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lated Articles
不怕失败朝理想前进 Keith Kee纪添兴 时装界绽放异彩
Post Views: 44,380 也许是面对多次的失败,不管遭遇任何挫折,他已不当一回事,甚至把顾客的投诉当做一次勉励,一次的进步。他也强调,不会与别人做比较,却只会比较自己现在和以前所做过的每一件事情。马来西亚著名服装设计师Keith Kee纪添兴,就是以这种方式和心态做生意,成功赢取不止是顾客的心,还有建立起自己的名气。现在就随《大橙报》一起走入Keith Kee真正的服装设计世界。 马来西亚(Malaysia)著名服装设计师Keith Kee的中文名为“纪添兴”,他说,这个名字拥有“为别人增添高兴”的意义,也正是他设计服装持有的原始概念。他不认为本身是一名成功的服装设计师。他说:“目前为止,我认为不算成功,可能是小成功造就了今日小名气的我。” 他形容自己是一个比较注重感情的人,遇到挫折时,会选择大哭一场,睡醒后就会忘掉,重新出发。他说,做生意“心态”很重要,正所谓:不经一事,不长一智,不管遇到任何失败或挫折,都必须以正面角度思考。他强调,不喜欢与别人做比较,只会拿自己与自己做比较,即会比较自己上次做过什么事情,不要重犯,不要在同一个点上跌倒两次。 他表示,本身从事服装设计生意长达13年,每次接获顾客的投诉时,都会把它当作一次勉励或一次的进步,如今已经把“心态”这两个字当作自己的商业哲学。 当问及最难忘的一次失败经验时,他回应,基本上已不记得,因为面对太多次的失败,造就了自己已经将失败视为“常事”。 Keith Kee的业务专在设计高级礼服,包括婚纱、晚礼服和旗袍等,目前拥有两间服装店,分别坐落在槟城(Pulan Pinang)和雪兰莪州的白沙罗(Selangor,Damansara),员工也从刚开业时的1位,增加到现在的16位。 他指出,在经营生意方面,本身坚持4项原则,第一是必须以真诚的心态对待顾客。 “我们必须要记住这一点,其实顾客不是需要我们的衣服的,而是我们要如何让他们对我的产品留下深刻印象。所以我们必须用真诚和服务来感动他们。” 他说,在服务方面,他们会解释如何去穿他设计的每一件衣服,来这里买衣服,就像上了一堂课。 “第二项是设计方面,衣服的设计一定要别有心思,精心设计,即使是天马行空(另类的设计风格)也还可以穿。尤其能呈现出穿着者的曲线美,把缺点遮盖,把优点呈现出来。” 而第三项即是“心态”,Keith Kee认为,做生意的手法一定要“心态”很正面,以一个艺术家的商人来做生意,正面想法非常重要,不管在对内(员工),或对外(与顾客),每一个谈判,每一件事情的发生都可以是一次的进步。 “就是这三种心态,正面的想法、坚持和毅力,还有就是热忱,所以我才能走到今天。” 此外,他表示,该公司的第四项商业策略,就是不放过任何大小型的服装秀。他认为,通过做秀也是一个很好的商业策略,因为在秀场上可以派名片和传单,是一种推销公司很好的方法。 他说,本身有超过200场大大小小做秀的经验,重点是每一场都必须讲求素质,从头发、模特儿的打扮到播放的音乐,不管是什么场合,他们都会注重每一个细节。 为芭比娃娃缝制衣服 小时便有“小裁缝师”称号 相对如今在服装设计行业稍有名气的Keith Kee,回想以前小时候的时光,感觉非常的可贵。他说,当时的想法很天真,小时候已知道自己非常喜欢做衣服,而且还成为当地的“小裁缝师”。 他说,在他7岁那年,妈妈买了一个芭比娃娃给姐姐,当时,他也很喜欢那个芭比娃娃,于是就千方百计向姐姐讨来玩,可是像他这样的小男孩一般都被认为应该玩车、玩枪。 “其实,那些我都有玩,只是我特别喜欢玩芭比娃娃。当时我妈妈是帮人家车衣,而那些多余的布料我就拿来做一件短裙给芭比娃娃,想尽办法讨好我姐姐的心,希望她能借给我玩。” “而那时候隔壁邻居也有玩芭比娃娃,我也帮他们做衣服,就这样成为村内的“小裁缝师”(Tailor),回想那段时光真的很可贵,那时候很天真,喜欢就是喜欢。” “等到慢慢长大后,我就发现自己喜欢服装这一行,开始注意女孩子怎么样穿衣服,打扮,自己买自己喜欢的衣服。然而,那时候的我还不知道可以成为一名设计师。” 后来,在中五毕业后,他就开始踏上服装设计师的道路,刚开始时,因为家里无法负担他的学费,他就想方设法赚钱自己缴交学费。当时年纪轻轻的他,已开始角逐各项服装设计比赛,其实目的是为了能赚取更多的钱来缴交学费。 在出来社会工作后,他先后在多间服装店工作,包括设计办公室服装(Office wear)、妈妈尺寸的服装(Plus Size)和著名的婚纱店等。他说,每次转换工作都给了他累积经验的一个机会。 设计、灵感和布料呈现 Keith Kee旗袍别具一格 如今却是出乎意料的,他在旗袍设计方面,获得很好的成就,每次推出新的旗袍系列都能销售一空,获得非常好的反应。 他表示,其实刚开始时,旗袍只是他设计婚纱和晚礼服的一个小部分,但后来发现旗袍才是最讲究曲线美,尤其穿起来比较能突出女性的优美身段,而且不同的身材都可以穿旗袍,同时也很讲究手工。 他说,就是这样开始设计属于自己的一个系列旗袍,而且反应也很好。于是,从2005年开始就专攻旗袍,在这方面下工夫,在设计、灵感和布料呈现出Keith Kee 另一番设计风格的旗袍。 他指出,以前做旗袍的灵感来自旅行,或一部电影、或一首爱情歌;而现在却会以顾客的回应或顾客的灵感,再加上与朋友的沟通,及市场上的需求作为设计概念。“这可说是岁月累积的一种灵感,很强烈的。” 另外,Keith Kee也将籍着这次推出的全新春夏系列“Keith Kee Spring Summer 2015”服装秀,尝试13年以来一个大转变,希望让顾客认识Keith Kee的另一面。 他说,这次将锁定中下市场,服装设计着重简单化,曲线美、舒服和安全感(不走光、不会跌倒)。 “设计简单、舒服得来又不失隆重,一样可以穿去小派对或家庭聚会等,共秀出50件衣服,包括有简单的晚装、便装和小洋裙。” 他说,在呈现方面,将摈弃传统的七彩组合,而采用从未曾尝试过的4种颜色,分别是金、银、黑和白,目的是要带给顾客不一样的感觉。
被塔利班袭击的幸存女孩 马拉拉·优素福扎伊Malala Yousafzai 为受教育的权利而奋战到底
Post Views: 44,448 当巴基斯坦(Pakistan)反政府游击组织“塔利班”(Taliban)控制了史瓦特小村庄的时候,一个女孩-马拉拉·优素福扎伊(Malala Yousafzai)拒绝沉默,她挺身而出,并为她具有受教育的权利而奋战。2012年10月9日(星期四),当时他才16岁,却为了自己的理念而付出极大的代价,遭遇塔利班枪手袭击,头部重伤、生命垂危,而大难不死的她,俨然已成为全球和平抗争的象征。现在就随《大橙报》一起来看看马拉拉这段辛酸的成长经历,如何获得了全球的瞩目。 2012年10月9日,年仅16岁的巴基斯坦(Pakistan)女孩马拉拉·优素福扎伊(Malala Yousafzai)在乘坐校车回家途中,遭遇塔利班枪手袭击,头部重伤、生命垂危。她为了倡导受教育的基本权利,发出了连子弹都无法穿透的坚定力量。她的勇气感动了全世界,赢得广泛赞誉。 巴基斯坦政府授予她“国家和平奖”,联合国也将每年的11月10日定为“马拉拉日”,以表彰其不畏塔利班威胁、积极为巴基斯坦女童争取受教育权利所作出的杰出贡献。 2009年,马拉拉就已开始在英国广播公司(BBC)的乌尔都语网站上用化名撰写个人网志,内容是斯瓦特山谷的生活。但塔利班来了。他们控制了这一地区,禁止女生上学,并与巴基斯坦政府军展开拉锯战。马拉拉渐渐频繁出现在国内外媒体,为失学女童呼吁。随后,于2011年10月,南非(South Africa)圣公会主教德斯蒙德·图图(Desmond Tutu)授予她国际儿童和平奖。两个月后,她又获得了巴基斯坦的首届国家青年和平奖。 然而,在2012年10月9日那天,她遭遇不明身份枪手袭击,伤势严重。当时马拉拉正在放学回家途中,她所乘的校车被一名身着警服的袭击者拦下。枪手登上校车,问:“你们谁是马拉拉?快说,不然把你们统统毙了。”因马拉拉的身份暴露了,枪手就对着她的脸开了枪,子弹穿过头、颈,嵌入肩膀。 弥留时,她被飞运英国,在伯明翰的伊丽莎白女王医院救治。2013年2月份的手术补造了颅骨,并使她恢复了听力。3月19日,她换上新校服,在伯明翰附近入学埃德巴斯通女子高中。 被塔利班枪击头部,大难不死的马拉拉于2013年秋天出版了个人回忆录。书名为《我是马拉拉》(原名:《I Am Malala:The Girl Who Stood Up for Education and Was Shot by the Taliban》,2013)向全世界细诉她的这一段不平凡经历。他以一个年仅16岁的女孩所发出的声音,将这个力量激发改变全世界。 马拉拉表示:“我希望这本书能让全世界读到,这样人们就能认识到有些孩子要想接受教育是多么艰难。” “我想讲我的故事,可这也将是6100万失学儿童的故事。我想让它成为这场运动的一部分,让所有的男孩子、女孩子都能得到上学的权利。这是他们的基本权利。” 在马拉拉16岁的生日当天,她在联合国青年大会发表演说时,敦促联合国及各国领袖,努力让全世界的儿童都能够跨越宗教、种族、性别、贫富等因素,在校园里得到平等的教育机会。 永不会在威胁中后退和倒下 誓为弱势孩童争取教育权利 曾经在枪口下面对死亡威胁,头部重创的马拉拉以最响亮的声音说:她永不会在威胁中后退和倒下,一定要为弱势孩童,特别是女孩发声,争取和实现平等教育权。 她表示,塔利班针对女童接受教育而采取的暴力行动吓不倒任何人。 她说,塔利班觉得子弹可以使她闭口。但他们没有达到目的。这一枪击事件带来的是成千上万的谴责之声。恐怖分子认为他们可以改变人们的目标、让人们不再奢望,但他们并没有达到目的。相反,它使得软弱、恐惧和无助已不复存在,有的只是力量、能量和勇气。她还是同样的马拉拉。她的雄心壮志、希望和梦想一如从前。 坐在听众席里的潘基文(Ban Ki Moon)夫人柳淳泽(Yoo Soon-taek )不时地擦拭泪水,她深深地被马拉拉的演讲打动了。潘基文还向马拉拉赠送了一本平时专门送给国家元首的精装本《联合国宪章》。2012年11月10日为表彰马拉拉为争取妇女及儿童接受教育的权利所做的努力,联合国将每年7月12日(马拉拉生日)定为“马拉拉日”。 2013年10月11日,美国(United State)总统奥巴马(Obama)夫妇在白宫椭圆形办公室也会见了这名因呼吁女孩受教育权而遭到塔利班枪击的巴基斯坦少女马拉拉。 在与奥巴马会晤后,马拉拉在声明中称,她很荣幸能与美国总统见面,感谢美国在巴基斯坦、阿富汗等国支持教育发展,并援助叙利亚难民。当另一方面,她也表达本身顾虑,即无人机对恐怖分子的袭击造成无辜民众的伤亡。这会导致巴基斯坦民众的不满,也会对教育工作带来很大的影响。 马拉拉曾获2013年诺贝尔和平奖的提名,从而成为该奖有史以来最年轻的候选人,同时,她也成为当年的热门人选,可惜最后却落选了。 在向挪威和平委员会递交的提名申请书里,知名国际组织“变革”这样写道:“授予马拉拉诺贝尔和平奖将不仅仅奖励她的勇气和决心,还将给塔利班恐怖分子发送一个清晰的信息,那就是,世界正在注视着,并且将支持那些为捍卫性别平等、包括女孩受教育权在内的普遍人权挺身而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