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hnnie Walker是目前行销世界200多个国家、190个不同市场的苏格兰威士忌第一品牌。品牌行销策略的成功及超高品质的百年制酒技术,是Johnnie Walker成立至今近两百年来声势始终不坠的主因。目前全球的苏格兰威士忌市场中,Johnnie Walker已经是公认的指标性品牌,历年来Johnnie Walker在国际各大酒类竞赛中,得奖纪录无人能出其右,更是肯定Johnnie Walker的品质;据了解,每五瓶苏格兰出口的威士忌,??就有一瓶是Johnnie Walker。
创始人与他的威士忌
创立于1820年的Johnnie Walker,当初发迹是由一家小杂货店开始。当时年纪才15岁的创办人John Walker由于父亲去世必须承担家计,因此他的监护人花了417英镑在Kilmarnock小镇上开了一家小店以使John和他的母亲可以谋生。因此,John Walker便开始在店铺内工作,售卖杂货、葡萄酒和烈酒,并逐渐开始出售一些纯麦芽威士忌。但是他发现纯麦芽威士忌的口味偏重,而且每桶酒的口味各不相同,让人失望。于是会调茶的他开始依样画葫芦调和起威士忌,没想到所调出的威士忌风味佳、品质稳定。开始的工作并不简单,但随着他的调配技巧不断成熟,John Walker开始有了私人订单,为店里的一些重要客户特制调配威士忌,而他的生意连同他所调配的威士忌也随之声名大振、如日中升,并以其小名Johnnie为他自创的威士忌酒命名,那就是我们现在所看到的Johnnie Walker。
虽然直至1857年10月19日John Walker谢世,苏格兰威士忌的调配工艺还尚未成熟,但他调制的威士忌在苏格兰西部已经相当著名。John Walker在商业上的成功为日后成就一个世界性的酒业王朝奠定了基础。幸运的是,Walker家族传承使得家族中的男性成员均继承了娴熟的技巧和超凡的远见,使得调配艺术能够更上层楼。John Walker过世后,年仅20岁的Alexander Walker子承父业,并调制出了一种全新的调配威士忌,并将之命名为“陈年高地威士忌(Old Highland Whisky)”,即Johnnie Walker Black Label威士忌的前身。1867年,亚历山大注册了商标所有权,并展示了他高瞻远瞩、先于世人的市场推广天赋,设计出了让人一目了然的倾斜的商标和方形酒瓶,并决心“追求品质的极致,创造出市场上无可匹敌的威士忌”。
Alexander于1889年去世,他的小儿子,Alexander Jr秉承父志,也成为了一位威士忌调配大师。他的高超技巧和奉献精神正是创造口味微妙的调配威士忌所必需的;而他的哥哥George Paterson Walker则是市场推广的天才,他环游世界建立了一个世界性的销售网络,并预见必须创造新的品牌才能满足人们不断变化的品味。而Alexander Jr意识到日后Walker家族威士忌的成功将在于保证可靠的原料供应,而其中他最喜欢由Cardhu酒厂生产的纯麦芽威士忌。因此两兄弟都非常重视来自Cardhu的威士忌,他们决定买下这家酒厂使之成为生产Johnnie Walker调配威士忌的中流砥柱。于是,他们和酒厂创史人的儿媳——Elizabeth一同协商购买条款,并最终成交,成为了Johnnie Walker家族和Cardhu家族长期合作的开端。Walker家族对混合苏格兰高品质单品威士忌的调配工艺孜孜以求,从而创制了无比香醇的调配威士忌。就在人们质疑许多产品纯正性的时候,Johnnie Walker的名字让人联想的是信任和尊敬。
Walker家族就这样一代接一代,孜孜以求地专研威士忌的调配工艺,调制出举世无双的威士忌,奠定了其品牌在全球的至尊地位。
Related Articles
一块方便面的传奇“康师傅”
Post Views: 49,645 康师傅,“康”是指健康的意思,“师傅”二字则是具有亲切、责任感、专业化的内涵,而“康师傅”叫起来,特别有亲切的感觉,康师傅logo独有的敦厚可亲,热情展开双臂形象,让许多顾客熟知与喜悦,这也是康师傅服务顾客热情亲切的精神表现。从方便面起步,在努力过程中,康师傅不断的实践理想,追求更高的目标,屡屡创新方便面新标竿,让更广大的顾客群众享受到物美质优、价钱公道的方便面。而现在,产品覆盖食品和饮料业,康师傅已经成为中国食品业的一大品牌了。古语又云:三十年河东,四十年河西。用这句话来形容康师傅在中国的发展历程,是再形象不过了。康师傅的创始人不姓康,面是来自台湾彰化的魏家四兄弟:魏应州、魏应交、魏应充和魏应行。1958年,四兄弟的父亲魏德和在台湾彰化乡村办起了一个小油坊,起名“鼎新”。从小时候起,四兄弟加上三个姐姐就在油坊帮忙。尽管非常辛苦,但油坊的规模一直发展不起来,直到上个世纪70年代末魏德和去世时,家产与负债也是基本相抵。 兄弟齐心 其利断金到1991年时,魏应行带来的1.5亿元新台币几乎全部赔光了。就在他准备打道回府时,他又嗅到了新的商机。当时他经常在外出差,并食用一种从台湾带来的方便面。他渐渐发现,一同搭车的人们对他的方便面常常十分好奇,经常有人围观甚至询问何处可以买到。魏应行敏锐的捕捉到了这个市场的巨大需求,从此开始了翻身立业的机会。当时中国的方便面市场呈现两极化:一极是国内厂家生产的廉价面,几毛钱一袋,但质量很差;另一极是进口面,质量很好,但价格贵,五六元钱一碗,普通大陆人根本消费不起。看到这种市场情况,魏应行想:如果有一种方便面物美价廉,一定很有市场。于是决定生产这种方便面,并给准备投产的方便面起了一个响亮的名字——“康师傅”。之所以取这个名字,是为了适应北方人的思维方式,在北方人眼里,“师傅”这个词显得较为专业,而姓氏则取用“健康”的“康”字,以塑造“讲究健康美味的健康食品专家”形象。名称起好了,产品档次也定下来了,接下来就是确定口味了。怎样开发符合大陆人口味的方便面了呢?康师傅经过上万次的口味测试和调查发现:大陆人口味偏重,而且比较偏爱牛肉,于是决定把“红烧牛肉面”作为主打产品。包装漂亮、广告凶猛的康师傅一经推出便立即打响,并掀起一阵抢购狂潮。康师傅公司门口甚至一度出现批发商排长队、一麻袋一麻袋订货的罕见场面。在市场的推动下,康师傅的生产规模迅速膨胀,在几经失败之后,魏应行终于第一次尝到了投资大陆的甜头。 激进战略成功扩大市场为了应付产品供不应求的热销局面,康师傅不得不投入巨资至流通领域,同时用提前收来的订金购买国外的先进设备,招募人员。从第一碗面上市后的半年内,康师傅生产线上的工人即从300多人猛增到三四千,生产线则扩大到了天津之外的多个城市。此后,康师傅又连续投资在各地设厂,搭建生产线,以超常规的速度急驰。康师傅的生产布局规划是,直径500公里内要有一个方便面生产基地,以把运费控制在销售价格的5%以内,由此实现新鲜度、销售价与成本的最佳组合。这种超常规的发展其实也隐藏着一定的风险,一度使康师傅的资金链非常紧张。但为了尽快地完成布点,先入为主地占据当地市场,康师傅还是采取了这种快速扩张的战略,这一点也与其竞争对手统一集团稳健发展的战略有所不同。但是今天,康师傅这种较为激进的战略证明是非常成功的,这也是它能够快速超越统一而后来居上的原因。 创新产品满足市场需求来得早不如来得巧。在做方便面,康师傅不是第一个,远在统一之后,当统一已经是台湾第一品牌时,康师傅还没找到北。康师傅的其他产品,如茶饮料、果汁饮料、糕饼等也是如此,虽然在竞争对手之后切入市场,但很快都进入了市场前列。康师傅在切入后之所以能将对手快速甩开,关键在于能够在竞争产品的基础之上进一步完善产品,跟随时代的进步,不断开发出能够满足消费需求的新产品。同样的产品,后来的康师傅总能本着“以有限的资源创造超值销量”的标准,在考虑市场份额的同时,尽可能以较低的价格给消费者以最大的实惠,因此受到欢迎。新品开发的前提是根据市场的需求变化,每一个市场甚至每一个时期都会有不同的口味、价格、诉求等需求的不同,如果忽略这一点,就可能会犯下致命的错误。统一在进入中国市场时,曾把在台湾最畅销的鲜虾面、肉燥面等产品带到中国来,认为“我们爱吃,他们也应该喜欢的”,结果遭到冷遇。在台湾,人们吃海鲜味选统一,排骨味就选味味,干吃面吃王子面。鉴于此,康师傅在中国发展出很多副品牌,如面霸120、福满多、小虎队等,适应不同的口味。随着中国民众收入增加,消费者对速食面的需求,从以前吃饱就行,发展到现在开始关注营养成分。康师傅敏锐地注意到了这一变化,并经过调研,发现有七成消费者对营养型速食面感兴趣。于是,2004年,康师傅开始了其在高端市场的产品延伸,研发了代表六个不同国家、地区口味的方便面,推出“亚洲精选”系列。并且请来了凤凰卫视的节目主持人陈鲁豫做代言人,希望能将它打入城市白领市场。本着一贯的大手笔,康师傅对“亚洲精选”系列的市场推广费用在1亿元人民币以上。 进军饮料市场 企业家子迅速膨胀康师傅在1996年投入茶饮料的生产,当时推出的是柠檬茶和菊花茶,1997、1998年,康师傅又相继推出了冰红茶、绿茶和乌龙茶。随着2000年茶饮料市场的升温以及旭日升的衰落,康师傅茶饮料迅速走红,成为中国包装茶饮料市场的领导品牌。尤其是康师傅冰红茶,自2000年上市以来,始终保持着持续投入,请来任贤齐、张惠妹等做代言人,诠释其青春、奔放、活力的产品形象。在果汁饮料、运动饮料、矿物质水、糕饼、乳品等产品线上,康师傅都有不俗的表现。目前,康师傅的触角几乎已伸至食品的各个领域,从最初的康师傅方便面,到康师傅绿茶、康师傅冰红茶、康师傅冰绿茶,到鲜の每日C,再到康师傅矿物质水、功能饮料劲跑X、康师傅糕饼以及乳品,康师傅在不断地扩充产品线。凭借康师傅品牌的强大号召力,康师傅几乎在每一个产品中都颇有斩获,而不断充实的产品又在为不断为品牌价值累积加分。在市场的推动下,康师傅的生产规模继续迅速膨胀,2002年,三十三平方公里的天津开发区有顶新国际旗下康师傅控股的17家公司,从方便面,做到饮料,做到糕饼,甚至连包装膜,瓶盖都有专属的配套厂。康师傅一年卖掉的方便面是六十亿包,这是台湾全岛的十倍;一年卖掉的饮料是二十五亿罐;一年用掉的塑料薄膜是四十八万公里,这样的长度,足以绕地球十二圈。康师傅年销售额达100亿元人民币,香港市值超过了台湾的食品老大统一。2002年12月,“康师傅”碗面产品以16元新台币的超低价格在台湾上市。到2009年12月底项新集团拥有493个营业所及79个仓库以服务5,798家经销商及72,955家直营零售商。连续第二年入选福布斯亚洲50家最佳上市公司,同时连续七年登上台湾十大国际品牌前五名,康师傅品牌价值已达到9.16亿美元。被台湾媒体誉为“从大陆红回台湾”,而创立“康师傅”品牌的顶新集团,从最初只是台湾彰化县一家名不见经传的小油脂厂到目前在中国的投资总额已达12亿美元,年销售额超过7亿美元,并以65亿包的年销量占据中国大陆方便面市场的头把交椅。 企业理念及文化康师傅在大陆的崛起被业界视做一个传奇,但“康师傅”的成功绝不是一个偶然。“康师傅”的成功靠的是对质量的坚持、靠的是对人才的不断培育、靠的是“诚信、务实、创新”的经营理念。“诚信”:是企业永续经营的基石。康师傅方便面上市初期,产品供不应求,等待拉货的集装箱车在厂门外排起了长队,有人建议魏应州放宽一点质量标准,这样成品率就会增加,魏应州听后非常生气,他说:“我们是做食品的,这是个老实人的行业,来不得半点虚假”。正是靠着这种对经销商负责、对消费者负责的经营态度,“康师傅”才能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始终保持着领先的位置。“务实”:是“康师傅”稳步成长的关键。无论是在93-96年顶新各项事业快速成长、扩展的时期,还是98年遭遇亚洲金融风暴冲击的灰色年份,“康师傅”凭其务实的企业精神,及时调整集团的发展方向,从92年在天津开发区创建第一家方便面厂至今,“康师傅”的事业稳步成长,已逐渐在全国设立了十个生产基 地,形成了今天产销网路覆盖全国的发展格局。“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动力和源泉。“康师傅”是一个非常年轻的企业,也是一个洋溢着创造力的企业,回首“康师傅”在大陆走过的足迹不难发现,“康师傅”的发展改写了大陆方便面发展的历史,是“康师傅”让方便面摆脱了以往”果腹、充饥食品“的尴尬境地,走进了千家万户,成为一种老少皆宜的美食;是“康师 傅”第一个在碗面中加入叉子,真正作到了随时随地的方便;是“康师傅”第一个在方便面中加入双包调料,改写了方便面口味单一的局面,同样也是“康师傅”在业界第一个引入了ISO9002质量认证体系;第一个成功的建立并推广了自己一整套CIS系统(企业形象识别系统)……,太多太多的第一都来源于“康师傅”突破创新的企业精神。在“康师傅”创造是没有止境的,每一天对于“康师傅”上下人都是一个新的开始。任何理念都是由人来创造并承袭下来的,再好的理念如果不能和“人”这个具有主观能动性的载体相连,那它都将是空洞而没有生命力的。所以要谈“康师傅”的经营理念我们就不能不去了解他们的价值观。魏应州曾经说过:“‘康师傅’的用人原则很简单,就是‘勤、廉、能’这三个字”。“勤”是中国人的传统美德,常言道“一勤天下无难事”,老一辈“康师傅”人就是靠他们的勤奋开拓创造出了“康师傅”今天的辉煌,这本身就是对“勤”最好的诠释和写照;“廉”即“廉洁奉公”—是对“康师傅”人道德操守的要求,也是作为一个“康师傅”人最起码的行为标准;“能”是指各种专业的才能、技能,“康师傅”是一个学习成长型的企业,在这里每名员工都能找到发挥自己专长的岗位,同样公司也通过完备的教育训练体系来不断地提升员工全方位的能力。在“康师傅”,“勤、廉、能”的理念已经成为所有员工的行为准则,“康师傅”人不仅以此来作为衡量自身价值的标准,更将其贯彻到工作和行为中去。康师傅的成功,从一碗泡面开始,从生产链的起点到消费者终端,康师傅把食品业的多元化发展演绎成一段精彩的传奇,从1988到2010,魏氏四兄弟也在台商前进大陆的创业史上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欲了解更多,请参阅《大橙报》(BIG ORANGE)电子报www.bigorangemedia.com Previous Post Next Post
法拉利FERRARI 最火红的跑车
Post Views: 53,332 每个男人的心目中都有一辆梦想之车,而法拉利(Ferrari)可以说是当中最多人梦寐以求的其中一个。人们对于法拉利的尊崇,大多都源于对它速度、贵族、珍藏、时尚的热爱,它被称为“红魔”。它始终保持着昂贵而独特的个性,性感、惊艳、速度、活力、贵族、钢铁元素、原始手工、红色火焰般的热情……它以其特有的“技术与艺术”的平衡,融合世界上最好的品质,不断地打造其所引领的跑车神话,它依然是许多人心中的一个梦想。法拉利(Ferrari)是举世无双的,从1940年代晚期由莫德纳工厂出厂以来,它就激发起所有车迷的热情,而且无他车能敌。法拉利的外观和声响,特别是亲身经历的,都使人体验到向颠峰挑战的感受。法拉利融合动感的流线弧度、响亮的排气声和快如闪电般速度,使它仿佛如梦一般。 创办人和法拉利的一生恩佐·法拉利(Enzo Anselmo Ferrari)1898年2月18日生于义大利莫德纳Modena,他是一位铁匠之子。小法拉利的父亲后来成立一座引擎维修工厂,这也是恩佐·法拉利浸淫基本汽车工艺场所。他们父子都曾经参加早期在义大利举行的汽车竞赛;他想要成为赛车手的渴望很早便已萌芽。由于父亲死亡而迫使法拉利辍学,开始赚钱养活自己,法拉利的第一份工作是车床技师,生活困苦,几年后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法拉利入伍,1918年大战结束,刚退伍的他找到试车手的工作,而后转往米兰的CMN(Costruzioni Meccaniche Nazionali)从事赛车手兼试车手的工作。他的赛车生涯始于1919年的Parma-Berceto大赛,同年进入Targa Florio车队,1920年转入Alfa Romeo而且往后20年与Alfa Romeo建立良好关系,从试车手到赛车手再到销售助理,最后1939年担任Alfa赛车部门的董事。1919年,法拉利驾驶一辆CMN的汽车,在一项名为柏塞托帕马雷久(Parma-Reggiode Berceto)的爬坡赛中,赢得受人敬重的第四名。那一年,他也首次晋级Targa Florio越野大赛。次年,恩佐·法拉利加入爱快.罗密欧(Alfa Romeo)公司,成为工厂赛车手,并且在当年为Alfa Romeo在Targa Florio大赛中赢得第二名。Alfa Romeo很快就明白恩佐.法拉利不仅是一个优秀的驾驶,更是一位深具潜力的行政管理人,所以在二十年代后几年的时光中,恩佐·法拉利为Alfa Romeo经营车队,然后在1929年离开该公司,成立自己的史卡得利亚法拉利(Scuderia Ferrari)公司。 当恩佐·法拉利担任Alfa Romeo车队经理时,他正享有早年的成功荣耀,特别是Alfa RomeoP3。他有一段时间,利用英制的鲁吉(Rudge)和诺顿(Norton)机车经营机车竞速赛,并曾使用鲁吉机车一连两年赢得义大利的25Occ、35Occ、5OOcc级的机车竞赛。在1923年法拉利赢得一项赛事之后,巴拉克(Baracca)伯爵交给他一片取自于儿子费朗西斯科·巴拉克(Francesco Bauacca,义大利英雄,在大战中被击落并壮烈牺牲)的飞机、带有跃马图案的布块。显然的,这让法拉利先生想起:将跃马图案摆在自己的赛车上,可以同样纪念他的兄弟和费朗西斯科·巴拉克。经过数年,恩佐·法拉利将原本图案的外观改变成目前的样子: 骏马以单一后脚昂立,而且马尾巴耸立起来。1929年恩佐·法拉利在故乡Modena创立Scuderia Ferrari,其最初的目的是组织赛车成员。然而他投入大笔资金而成立一只正式的赛车队,且1933年转入了Alfa赛车技术部门而克服出赛的困难。1940年法拉利完全脱离Alfa Romeo且将Scud0ria Ferrari 带出Alfa而成立”Auto Avio Costruzioni Ferrari”,致力于航空事业。1943年,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 法拉利工厂由Modena迁到Maranello,开始制造机械,1944年法拉利工厂被炸毁。两年后,工厂重建且企图建立完全第一法拉利,1960年投入股市,1969年FIAT加入法拉利,成为法拉利最重要的股东。 1963年法拉利在Maranello创办训练学校,1972年在Fiorano盖了一条试车赛道。在战争即将结束之前,法拉利旗下有200多位工人,而且他也拥有二十年担任赛车手、车队经理和制车厂长等职的工作经验。恩佐.法拉利确信赛车竞赛中的胜利,将会推动轿车的销售量;也就是这种观点,使得他的同名汽车公司于1947年诞生。在半世纪后的今天,GP大赛中??仍然可见法拉利汽车的身影,而且在一级方程式车赛中,他们是唯一使用原厂引擎作为赛车动力的与赛者,不像其他的对手,都是从别的制造厂购买引擎,例如: 福特、雷诺(Renault)或本田(Honda)。在这段时间,法拉利赛车小组几乎宰制半数以上的比赛。他们最辉煌的纪录是在1952-53的赛车季,当时,赛车界正利用较小型的二级方程式车赛来决定世界冠军,而法拉利连续十四次赢得胜利。当时他已经主导赛车界近七十年,他所产制的汽车曾赢过世界各地的五千多项赛事,而且曾经囊括二十五项世界冠军杯。恩佐·法拉利在跑车赛的成功几乎众所皆知。在义大利,赢得家乡主场的胜利是非常重要的,而向以「车队指挥」闻名的恩佐,法拉利,很早就现身赛车界,而且法拉利的车手经常名列前茅:他们在1948、51、58、 61、62、65和72等年,赢得向以竞争激烈闻名于世的Targa Florio大赛:而从1948-53这段期间,以及1956和1957这两年,他们也每年赢得Mille Miglia(千公里赛车)的胜利。而且欧洲的每一项主要汽车赛,法拉利车手也几乎都曾夺冠。最后,恩佐-法拉利1988年8月14日死于莫德纳(Modena),享年90岁。目前的法拉利公司就称为Ferrari.SpA,百分之九十的股权掌握在飞雅特(Fiat)公司的手中,其余的由法拉利家族所持有。该公司参加一级方程式赛车的车子,就是在邻近公司的菲欧纳诺(Fiornano),以及英格兰谢尔福特之测试跑道的厂房中制造的。 欲了解更多,请参阅《大橙报》(BIG ORANGE)电子报www.bigorangemedia.com Previous Post Next Post
两个运动服装品牌 阿迪达斯(Adidas)与耐克(Nike) 在世界杯上来一次“新较量”
Post Views: 12,317 前言 对于很多人来说,或许世界杯是由32支国家足球队组成的比赛,它们在争夺世界上最好球队的荣誉。但对于一众参与的品牌来讲,世界杯外场还有另一场争夺,即世界上最大的两个运动服装品牌——阿迪达斯(Adidas)与耐克(Nike),要在世界杯上来一次“新较量”。 两个运动服装品牌 阿迪达斯(Adidas)与耐克(Nike) 在世界杯上来一次“新较量” 4年一度的世界杯开踢,不只踢动了全球金融市场,也踢动各国经济与企业品牌的较量。 如果有留意全球金融市场发展趋势的话,不难发现在世界杯举办期间,随着比赛的跌宕起伏,同样也随之波动的可能还有全球的金融市场。 首先从投行高盛提供的数据来看,世界杯决赛中夺冠的国家,通常来说其股票指数在接下来一个月中会平均跑赢全球指数达3.5%。 与此同时,世界杯的进程也会带来相关产业的消费需求以及投资机会,像啤酒丶家电丶彩票和体育用品等概念股都是投资热门。另外,世界杯推动体育博彩市场的效果也非常明显。 也有民意调查显示,巴西(Brazil)人民预料会花费超过54亿7000万美元,购买世界杯足球赛的产品与服务。店主协会和信贷保护服务组织的调查指出,大约6000万名巴西人将花钱买世界杯产品与服务。 另外,有些巴西公司已经调整工作时间,提早放工或延迟上班,让他们的员工可以观看4年一次的世界级球赛。 通过官方赞助商方式 世界各国比拼经济势力 其实,世界杯的举行也是世界各国比拼经济势力的时刻,例如即便中国(China)队伍不参加此次世界杯,人们依然可在本届世界杯上看到压倒性的中国品牌广告。 根据国际足联(FIFA)官网,这一届的俄罗斯(Russia)世界杯一共有14家官方赞助商,中国品牌占了4席,和美国品牌数相当。 之前的世界杯赞助商基本被美国(United States)和日本(Japan)企业垄断,2014年巴西世界杯,中国企业英利成为22家官方赞助商中唯一的中国企业,当时也曾引发外媒热议。 世界杯也是企业品牌的商业机遇,例如最近全世界都看到了这场俄罗斯下诺夫哥罗德的球场大战。无论这22名球员中的哪一位出现在转播镜头中,世人都会看到那标志性的“嗖嗖飞勾”和“adidas及三斜杠图形”标志,因为克罗地亚(Croatia)队的球衣来自耐克(Nike),阿根廷队以及场上奔跑的裁判则穿着阿迪达斯(Adidas)的衣服。 但就这两个老对手来说,世界杯营销的意义绝不仅仅是提振美誉度。全球来看,运动品牌市场的竞争仍旧激烈,在稳固自身地位乃至保证业绩增长速度上,耐克丶阿迪达斯的压力并不小。 谁会是这场四年一度品牌营销大战的赢家,还要等到终极答案的揭晓。但对于这两大品牌来说,在“一哥”位置的争夺上,他们的竞争远没有结束。 彪马(Puma)遭遇滑铁卢后 转为耐克和阿迪“双雄争霸” 自德国品牌彪马(Puma)2018年的世界杯赞助遭遇滑铁卢之后,体育品牌争夺战聚焦在耐克和阿迪达斯两位巨头身上,其局势已然从“三足鼎立”转为耐克和阿迪的“双雄争霸”。 在此次俄罗斯世界杯赛上,阿迪达斯为阿根廷(Argentina)丶比利时(Belgium)丶德国(Germany)丶西班牙(Spain)等12支球队提供球衣,成为其第一大势力。反观耐克,与其上届世界杯时赞助的球队数量一致,均为10支,稍逊阿迪达斯。 除了球衣之外,球鞋和球星成了阿迪和耐克另一块竞相争夺的战场。记者查阅发现,在德国丶巴西丶法国和西班牙国家队的球员中,耐克总共赞助了23名球员,阿迪达斯赞助了22名。同时,耐克表示此次比赛将有60%的球员穿着品牌提供的运动鞋。 对于两者不同的营销手段,CIC灼识咨询执行董事朱悦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作为国际足联的官方合作伙伴,阿迪达斯在官方赞助丶球衣赞助两方面进行了重点营销,倾向于以赛事为中心,进行产品投放和推广。而耐克的营销更倾向于以球星为中心,在社交媒体和广告中进行重点营销。 耐克和阿迪达斯暗战背后 主要是对体育布局的野心 一位业内人士认为,耐克和阿迪达斯暗战的背后,是两者对于体育布局的野心。 正如阿迪达斯首席执行员卡斯珀·罗思德曾接受媒体采访时所说:“俄罗斯的经济潜力远不如四年前的巴西世界杯,但话说回来,我们也对这场盛会倍感期待。因为这将是一个把我们品牌在全球推广的极好途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