士尼成为行业中领先者,并率先通过多个创新平台提供其创意内容。 尽管过渡期充满了动荡,伊格仍获得了对迪士尼未来战略的控制权,重新把控了原本分散于公司各个部门的决策权。他还弥合了前任董事会成员、迪士尼家族成员罗伊·迪士尼与公司管理层的分歧。 后巨头时代媒体管理 伊格堪称完美的榜样 在后巨头时代的媒体管理中,伊格堪称完美的榜样。当艾斯纳的辞职风波宣告结束,伊格升任公司领导时,大伙儿(甚至包括伊格的一些董事)纷纷嘲笑他是艾斯纳的“简约版”。换句话说,他是旧上司的助手,但他缺乏前任的魅力和远见卓识。伊格对这些抱怨一笑置之,并且通过深思熟虑的冒险举措及对权力的谨慎使用来逐步恢复迪士尼的昔日光芒。 他卓有成效的举措包括:与乔布斯重修旧好,从而为迪士尼收购皮克斯扫清道路,把美国广播公司(ABC)的电视节目如电视系列剧《迷失》(Lost)引入视频iPod,这是体现数字化头脑的一个例子,同时也是伊格时代迪士尼的公司特点。 […]

Highline 封面人物

中国(China)民营企业“不倒翁” 鲁冠球(Lu Guanqiu) 靠产品质量,靠信誉闯天下

Post Views: 38,247 引言 从一个铁匠铺掌柜到30多年后的万向老总,从4000人民币创业到每年数百亿人民币的营业额,鲁冠球(Lu Guanqiu)被誉为中国(China)民营企业老总中的“不倒翁”。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Xi Jinping)也曾说,鲁冠球依法合理谦虚谨慎,务实低调与时俱进,称赞万向在他的带领下始终处于领导潮流的地位。现在就随《大橙报》来了解这位企业家的故事。 “目前公司的市值,应该是低了一点。在大股东的支持下,我们有充分的自信,现在很多事情都箭在弦上。所以说,一定能给投资者带来回报。”这是最近万向集团(Wanxiang Group)旗下的万向钱潮对投资者关于市值是否满意的答复。 年过七旬的鲁冠球(Lu Guanqiu),是万向集团创始人。作为中国(China)乡镇企业功勋人物,他常被人尊称为“鲁老爷子”。每年万向钱潮的年度股东大会,股东犹如“朝圣”般从全国各地涌来。 2016年3月28日下午,万向钱潮2015年度股东大会在万向路纳德物业管理有限公司二楼多功能大厅召开。与往年一样,2016年的年度股东大会场面爆棚,吸引了近百的投资者前来捧场,其中还有不少是身着蓝色工作服的“万向人”。 不过,与2015年不同的是,在通往会场路上的宣传栏上,描绘的是鲁冠球和万向人的造车梦:“10年,2000亿人民币,一个万向创新聚能城。这是鲁冠球在“十三五”乃至“十四五”期间要干的一件大事。” 这座城,来得“水到渠成”。万向从16年前开始布局清洁能源,现在的方向很明确,造新能源汽车、建万向创新聚能城。在外界看来,万向的新能源汽车梦将取道美国(United States)市场实现,此次,一个占地10平方公里的万向创新聚能城蓝图浮出水面。 拥有66亿美元财富 鲁冠球中国富豪榜上排名14 根据《福布斯》(Forbes)的最新数据显示,鲁冠球在截至2016年4月18日为止的财富净值达66亿美元,在2016年度全球亿万富豪排行榜上排名第219位,而在2016年度中国富豪榜上则排名第14位。 鲁冠球于1945年1月17日出生在浙江省萧山市宁围乡(Ningwei,Xiaoshan,Zhejiang)的农家。他的父亲在上海一家医药工厂工作,工资收入微薄,他和母亲在贫苦的乡村,日子过得很艰难。15岁初中毕业后,经人帮忙,鲁冠球被介绍到萧山县铁业社当了个打铁的小学徒。 3年的铁业社学徒生活使鲁冠球对机械农具非常熟悉,也使他对机械设备产生一种特殊的情感。当时宁围乡的农民要走上七八里地到集镇上磨米面,很不方便。鲁冠球想,如果在本村办一个米面加工厂,一定很受大家欢迎,且可赚些钱。亲友们得知鲁冠球的这一想法后,都很支持,纷纷回家翻箱倒柜,勒紧裤腰带凑了3000人民币,购买了一台磨面机、一台碾米机,办起了一个没敢挂牌子的米面加工厂。 然而,那样一个年代是禁止私人经营的,鲁冠球的米面加工厂被迫关闭。没过多久,鲁冠球又钻了“停产闹革命”的空子,在铁锹、镰刀都买不到,自行车也没有地方修的年月,收取了5个合伙的徒弟,挂了大队农机修配组的牌子,在童家塘小镇上开了个铁匠铺,为附近的村民打铁锹、镰刀,修自行车,生意越做越红火。 较后时,宁围公社的领导找到了鲁冠球,要他带着他的伙伴,去接管“宁围公社农机修配厂”。这个所谓的农机修配厂其实只是一个仅84平方米破厂房的烂摊子。鲁冠球变卖了全部家当和自己准备盖房的材料,把所有资金4000人民币投到了厂里,把自己的命运押在了这个工厂的命运上。 鲁冠球看到《人民日报》的一篇社论《国民经济要发展,交通运输是关键》。他判断中国将大力发展汽车业,决定砍掉其他项目,专攻万向节。万向节是汽车传动轴和驱动轴的连接器,像一个十字架,大的长度近一尺,小的长不过一手指,4个头的横断面平光如镜子,磨掉一根头发的1/6就得换新的。鲁冠球梦想造轿车,但其事业的起步是从汽车底部这个不起眼的零件开始的。 1983年3月,为了获得自主创业、自主经营的权力,鲁冠球以自家自留地里价值2万多人民币的苗木作抵押,承包了厂子。事实证明,鲁冠球的眼光和气魄没有错,承包的第一年就超额完成154万人民币,以后的1984年、1985年,年年都超额完成。他吃过了许多没有自主权的苦,因而坚决主张在承包责任制中,只要经营自主权,不拿奖金。 万向集团 被誉为“中国企业常青树” 创建于1969年的万向集团,至今已发展成为拥有员工4万余人的现代化跨国企业集团。万向是中国国务院120家试点企业集团和国家520户重点企业中唯一的汽车零部件企业,是中国向世界名牌进军具有国际竞争力的16家企业之一,被誉为“中国企业常青树”。 鲁冠球的工厂于1985年被称为“中国杭州万向节厂”,听起来似乎已经不像是一家乡镇企业。 在当时中国,这个厂已颇有些名气。鲁冠球生产的万向节,不仅以占到一半的产量和最佳的质量在全国成鼎足之势的三家定点厂中夺得魁首,更是在汽车工业发达的美国获得了商誉。 1985年鲁冠球访美,美国来的订单大得惊人,一些公司一开口就要几十万套,但鲁冠球的产能却只能满足13万套的订单。 打铁匠出身的鲁冠球此时信心满满,就在不久之前,他的万向节刚获得机械工业部的“部优产品”称号。不过,他的眼光似乎看得更远,“光满足于生存能力不行,更重要的是竞争能力,是要更好地打出去,多出口、多创汇,为乡镇企业和中国的汽车行业争口气!” 鲁冠球此时已经把视野瞄向了全球,在未来20多年的时间里,他还将以他谨慎却不乏气魄的手腕,稳步发展,成为全球万向节行业的翘楚。鲁冠球的谨慎个性,也使得他成为中国富豪榜上为数不多的“常青树”。 即使是在1985年,鲁冠球的个性就已经让人隐约看到“常青树”的一些端倪。他的行事和经营企业的手法,都和同时期官方所褒扬的“改革明星”完全不同,当然,在企业的性质上也是完全不同。尽管此时的杭州万向节厂,还有着“主管部门”,但鲁冠球在1983年用个人家产做抵押承包经营的这个厂,其实一直就是他的私人企业。 在鲁冠球承包万向节厂的三年中,共上缴了税金629万元人民币,1985年的毛利预计要比承包指标多出整整500多万元。按照合同条款,鲁冠球应该拿的是26万元奖金。 不过,鲁冠球却以这样的理由小心地拒绝了:第一,承包经营的成绩,不是他一人之功,而是靠了“天时地利人和”;第二,当时签订合同的计算方法还不太科学,后来的生产条件又有了很大变化。这笔钱他可以拿,但不应该拿。 这是因为,如果承包者和企业广大职工收入的差距过于悬殊,会影响大家“同志式”的关系,不利于继续推行承包,搞好企业,也不利于国家对企业改革的宏观控制。 不仅如此,鲁冠球还把前两年分到的8万元和11万元的承包奖金,一部分留给了厂里,一部分捐给了本乡发展教育,甚至还买了一批国库券。 日后鲁冠球还将放弃更多的“承包奖金”。虽然如他自己所言,要的是“自主权”,但从日后万向的发展轨迹中,我们不难合理推断出鲁冠球的老谋深算。 鲁冠球: “质量面前人人平等, 谁的质量好,谁的牌子就吃香。” 鲁冠球一再隐忍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获得万向的整个所有权。多年以后,鲁冠球和他的儿子终于美梦成真。 对于所有制问题的谨慎并不妨碍鲁冠球在市场战略上超越时代的眼光。就在温州(Wen Zhou)大批量制作粗制滥造的产品的时候,鲁冠球已经开始塑造他的“钱潮”品牌。虽然还是“乡办企业”,鲁冠球却体认到“质量面前人人平等,谁的质量好,谁的牌子就吃香”。 尽管有人认为“乡镇企业不必太认真”,在内部关于“企业靠什么占领市场”的讨论中,鲁冠球却在全厂大会上慷慨陈词:“我们厂产品的商标是‘钱潮牌’,钱塘江潮闻名世界,钱潮牌万向节也应该名扬四海。创名牌靠什么?吹牛,没人信你。靠行贿拉关系,党纪国法不容。靠混,混得过初一混不过十五。到底靠什么呢?靠产品质量,靠对用户的优良服务,靠信誉闯天下。” 万向集团生产的万向节于1997年8月正式敲开世界汽车业巨头美国通用汽车公司大门,成为美国通用汽车公司的配套产品。2001年8月28日,他一举收购纳斯达克(NASDAQ)上市公司–UAL。鲁冠球已经将40多家海外企业揽入自己的企业帝国版图之内,在美国就有28家。国际市场万向占了十分之一,万向在中国成为一块举世瞩目的世界名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