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

正确思维带来成功人生

Post Views: 39,255 思维左右一个人的思想和行动,也可以决定了一个人的视野和高度,因为思维关系着一个人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甚至决定一个人的命运和成败,影响其整个人生轨迹和成就。所以正确的思维带来成功的人生,错误的思维则会使人生走向失败。以下是10种最值得大家参考的思维。 1.上帝思维 “关爱别人,受益自己。”上帝说,天堂里的居民,凡事都是这么想的,世人要是有爱的思维,那他无论身处何方,都是活在天堂里。 打字机的发明者克里斯托弗·邵尔斯(Christopher Sholes),原在美国(United States)一家烟草公司供职,他的工作与打字机毫无关系,那是因他拥有爱的思维,才成为这项专利的主人。 2.司马光思维 打破,才能得生机。这,就是司马光思维的精髓所在:只有打破旧思维的桎梏,思路才会见光明。 当年小司马光灵机一动,砸缸救人,其实,他砸碎的不完全是一口现实生活中看得见摸得着的缸,同时也打破了一种旧的思维模式。 3.孙子思维 孙子曰:“知已知彼,百战不殆。”这句名言,体现了一种十分可贵的思维方式,那就是:要战胜对手,就必须了解对手。 英国(United Kingdom)的伯纳德·蒙哥马利元帅(Bernard Montgomery)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每当战斗开始,他总是要把敌军统帅的照片放在自己的办公桌。他说,他看着对手照片就会经常问自己:若我处在他的位置上,现在我会做什么?蒙哥马利认为,这对他做到知己知彼大有好处。 4.拿破仑思维 所谓拿破仑思维,就是敢想敢干,不被外界所干扰,在任何情况下,始终保持自己的主见,用自己的目光去审视世界,用自己方法去解决问题。 在一次社交聚会上,一位身材高大的将军故意走到拿破仑(Napoleon Bonaparte)的跟前,同拿破仑比身高,试图用外形条件压住拿破仑。拿破仑见此架式,抛出了一句著名的话:“要是我乐意,我可马上用剑来消除你我之间的差距。”这,就是典型的拿破仑思维。拿破仑思维所体现的是一种自由不羁,果断敢为的作派。 5.亚历山大思维 它蕴涵着一种很霸气的、更值得称道的思维方式,那就是,成大事者,决不会被陈规旧习所束缚。 公元前333年冬,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Alexander the Great)来到戈尔迪乌姆(Gordian),命人带路将他引到当地传说–“戈尔迪之结”跟前,试图亲自解开它。亚历山大在绳结跟前试了半天,仍然找不到绳子的头绪,他茫然地问自己:“我怎样才能打开这个结呢?”突然,他脑门一亮,跳出一个无比大胆的想法:“那么就用我的规矩来解决这个问题吧!”于是,他伸手从腰间拔出利剑,将这闹心的绳结,一劈两半。 6.哥伦布思维 想了就要干!这,才是哥伦布思维的可贵之处,自古成功自有道,这个道,往往就是在众人认为不可能的地方闯出来。 在一次社交场合上,有人向伟大航海家克里斯托弗·哥伦布(Christopher Columbus)发难:“你能让这枚鸡蛋立起来吗?”现场四周,都是西班牙上层社会的名流,有幸灾乐祸者想乘机让他出丑。这时,只见哥伦布不慌不忙地接过那人递过的鸡蛋,掂量一下,猛地往桌上一磕,那枚鸡蛋果然站立起来。 7.拉哥尼亚思维 简练才是真正的丰富,只有最简单的东西才具有最大孕育性和想象空间,也才最符合“拉哥尼亚”思维法则。 拉哥尼亚(Laconia)是古希腊南部的一个王国。传说公元四世纪,所向披靡的马其顿国王菲利二世,向拉哥尼亚都城斯巴达发起猛攻,并给被围困的城邦国王送去一封信,咄咄逼人地威胁说:“假如我们攻占城池,必将把它夷为平地”。不多久,菲利收到回信,上面有一个词:“假如”。所有人都知道后来发生了什么样的情况。直到今天.我们有了广泛使用的一个形容词–Laconia,其词义是“言简意赅”,凡是达到这种境界的思维就被称为“拉哥尼亚思维”。 8.奥卡姆思维 奥卡姆思维,就是舍弃一切复杂的表象,直指问题的本质。这种思维的可贵之处,是因为它直戳现实中的这么一种病态:今天的人们,往往自以为是掌握了许多知识,而喜欢将事情往复杂处瞎鼓捣。 威廉·奥卡姆(William of Ockham)一生写下了大量的著作,但是最享盛名的只有8个字:“如无必要,勿增实体。”即如果没有必要,就不应该去增加事物实际存在的含量,换句话说,其本意是:只承认一个确实存在的东西,凡干扰这一个具体存在的空洞的普遍性概念都是无用的累赘和废话,应当依据这一原则一律取消。这一个似乎偏激独断的思维方式,后来被称为“奥卡姆剃刀原则”。 9.费米思维 简单化才是最经济、最优化,费米思维是一种最简单、最省力、最准确的思维法则,具有普遍的适用性。任何问题的复杂化,都是因为没有抓住最深刻的本质,没有揭示最基本规律与问题之间最短的联系,只是停留在表层的复杂性上,反而会离解决问题越来越远。最简单的往往是最合理的。 10.洛克菲勒思维 时时求主动,处处占先机,以最小代价,求得利益最大化。这个,就洛克菲勒思维的主旨。

专栏

创意阶层的崛起

Post Views: 40,059 未来的世界将是环绕着几个超级大城市来发展,因为人口集中,教育设施齐全,基建成熟再加上互联网发挥的力量,将会激发人类史无前例的创造能力。 这是著名城市规划师理查德·佛罗里达(Richard Florida)的观点与看法,也是一个非常值得我们去省思的课题。 理查德·佛罗里达是美国(United States)大学的教授,他创办了跟全球多国政府和企业紧密合作的组织—创意阶层集团(Creative Class Group)。 他著作的《创意阶层的崛起》(The Rise of Creative Class)一书非常畅销,值得大家一读。理查德·佛罗里达对创意阶层的定义为“新经济条件下,经济发展对于创意的渴求,从而衍生出来的一个新的阶层”。 理查德·佛罗里达认为创意阶层由两种类型的成员组成。 一种是“超级创意核心”群体,包括科学家与工程师、大学教授、诗人与小说家、艺术家、演员、设计师与建筑师; 另一种群体是现代社会的思想先锋,比如非小说作家、编辑、文化人士、智囊机构成员、分析家以及其他“舆论制造者”。 理查德·佛罗里达也将创意阶层的价值观综合概括为以下3个基本点: 1、个性化。 创意阶层成员表现出强烈的个性化与表达自我的倾向。他们不喜欢听从组织或机构的指挥,抵制传统的集体性规范。“特立独行”的艺术家与“行为乖僻”的科学家等创意成员在这方面一贯如此。但如今这种个性变得更为普遍。从这个意义上说,越来越多的人不服从组织准则的现象,可能代表一种全新的主流价值观。创意阶层成员试图形成一种能够反映他们创意精神的个性特征。这将使创意阶层成员体现出多种创意特征的综合。 2、精英化。 创意阶层非常重视精英人物所具备的实力。创意阶层努力工作、用于挑战、自我激励。他们一般喜欢制订计划并实现目标。他们希望凭借工作上的优秀表现而获得成功。 创意阶层成员不再以挣钱的多少或者经济等级的高低作为衡量自己的主要标准。金钱可以作为成功的一种标志,但金钱不能代表全部。那些口含银匙出生的年轻资本家后代尤为如此,他们经常把自己说成在音乐、电影或其他文化艺术领域的“普通”创意人士。他们接受了创意阶层的精英管理思想。不再以财富来衡量自己的地位,于是对拥有的巨额财富总是轻描淡写。 这种精英化管理思想的形成有几方面的原因。创意阶层成员满怀雄心,期待通过自己的能力与努力来提升自己的地位。创意人士希望赢得同辈的尊敬,以此不断激励自己。他们工作的公司一般都面临激烈的竞争压力,因此不会花钱雇佣无能之人,每个员工都必须作出贡献。公司对优秀人才的争夺变得更加白热化,而人才遴选时种族、信仰、性取向等因素已不再成为障碍。 但精英化管理也有负面影响。掌握技术知识和进行智力训练等能够增强个人实力,这种能力都是在社会中获取和培养的。然而那些具备这些能力的人可能会很容易产生这种想法,即他们的这些能力是与生俱来的,或者他们具备这些能力全凭个人努力,或者别人就是“不具备这些能力”。精英化管理对精英人士获取文化和教育优势的过程采取视而不见的态度,可能会潜移默化地造成偏见,而这种偏见又是精英化管理思想所摒弃的。从乐观角度看,精英化管理思想与许多公认的积极的价值观和信仰紧密相连,如:相信的定会有所回报;重视自我决定;不赞同等级制等等。一些研究人员发现,这些价值观不仅在美国的创意阶层中方兴未艾,在整个美国社会以及其他许多国家中都在兴起。 3、多样性与包容性。 多样性已成为充斥政治色彩的流行词汇。有些人认为这是一个理想化的政治口号,另一部分人认为这个词好比特洛伊木马,可以将平权运动以及其他各种自由主义思潮暗度陈仓。 多样性是创意阶层价值观的一个基本标志。创意阶层成员对于那些他们认为任何人都能融入并获得成功的组织与环境情有独钟。 创意阶层成员喜爱具有多样性的群体,首先出于个人利益。多样性是精英化管理思想占据主导地位的一个标志。有才华的人反对通过种族、民族、性别、性取向或外貌划分等级。他们渴望的是一个对各种差异都兼容并包的环境。

专栏

捉紧脚步,向华学习。

Post Views: 39,247 马来西亚(Malaysia)经济放缓,生意难做,很多人开始抱怨这,抱怨那的,然而纵然我们不停的抱怨,整个大环境也不会为我们而改变,因此与其不停地抱怨,不如换个角度和心态来应对当前的困局。 其实,企业老板们应该将企业的格局放大,如果企业老板们能够立足马来西亚,放眼全球的话,那么,企业老板们就会发现他们的企业王国版图,并不只是局限在马来西亚而已,整个东盟(ASEAN)与世界人口最多国家—中国(China)其实都是他们可以进军及开拓的市场。 东盟10个成员国目前正在积极打造东盟经济共同体(AEC),一旦东盟经济共同体正式成立,意味着东盟10国之间的货物、服务与劳工将更加自由地流动,而这也将同时牵动东盟区域内6亿人口及2兆美元贸易额之未来发展。 东盟10个国家包括印尼(Indonesia)、马来西亚、菲律宾(Philippines)、新加坡(Singapore)、泰国(Thailand)、文莱(Brunei)、越南(Vietnam)、寮国(Laos)、缅甸(Myanmar)和柬埔寨(Cambodia),它们都各自蕴藏着无数的商机,等待企业老板们去发掘以及开拓。 中国商业环境近年来 出现翻天覆地大变化 北上中国更是一个大宝藏,这里是一个拥有逾13亿人口的大市场,经济正在高速起飞,商机无处不在,所以马来西亚商人更应该前往中国学习泱泱大国的文化、知识、科技、教育以充实自己的实力。 当马来西亚经济一片大好的时候,企业老板们为了生意可能都忙得喘不过气来,根本就无暇去留意周围环境的变化,现在马来西亚经济放缓,生意难做的时候,企业老板们不妨停下平时繁忙的脚步,往北看看因为那里的商业环境已经出现了翻天覆地的大变化。 中国出了一个马云(Jack Ma)改变了整个电商世界,现在中国是全世界电子商务最为蓬勃发展的国家,也有世界最强大电商企业,例如阿里巴巴、卓越、当当以及麦考林等,这些企业都已经成功在外国上市。中国这里每天都有新的商业模式被提出以及运作,只要稍一不留神你的商业模式可能就过时了,可见中国人对新商业模式的创新与速度。 大橙国际集团搭建卓越会员卡平台 让东盟及中国老板快速与精准对接 现在中国正夯的是移动互联网业务,中国著名网络新经济研究者邱道勇形容移动互联网是世界继蒸汽机的发明、电气化的发明、信息化和电脑的普及之后的第四次工业革命。他也是中国跨境众筹概念的先驱,他认为通过跨境众筹概念势必让世界的人、财、物产生优化、升级以及裂变的效果,并引爆出惊人的威力。 为了让企业老板们可以快速以及精准地与东盟和中国商家对接,大橙传媒有限公司与红蕃茄传媒有限公司近期已经成功搭建了一个卓越的企业家会员卡平台,让东盟以及中国总裁们互相交流与沟通创造无限商机,以及让马来西亚企业老板们深耕于东盟与中国市场。 我也已经在中国香港注册一家公司名为大橙国际集团,并在中国北京开设总部,并定期在这总部接待来自东盟与中国企业老板们,以及介绍和说明各项投资商机。 所以不同的年代就干不同的事,身为大橙国际集团总裁,我展开双臂欢迎东盟与中国企业老板们加入我们的平台,一起共创更美好的将来。

专栏

有效管理者必学的5个习惯

Post Views: 39,360 彼得·杜拉克(Peter Druker)是近代历史罕见的管理学奠基人,他被誉为管理学鼻祖,大师中的大师。他的理论无论政界、商界,还是非政府、非营利组织的人士都在学习。在将近96年的一生中,他宣讲的一个重要主题是,好的管理如何能够将团伙变成团队。 世界著名的总裁都受到杜拉克管理学影响,这包括英特尔(Intel)总裁安迪•格鲁夫(Andrew Grove)、微软(Microsoft)创始人比尔•盖茨(Bill Gates)、通用电气(General Electric )杰克•韦尔奇(Jack Welch)、中国海尔(Haier)的张瑞敏等。一个被普遍忽视的因素是,这位管理学家研究组织的初衷和归宿,不仅仅是帮助各种组织生长为有持续活力的团队,而是搞清楚活力的源泉和意义究竟是什么。 作为“现代管理之父”,杜拉克的思想几乎涉及了管理学的方方面面,现在大家所熟知的许多管理理论的概念都是他首先提出来的,如营销、目标管理和知识工作者等。被誉为现代营销之父的菲利浦•科特勒(Philip Kotler)说:“如果人们说我是营销管理之父,那么杜拉克就是营销管理的祖父。” “五项主要习惯”是领导特质论的主要流派。杜拉克指出,有效的管理者具有不同的类型,缺少有效性的管理者也同样有不同类型。因此,有效的管理者与无效的管理者之间,在类型方面、性格方面及才智方面,是很难加以区别的。有效性是一种后天的习惯,既然是一种习惯,便可以学会,而且必须靠学习才能获得。他认为一个优秀的管理者必须具备以下五项主要习惯。 1.善于利用有限的时间 时间是最稀有的资源,丝毫没有弹性,无法调节、无法贮存、无法替代。时间一去不复返,因而永远是最短缺的。而任何工作又都要耗费时间,因此,一个有效的管理者最显著的特点就在于珍惜并善于利用有限的时间。这包括三个步骤:记录自己的时间,管理自己的时间,集中自己的时间,减少非生产性工作所占用的时间。这是管理的有效性的基础。 2.注重贡献和工作绩效 重视贡献是有效性的关键。“贡献”是指对外界、社会和服务对象的贡献。一个单位,无论是工商企业、政府部门,还是医疗卫生单位,只有重视贡献,才会凡事想到顾客、想到服务对象、想到病人,其所作所为都考虑是否为服务对象尽了最大的努力。有效的管理者重视组织成员的贡献,并以取得整体的绩效为己任。 每一个组织都必须有三个主要方面的绩效:直接成果、价值的实现和未来的人才开发。企业的直接成果是销售额和利润,医院的直接成果是治好病人;价值的实现指的是社会效益,如企业应为社会提供最好的商品和服务;未来的人才开发可以保证企业后继有人。一个组织如果仅能维持今天的成就,而忽视明天,那它必将丧失其适应能力,不能在变动的明天生存。 3.善于发挥人之所长 有效的管理者应注重用人之长处,而不介意其缺点。对人从来不问“他能跟我合得来吗”而问“他贡献了些什么”,也不问“他不能做什么”而问“他能做些什么”。有效的管理者择人任事和升迁,都以一个人能做些什么为基础。 4.集中精力于少数主要领域,建立有效的工作秩序 有效性的秘诀在于“专心”,有效的管理者做事必“先其所当先”,而且“专一不二”。因为要做的事很多,而时间毕竟有限,而且总有许多时间非本人所能控制。因此,有效的管理者要善于设计有效的工作秩序,为自己设计优先秩序,并集中精力坚持这种秩序。 5.有效的决策 管理者的任务繁多,“决策”是管理者特有的任务。有效的管理者,做的是有效的决策。决策是一套系统化的程序,有明确的要素和一定的步骤。一项有效的决策必然是在“议论纷纷”的基础上做成的,而不是在“众口一词”的基础上做成的。有效的管理者并不做太多的决策,而做出的决策都是重大的决策。

专栏

掌握“以弱胜强”内在逻辑

Post Views: 39,162 随着环境变化,有些劣势是可以转化为优势,有些旁人看来的优势其实是劣势。因此,有人认为,掌握了“以弱胜强”的内在逻辑,历史书上的故事就可以被复制。” 这就是《逆转》(David And Goliath)一书的核心观点。这本书的作者马尔科姆·格拉德威尔(Malcolm Gladwell)主张,有些劣势可以成为优势,而有些旁人看来的优势其实是劣势。 格拉德威尔是《纽约客》特约撰稿人,被《快公司》杂志誉为“21世纪的彼得·杜拉克(Peter Drucker)”,被《时代》杂志评为全球最有影响力的100位人物之一。他的作品《异类》《引爆点》和《眨眼之间》都创造了书市神话。 作者格拉德威尔是一位非常擅长讲故事的人,所以全书都是各种故事,在故事中再加上一些作者的观点。在这本著作中,格拉德威尔的观点非常简单,拿“过犹不及”四个字就可以概括。格拉德威尔认为,任何优势,如果强大到一定程度,过了那个临界点,优势就会逆转,从另外一个角度看,优势甚至变成了劣势。 为了证实这个观点,格拉德威尔讲了很多有趣的故事,其中几个比较有意思的故事如下: 改变游戏玩法的故事 故事一:大卫和歌利亚的故事。大卫身材瘦小,歌利亚身材高大,但是在决斗中大卫利用自己移动快速和可以远距离投石攻击的特点,战胜了歌利亚。 故事二:篮球里面的全场紧逼故事。一个工程师爸爸,为了自己身材瘦小的女儿能够在篮球比赛中获胜,通过强化体能锻炼和全场紧逼策略,最终获胜。 以上两个是通过改变游戏玩法,来达到弱智胜强的故事。罗辑思维里面解释得比较好,即游戏规则其实很简单,但是社会里面的强者通常会在规则外面再包一层规则。比如说决斗,本来就是谁活谁胜,但是很多社会要求决斗的 “公平”,如果大卫真的和歌利亚“公平”的较量力量的话,那肯定是输的。 资源越多就越好吗? 故事三:小班教育的故事。美国一些地区为了提高教育质量,施行 10 人左右的小班教育,结果发现,由于在小班里面大家很难形成社会一样的兴趣相投、性格互补的小团体,而造成这些学生在社交能力上反倒变弱了。而社交上的缺失会造成一些学生更加厌学。 故事四:有钱人教育的故事。有钱人在家教教育上,更难让孩子感受到资源缺乏,从而无法进行有效选择和决策,也很容易产生浪费资源的现象。中国有句古话叫“富不过三代”,其实就是这个意思。 “富二代”因为由“富一代”亲手教育,多少还是有一些价值观念能够传递下去,但是三代之后,第四代人很难拥有第一代人挣钱不易,生活艰辛的感受,那么在教育中让他学会到选择,放弃,节俭,合作等能力都相对来说更加困难。 资源越少就越差吗? 书中讲到美国律师博伊斯的故事,因为从小有阅读障碍,博伊斯一直成绩平平。但是因为他的阅读障碍,所以使得他在听力上锻炼出来惊人的能力。 在博伊斯的经典案件中,博伊斯可以通过和对方证人的现场提问交流,从对方的语气和语速中体会到对方的紧张程度,从而对他觉得有所隐瞒的细节进行追问。这个能力实在太强大了,就相当于一台精准的人工“测谎仪”,于是博伊斯能找到对方人证的有所隐瞒的地方。

专栏

管理者应该着眼于贡献

Post Views: 39,524 管理大师彼得·杜拉克(Peter F. Drucker)说过一句话:“管理者应该着眼于贡献。”这句话说得非常对,因为管理者的最终目的就是把问题顺利解决。 杜拉克在他一生中最重要的著作之一《管理的实践》当中,提供了观念、原则和工具,这是一套极具系统化的管理知识。杜拉克以其深厚的人文素养,强调人的理想性、价值观及判断力,成了组织绩效表现的关键资源。因此,惟有找对人,摆对位置,从旁协助,才可能有“对”的成果。 杜拉克对人总是以正面(用人之长)评价,对事则是以负面(高标要标)评估,是各类组织惟一最高的指导原则。 杜拉克在《管理的实践》中以三条主线贯穿全书,即管理企业,管理管理者、管理员工和工作。 企业以组织的形式存在,管理企业需要由管理者来执行,企业的生命线是创造顾客,创造顾客要由工作来体现,而工作又是员工完成的。因此三条主线不但勾勒了该书的清晰框架,也点明了管理是系统的工作,更加指明管理的范围。 企业是什么?大师认为企业唯一目的和根本目的是创造顾客而非单纯的追求利润,因为只有创造了顾客,满足了顾客的需求,利润的追求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企业处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是构成整体社会环境的一个细胞,企业创造顾客不仅仅是满足顾客的物质需求还有精神需求,企业创造的不仅仅与企业发生经济联系行为的顾客,还有一切潜在的社会群体或者分子。 因此企业所需要创造的顾客就是整个的社会群体,也就是企业还要承担社会责任,在1954年提出这样的观点,的确是洞察深入。 企业的结构有哪些?大师告诉我们,有9种,每一种都有自己合适的范围,也都有自己的特色,选择什么样的企业管理结构,要考虑到自己企业的大小和所处的阶段,大企业、小企业、成长中的企业所需要的是不同类型的管理结构。相应的战略和侧重点也要发生相应的变化。实事求是很重要,与时俱进更重要,当企业做大时,高层管理团队就必须越往前看,重心放在目标设定上而非目标执行过程中。 企业领导的善意、直觉、热情无法取代态度、愿景和能力上的改变;企业成长的问题也就是成功的问题,但是我们总是认为一旦成功了,所有的问题都会迎刃而解,因此管理者的态度必须随着企业成长而改变。 员工和工作如何管理?大师通过IBM的案例告诉我们,增加员工新的工作技能能提高和改善其自豪感,既能历练人才也能留住人才;员工也参与了生产和生产流程的规划,以及有关自己工作的安排。因为人力资源的特性具有协调、整合、判断和整合的能力,起作用的是人而非机器,工作的安排设计符合人的特质,才能发挥人力资源的创造性。 因此“生产力是一种态度”,技能和机器设备只有通过人力资源才能发挥最大的作用,而决定人力资源发挥的是其自身的态度。 如何培养有责任感的员工?大师认为慎重安排员工的职务是激发其干劲的先决条件,让员工自己设置自己的工作目标,同时管理层也把自己的工作目标和成果展现给员工,让员工充分了解,充分的信息传播必不可少。 最终管理者的任务可以归结为:创造出大于各部分之和的真正的整体,创造有生产力的条件,而且其产出将大于所有的投入资源的总和;协调每个决策和行动的长远和眼前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