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

善待挫折,战胜挫折

Post Views: 39,476 读书经常可以让人有不同的体悟,让人对人生有更深刻地了解。例如中国四大古典钜着之一的《西游记》为华文世界读者一生必读经典。 中国(China)大陆资深编辑、作者王锦在读了《西游记》之后,将自己的不同体悟著作为书,写成了《读《西游》善待挫折》这本著作。王锦本身对中国文史哲古籍素有钻研,具深厚造诣。 《读《西游》善待挫折》以现代视角重新窥探西游神魔喻理,为读者解剖人性不可限量的潜能,锻鍊克服困难的大智大勇,可说是现今企业职场、政治军事最佳进修暨管理手册,更是个人拓展生命格局的人生教科书。因此,非常值得职场管理人员一读。 《西游记》中的各种妖魔鬼怪,唐僧师徒取经途中遇到的九九八十一难,其实都是现实社会世态人情的一种折射。人生路和取经途一样,逆境和挫折普遍存在。因此,这本著作通过30多个《西游记》故事,诸如孙悟空如何屡扑屡起、如何变“不可能”为“可能”、唐玄奘如何脱胎换骨、猪八戒如何搬弄是非、沙和尚如何合力排难等等,告诉读者何为挫折,挫折如何形成的,怎样对待挫折,以及如何战胜困境的思维、方法和途径。 有人厌烦挫折,喜欢顺利,希望一生不绊一块石头,不流一滴眼泪,不出一点病痛,没有一点危险,这可能吗?倘若可能,这一世,有味吗?挫折不是魔鬼,顺利也不是天使,它们都是我们的人生伴侣,伴随我们走完一生,就像伴随《西游记》中的唐僧师徒走完西天取经路一样。 挫折是实现目标过程中,所遇到障碍或干扰 什么叫作挫折?挫折就是一个人在按照自己的愿望去实现目标的过程中,遇到障碍或干扰,致使愿望不能实现而出现的不快的情绪状态和行为反应。挫折能够左右人的情绪,挫折也能使人的心理承受力得到锻鍊,还能激发人的潜力。所以挫折不是魔鬼,挫折具有价值。 在我们的生活中,没有遭受过挫折的人根本不存在。“你怕狼,就不要到树林里去!”问题是,我们不到树林去,就无法生活。所以,我们只能接受挫折,善待挫折,战胜挫折;所以,如何面对挫折,最大限度地减轻它给人带来的负面效应,就成了人们谈论的话题。 《西游记》通篇只写了两件事:走路与挫折。顺利时,师徒四人有说有笑地走路,观山景、讲笑话、走一步、近一步;有挫折的时候,得搬掉绊脚石,打死拦路虎,这路才能继续走下去。如果光写走路,这本书没意思,写了各种各样的挫折,写了怎么样对待挫折,书的价值有了,人的价值有了,挫折的价值也有了。 在《西游记》中,谁受到的挫折最多?不是唐僧,而是孙悟空。当然,唐僧遇到的挫折也不少,一个凡人,没什么本事,一会儿饿了,一会儿累了,遇到男妖,男妖想吃唐僧肉,遇到女妖,则女妖想与他成亲。但是,唐僧所受挫折再大,只不过是一个方面的挫折—-行路难。孙悟空就不同了,孙悟空所受挫折是多方面的,正因如此,《西游记》为我们提供了对待不同种类挫折的态度和办法。 孙悟空承受过孤独的挫折,被如来佛用五行山压了五百年,口虽能言,但是跟谁说话啊?这种孤独与寂莫真是天大的挫折。孙悟空承受失衡的挫折,西行之路,若孙悟空自己走,一个筋斗就到了,但是现在要陪着唐僧走,一步一步磨蹭,多急人啊。一个欢蹦乱跳、无拘无束的猴子,一下子成了受管束的徒弟,多不平衡啊。孙悟空承受着困难和失败的挫折,这么多的妖怪,而且妖怪都有神通广大的绝招,造成孙悟空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一般人承受一次失败时是英雄好汉,承受两次、三次失败时仍气壮如牛,那么,十多次、几十次、上百次失败后会怎么样呢?孙悟空的失败次数何其多,仅对付红孩儿就费了多大精力。 孙悟空好像都遇上了天底下的挫折和困难 孙悟空从齐天大圣的高高空中,一下子跌入重山压迫之下,这是降职的挫折。孙悟空忠心耿耿,却两次被唐僧所逐,这是谪退的挫折。孙悟空在一个平庸、偏心、固执的领导手下工作,常受紧箍咒之苦,这是人格压抑的挫折。孙悟空与猪八戒长期共事,承受嫉妒、诬陷之苦,这是遭遇小人的挫折。 干了那么多的好事,却被认为干了坏事,这是受到误解的挫折。好像天底下的挫折和困难,都让这只猴子碰上了。孙悟空的形象,之所以被世世代代的人们所热爱,不仅仅是因为它的本事大,更因为他在挫折面前具有坚强的性格、乐观的心态、敬业的精神以及克服困难的大智大勇、对人处事的大仁大义。

专栏

发现及奖掖企业优秀人才

Post Views: 39,225 一家庞大的业务多元化商业帝国很难摆脱“金字塔”官僚体制的痼疾,然而美国(United States)有一位企业领导杰克·韦尔奇(Jack Welch)做到了。他通过一套有效的管理模式,让他领导的美国跨国企业通用电气(General Electric,GE)走上灵活主动的道路。 他也将他独有的管理模式记录在他著作的《杰克·韦尔奇自传》当中,他在书中推心置腹、侃侃而谈,将自己的成长岁月、成功经历及经营理念和盘托出,所以这本书非常值得企业领导人一读。此外,这本《杰克·韦尔奇自传》也是韦尔奇退休前所作,而且此书的稿酬高达700万美元的天价。 在这部自传中,韦尔奇现身说法,揭秘了一整套助他走向成功、走向卓越的人性化管理思想,使世界上所有梦想成功的人士都能从中获得启迪和教益。通过他的自传,人们可以清晰地看到这位商界巨子如何渡过一个个难关,将企业一步步带向新的高度。 在他执掌“帅印”的20年间,通用电气股票猛增,其间人性化管理的魅力功不可没。读他的自传,如同与一位智者对坐谈心,没有一句虚言诳语,读者会感觉到他那杰出的思想背后跳动着的是一颗和凡人一样的平常心。 最好的20%与最差的10% 发现优秀人才,剔除不称职人员,是企业管理的第一要义。通用电气的作法是要求每一个团队的领导必须对本团队人员进行全面评估,韦尔奇称其为“360度评估”。通过评估,把团队内人员按20%、70%、10%的比例分为最好、中等和最差三个层次。 最好的人士得到晋升和提薪,最差的员工必须走人。尽管把10%的最差员工清除出去是残酷的,但通过这种区分,使团队门槛越来越高并提升了整个组织的层次。韦尔奇自豪地称“这就是如何建立一个伟大组织的全部秘密”。 “工作外露” 韦尔奇上任伊始,即对办事沓拉、机构重叠的官僚体制首先开刀。他所推动的“工作外露”计划,要求员工敞开自己的心扉自由交谈,把工作中有待解决的问题公开暴露出来,在互动式学习中加快思想流动,增进创新意识和提高工作效率。 “工作外露”真正的不同寻常之处在于“当场决定”规则。它要求经理人员必须在当场对至少75%的问题给予是或不是的明确答复。任何人都不能够对这些意见或者建议置之不理。由于员工们能够看到自己的想法迅速得以实践,使员工“开始忘记自己的角色本身,开始到处开口讲话”。 “无边界”理念 韦尔奇把此称为他的重大发现。认为这是使通用电气与其他公司相区别的核心价值。无边界公司应该将各个职能部门之间的障碍全部消除,工程、生产、营销及其它部门之间能够自由流通,完全透明。 在无边界公司里,“国内”或者“国外”业务将没有区别,供应商和用户成为一个单一过程的组成部分。并且还要努力推倒那些不易看见的种族和性别藩篱。无边界公司还将向其它公司的好经验、好意见敞开大门。 诚信为本 虔诚的教徒和优秀的商人似不能兼得,但韦尔奇做到了。他的做人宗旨正好契合了中国的道德规范:做人要以诚信为本,做企业同样如此。他认为,诚信一旦形成,不论在何种好的或不利的情况下,都要保持这一作风。 不可能所有人在所有事上都会同意你的看法(你也未必全正确),但只要每个人明白你做事诚信就够了。这样才能建立与客户、供货商、分析家、竞争对手及政府部门的良好关系。这是韦尔奇为通用电气定的基调。诚信使通用电气的道路越走越宽。

专栏

我允许一切如其所是

Post Views: 46,540 所谓宽恕就是认识到,你原来认为你兄弟对你做过的一切并不曾发生过。它并不是去原谅罪而把罪变成真的。它看出罪并不存在。用这种眼光去看,你所有的罪就得到了宽恕。除了是一个上帝之子的错误之外,罪还会是什么呢?宽恕只是看清了罪的虚假不实,并因而放下它。 这就是伯特·海灵格(Bert Hellinger)所创作的一首诗《我允许》的深层含意。海灵格是德国(Germany)心理治疗师,“家庭系统排列”创始人。年轻时,他是天主教神父,曾在非洲(Africa)祖鲁族地区生活20年,之后接受心理分析、完形疗法、原始疗法及交流分析等训练。他发现很多个案皆跨越数代并涉及家庭其他成员,进而发展出“家庭系统排列”的许多新洞见与新技巧。 《我允许》这首诗非常的美但它的美不仅仅是语言的清新和柔美,还有它丰富的内涵之美,它不仅阐释了生活的哲理,更重要的是它从心理的高度说明了一个真理:“你就是你,无论是什么样,你就是你!需要你真诚的接受和认可一个真实的自己!同样,她就是她,无论她是好是不好,但她就是她,同样需要你真诚的接受和认可她,因为那是唯一能够让她越来越好、让她更能接受你的最好方式,归根结底一句话:无论是你还是她,可能做的唯一最好的方式就是——实实在在的做一个真实的自己!” 现在就让我们来欣赏海灵格诗《我允许》之美: 我允许任何事情的发生。 我允许, 事情是如此的开始, 如此的发展, 如此的结局。 因为我知道, 所有的事情, 都是因缘和合而来, 一切的发生, 都是必然。 若我觉得应该是另外一种可能,  伤害的, 只是自己。  我唯一能做的, 就是允许。 我允许别人如他所是。 我允许, 他会有这样的所思所想, 如此的评判我, 如此的对待我。  因为我知道, 他本来就是这个样子, 在他那里, 他是对的。 若我觉得他应该是另外一种样子, 伤害的,只是自己。  我唯一能做的,就是允许。 我允许我有了这样的念头。 我允许, 每一个念头的出现, 任它存在, 任它消失。 因为我知道, 念头本身本无意义, 与我无关, 它该来会来, 该走会走。 若我觉得不应该出现这样的念头, 伤害的, 只是自己。 我唯一能做的, 就是允许。 我允许我升起了这样的情绪。 我允许, 每一种情绪的发生, 任其发展, 任其穿过。 […]

专栏

芬兰,小国大创新的启示

Post Views: 39,696 欧洲(Europe)小国芬兰(Finland)于1917年独立,至今不到100年的历史。但它只用了短短10年时间,便完成了农业主体经济向创新经济主体的大转变。 在欧洲经济明显衰退的大环境下,人口仅500万人口、资源贫乏的小国,于2013年却创造出国家竞争力排名世界第三、创新力全球第二的小国大奇迹。 正所谓“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因此,领会芬兰国家创新体系运转之道,小至企业、大至国家,均会受益匪浅。一本撰写有关芬兰成功之道的著作《芬兰,小国大创新的启示》,是非常值得阅读的书本。 这本由复旦商业知识著作的书本分析了芬兰的有效创新,即除了有创新意识和强烈的创新欲望,关键是创新的文化、创新的机制体制及创新的环境氛围,国家如此、企业如此、学校亦如此! 以国土而言,芬兰是一个资源匮乏、人口稀少的小国,经历了瑞典(Sweden)与俄罗斯(Russia)长期的殖民统治,于1917年宣告独立。然而,在20世纪末短短十年时间内,芬兰就将农业主体经济转化为创新主体经济。芬兰的各项经济指标跃居欧洲国家前列,并屡次攀上世界竞争力排行榜首位,创造了世界经济发展史上的奇迹。 芬兰经济实由要素驱动、效率驱动到创新驱动的转变,只用了二十多年。在欧洲经济衰退的环境下,2013年芬兰的国家竞争力排名仍然位居全球第三,创新力排名全球第二。为何这个北欧小国能始终保持稳步发展,并在创新领域取得突破性的成绩? “芬兰式创新”体系 “推动经济增长就好像烹饪更美味的菜肴,仅靠增加烹饪练习的次数是不够的,必须要有更好的食谱。”斯坦福大学经济学家保罗·罗默曾言,而创新就具有这样神奇的力量。熊彼特在1912年出版的《经济发展概论》中认为“创新”是将一种新的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结合”引入生产体系。 在实践中,“创新”深入到技术、经济和社会等各个层面。不同国家对于创新有不一样的理解。例如,苏联采取的是军事战略导向的创新体系,美国(United States)采取的是企业主导的自由创新行为,日本(Japan)则以教育立国快速提升国家竞争力。 芬兰国家技术创新局(Tekes)局长佩卡·索伊尼(PekkaSoini)在接受我们专访时表示:“芬兰近年来取得的成绩,得益于其高效的创新体系”。这一体系给予初创企业、成长企业的充分而灵活的支持,正是促使芬兰经济持续发展、提升的原动力!” “芬兰式创新”原动力 尽管欧债危机以来,芬兰经济陷入短暂衰退,但其各项经济指标依然位居欧洲国家前列;世界经济论坛《2012-2013年全球竞争力报告》显示芬兰的国家竞争力排名仍位居世界第三。那么,这个“北欧小国”依靠的是什么力量? 访芬兰国家技术创新局(上海)首席代表贺亚盟(JarmoHeinonen)说:“芬兰是一个相对较小的国家,在全球市场上,我们的组织、企业想要取得成功的唯一途径就是依靠实力与创新,依靠我们的“头脑”。纵使我们拥有一些自然资源,但经济的发展仍需基于创新。从20世纪80年代到今天,芬兰投入大量资源,稳步推进研发方面的举措。” “芬兰式创新”企业 芬兰企业在很多领域拥有尖端的技术,走在世界的最前列。在企业日趋多元化和规模化发展的今天,芬兰企业却将专业化运作、可持续发展作为竞争优势。在良好的创新环境支持下,芬兰企业往往能够在某一专业领域精耕细作几十年。它们不急于扩展产品线和企业规模,而是致力于做细分市场的领袖与专家。 这意味在国家创新体系的支持下,芬兰企业不靠规模取胜,而以深耕专业研发,做“行业专家”见长。同时,一开始就注重国际化,是其中小企业能够获得并拓展生存空间的关键因素。三个来自不同专业领域的创新案例为面临发展挑战的中国企业带来了可资借鉴的方法和途径。 总结 芬兰是国家创新系统(NIS)理论的优秀实践者,充分运用“资源整合”思维,将创新思想贯彻于“人”,培养全民的主动创新意识。芬兰以自主创新研发为主导,掌控核心技术手段,从而带动科技进步和产业升级。为了有利于可持续发展,芬兰在政府与大型企业共同主导下,将大量研发经费投入于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

专栏

厚道是通向成功的捷径

Post Views: 39,393 厚道就是心胸宽广,心存美好,心存善良。厚道就是将心比心,心情豁达。厚道可以化干戈为玉帛,化复杂为简单。厚道是为人处世的基础和前提,更是通向成功的捷径。 然而,在纷繁世界,千人千面,每个人的性格都有自己的特点,有什么办法可以看出一个人是厚道还是慢待呢?有篇文章分析得很好,只要拥有此文所述的3种品质,这个人将是属于厚道之人。 《周易·坤》曰:“君子以厚德载物。”厚道之人,能驾驭自我,驰骋四海;厚道之人,能海纳百川,以德服人。人们都愿意与厚道之人交往,因为他们能让人感到放心,让人觉得可以信任。 人情世故,是日常生活中积累的约定俗成的行为意识,它属于社会知识的范畴。这些知识来源于与不同人群的社会交际,也来源于社会上人与人之间的冲突与矛盾,亦或是伴着社会文明的发展而出现的。 厚道就是心胸宽广,心存美好,心存善良。厚道就是将心比心,心情豁达。厚道可以化干戈为玉帛,化复杂为简单。厚道是为人处世的基础和前提,更是通向成功的捷径。 “厚道”是处世的前提,人要想学会“处世”,首先要学会“做人”。“做人”就是立身处世,是以道德律已,以道德待人。经常人给我一横眉,找还人一笑脸;人给我一暗箭,我坦然回以报之。“厚道”使人体会到交际沟通之道,如果你拥有了“厚道”在交际之中才会无往而不胜。 厚:人生一字决之一真诚厚道,抱朴守拙厚即厚道,它是人的一种优秀品质。厚道的人深得朋友的尊敬和爱戴,容易得到别人的支持,能够创造比较和谐的人际环境。 厚道之人,必定心存善念 厚道与才能、学识无关,它是一种关乎人性的美德。要是一个人永远只会考虑自己、不考虑他人,那他的心胸则不够豁达。能称得上厚道之人,必是处处能为他人着想之人。 为他人着想,就是希望他人的生活过得幸福美满。为他人着想,就是希望他人的生活少点困顿苦难。因此,这种人基本都能够做到换位思考。 古人言,不以恶小而为之,不以善小而不为。虽然换位思考只是一个小小的善行,但是厚道之人大抵都有这种品质。他们热心公益,投身群体事业,或是在社区工作中扮演着活跃的角色。因此人们都乐意将责任委托给他们。 厚道之人,必定立身正直 如果说善良意味着为他人着想,那么正直的含义则是遇事能够以“是否对错”的标准来加以衡量。厚道之人必是正直之人,他们有一套明确而且牢固的价值观,在小事大事面前都能作出合乎人情道理的判断。 正直之人,遇事不会单纯根据利益作出判断,而是反复观察自己的良心,什么是可以容忍的,什么是不能原谅的。他们的心中有一条界线,心头有一把尺刃。一旦越过了这条界线,他们就马上警觉起来,采取行动维护自己的是非观。 面对欺负老幼的行为,他们能及时出来抵制;面对路人遭劫的情况,他们能设法智斗勇斗。这都是厚道之人的表现。 厚道之人,必定做事严谨 孔子曰:“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所谓“泰”,就是稳如泰山,就是处事严谨,这样的人是能够让他人信任之人,这样的人是能够让他人放心之人,因此也才能被称为厚道之人。 生活中,我们总是会遇到一些人,他们做事丢三落四、没头没尾,每当我们交办事情到他们手上时,难免会感到担心和焦虑。其实这就是不厚道的表现。 厚道的人做事一定是严谨的,凡事都能落到实处,对每一个细节、每一个不起眼的地方都有敏锐的洞察力,并坚决将细小问题解决好。处事严谨,方能称得上厚道之人。

专栏

人生不过如此,且行且珍惜。

Post Views: 39,196 林语堂(Lin Yutang),是中国(China)现代著名作家、学者、翻译家、语言学家,新道家代表人物。他曾与鲁迅(Lu Xun)并肩作战,曾留给后人对生命与艺术的深邃思考,林语堂是这么个幽默的智者。他的语言平和,哲性,娓娓道来中蕴涵了多少智慧。 鲁迅与林语堂,好比天平的两端。一个激愤,尖利,呐喊声如雷灌耳;另一个则是静逸,沉着,令人思绪飞扬。他们对文学的态度甚有差异,林语堂提倡“幽默”,反对新文坛人物的艰涩偏激性攻击,于是与鲁迅的唤醒酣睡之人的心态甚是相左了。 林语堂早年留学美国(United States)、德国(Germany),获得了哈佛大学文学硕士,莱比锡大学语言学博士。回国后在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厦门大学任教。 他于1940年和1950年先后两度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提名。他曾经创办《论语》、《人世间》,《宇宙风》等刊物,作品包括小说《京华烟云》,《啼笑皆非》。散文和杂文文集《人生的盛宴》、《生活的艺术》及译著《东坡诗文选》,《浮生六记》等。 林语堂经常撰写文章,阐发幽默,他积极地提倡幽默文学,并主张文风“清淡”、“隽永”、“甘美”,作品具有“性灵”、“闲适”的特点,逐渐自成一个小品散文流派。值得一提的是,他富有创造性地把英文的“humour”音译为中文的幽默,从而使幽默一词在中国迅速流行开来。 以下是他曾说过的15个名句: 1 一个人彻悟的程度,恰等于他所受痛苦的深度。–林语堂《吾国吾民》 2 人生不过如此,且行且珍惜。自己永远是自己的主角,不要总在别人的戏剧里充当着配角。–林语堂《人生不过如此》 3 中国人得意时信儒教,失意时信道教、佛教,而在教义与已相背时,中国人会说,“人定胜天”。中国人的信仰危机在于,经常改变信仰。–林语堂 4 幸福:一是睡在家的床上。二是吃父母做的饭菜。三是听爱人给你说情话。四是跟孩子做游戏。–林语堂 5 我要有能做我自己的自由,和敢做我自己的胆量。–林语堂《我的愿望》 6 人生在世,还不是有时笑笑人家,有时给人家笑笑。–林语堂 7 生活所需的一切不贵豪华,贵简洁;不贵富丽,贵高雅;不贵昂贵,贵合适。 –林语堂 8 最重要的事,就是不要依赖着金钱。人应当享受财富,也要随时准备失去了财富时应当怎么过日子。–林语堂《京华烟云》 9 读书使人得到一种优雅和风味,这就是读书的整个目的。读书并不是要“改进心智”,若是如此,一切读书的乐趣便丧失净尽了。–林语堂《生活的艺术》 10 要真正了解一个人,只要看他怎样利用余暇时光就可以了。–林语堂 11 读书没有合宜的时间和地点。一个人有读书的心境时,随便什么地方都可以读书。 –林语堂《生活的艺术》 12 世界上的强盗,再没有比劫夺我们思想自由的罪恶更大的了。–林语堂《生活的艺术》 13 大自然本身永远是一个疗养院。它即使不能治愈别的疾病,但至少能治愈人类的自大狂症。人类应被安置于适当的尺寸中,并须永远被安置在大自然做背景的地位上,这就是中国山水画中人物总被画得极渺小的理由。–林语堂《生活的艺术》 14 享受悠闲生活当然比享受奢侈生活便宜得多。要享受悠闲的生活只要一种艺术家的性情,在一种全然悠闲的情绪中,去消遣一个闲暇无事的下午。–林语堂《生活的艺术》 15 人生在世,幼时认为什么都不懂,大学时以为什么都懂,毕业后才知道什么都不懂,中年又以为什么都懂,到晚年才觉悟一切都不懂。–林语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