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ghline 品牌故事

中国(China)家庭厨房共享平台 “回家吃饭”(Home-Cooked) 寻找、孵化散落在民间的好味道

12_2中国(China)家庭厨房共享平台“回家吃饭”(Home-Cooked)成立至今,围绕“吃的共享经济”这一模式可行性的讨论一直没有停止,尤其是家庭厨房产能问题–经常做饭的人应该能够体会到,一道菜从原材料清洗到切菜、炒菜、出餐,在饭店需要一套流水线来操作的工作交给单人承担,对于家厨来说是非常费时费力;且家庭厨房燃气灶的火力和饭店相比有很大差距,菜品制作相对要慢很多。

于2014年10月上线的“回家吃饭”,目前订单量日均5至6万,而平台上家厨数量有5万人,相对于家厨的数量来说,订单量并不可观。产能上的限制,使得许多传统中餐家厨很难大量制作餐品。

订单量相对户对餐品满意度与利润之间并不呈现正相关,而是更多地体现在产量上,供给跟不上,利润就相当微薄,家厨也很难有动力长期供应,平台留不住好的家厨。

另一方面,售卖沙拉、轻餐的家厨由于操作简便、容易量产,很容易在平台上存活下来。许多家厨出于利润方面的考虑,也倾向于向沙拉、轻食品类靠拢。这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回家吃饭本身主打的餐品口味多样性。

为了解决产量与利润之间的矛盾,“回家吃饭”打算对平台上的家厨进行包装。2016年初,“回家吃饭”新版本上线的“全城精选”收录了一部分食物味道好、有特色的家厨,通过开店时间、复购率、用户评分等进行筛选。相应的,这部分家厨的菜品,客单价也会相对较高。

区别于普通家厨的3公里配送范围,“全城精选”配送可以覆盖周围5公里;平台方面也会在广告(banner)、推送、流量、线下活动等资源上向精选家厨倾斜。

同时,“回家吃饭”着力于对将“全城精选”的家厨包装成为平台明星,树立个人品牌,从而提高产品溢价。

“回家吃饭”于2016年6月16日宣布,《舌尖上的中国》的美食顾问董克平将出任回家吃饭美食总顾问,帮助平台寻找、孵化“散落在民间的好味道”。

董克平的此次入驻平台,也是为了发掘更多有品牌化潜力的家厨,维护平台餐品的多样化。

吃的共享经济第一品牌
“回家吃饭”
挖掘美食达人及共享家庭美味

“回家吃饭”是吃的共享经济第一品牌。作为中国最大的家庭厨房共享平台,致力于挖掘美食达人,与身边饭友共享家庭美味。

“回家吃饭”在2014年10月上线,目前已拓展至北京(Beijing)、上海(Shanghai)、广州(Guangzhou)、深圳(Shenzen)、杭州(Hangzhou)5大城市,注册用户已超过百万。

其创始团队来自阿里巴巴(Alibaba)、优步(Uber)中国早期创始团队和京东(JD)、腾讯(Tencent),百度(Baidu)等顶级互联网公司。目前该公司拥有员工近600人。

该平台经过实地上门认证、卫生标准核查、专业服务培训和上门拍照试吃等,已发掘上万家民间“美食家”。其家厨以配送、上门自取、提供堂食等多种方式,为忙碌的上班族,不愿下厨的年轻人提供安心可口的家常菜。其目标是解决对健康饮食的需求与富余生产力的对接问题,创造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

创业初期,“回家吃饭”的团队还未从获得第一个订单中的喜悦中出来时,便被泼了一桶冷水:一支20人的团队在回龙观驻扎三个月,却一共只找来三家厨房上线。

私厨资源是回家吃饭业务拓展的关键,前期似乎透露出一个信息:家厨对这一陌生的平台并不买账。这一状况一直到新的一年都未有缓解,团队开始出现人员流失,包括技术总监(CTO)在内的高管也对模式产生动摇。

“这对团队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在这个时刻,你是否还认为这是一个可行的模式呢?没有任何方法可以告诉你如何走出困境。为排解这个阶段的苦闷,我带领团队,每天早晨七点,爬楼梯二十层去办公室上班。这是无奈之举,因为这个时候面临了太多的困难,全部人包括我几乎失去精神支柱,不知道该如何给自己打气,只能够以这样的方式凝固团队。”回家吃饭创始人兼总裁(CEO)唐万里此前曾如此地表述这一时期的焦虑。

在质疑和不确定之中,“回家吃饭”做了两个决定:

其一,将突破口从社区集中、人口密集的回龙观,转向办公集中地国贸,国贸两公里之内的小区找私厨,给CBD直接供货。回龙观白天没有人,晚上人们都是吃过饭之后再回去,没有叫餐的需求,而国贸区域集中大量白领,外出用餐需求旺盛。

其二:聚焦家庭厨房模式,确立不做聚会、不做上门厨师、不做烘培等小食品,防止精力分散。

这两个决定是团队的转折。CBD的用餐需求激发了这一区域的私厨加入,按照在办公楼周边拓展的路子,回家吃饭在2015年6月迅速发展起来。每个地推人员每月能拓展20个家厨,家厨数量和订单数量开始以万为单位,8月份之后进驻上海等城市。

“回家吃饭”平台上入驻的家庭厨房可为附近2至3公里范围内的食客提供餐食,家厨多数是退休的阿姨或者家庭主妇,食客可以上门吃饭或是通过外卖取餐。非标准化生产,再加上受人力限制,每个私厨一天的接单量基本不超过10单。

然而兼职也往往意味着业余性,家厨并不具备普通餐馆必需的营业执照、卫生许可证等证件,是否卫生、可口是用户的两大疑虑。对此回家吃饭试图通过资质审核、定期回访以及淘汰机制来解决这些问题。

“回家吃饭”设立的家厨门槛是:楼房,有独立客厅和独立厨房,厨师们有健康证并需要上传身份证。开业之后,该平台会对家厨定期回访,对于差评太多的家厨会实行下线处理。

“回家吃饭”经历了半年的试错后,在这一时期步入高速增长阶段,并挥师南下进驻上海。在唐万里看来,完成从0到1的积累后,公司能否持续发展主要依靠之后是否能高效运营。

融资方面,“回家吃饭”于2014年9月获得天使投资人王刚的种子投资;2014年12月05日,获得金沙江创投合伙人朱啸虎的A轮投资;2015年,获得今日资本的B轮投资,和来自王刚、金沙江,今日资本的B+轮融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