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ghline 封面人物

美国(United States)油气富豪 查尔斯•科赫(Charles Koch) 好运让公司发展比预期要快十几倍

Post Views: 11,579 石油和天然气领域是一个富豪备出的领域,而查尔斯•科赫(Charles Koch)便是美国(United States)的石油和天然气巨头和富豪,他领导美国科氏工业集团(Koch Industries, Inc.)使得他累积大笔财富,并使他成为《福布斯全球富豪排行榜》的常客。现在就随《大橙报》来进一步了解这位世界极富豪的故事。 美国(United States)油气富豪 查尔斯•科赫(Charles Koch) 好运让公司发展比预期要快十几倍 科氏工业集团(Koch Industries, Inc.)是美国(United States)最大的私人公司之一,公司园区位于堪萨斯州威奇托市(Wichita)的东北边缘,这里没有纵横交错的城市街道,只有广袤开阔的大草原。多年来,它一直在支持着一个不断扩张的石油和天然气帝国。 而这家商业帝国正是由查尔斯•科赫(Charles Koch)和他的弟弟大卫•科赫(David Koch)所领导。他们是一位于1888年定居在德州小城夸纳的荷兰移民的后代。他们继承了父亲弗雷德•科赫(Fred Koch)创办的一家中型炼油公司,并最终将其打造成美国第二大私营企业,年收入达到1000亿美元。 该公司不仅涉足化工和炼油领域,连乔治亚太平洋纸业公司(Georgia Pacific),全球第二大造纸公司亦是其旗下产业。 查尔斯出生于1935年11月1日,家中排行第二,性格跟父亲很像,因此也最受疼爱和重视。查尔斯小时候并不是好学生,但后来成绩却突飞猛进,考上了父亲的母校—麻省理工学院。 22岁时,查尔斯获得了麻省理工学院通用工程学士学位,随后又取得了核工程丶化学工程两个硕士学位。毕业后,查尔斯在着名的理特管理咨询公司工作了两年,随后被父亲召回了自家公司。弗雷德一心要让这位次子接掌家业,甚至表示,如果查尔斯不回来工作,他就要把公司卖掉。 查尔斯没有辜负父亲的信任。在他回到科氏之前,科氏在欧洲的业务遇到了很大的麻烦,销售额急剧下滑,几乎入不敷出。查尔斯上任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清理这个烂摊子。他亲赴欧洲,在那里大量开办生产基地,同时拓宽原有的销售渠道丶打入其它相关产品的市场,这些策略获得了成功。 根据查尔斯回忆,弗雷德在让儿子接手管理炼油和工程业务时,只有一条简单的要求:“你可以随意按照自己的方式来进行管理,但不能将公司卖掉。” 在接手之后,查尔斯很快意识到目光短浅的问题正阻碍公司的发展。他的父亲一心想留着现金来支付房地产税,经理人们则因为拒绝分享自己的炼油设备设计数据而丢失生意机会。查尔斯回忆说:“新泽西的标准石油公司(StandardOil)只有在了解炼油设备之后才愿意购买产品。” 他看到了业务发展壮大的机会,而且将公司微薄的收入投入到项目中去,例如在欧洲新建一家工厂。这种模式一直沿用至今。 查尔斯说:“我不在乎有没有钱过富足的生活,我只想要有所成就。”他同巴菲特一样,住在一栋简朴的房子里,这栋房子是1975年在家族的物业基础上修建的。 弗雷德将家族生意的管理大棒一步一步地转交给了查尔斯,查尔斯则凌驾于谨小慎微的经理人之上,将罗克艾兰公司的输油管道系统延伸到其他州,并且购买了干线管道来更为有效地从新钻井收集石油。 查尔斯说,久而久之,他逐渐懂得自己可以投资那些客户们不愿意自己出钱购买的长期资产,通过冒险来创造利润。 目前,科氏工业集团以拥有6万名员工、4000英里输油管道和足以满足美国每日石油需求的5%的炼油能力而自豪。 成功解决兄弟内斗之后 查尔斯让企业迅速扩展 无论如何,在打理家族事业的路上,查尔斯是经历过无数的挑战的,当中要数兄弟内斗最为“壮烈”,话说1967年老科赫卒于心脏病,这为家族的传承埋下了隐患。 科赫兄弟共有4人。老大弗雷德里克,老二查尔斯,老三大卫与老四比尔是一对双胞胎,这其中查尔斯最受老科赫的疼爱与器重。也因此,查尔斯自1967年开始 接手了家族企业。 整个70年代,查尔斯和大卫协力扩张着科赫家族的商业版图。但是分歧随之出现,查尔斯权力的扩大令老大和老四怀疑其想要独吞家产,二者开始密谋“玄武门之变”。谁料查尔斯先发制人,权倾董事会的他解雇了“造反者”。 自此,兄弟四人正式决裂,并分作两边对簿公堂。1983年,查尔斯和大卫以近 10亿美元的价格买下了另两位兄弟的全部股份。但这只是兄弟相杀的开始,双方雇 用私人侦探相互打探,官司断断续续打了17年,直至1990年他们的母亲去世。 胜者王侯败者寇,被家族驱逐的两兄弟一人迁往不征收个税的摩纳哥,醉心于 艺术品、古董、曲谱和戏剧剧本;另一位建立了自己的能源公司并投身于心爱的游艇,为了赢得1992年的美国杯,他耗费了6500万美元。 从科氏兄弟的成长过程看,有一个强有力的证据可以证明,查尔斯是过去50年里的精英企业高管之一。当他在差不多50年前接管公司时,科氏的营业收入大约为2亿美元,而现在已经达到1150亿美元。 由此可见,83岁的查尔斯是一位心思缜密,有学者之风的企业家。他很少外出旅游,大部分的时间是在摆满了一排排书籍的总部办公室里渡过。 根据报道,在一次难得的采访中,他表示,1967年,在他父亲去世后不久,他曾构画过一幅预测公司发展的曲线图,可事实证明,他的估计完全不正确。 他说:“几年前,我们就已超出了我制定的终生目标。公司的发展比我想象的要快十几倍,正如我父亲曾说过的,幸运比聪明更好。” 好运可能对科氏的发展有所帮助,但作为一个私人企业,科氏比许多公开上市公司更能经受商品经济(例如石油丶金属和化学制品)周期性特征的考验。 但实际上,查尔斯的大多数决策都是很谨慎的,只有在考虑好了完善的退出机制后,他才会同意与交易对手建立伙伴关系。科氏的大部分生意都是独自完成的。 据了解,尽管在创业之初是一家石油公司,今天的科氏更像是一家巨型私人股权投资基金。本质上,它是一个巨大的现金池,寻找任何可能带来长期利润的潜在投资领域。 查尔斯的儿子切斯(Chase) 或将接棒领导公司 每当进入一个新行业时,公司都会制定战略并耐心地坚持。例如10年前,科氏在化肥行业里还不起眼。后来,它实施了一系列低调的投资,让自己成为了美国第三大化肥产品生产商和销售商。 如今,科氏在全球食品体系里占据了关键位置,并以此位置作为据点,加大了对农业企业的投资力度。 […]

Highline 人物 Personality 人物(full) 封面人物

香港(Hongkong)首富 李嘉诚爵士(Sir Li Kashing)功成身退 将管理商业帝国重担交给下一代

Post Views: 13,468 引言 曾从高中辍学、从销售塑料花起步的香港(Hongkong)首富李嘉诚爵士(Sir Li Kashing)于2018年3月16日宣布,将从他的商业帝国退休,正是这一个商业帝国让他成为了香港最富有的人,而他也因其敏锐的商业嗅觉被称为“超人”。现在,就随《大橙报》来了解这位商业巨贾的成长故事。 香港(Hongkong)首富 李嘉诚爵士(Sir Li Kashing)功成身退 将管理商业帝国重担交给下一代 香港(Hongkong)首富李嘉诚爵士(Sir Li Kashing)于2018年3月16日宣布退休,其商业王国–长江和记实业及长江实业集团正式交由其54岁的长子李泽钜(Victor Li)接手。 将于2018年7月年满90岁的李嘉诚表示说,回顾过去68年,自己一直带领长江集团稳步发展,经内部增长及收购合并,积极拓展业务及收益多元化与全球化。 李嘉诚提到:“回望过去,我非常感恩一生能够有这福份,创办长江集团能够为股东创造价值,同一时间能够服务社会,这是我最大的光荣。” 他表示,未来自己会全力投入基金会工作。应董事会要求,他也已同意出任公司资深顾问,冀为集团继续作出贡献,就重大事项提供意见。 他相信,自己辞任公司主席的决定适时,自己即使今日去旅行,该公司同样在运作;事实上,自己辞任公司主席之后,未见任何中高层的行政人员辞职,证明他的决定并没有带来任何波动。 在记者会上,李嘉诚被问到有否锦囊给予香港年轻人重演他成功的故事。他回应说,自己在1950年创业,当时是战后不久,有很多机会。今天年轻人也一样有好多机会。 他勉励年轻人提升自己的竞争能力,“因为知识改变命运,他们要求知,增强自己,学习新科技及技术”。 市场对于李嘉诚的引退计划,并没有感到太惊讶,因为李嘉诚近年已逐步将长和系各公司交棒给长子李泽钜。李嘉诚在2012年长和股东大会时主动向传媒披露“分身家”细节,计划是由长子李泽钜接手长和系上市王国,次子李泽楷(Richard Li)则获现金支持收购业务;李泽楷同年也以逾百亿元收购ING位于港澳及泰国(Thailand)的业务。 2015年2月份,李嘉诚首次提到退休后的计划,他表示以后将“退而不休”,计划继续担任长和系的政策顾问。 李嘉诚能够取得成功,主要是他拥有以下观点: •经商之道 “做人的一等智慧,经商的一流学问”。意思是说你要相信世界上每一个人都精明,要令人信服并喜欢和你交往,那是最重要。这就是李嘉诚做人之道。 在激烈的竞争中多付出一点,便可多赢一点。就好像参加奥运会一样,跑第一的胜出第二及第三就是快了那么一点。若是跑短程,可能是不够一秒之差,所以快一点就是赢。这就是李嘉诚经商之道。 李嘉诚成功秘诀:业务多元化、擅用资本“财技”。 •用人之道 在李嘉诚组建的高层领导班子里,既具有杰出金融头脑和非凡分析本领的财务专家,也有经营房地产的“老手”,既有生气勃勃、年轻有为的香港人,也有作风严谨善于谋断的西方人。李嘉诚今日能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是和他回避了东方式家族化管理模式分不开的。 他所起用的海外专家,在集团内部管理上把西方先进的企业管理经验带入长江集团,使之在经济的、科学的、高效益的条件下运作;而对外,李嘉诚不但把西方人作为其收购的主要对象,而且让西方人作为其进军西方市场的主导。 李嘉诚深知,不仅要在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大胆起用不同才能的人,且要在企业发展的同一阶段注重发挥人才特长,恰当合理运用不同才能的人。因此,他的智囊团里面既有朝气蓬勃、精明强干的年轻人,又有一批老谋深算的“谋士”。 在总结用人心得时,李嘉诚曾形象地表示:大部分人都有长处和短处,需各尽所能、各得所需、以量材而用为原则。这就像一部机器,假如主要的机件需要用五百匹马力去发动,虽然半匹马力与五百匹相比小得多,但也能发挥其部分作用。 李嘉诚旗下的长江和记实业 业务多元化包括房地产、能源业、电讯业等 李嘉诚旗下的长江和记实业,现经营包括房地产、能源业、电讯业、基建等业务。在2018年初公布的《福布斯》富豪榜,李嘉诚身家约360亿美元(474亿新元),连续20年在香港排名第一。 长江和记实业是香港交易所主板其中一家最大的上市公司,集团经营五项核心业务,计有港口及相关服务、零售、基建、能源及电讯。 长江和记实业从事多元化的业务,从全球最大的港口和零售业务以至基建及能源业务和创新先进的电讯与数据业务等。 李嘉诚虽然腰缠万贯 但是他只有一个妻子 李嘉诚虽然腰缠万贯,但是他只有一个妻子,那就是庄月明。1940年,12岁的李嘉诚移民到香港,1963年与庄月明结婚。庄月明,生于1932年,比李嘉诚小4岁,不仅是李嘉诚的妻子还是其表妹。 庄月明出身富贵名门,受过高等教育;而李嘉诚出身寒微,只读过初中,当时双方的母亲也表示反对。到了1963年,李嘉诚已经35岁,庄月明也已经31岁,他们对爱情的执著和真诚终于感动了长辈,同意两人结婚! 在一片祝福声中,李嘉诚牵着庄月明的手,幸福地踏上了红地毯。婚后,庄月明加入长江工业公司,她流利的英语和日语、谦和勤勉的作风,深得同事的尊 敬。 在李嘉诚与庄月明婚姻生活的27年间,1964年8月1日,长子李泽钜出生;1966年11月 8日,次子李泽楷出生。兄弟二人从出生起就注定了与家族企业的必然关系。之后,庄月明渐渐退居幕后,相夫教子。1972年11月,“长江实业”上市,庄月明出任执行董事。 在1989年12月31日及1990年1月1日是李嘉诚最难忘的日子,因为31日时他携夫人出席在君悦酒店举行的迎新年宴会,夫妇俩容光焕发,是宴会上最“抢镜头”的一对伴侣。 不过,谁能知道在第二天的下午,庄月明却突发心脏病,在家中病逝,年仅58岁。从此之后,李嘉诚便没有再娶,一直保持单身到现在。 无论如何,他没有再娶并不代表他没有感情生活,反之他成为了鳏夫之后,感情生活可以说是多姿多采。 最令人津津乐道的李嘉诚红颜知己莫过于周凯旋,1993年秋天,周凯旋在北京王府饭店第一次认识李嘉诚,她事先准备了厚厚一摞材料,精心组织了各种理由以说服李嘉诚。 当他们面对面坐下时,李嘉诚开口就问,负责这个项目是否因为你有丰富的地产经验?周凯旋直言相告没有,然而5分钟后事情全部谈妥! 李嘉诚一口答应了周凯旋提出的佣金比例,并由她负责全部拆迁和办成全套手续。果然,6个多月后,东方广场所征用土地全部腾空,地面建筑物夷为平地。因为东方广场项目的关系,周凯旋逐渐靠近了李嘉诚所在的长江实业集团。 除此之外,周凯旋的商业策略规划能力真的让人刮目相看。1999年互联网热兴起,正是听从了周凯旋的主意,李嘉诚在2000年3月力推Tom网上香港创业板,也正是此举在香港市场公开捧红了周凯旋。 […]

Highline 封面人物

鸿海(Hon Hai)创始人 郭台铭(Terry Gou) 知人善用创造企业的传奇

Post Views: 12,675 引言 “我不懂模具,但是我会用人、会用专家,我们公司的机械博士超过几十位。”这是鸿海(Hon Hai)创始人郭台铭(Terry Gou)的自谦之词。尽管鸿海是以模具起家,但是他很清楚,善用人才,才是奠定了鸿海40年多来持续成长的基础。现在,就随《大橙报》来了解他的成功之道。 鸿海(Hon Hai)创始人 郭台铭(Terry Gou) 知人善用创造企业的传奇 美国(United States)权威财经杂志《福布斯》(Forbes)于2018年3月6日公布2018年世界富豪排行榜,亚马逊公司(Amazon)创办人贝佐斯(Jeff Bezos)抢得首富宝座,台湾富豪以鸿海(Hon Hai)董事长郭台铭(Terry Gou)居首,排名世界第181位。 另一方面,鸿海旗下的富士康工业互联网股份有限公司(FII,简称富士康)A股首次公开售股计划(IPO)申请以36天的“光速”获批,创下A股IPO排队时间最短纪录。 富士康顺利IPO,身为母公司的鸿海无疑是最大赢家,但被人们理解为被郭台铭掌控的鸿海却是一家无实际控制人的公司。按照鸿海2016年年报,郭台铭直接持有16.218亿股,占总股本9.36%。另外,中国信托商业银行受托郭台铭信托财信专户持有5亿股,占总股本2.89%,郭台铭合计持有总股本12.25%,为最大股东。 此次,富士康股份如果成功A股上市,按照富士康公开发行A股17.726亿股,即是数量为发行后总股本的10%。在发行后,富士康总股本约194.986亿股,郭台铭持股富士康的权益,将稀释到约10.39%。 根据招股书,富士康股份2017年净利润158.68亿元。按照目前A股市场电子设备及服务行业加权平均市盈率约43.03倍,那么富士康股份总市值将达6827亿元,将会远超鸿海市值。而郭台铭间接持有富士康A股的账面市值将达到709亿元。 1950年10月8日,郭台铭出生于台湾台北县板桥市,祖籍山西省晋城市泽州县南岭乡葛万村人。1966年,他进入台湾“中国海事专科学校”学习,靠半工半读完成其学业。5年后,在服完兵役和毕业后,郭台铭进入当时台湾前三大船务公司–复兴航运工作,担任该公司的业务员。 出资10万新台币 创立鸿海塑料企业 1973年2月,郭台铭出资10万元新台币,与朋友在台北县创立鸿海塑料企业有限公司,生产塑料产品。值得一提的是,当年启动资金中有一部分是向其母亲借的。 不到一年时间,该企业成为了郭台铭的全资公司。黑白电视机刚刚在台湾地区兴起,郭台铭就从制造黑白电视机选台的塑料调频旋转按钮做起。当时的鸿海不过是个规模只有30万元新台币的小公司,仅有15名员工。 20世纪80年代初期,郭台铭开始涉足个人电脑行业,事业随之开始起飞。虽然不太懂英语和日语,但不久郭台铭仍然开始了他在美日市场寻找客户的旅程。 1988年,郭台铭迈出了人生中的关键一步,前往土地和劳动力都很便宜的中国内地(China)开办了首家工厂。他看中了深圳(Shenzhen)这处靠近香港的中国市场改革前沿。 郭台铭利用深圳来招揽潜在客户,戴尔电脑创始人迈克尔·戴尔(Michael Dell)1995年到访华南时,郭台铭以安排戴尔与他熟识的地方政府官员见面为交换,获得了驾车送戴尔去机场的机会,然后,郭台铭又在途中安排了一次戴尔参观本身工厂的小插曲。郭台铭看准戴尔是颗明日之星,因此一心想与他结识。如今,鸿海已成为戴尔最大的供应商之一。 就在同一年,郭台铭拿下了一块更大的地皮,后来发展成为龙华厂。到2000年,他的手下有近3万名工人,营业收入突破30亿美元。 郭台铭旗下的鸿海曾创下10年成长100倍的辉煌纪录。他创造的鸿海经营传奇的背后,究竟靠的是什么? “我不懂模具,但是我会用人、会用专家,我们公司的机械博士超过几十位。”这是郭台铭的自谦之词。尽管鸿海是以模具起家,但是他很清楚,善用人才,才是奠定了鸿海40年多来持续成长的基础。 郭台铭成功的要素 ·敢用——把人才变将才 以2006年,鸿海旗下最大的一块事业版图–富士康为例,总经理戴丰树拥有东京帝国大学博士学位,并且在丰田汽车工作八年,当时有人就怀疑做车子的,能把手机做得好吗?但郭台铭认为,“车子的零件有2000多种,但手机只有200多种,你说能不能做好?” 果然,从欧洲关键零件到美国设厂,戴丰树一开始就参与手机的全球布局,5年间鸿海创造出来的营收大约是2000亿新台币,也是鸿海2006年成长最快速的部门。 “相对于其它IT界领导人培养的是人才,郭台铭培养的是将才。”前戴尔亚太采购总经理方国健一语道破今天鸿海对于人才的重视和使用。郭台铭常挂记的一句话,就是“千军易得,一将难求”,每一次有人问起鸿海最大的挑战,郭台铭一定毫不犹豫地回答:“人才。人才的选拔和培育,是一个企业永恒的难题。” ·敢给——经理级年收入300万 郭台铭是个敢给的老板,鸿海的薪水加上员工配股,经理级主管的薪水加红利,一年约有近300万元的水平,副总经理级以上的年收入更是逼近千万元,是电子业福利最佳的公司之一。 难怪业界称郭台铭是台湾电子业“最敢给”的老板,但他自己的办公室都相当简朴,郭台铭说:“我没有个人物质享受的兴趣,而为了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在投资设备和人才方面,从不吝于花钱。” ·敢花——花钱是为了公司进步 郭台铭从不吝啬把钱花在投资人才和添购先进设备上。他认为,唯有长期投资和发展人才,才是台湾全球化布局成功的关键。“所以,外界说花钱是我的一种享受,还不如说花钱是我的一种追求,这就是我的哲学。” 虽然外国公司也很敢给,也赏罚分明,但是可能连西方管理学家都搞不懂,为什么有一群优秀的人才愿意为鸿海卖命,赚了钱之后还不停歇,让鸿海帝国可以越来越大。 关键在于“以身作则”的力量。郭台铭强调的“以身做则”不是事必躬亲,不是事事要管,而是身先士卒、一马当先。他要求员工不分层级,一起投入了研究创新、挑战困难,这点和西方管理学强调的“分工授权”不太相同。 ·能用——不怕干部比自己强 鸿海公司唯才适用,不会强调谁是博士、谁是名校,在鸿海征才网站上就指出,只要投递履历,就有机会加入鸿海,“鸿海并非外传的非名校不用”。 郭台铭不像广达集团董事长林百里、华硕集团董事长施崇棠都是电机系工程师出身、名校毕业,资深业界人士指出,这样反而更能够吸纳各方人才,不会因为工程师过于自信的个性而有所局限。 但这并不是说郭台铭没有自信,反而是面对逆境、困难,练就了郭台铭不达目标绝不放弃的一身霸气。 ·敢冲——冲关就能获得大报酬 郭台铭在打造鸿海帝国的过程中,遭遇过许多巨大的困难,但他认为在应付这些难关时,如果能有所突破,就能让自己得到了最大的报酬,拥有越来越多的实力。 知人善用,郭台铭创造了鸿海传奇。 机光电垂直整合商业模式 颠覆电子代工的服务领域 鸿海自创了颠覆电子代工服务领域的机光电垂直整合『eCMMS』商业模式;提供客户从共同设计(JDSM)、共同开发(JDVM)…… […]

Highline 人物 Personality 人物(full) 封面人物

ZARA创始人 阿曼西奥·奥特加(Amancio Ortega) 以打折及促销策略迎战市场竞争

Post Views: 12,889 Cover Story 封面故事 引言 现年82岁的阿曼西奥·奥特加(Amancio Ortega)在1963年通过一家小型的家族企业开启了他的传统纺织业帝国。1975年,他与前妻Rosalia Mera共同创办了Inditex,并将公司打造成了全球最大的服装零售商。Inditex目前在全球拥有7405家门店,2017年的销售额为233亿欧元(约286亿美元)。现在就随《大橙报》来近距离了解这位服装业巨擘。 ZARA创始人 阿曼西奥·奥特加(Amancio Ortega) 以打折及促销策略迎战市场竞争 每周都上架一批新货,吸引顾客光临、让顾客每个周末都能够换上新装ZARA将“快”发挥到极致。 借此,在10月和9月,ZARA的创始人阿曼西奥·奥特加(Amancio Ortega)在福布斯的全球富豪榜单上超过比尔·盖茨(Bill Gates)成为新世界首富。   但这个周末,恐怕会让已经退休的奥特加难忘。2018年2月23日,ZARA母公司–Inditex一日暴跌7.06%至近三年来的低点,亦创下集团自6月以来最大单日跌幅,市值蒸发59亿欧元(约合72亿美元),奥特加的身家也因此缩水43亿美元。 此前,国际著名投行摩根大通下调了Inditex的目标价,因为ZARA频繁的打折、促销让公司的毛利润面临“巨大压力”。 据福布斯实时富豪榜数据,Inditex股价暴跌,令奥特加的财富在一天内缩水43亿美元至687亿美元,目前全球排名第七,也将时尚首富宝座让给了路威酩轩集团(LVMH)的首席执行员(CEO)、法国(France)首富伯纳德·阿尔诺(Bernard Arnault)。 交易员们称,Inditex原定于2018年3月14日公布2017年财年的年报,并将在接下来与金融分析师举行一次电话会议。但Inditex并未立即确认公司是否会召开该电话会议。 摩根大通预计,西班牙(Spain)巨头在竞争激烈的大众市场摇摇欲坠的毛利率面临“巨大压力”,因此下调西班牙公司5%预期并且将目标价由38欧元下调至35.50欧元。 摩根大通还称,其相信Inditex在2017年第四季度的后半段的销售有所放缓。当地时间2月23日,Inditex股价在开盘后两小时跳水,午后一度跌至24.77欧元,不过随后小幅反弹,收报25欧元。 摩根大通分析师Chiara Battistini称,Inditex的销售额预计将在2017第四季度增长10%,这意味着Inditex在假期和2018年新年伊始的销售明显放缓。Inditex此前表示,从2017年11月1日至12月11日(第四季度的前期),公司销售额增长了13%。 虽然Inditex都是以欧元计价,但公司的销售有一半左右都是来自欧元区以外的国家和地区,这也意味欧元兑其他货币的汇率波动也将对公司的收益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 此外,许多亚洲和拉美国家的货币都与美元挂钩,这意味着欧元的走高和美元的走弱也将对Inditex造成不利影响。自2018年年初以来,欧元兑美元已累计上涨2.5%,月中更是一度突破1.25的关键价格。 此前,在Inditex的竞争对手H&M在公布了2017年第四季度的销售额下滑、并且表示将关闭更多门店后,投资者都对大众服饰行业的销售增减尤为敏感。但需要注意的是,与Inditex不同,H&M将其业绩的下降归咎于实体店客流量的下降。 尽管Inditex的股价在过去三个季度录得两位数的销售额增长,且表现要远远优于H&M,但2018年年初以来,Inditex的股价仍已累计下跌11%。 Inditex的全球供应链模式一直成为了大众服饰行业的模仿对象,其电商策略亦一直被认为领先行业。不过,竞争对手H&M在西方情人节举办的资本市场日活动上透露12.5%的在线收入比例实际上远高于Inditex的电商收入占比。市场估计,Inditex在线收入比例仅为7%至8%。 三季度期间,Inditex净开设99间门店,远少于德银预计的131间。近年Inditex已明确将重心放在拓展全球线上市场。实体渠道的发展不再以量取胜,而是聚焦大型门店,从而减低线下扩张的速度和规模。 尽管三年前已经开始减少开店转而向线上发展,不过分析师几乎均相信Inditex为刺激销售而采取的降价策略对盈利能力形成压力,而且同店销售(指同一间开业至少一年的销售店在相同时期下的销售额)增长将无法抵销随电子商务发展而来的成本上涨。他们认为,因网络销售附带高昂的物流和快递成本,该业务其实不如实体零售赚钱。 Inditex主席兼首席执行员(CEO)Pablo Isla此前曾向分析师强调他们在所有市场都维持基本稳定的定价政策,虽然一直在调整价格,但没针对最低端商品降价的策略。然而法兴银行对ZARA在10个市场的定价调查则显示,2017年该品牌最低售价比进一步下调,但同时也提高了高端商品的售价以拓宽消费群。 出生于西班牙莱昂(Leon) 奥特加没有显赫身份 1936年3月28日,奥特加出生于西班牙的莱昂(Leon)。其母亲当佣人,父亲是个铁路工人。由于父亲的工作关系,他13岁搬到了拉科鲁尼亚,开始打工,帮忙养家糊口。他先后在几家衬衫厂和女性内衣店做勤杂工,为顾客上门送货。到了20世纪60年代初,他成为了一家服装店的经理。 这些工作不仅给了他直接与顾客打交道的经历,而且也获得布料采购等方面的经验。他明白了不通过中间商直接将商品送到顾客手中的重要性,也明白纺织品生意的最后一个环节加价幅度最大。 当了服装店经理后,他对自己今后做什么逐渐有清晰的设想。一切始于他负责销售的一款带有粉花儿和蓝花儿图案的女式晨衣(西方女士晨起梳洗时所穿,类似睡袍)。他相信拉科鲁尼亚的每个女人都喜欢这款漂亮的衣服,只是对绝大多数人来说太贵了。 有一天,他突发奇想,这个想法后来成为Inditex的核心经营思想:即用较便宜的材料仿制流行时装,以较低价格出售。于是,奥特加从巴塞罗那(Barcelona)买来了质地相当而价格却很便宜的料子,自行设计裁样,在兄嫂家客厅的餐桌上,缝制出了一款类似的晨衣,价格可以降低一半。他还花了好几个周末的时间来琢磨如何折叠不弄皱衣领。 后来,在兄嫂的帮助下,他开始制作物美价廉的时尚晨衣,并把自己生产的晨衣送到当地商店去卖,他的第一个客户是他过去的一个老板。生意越做越大,赚到利润后,他辞去自己的工作,用5000比塞塔(peseta,欧元流通前所使用的西班牙法定货币)开了自己的第一家工厂,那是1963年,他年仅27岁。 不久后,奥特加将业务从生产转向零售领域。1975年,39岁的奥特加又一个想法让他获得了自己一生最重要的成功。那一年,奥特加开设了一个新零售店,取名叫Zara,销售物美价廉的高档时装仿制品。这家店位于拉科鲁尼亚市中央大街上最有名的百货商店对面。多年后,奥特加为连锁店选址的眼光,和他设计的朴实简洁的店面为世人所称道。 奥特加提出“快时装”概念 以对品位和潮流即时反应 到了上世纪80年代初,奥特加提出所谓的“快时装”,使之能够很快地对顾客品位的变化和新出现的潮流做出反应。一种新型的设计以及销售模式在他脑海里开始形成。然而,他的设想直到遇到何塞·玛丽亚·卡斯特利亚诺(Jose Maria Castellano)后才得以变成现实。 卡斯特利亚诺是一位电脑专家,1984年,他与奥特加合作,致力开发新的销售模式,实施奥特加的“快时装”设想,从而让全球服装业发生了革命性变化。       Inditex […]

Highline 封面人物

英国(United Kingdom)最早资讯科技(IT)公司创始人 斯蒂芬妮•雪莉女爵(Dame Vera Stephanie Shirley) 明天永远不会像今天这样,企业须切实地拥抱变化

Post Views: 11,237   英国(United Kingdom)最早的资讯科技(IT)公司的创始人斯蒂芬妮•雪莉女爵(Dame Vera Stephanie Shirley)曾说过:“生活需要向前看,我的经历教给了我什么?我学到:明天永远不会像今天这样,当然也不可能像昨天那样。这让我能够适应一切变化,最终,切实地拥抱变化。”或许因为这一种观念,造就她如今的成就。现在就随《大橙报》来了解这位女性创业家的成长故事。 英国(United Kingdom)最早资讯科技(IT)公司创始人 斯蒂芬妮•雪莉女爵(Dame Vera Stephanie Shirley) 明天永远不会像今天这样,企业须切实地拥抱变化 在全球资讯科技(IT)领域,已故的史帝夫•乔布斯(Steve Jobs)是当之无愧的一颗巨星,然而,在这位苹果(Apple)“老爹”7岁时,可能还穿着开裆裤,一位女性就已享誉这个星球的IT界。她就是斯蒂芬妮•雪莉女爵(Dame Vera Stephanie Shirley),英国(United Kingdom)最早的“程序媛”。 2011年,她当选为美国(United States)《电脑周刊》所评选的IT界“最伟大的十位人物”之一,与乔布斯和比尔•盖茨(Bill Gates)共列榜单。除了事业成功,她还为妇女权益和自闭症研究做出了巨大贡献。 当她开始写回忆录时,她的故事难坏了出版商,她究竟是讲童年时身为难民的经历呢,还是创办高科技软件公司并因此成为亿万富婆的女强人故事呢,又抑或作为一个自闭症孩子的母亲艰难而伟大的奋斗史,抑或慷慨捐出数千万美元的慈善家? 在一次演讲中,雪莉对着台下的听众平静地说到:“我能活下来,完全是因为很久很久之前,热心的陌生人帮助了我。我很幸运……我决定要度过有意义的一生,不能辜负救下我性命的人。而后,我确实做到了。” 1933年9月16日,雪莉出生在德国多特蒙德(Dortmund,Germany)的一个犹太家庭,父亲是一名法官。这一年,德国正式被国家社会主义德意志工人党所统治,就是后来恶名昭彰的纳粹德国。 当时,随着纳粹德国对犹太人的迫害不断加剧,雪莉一家也处于被迫害的阴影下,她父亲遭受到德国人的通缉。1938年11月,英国民间发起一次Kindertransport营救运动。 英国接纳了来自德国、奥地利(Austria)、捷克斯洛伐克(Czechoslovakia)、波兰(Poland)等国近万名犹太孩子。孩子被安置在英国寄养家庭、宿舍、学校和农场。 通常他们是家庭中唯一幸存于大屠杀中的成员。 幸运逃脱纳粹大屠杀 雪莉到英国过新生活 这些处于生死边缘的孩子里,雪莉就是其中一位。1939年7月,6岁的她和姐姐,踏上逃难列车。登上那列开往英国的秘密专列,当时只有6岁的雪莉紧紧抓着10岁姐姐的手,对正发生的事茫然无知。“英国是什么?我为什么要去那里?” 到英国后,她无依无靠,又不会讲一句英语,只能到处流浪,过着朝不保夕的日子。好在苍天垂怜,善良的史密斯夫妇收养了她。 从生死边缘到安稳的生活,让她过早的领悟到:“我要度过有意义的一生,不能辜负救下我性命的人。” 这时,周围的人也纷纷向她送出温暖,帮她适应新的环境。远离战乱并开始新生后,雪莉也体会到了人间温情。 度过6年安静的时光,此时,迫害雪莉一家的纳粹德国也将要灭亡。她进入了女子学校上学,学习烹饪、打字、叠被子等琐碎技能。 可志向高远的雪莉不喜欢这些,“我要学习数学、科技!”为此她特意央求父母转学到一所男校,学习理科。在男校雪莉的成绩出类拔萃,数学成绩更是碾压所有男生。 雪莉很快高中毕业,尽管她成绩优异,却没有一所设有数学专业的大学愿意录取她,只因为她是女生。她无奈放弃,开始打工,来到一家邮政公司写代码。而且2000多名员工中间,当年仅有18岁的雪莉,是唯一的女性。 所谓写代码就是往纸上打孔,很快,她意识到这种单调的工作就是浪费生命。她白天工作,晚上去夜校学习,坚持6年,终于拿到数学学士学位,得以转到了一家制造企业工作,这家企业云集了很多优秀的科学家和工程师。雪莉“偷师”机会大增,个人的能力也越来越突出。 尽管如此,因为她是女人,她还是处处受到不公平的冷落和排挤。她干着全公司最苦最累的工作,却拿着最低的工资,不能和男人一样同工同酬,最严重的是自己研发的软件也被男同事窃取,却没人追究,于是她果断选择了辞职去创业。 可是雪莉当时已经结婚,她的想法遭到了家婆的强烈反对,认为女人能有一份工作就不错了,创业搞不好就是败家。但雪莉心意已决,她认定电脑行业刚刚兴起,IT行业将会在今后几十年影响人类未来,只要认真努力,一定会获得成功。 利用积蓄和房屋抵押借来的钱 雪莉创办属于自己的软件公司 她用自己的积蓄和房屋抵押借来的钱,大约100美元,创立了自己的软件公司Freelance Programmers(自由职业程序员)– 一家只招女员工,只为女性提供机会的企业。公司小得不能再小,办公地点就是自家的餐桌,还有一部电话。 这是英国最早的IT公司之一,也是当时唯一由女性创办的公司。她招募那些拥有职业技能,却在婚后离开工作岗位的女性。同时,她还为那些准备生第一个孩子的女性,提供可以在家里完成的工作,并且向员工提供了股票分红、利润分红,还有共同所有权等新颖灵活的商业模式作为她们参与创业的方式。 即便雪莉站在时代的前沿,一个女人创业难题依旧很多。首先,在当时的英国,电脑软件都是随硬件免费赠送的,苦心开发的软件,只有兜售出去,才能产生经济效益。可是客户却根本不买雪莉的账。 为此,她在求见信中用了“史蒂夫”这样的男性名字,争取到见面机会后,她用过硬的产品质量征服了客户,逐渐打开了局面,公司走向了扩张之路。 她回忆当时公司的状况时表示:“我没有透露公司设立在家中、员工都是兼职的这些事实。有谁能想到超音速飞机上进行飞行纪录的黑匣子程序,是出自一群在家中兼职的女性呢?” 最终,她们开发的管理控制协议的软件标准被北约采用。雪莉的公司越做越大,业务涵盖铁路、金融、电信、公共服务、保险、交通等领域,到1996年员工达到8500人,她成了英国最富有的女人。 “当我创立我的女性公司时,男人们说‘真有趣啊,它之所以没倒闭,只是因为公司太小了’,后来,公司规模扩大了,他们说:‘没错,规模是大了,但没有什么战略利益。’再后来,当这个公司估值超过30亿美元时,他们好像是这么说的:‘干得好,史蒂夫!’” 雪莉曾开玩笑地说:“你可从头型来分辨那些有野心的女人,她们的头顶很平,那是常俯下身子让人拍打的结果,且我们还有足够大的脚,足以走出厨房那一小块空间。” […]

Highline 封面人物

梦想成为演员却成为企业总裁 妮可拉·门德尔松(Nicola Mendelsohn) 看好移动不仅是一种趋势 也是发展最快通讯方式

Post Views: 10,797 原本梦想成为演员的脸书(Facebook)欧洲、中东及非洲区业务副总裁妮可拉·门德尔松(Nicola Mendelsohn)在一位友人的建议下转战广告界。她是在2013年6月份加入脸书,成为该公司在美国(United States)之外具备最高职权的人士,因此被形容为英国(United Kingdom)科技界最有权力女性。现在就随《大橙报》了解她的成长故事。   梦想成为演员却成为企业总裁 妮可拉·门德尔松(Nicola Mendelsohn) 看好移动不仅是一种趋势 也是发展最快通讯方式 社交媒体脸书(Facebook)负责欧洲、中东及非洲区业务的副总裁妮可拉·门德尔松(Nicola Mendelsohn),近日透露了自己患有滤泡淋巴瘤,属于血癌的一种,感到好像“噩梦”一般。 现年47岁的她表示,这个病有许多未知的部分,希望公开患病感受,可以提高大众的认识及推动研究。 被形容为英国(United Kingdom)科技界最有权力女性的门德尔松表示,她在2016年11月份确诊患上滤泡淋巴瘤。她形容这是个“可怕的冲击”。她没有感到不适,只是在腹股沟发现直径不到一厘米的小肿块。她听医生朋友的意见去做检查,结果让她哭了一个周末。   确诊后她忙着看医生、查资料,此外她最担心的就是13岁至20岁的4名子女。她向孩子坦言患病,小儿子的第一个问题是:“你是不是会死?”她做梦也没有想过会和子女谈论生死的问题,这是她一生中最难过的时刻。 目前滤泡淋巴瘤未有根治的方法,80%患者可存活5年以上,6%患者可存活超过10年。 门德尔松原名妮可拉·莎朗·克林(Nicola Sharon Clyne),于1971年8月29日出生于英国曼彻斯特(Manchester)。她的母亲希丽娅(Celia Clyne)是犹太餐饮业者,父亲巴里(Barry Clyne)是希丽娅·克林宴会服务(Celia Clyne Banqueting)的主席,兄弟马克也在家庭事业中工作。 她是犹太青年机构BBYO(B’nai B’rith Youth Organization)的青年成员,在1982年至1987年间于曼彻斯特女子高等学府(Manchester High School for Girls)求学。1989年至1992年间就读于利兹大学(University of Leeds),考获英语与戏剧研究系学士学位。 门德尔松原本计划前往戏剧学院和成为一位演员,但在一位友人的建议下决定探索广告业的事业发展。 友人推荐下进入广告业 门德尔松命运从此改写 她随后参与闻名世界,以创意和效率而著称的广告公司之一–百比赫(Bartle Bogle Hegarty,简称BBH)的“研究生训练计划”,并在1992年9月至2004年1月任职于这家公司,随后升任为业务发展董事。 2004年4月,她担任伦敦格雷(Grey London)的副主席,并从事这项工作直至2007年12月。在2004年至2008年之间,她也是格雷通讯集团(Grey Communications Group)的欧洲业务发展董事。 四年后即2008年4月,门德尔松成为伦敦(London)广告机构Karmarama的执行主席兼伙伴。 2013年6月,她受委为脸书欧洲、中东及非洲区业务副总裁,成为了该公司耗时半年寻求取代原任乔安娜·希尔斯(Joanna Shields)的最佳人选。她将本身在广告界和政治领域的广泛经验和人脉引入工作,成为该公司在美国(United States)外拥有最高职权的人士。 脸书是美国的一个社交网络服务网站,创立于2004年2月4日,总部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帕拉阿图。主要创始人为马克·扎克伯格(Mark Zuckerberg)。 在其任职期间,门德尔松做出了多项措施,当中包括了在非洲(Africa)开设办事处以及将伦敦成为美国之外最大工程中心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