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

打开七扇“机会的窗口”

Post Views: 35,211 在管理学经典《创新与企业家精神》(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中,已故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Peter Drucker)曾一针见血地指出,要进行系统化的创新,企业需要在每隔6至12月就打开企业的天窗,看一看外面的世界。 德鲁克将“机会的窗口”分类归纳为七项,并指出这七扇窗是任何一家公司都可以进行的、可靠的创新来源。德鲁克认为,对于大企业来说,创新是有意识的、有目的地寻求机会的结果。而这七扇窗的打开毫无疑问为大企业的创新带来了这样的机会。 创新七扇窗之:意外事件 德鲁克认为,没有哪一种来源能比意外成功提供更多创新机遇了。它所提供的创新机遇风险最小,整个过程也最不艰辛,但是意外成功却几乎完全受到忽视。更糟糕的是,管理者往往主动将它拒之门外。 假如在企业的产品线中,有一种产品的表现要好过其它产品,大大出乎管理层预料,管理者正确的反应应该是什么呢?当万豪还只是一家餐饮连锁企业时,万豪的管理者注意到,他们在华盛顿特区的一家餐馆生意特别好。经过调查,他们了解到是因为这家餐馆对面是一座机场,当时航班不提供餐饮,很多乘客会到餐馆买些快餐带到飞机上。于是,万豪酒店开始联系与航空公司合作——航空餐饮由此诞生。 创新七扇窗之:不协调的事件 不协调是指现状与事实“理应如此”之间,或客观现实与个人主观想象之间的差异,这是创新机遇的一个征兆。这些不协调包括产业的经济现状之间的不协调,产业的现实与假设之间存在的不协调,某个产业所付出的努力与客户的价值和期望之间的不协调,程序的节奏或逻辑的内部不协调。 集装箱的首次出现也源于行业的假设与现实之间的不协调。 20世纪50年代之前,航运业一直致力于降低航运途中的成本效率,争相购买更快的货船,雇佣更好的船员,但成本仍居高不下,导致航运业一度濒临消亡。直到货运集装箱出现,航运总成本下降了60%,航运业才重新起死回生。 创新七扇窗之:程序需求 实质上,流程需求这方面的创新是寻找现有流程中薄弱或缺失的环节。这种需要既不含煳也不笼统,而是非常具体的,因为肯定有“更好的方法”会受到使用者的欢迎。 创新七扇窗之:行业和市场变化 行业和市场结构会发生变化,这通常是由于客户的偏好、口味和价值在改变。另外特定行业的快速增长也是行业结构变化的可靠指标。 在过去的十几年里,影像行业出现了革命性的技术创新和市场转向,柯达作为全球最大的影像公司,未能赶上潮流,一步步陷入生死存亡的绝境。而事实上,早在1975年,柯达就发明了第一台数码相机,管理层们知道胶卷总有一天会消失,但是不知道什么时候会发生。结果,当市场结构真正变化时,一切都来不及了。这家百年企业的市值蒸发超过90%,不得不于2012年在美国申请破产保护。 创新七扇窗之:人口结构的变化 在创新机遇的外部来源中,人口结构,通常被定义为人口数量、人口规模、年龄结构、人口组合、就业情况、受教育状况以及收入情况。相比于其它来源,人口结构的变化是最可靠的一个来源。 在中国,据估计,到2020年,60岁以上的中国人将达到2.48亿,到2040年,这个数字是4.37亿,约占总人口的三分之一。生于20世纪80年代且育有子女的超过9000万,这是一个庞大的细分市场。应用德鲁克的创新机遇分析,我们会发现,从老年群体到年轻一代以及他们的孩子,中国有好几个细分市场可以为消费者产品和服务提供机会。 创新七扇窗之:认知上的变化 意料之外的成功和失败都可能意味着认知和观念的转变。认知的改变并不能改变现实,但是它能够改变事实的意义,而且非常迅速。从把电脑看作是一种威胁或者只有大企业才会使用的工具,转变为看做是可以用来计算所得税的工具,这个变化只花费了两年的时间。 创新七扇窗之:新知识 在德鲁克看来,在所有创新的来源中,新知识的利用所需要时间最长。而且,新技术变成进入市场的产品也需要很长的时间。 新知识创新从来不是基于一个因素,而是几种不同知识的汇合。一个典型的案例是喷气式发动机,这一发明早在1930年就取得了专利,但直到1941年才进行首次军事实验,而首架商业喷气式飞机直到1952年才诞生。波音公司最终研发出了波音707客机是1958年,也就是喷气发动机取得专利的28年之后。因为新飞机的研发不仅是发动机,还需要空气动力学,新材料以及航空燃料等多方面技术的汇合。

专栏

愉快的活着是一门专业

Post Views: 35,517 活着,其实是一门专业,每个人的专业。更加专业地活着,其实很简单,就是能够让自己愉快,并且能够给他人带来愉快。 美国(United States)心理学巨匠卡尔·罗杰斯(Carl Rogers)留给人类愉快的活着的13条真理。罗杰斯(1902-1987)是美国心理学家,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他的13条真理如下,非常值得大家的参考: 1.如果我以一种带着面具的方式与他人相处,维持一种与内心体验不同的表面的东西,对人对己毫无帮助。 罗杰斯说:“在我生气和不满时,做出一副平静和友善的样子,是没有用的;不懂装懂,是没有用的;在某一时刻实际上充满敌意,却装作一个仁慈的人,是没有用的;如果实际上既害怕又缺乏信心,却做出非常有把握的样子,是没有用的。总之,当我感到不舒服,却装出一切都好的样子,那毫无益处。。” 2.当我以接纳的心态聆听自己时,当我能够成为我自己时,我感觉自己会更有效力。 换句话说,我只要接受自己的真实存在,我就能够有所变化,就能够超越自己现有的存在样式,从而也导致人际关系变得真实。 3.容许自己去理解他人,具有极大的价值。同时,理解是在以一种双重的方式丰富自己。 罗杰斯说:“对于从别人那里听到的大多数陈述,我们的第一反应就是对此做出直接的评价或判断,而不是去理解它。当一个人表达了某种感受丶态度丶信念,我们倾向于不加思索地认为:那是对的;那是愚蠢的;那是不正常的;那是不合理的;那是错误的;那是不友好的。我们很少容许自己去仔细地理解他的陈述对他本人来说究竟有什么意义。” 4.敞开心扉,创造一种安全的氛围,使他人可以与我分享他们的感受丶他们的私密的知觉世界,无论是对于咨询师丶教师,还是对于团体管理者或领导者,都是有意义的。 5.接纳当事人,把他的感受丶态度和信念作为他真实而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如实接纳下来,才是在协助他变成一位个人。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每个人自己都是一个海岛;只有他首先乐意成为自己并得到容许成为他自己,他才能够同其他的海岛搭起桥梁。 6.我越向我自己的真实以及他人的真实开放,我就会越发尊重复杂的生活过程,而越不可能有一种要去“安排一切”的冲动。 “如果我不去对他人做些什么事情,如果我们不按照我们的目标塑造他人,如果我们不去交给他人我们认为他应该学会的东西,如果我们不去迫使他人像我们一样地思考和感受,那么生活还会剩下什么呢?无论是谁,怎么会持有这样的消极观点呢?我相信很多人会有这样的态度反应。 7.我能够信任自己的经验。 “只要某项活动感觉好像是值得去做,那么它就是值得去做的。换句话说,我体会到,我对某种情境的总体上的机体感觉比我的理智更加值得信赖。” 8.体验就是最高的权威,是确定性的试金石。 个人的经验是权威的基础,它总是能够以一种新的丶基本的方式得到检验。通过这种方式,它常见的错误或谬误总是可以得到自我修正的机会。 9.在体验中享受着发现规律的乐趣。 10.事实总是友好的。接近真实永远不会是一个有害的丶危险的丶令人不高兴的事情。 所以,尽管到现在我仍然会讨厌调整我的思想,讨厌不得不放弃自己陈旧的观察方式和思考方式;但是在更深的层面上,我已经在一定程度上逐渐意识到,这种令人痛苦的改造过程就是我们常说的学习。尽管令人经历痛苦,学习能让我们以更为真实因而也更加令人满意的方式看待生活。 11.最个人化的东西就是最普遍的东西。 我们每个人最个人化的丶独一无二的东西如果得到分享或表达,就可能深入他人的内心世界。 12.每个人都有一个基本上积极的取向。 在做当事人治疗的深层接触中,我总是发现,即使那些麻烦很大的人,行为上已经非常反社会的人,情绪看起来极不正常的人,这个积极取向在他们身上也是真实存在的。如果我能敏锐地理解他们表达的体验,能够按照他们的本来面目接纳他们的独立人格,那么我发现他们往往是朝向积极的丶建设性的丶自我实现的丶成熟成长的丶社会化的方向发展。 13.在最理想的状态下,生活是一个流动变化的过程,其中没有什么是固定不变的。 当生活非常丰富丶非常有价值的时候,它就是一个流动的过程。体验这个过程既令人感到陶醉,也让人感到些许的害怕。我感觉,如果我能够让经验之流带动我朝向未来,朝向我仅仅朦胧意识到的目标前行,我就会处于最佳的状态。

专栏

丢掉50样东西,找回100分人生

Post Views: 35,580 很多人因为放不下一切,只好放弃梦想;“放”的快乐是很久的,“得”的快乐是一时的。这些金玉良言很多人都听过,但是真正能够落实的人并不多。 因此,纽约畅销书作家盖儿·布兰克(Gail Blanke)所著作的《丢掉50样东西,找回100分人生》(Throw Out Fifty Things:Clear the Clutter, Find Your Life)这本书,非常值得大家的阅读与参考。 盖儿·布兰克表示:“看见美好未来的方式很多,但最简单、最不求人,却一直被遗忘的方法,就是:丢东西!我知道你一定不相信,但是,丢掉50样东西,你想要的好事确实会发生。” 她说,20件很少穿的衣服,只算一样,丢掉。一直没用完的洗发精、N年没打开的文件、勾起往事的纪念品、旧照片、甚至是msn的连络人……都丢掉。 为什麽是“50样”、而不是20样、30样?盖儿.布兰克表示,无论你丢弃的是曾经具有多重大意义的东西,你都得持续地丢,至少丢满50样。 检视自己需要什麽 在这过程里,你一次次检视自己需要什麽、该抛开什麽,你将变得越来越能凝聚“勇气”、越来越能明快的“做决定”,也越来越善于摆脱内心压抑、自我设限的声音。很多时候,你不学会放手,就没办法重新来过。 不但要丢,还应该“写下来”,让你清楚知道自己完成了哪些部分,当看到自己正在一条不同于既往、更接近内心渴望的路上大步前进时,就能体会前所未有的新力量(energy)。 永远不要忘记,你是自己的意大利(Italy)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绘画家、雕塑家、建筑师和诗人“米开朗基罗!”(Michelangelo)。有人问米开朗基罗如何雕出这麽棒的大卫像,他说:“大卫一直在大理石里,我只是把不属于他的部分拿掉。” 每当有人问起作者的顾问工作在做什麽,她都会说:“我用的是“米开朗基罗方法”(Michelangelo Method)。” 通常对方会一脸疑惑地问:“那是什麽?没听说过。”她总是会回答:“你一定听过米开朗基罗的故事,他用大理石凋刻出着名的大卫像。完成后,当地一位艺术赞助人一看到雕像,马上惊为天人,赞叹地说:‘你怎麽知道要这样凋刻大卫?我不懂……’据说,一向率直的米开朗基罗回答:‘噢,大卫一直都在大理石里,我只是把不属于大卫的部分拿掉。’” 丢会让人有焕然一新的想法 在丢的过程中,你会得到焕然一新的想法。有人意外发现自己原来可以创业,而且比以前的老板还行;有人终于走出丧父之痛;有人甩掉破碎的婚姻重新开始,也有人和大学时错过的恋情重逢,在丢东西的过程中,总是会有许多意外的发现。但不管丢掉什麽,人生都因此更美好。 丢东西之所以困难,是因为你必须作出决定,所以要小心!我们要做的是直接丢掉,不是把东西挪来挪去。十几二十万人的经验告诉她:只要丢掉50样东西,就会启动某种奇妙的动能;你会在不知不觉中把丢掉负面东西变成一种习惯,一种持续的心态。然后,真正的好事会发生:你掌控自己的人生,生活再也无法摆布你。 你可能会问:“这得花多少时间?”盖儿说:“2星期!朋友,14天就够了,真的。”怎麽开始、怎麽决定哪些东西该丢? 无论是看法、信念、回忆、工作、甚至某个人, 1.只要它会让你心情下沉,或感觉不好,就丢掉。 2.如果它只是摆在那裡占空间,毫无正面贡献,就丢掉。 3.如果你得花很长时间权衡利弊,或烦恼该如何是好,就丢掉! 4.别害怕。这是你的人生,你毋庸置疑一定拥有的东西,你丢不掉。

专栏

共生、共享、共有的世界

Post Views: 39,419 人对于未来的好奇心,和透过审视历史而对生命意义的追问一样强烈。只要人类这一物种仍然存在,这种对未来预测和探究,就会绵绵无期。“我们从哪里来?到哪里去?”是两个最常被人类提及的问题,也是最难回答的问题。然而,预言未来,又何尝容易,所有的预言大师都会在时间的绞索下显出垂头丧气的真身原形,更遑论日新月异的互联网时代? 这时候,凯文·凯利(Kevin Kelly)出现了,他著作的《失控》一书便是探讨这一课题。这本书的全名为《失控:机器、社会与经济的新生物学》(Out of Control: The New Biology of Machines, Social Systems, and the Economic World)。这是一部思考人类社会(或更一般意义上的复杂系统)进化的“大部头”著作,对于那些不惧于“头脑体操”的读者来说,必然会开卷有益。 凯文·凯利是美国人,他出生于1952年4月27日,人们昵称他为KK,他影响了苹果公司的史蒂夫·乔布斯(Steve Jobs)、《连线》杂志的总编克里斯·安德森(Chris Andersen)等。他参与创办了《连线》杂志、发起第一届黑客大会,他也是网络文化的发言人和观察者。 作以他跨界博学的智识,在《失控》一书通过一系列貌似风马牛不相及的事件,蜜蜂、蚂蚁、自然界生态系统、机器的自我行动世界、40亿年前的原始汤、工程学、控制论、热力学第2定律、进化论等匪夷所思的组合,不断在向我们论证这样一个人类未来场景:一个失控、分布式、去中心化、点对点的网络系统可以组建起一个远远超过我们想象的自组织系统,这是一种有效率的协作模式,这也是宇宙和生命体进化的原动力之一。 他以先知的姿态预言了组建创造世界的“九律”–在超过20年之前,这非但与我们一般意义上的认知大相径庭,也超出了我们的想象;但到了今天当人们回顾,我们却发现它准确预言了今天网络世界的大部分事实场景。 人文科学文化唯“思” 自然科学文化唯“实” 通过《失控》,凯文·凯利把文化归纳为三类,人文科学、自然科学和极客文化。与人文学科文化通过审己而推论他人,自然科学文化实验验证均不同,极客文化则通过创建虚拟现实以及迅速迭代优化来完成“创世纪”,并且最终改变现实世界。简言之,人文科学文化唯“思”,自然科学文化唯“实”,而极客文化唯“行”–鉴于此,在网络世界,“做”比“想”更重要。 凯文·凯利的思维模式有这样的轨迹:他喜欢把庞杂的事物混杂在一起,通过对概念再定义、对逻辑再梳理,在高屋建瓴的框架搭建下对具体案例和验证事实严谨挖掘,从而在对历史的研判中预见未来的走向。 迅速摆脱固有囿见 组建新的未来预测 他思考的尺度长至40亿年地球生命进化史,阔达百亿光年宇宙,因此,这种思考方式貌似简单,但没有他渊博的知识和经年不息的思考,无以成型。在他“推翻-组建”的思考模型中,他不受先验逻辑的约束,也就不会受到成见的羁绊和桎梏,因此可迅速摆脱固有囿见和经验主义的窠臼,从而组建新的未来预测和指导体系。 人类文明是一个不断打破旧有观念,创造新的智慧的过程。物理世界遵循质量和能量守恒定律,物质有其增必有其减,无法摆脱零和游戏的终极,我们对于自然界的索取必以某种形式的减损崩溃为代价。 而在“客观知识”和“极客文化”所处的信息世界中,游戏以叠加,而不是递减为法则,在这个世界,共生、共享、共有为普适原则,信息不会因为消耗而减损,反而会因此递增;因此馈赠、社交、分享、叠加、迭代、涌现等在信息世界以物质世界中不可思议的方式大行其道–如果说共产主义会实现,那一定会在信息世界率先实现。

专栏

领导者应专注于带领团队

Post Views: 40,147 对于很多人而言,在一家机构当中如果能够升级至经理,意味着就会获得加薪以及更高的地位。有的时候,升任为经理之后,你会直接与老板接触以及被安排到一个新的办公室,而你也会因而获得一个全新的工作环境。 一个人能够获得升迁,主要是因为你之前凭着良好的工作能力而取得的,但是你升任之后,你的工作心态就应该要有所改变,这样才能够符合你新的工作环境。这是因为在升任为经理之后,你的身份和任务已经与之前担任普通职员时不一样,而你应该了解到,之前的职务将交由你的下属去执行,并让他们可以有所表现。 然而,国际著名的企业顾问帕蒂·阿扎莱罗(Patty Azzarello)在她的著作《升迁:如何在工作以及生活中真正成功》(Rise: How to be Really Successful at Work AND Like Your Life)一书中指出,新升任的领导者往往会犯下许多的错误,而最大的错误就是在升任之后,不去执行更高层次的任务,反而继续花费很多时间在做升任前的工作。 她认为,这些“不务正业”的领导人将限制自己对公司的贡献,不只如此,他们还使得下属和团队无法在工作上发挥。 帕蒂·阿扎莱罗是一位杰出企业管理人,她31岁便成为惠普(Hewlett-Packard)的总经理、38岁便成为惠普的总裁(CEO),管理一家年营业额超过10亿美元的软件公司。 她说,一些管理者在升迁之后,往往会做的事情,包括了与下属竞争看谁比较聪明;由于一些小细节而严惩自己的团队;不聘请比他们聪明的员工,因为担心地位受威胁;没培训团队将任务做得更好。 如果你在升任之后,你已经不必再做你已经非常熟悉的工作,那你应该做什么呢?帕蒂·阿扎莱罗建议,你应该跳脱出工作之外,用更多的时间思考更多的策略,而不是在自己动手去做。 这些工作包括设计出一个整体的策略,以推动你的团队去达成;让你的团队的每一个人都有表现;确保你的团队的每一个都在适当的位子、评估你管理团队的优势以及做出必要的改变、培训或提升团队的成员等等。 引起关注也会适得其反 在企业发展方面,帕蒂·阿扎莱罗提出了一个简单的警告:“保证不要惹人烦。”创建个人品牌的人通常会采用一些粗鲁的手法,从而掩盖了信息的重要性。这在办公室里同样适用。阿扎莱罗的禁忌包括:“不要在领导去洗手间的路上打扰他,千万不要仅仅为了抛头露面而参加会议。”“仅仅为了出镜率而做错事,从来都不会有好结果。”她说。 对于应得的褒奖不要推辞 她说,如果不能保证你和你的团队在交易会上发挥的领导作用得到认可,就会有人抢走这个功劳;通常,最后一个接触产品的团队会包揽开发它的所有功劳。“要宣传你的成绩。”阿扎莱罗说。“千万不要抢功,但也要保证你的工作不会被忽视。” 职场成功的3个招数 如何在职场中不断升迁,帕蒂·阿扎莱罗提出3个招数: 做得更好:拟定优先处理的工作,以及更佳的策略,以及著重处理所面对障碍,以及冥顽不灵的人。 装扮更好:建立起自己的信誉,让可以帮助你的人相信你。 网络更佳:发展自己的圈子,并列出可以提供自己机会的名单。

专栏

磁场是灵魂散发出的力量

Post Views: 39,979 为什么有些人的思维很敏捷,但是,到了另外一个人面前,他的思维会突然错乱或者停顿了呢?看到一篇关于人类磁场的报道,觉得非常值得与大家分享。 众所周知,每一个人的磁场都有一种释放和吸收的功能,如果经常和磁场比较污浊的人接触,他也会把我们的磁场给染污了。如果跟一个磁场比较干净的人在一起,他所散发出的磁场也能把我们的磁场给净化掉。 所以,一个人的灵魂比较纯净,散发出来的磁场就好,就能够净化身边的人!所以,大家就来多了解一下自己的磁场,以便让本身的磁场升华。 心灵磁场会相互干扰 我们经常说手机打多了,手机频率的辐射会干扰我们。实际上,心灵的磁场一样可以干扰手机的频率,只是我们没有觉察到。就像人与人之间坐在一起,如果你说的话,我反抗,或者我说话,你反抗,敏感的人就可以感觉到对方散发出的磁场以及氛围很强烈。 为什么有些人的思维很敏捷,但是,到了另外一个人面前,他的思维会突然错乱或者停顿了呢?那是因为他的磁场被另外一个磁场包裹了,他磁场的功力没有对方的大,所以对方的磁场可以穿透他,干扰他,甚至把他的磁场全部覆盖了,把他的意识锁定在一定的范围内,所以他的思维就停顿或错乱。 放空身心,就不会被其它心灵磁场干扰 一个人,如果他能够把他的磁场放大,对方就无法把他的磁场锁定或覆盖掉。所以要把自己的身心都空掉。你身心一空掉,就等于我对面没你这个靶子了,我的磁场辐射过去,就没有办法把你的磁场给揽括了,因为空的范围是最大的。 我们之所以有时候身体不舒服,也是因个人的意识太强烈了,自我的靶子、目标竖得显了,它容易收集这个星球上,乃至我们生活周遭的人发出的信息。如果你状态比较好,整个身心都空掉了,周围的人发过来的信息就没有办法穿透你。 如果你比较敏感,内心比较纯净的话,就能感受到什么是浊气的力量。有的人长得很黑,但是非常可爱。有的人长得很白,但你往他旁边一站,就会感觉到他身上散发出一种浊气,这就是我们说的业力。 有的人穿得可干净了,可是我们就觉得这个人很脏。而有的人穿的衣服还带着泥巴,我们却觉得这个人很清爽。 这就是一种磁场。我们说这个人很有魅力,很有气质,指的就是他的灵魂散发出来的力量。 修行是释放自己的身心 修行是释放自己的身心,让身心和整个宇宙融为一体,整个宇宙都在你的心中。比如你往这里一静坐,一闭眼睛,就感觉到你心灵的磁场一下子打开,和宇宙融为一体,你的身心和宇宙成为一个正比。它是从内心向外散发。一切都在我的手里面。我的手打开,不是有个东西出去了,而是把万物包容进来了。也就是说我用意念,用心意识把宇宙全部包容进来。 如果说用意识,你就容易理解成用头脑了。刚开始确实和头脑有关系,但到最后就是一种无为的状态,不需要经过头脑。比如我说:“你母亲”,你母亲的形象马上就在你脑海里面浮现出来,你说你有没有经过头脑?刚开始你肯定有经过头脑,但是现在已经不需要经过头脑,不需要用任何方法去想了,连一秒钟、半秒钟都不需要,一谈到你母亲,你脑袋里面马上就出现了,就是超越头脑,无意识。 静心可以净化磁场 今天你出去见那些不好的人,他们散发出来的不好的氛围、磁场被你吸收了,你晚上回到家,一闭眼,一静坐,五分钟就把他们的磁场给净化掉了,这时候说明你可出去工作了;如果你白天接触那些不好的氛围和磁场,回去修了好几天还没有净化掉,那你最好少出去。 而一个修行人可以通过修行的频率震动,把记忆中所做过的不好的事情清洗掉。所以为什么我们每天都要静心呢?当你的频率处在一个低层次的时候,你就会被干扰;当你的频率提高时,你在这个低层次所做的一切就和你脱离了,就不会被业障追赶了。 打开心量,与万物融为一体 以修行人首先要把心量打开,这样你才能够感受到他人的存在,自然界间各种力量的存在。我们人之所以开不了悟,就是因为心灵没有打开,所以没有办法和道接通。 你一个人坐在这个屋子里,你能不能感受到身边每一个人的起心动念?不要说每一个人吧,能不能感受到一半人的起心动念?你能不能感受到这个磁场、这个氛围?能不能感受到不是你一个人坐在这个地方,而是有很多场? 这时候你内在的力量已经张开,把周围的人包围进去了。这时候不是大家进来了,而是你把大家包容进来了,所以你能够感受到他们的磁场,周边的万物。如果你内在的力量是合在一起的,你就会感觉你是一个独立的个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