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lated Articles
凯瑟琳(Kate Middleton) 与乔治王子(Prince George) 强劲风头横扫全球
Post Views: 49,041 凯特·米德尔顿(Kate Middleton)或媒体都称她为“凯特王妃”,随着为英国王室诞下第三代顺位继承人剑桥乔治王子(Prince George of Cambridge),其强劲的风头再次横扫全球。第一次是在伦敦威斯敏斯特教堂与英国剑桥公爵威廉王子(Prince William, Duke of Cambridge)完婚,全球大约20亿人观看直播,超过8500名媒体人全程报道,大约2000名嘉宾现场观礼。婚后连续3年被评为英国的头号时尚人物,她的穿着与打扮一直备受时尚女性追捧。现在就随《大橙报》一起来感受凯特王妃和乔治王子的魅力。 公众对凯特王妃的印象是,她所展现的平民风格,喜欢传统、简单及稍显保守风格的衣服,她特爱穿长身的纯色套装,对于品牌和设计师,没有固定选择,可能更偏好丹尼拉·海勒耶的作品,例如宣布订婚时的蓝色晚礼服。 凯特是“标准的模特儿身材”。基本上,她穿各种款式的衣服都显得合身,无论是正式的晚礼服,裙装,牛仔休闲装,或者绒线衣。因此,她的打扮一直备受很多女性朋友的关注。自从与威廉王子结婚后,她连续三年被评为英国的头号时尚人物,在公众心目中已树立了优雅典范的形象。 2011年4月29日,凯特于英国首都伦敦威斯敏斯特教堂与威廉王子举行世纪婚礼。这场婚礼持续1小时15分,全球大约20亿人观看直播,超过8500名媒体人全程报道,大约2000名嘉宾现场观礼。 那是英国30年来最隆重的喜事,全球多国王室成员皆出席观礼,并由威廉王子的弟弟哈里王子担任伴郎,伴娘则由凯特的妹妹担任。 当时凯特穿的婚纱以象牙色缎子为面料,饰以花边和珍珠纽扣,裙裾长3米多。婚纱部分元素取自已故王妃黛安娜结婚时穿的礼服。这还是凯特特别要求,旨意是向威廉王子的母亲致敬。此婚纱设计,过后还成为热门婚纱款式,受到全球准新娘的追捧。 有报道指,这场婚礼是英国皇室30年以来举行的规模最大、耗资最多、场面最壮观的婚礼。而且更创下吉尼斯(Guinness World Records)多项世界纪录,包括电视观众最多的婚礼、网络搜索最热的婚礼、蛋糕最贵的婚礼和最盈利的婚礼。 随后,于2013年7月22日,凯特王妃在伦敦圣玛丽医院诞下长子。小王子是继查尔斯王储、威廉王子之后的英国王位第三顺位继承人,这是100多年来英国王室首次出现君主和准君主“四世同堂”的局面。小王子被取名为乔治·亚历山大·路易斯,也可以叫做“乔治王子”。这是凯特续世纪婚礼后,第二次受到全球瞩目和关注的事迹。 如今已进入8个月大的小王子乔治,在今年4月7日随着父母出访纽西兰(New Zealand),开始他人生首次的海外访问之旅。大个头胖乎乎的乔治小子激萌可爱的样子,让他瞬间成为此次出访的头号人物,风头直逼妈妈凯特王妃和爸爸威廉王子,一举一动都成为媒体和摄影机追逐的焦点。 这次威廉王子一家出游,受到全球各大媒体关注的似乎不是他们出访的目的,而更关注的是凯特和乔治的时尚敏感度,即是他们穿的衣服和所用的东西。 “凯特效应”在时尚界已盛行多时,如今小王子乔治时代即将启动,“乔治效应”似乎已渐成气候。他穿的衣服用过的东西都已成为坊间的抢手货,正如与他出生时身上裹着的襁褓毛毯相似的产品都被瞬间抢购一空。 早前他们还没启程新西兰,英国王室释出一张威廉王子全家福,乔治小王子身穿印有自己名字“George”的浅蓝色定制套头衫,照片发布不久,婴儿用品定制网站My1stYears.com就接到大量订单,订购同款的套头衫。 过后,到达新西兰首都惠灵顿时,被抱在妈妈怀里的乔治小王子则穿了一身干净的奶白色小套装,蓝色沟边小圆领,奶油色小开衫,白色的袜子配象牙白色小皮鞋,这双小皮鞋来自英国婴儿鞋履供应商Early Days,售价27英镑(约281元人民币)。相信小王子的这身打扮衣服和鞋子,很快又会掀起一阵抢购旋风。 至于妈妈凯特则以一身红装亮相,双排扣红色大衣来自英国设计师Catherine Walker,这位设计师也曾是威廉的母亲戴安娜王妃的最爱,头上戴的红色帽子则由Gina Foster 设计。她的这一身打扮不禁让人想起1984年戴妃访新西兰的红装。 还有的就是在他们现身澳洲悉尼机场时,威廉王子手上拿着的一个袋鼠背包引起了众人兴趣,原来这是威廉王子送给乔治小王子的礼物,背包上的袋鼠妈妈口袋里还装着一只小袋鼠,造型十分可爱,据悉,这款背包在他们现身机场不久,背包就被销售一空,其价格为7英镑。 到悉尼访问后,威廉王子和凯特也带了乔治王子参观悉尼的塔朗加动物园。据悉,塔朗加动物园中的一只家养的兔耳袋狸(bilbys)还以乔治王子的名字命名。看来这次小小年纪的“乔治效应”足以盖过其父母了。 Previous Post Next Post
中国(China)公司TCL创始人 李东生(Li Dongsheng) 自强式奋斗精神追逐强企的梦想
Post Views: 10,757 中国(China)公司TCL创始人、董事长李东生(Li Dongsheng)从企业初创到国际化并购失利,及决心扭转国家“缺芯少屏”局面,创业的奋斗历程,集中展示了以其为代表的中国企业家群体用自强式的奋斗精神追逐强企强国的梦想,克服重重的困境,增强实力从而让中国更有底气的企业家时代精神。现在就随《大橙报》近距离了解这位企业家。 中国(China)公司TCL创始人、董事长李东生(Li Dongsheng)从企业初创到国际化并购失利,以及决心扭转国家“缺芯少屏”局面,创业的奋斗历程,集中展示了以其为代表的中国企业家群体用自强式的奋斗精神追逐强企强国的梦想,克服重重的困境,增强实力从而让中国更有底气的企业家时代精神。 与此同时,展现TCL全球化成果的“因奋斗而自强”系列广告登陆全国108个城市,全力倡导中国企业积极探索科技无人区,敢于走向全球化,并以实业助力经济强国,让中国更有底气。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以科技自强、自主奋斗的积极姿态和成绩冲破全球市场,以创新性发展为主的TCL就是最早开启国际化探索和全球布局的典范。 从1999年越南(Vietnam)建厂开始,18个月盈利站稳脚跟;2004年开中国企业全球化并购先河,收购汤姆逊彩电和阿尔卡特手机业务,当时的跨国并购失利虽然给企业上下带来很大的经营压力,但作为企业的带头人的李东生对外积极鼓励全球员工,对内进行自我鼓励,坚定不移地带着TCL走出困境,直至海外市场实现新的突破。 他说:“我希望我们这一代企业家,都能够把企业推得更高更远”,从物质紧缺时代走过来的李东生,是实体经济的拥趸。” 从企业初创的磁带生产制造开始,TCL积极布局产业链垂直一体化,业务范围不断拓展到电话、电视、手机、冰箱、洗衣机、空调、小家电等实体领域。 在坚守实业支持国家发展的同时,他还带领企业积极探秘科技无人区。在国际化进程中,当李东生看到液晶显示面板关键技术都掌握在外国企业手中时,就下定决心,开始了液晶显示面板和新型半导体显示技术的布局。 在于2019年9月20日登陆CCTV-1的品牌记录片《梦想篇》中,李东生谈到当时的想法:“我们要做中国之星,要在显示行业和全球领先企业去一争高下。” 李东生是于1957年7月出生在广东省惠阳专区(今惠州市)。1978年,他作为高考恢复后的第一批考生,考入华南工学院(华南理工大学)。 1982年,李东生走出校门,本来被分配到政府机关,但他却选择了惠州一家才创建一年的外资厂——TTK家庭电器有限公司,即TCL集团的前身。这一年,他成为了TTK的第43名员工。 当他从普通员工到车间主任,再到刚成立的TCL总经理,最后成为TCL集团董事长,正好是1996年,李东生39岁。 两年后,李东生第一次系统提出企业创新变革方案,提出企业要从一个小的企业向正规化大企业过渡,要建立新的能力,要有企业的文化、企业的品牌、企业的战略。这就是TCL的第一次变革。 第二轮变革,TCL要突破中国制造企业的瓶颈,在工业能力上进行提升,不能够再简单地模仿学习。当时,创新的突破点就是从28吋屏进行的。 TCL蒙受首次亏损 让李东生跌落神坛 2000年后,中国企业开始尝试建立自己在海外市场的品牌业务。2004年,TCL并购汤姆逊(彩电业务)和阿尔卡特(手机业务)两家公司。李东生一时名声大震,成了中国企业走出去的代表,登上了《时代周刊》,成为全球最具影响力的25位商界人物之一。 但也正是这两次并购,让李东生跌落神坛。第二年,并购的两家企业巨额亏损,TCL遭遇20年来首次亏损,连续18个月亏18个亿。这些收购案甚至成为分析失败收购案例的经典教材。 十多年之后,李东生曾回忆这次经历,说自己“一直不同意”这个说法——一个失败的案例。“没有跨国并购,就没有后来全球化的TCL,只不过我们付出的代价非常大,我们遭遇的困难比预想得多,但是我们活下来了。”他更愿意将之称为是“在全球化过程中摔了跟头”。 这次惨重的“代价”也直接导致TCL的第三轮变革。TCL先后卖掉TCL国际电工、智能楼宇业务、电脑业务。手机领域则在海外市场收获了大量订单。2006年,TCL重组多媒体欧洲业务,终止OEM业务外的销售和营销活动,并关掉了在欧洲的6家销售公司。 李东生后来分析跨国并购摔了跟头的原因,他认为很重要的一点是企业对技术发展判断的失误。当年,TCL并购汤姆逊彩电业务时,它拥有的彩电技术专利是全球最多的,但是没有想到彩电很快从显像管转到显示面板,而汤姆逊的专利几乎是全部集中在显像管。 结果,本以为买了一大堆技术,上了一个台阶,实际上这些技术很快就没用了,而新的技术又不掌握。这让李东生意识到,要把更多的资源投入到技术研发上。 2009年,TCL联合深超投资245亿元建设TCL华星8.5代液晶面板生产线,进入了更为烧钱的液晶面板领域。这也就是最新的这次重组的重头戏–华星光电。 目前,华星光电已建成和在建的产线有6条,包括了液晶面板和AMOLED柔性屏,合计投资金额近2000亿元。 […]
中国(China)首位靠互联网致富者 丁磊(William Ding) 创业者须怀抱理想决不放弃努力
Post Views: 40,111 网易(NetEase,www.163.com)创始人丁磊(William Ding)是中国(China)成为首个靠做互联网做成富豪的中国创业者,第一次让中国富豪的财富数字可以被清晰而准确地度量。 根据《福布斯》(Forbes)最新的数据显示,他在截至2016年12月20日为止的财富净值达126亿美元,在2016年亿万富豪榜上排名第141位,而在2016年中国富人榜上则是排名第5位。 他曾经说过,人生是个积累的过程,你总会有摔倒,即使跌倒了,你也要懂得抓一把沙子在手里。 他表示:“人的一生总会面临很多机遇,但机遇是有代价的。有没有勇气迈出第一步,往往是人生的分水岭。” 一个人想要实现自己的目标,除了勤奋外,就是要积极进取和创新。从创业到如今,丁磊每天都在关心新的技术,密切跟踪互联网的新发展。 他每天工作16个小时以上,其中有10个小时是在网上,他的邮箱有数十个,每天都要收到上百封电子邮件。 他表示,虽然每个人的天赋有差别,但作为一个年轻人首先要有理想和目标。尤其是年轻人,无论工作单位怎么变动,重要的是要怀抱理想,而且决不放弃努力。 丁磊实现“网聚人的力量” 加强人与人之间信息交流和共享 丁磊创办的网易是中国领先的互联网技术公司,在开发互联网应用、服务及其它技术方面,网易始终保持中国国内业界的领先地位。网易对于中国互联网的发展具有强烈的使命感,利用最先进的互联网技术,以便加强人与人之间信息的交流和共享,实现“网聚人的力量”。 自1997年6月创立以来,丁磊便凭借先进的技术和优质的服务,网易深受广大网民欢迎,曾两次被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评选为中国十佳网站之首。 在开发互联网应用、服务及其它技术方面,网易始终保持业界的领先地位,并在中国互联网行业内率先推出了包括中文全文检索、全中文大容量免费邮件系统、无限容量免费网络相册、免费电子贺卡站、网上虚拟社区、网上拍卖平台、24小时的客户服务中心在内的产品或服务,还通过自主研发,推出了一款率先取得白金地位的国产网络游戏。 2000年6月,丁磊创办的网易公司于美国(United Sates)的纳斯达克(NASDAQ)挂牌,不过,这时候科技股已经开始崩盘,所以网易的股价从第一天开始就节节下滑。2001年,网易将被收购的传言层出不穷,最有可能的一个买家–香港有线宽频终因网易财务问题放弃收购。 网易没卖成,反倒让丁磊决定静下心来本分地经营网易。2001年9月,丁磊对外界说,他希望靠在线游戏《梦幻西游》和短信服务、股票点播、以及一个类似MSN Explorer的新产品来获利。 这正是网易因财务问题被纳斯达克摘牌,股价定在64美分,最狼狈不堪的时候。不过,后来网易在短信和网络游戏上的成功,似乎不完全是一种运气。 2002年第二季度,网易首次实现净盈利,网易股票开始领涨纳斯达克。2002年,网易成为纳斯达克表现最优异的股票。2003年,网易股票继续在中国概念股之中保持领跑地位。2003年10月10日,网易股价升至70.27美元的时年历史高点,比年初股价攀升了617%,比2001年9月1日的历史低点攀升了108倍。 出生于高级知识分子家庭 丁磊从小喜欢无线电玩意 这也使得丁磊成为中国首个靠互联网致富的创业家。丁磊(William Ding)是1971年10月1日,出生于中国浙江宁波(Ningbo,Zhejiang)的一个高级知识分子家庭,从小喜欢无线电。 1986年,他给自己组装了第一台六管收音机。1989年,他于浙江省奉化中学高中毕业。同年,考入电子科技大学,在大学里,经常到图书馆翻阅外文科技尤其是电脑书籍。 丁磊在电子科技大学读书时,成绩一直是班上的前5名。这么好的成绩却没考研究生,原因是1993年召开的“十四大”让丁磊觉得没有必要再在学校里上课耽误时间了。 大学最后一学期,丁磊开始在电脑公司兼职任工程师,虽然是兼职,他却是那家公司最主要的工程师。在那里丁磊这个学通信的学生第一次接触了Modem、WindowsNT等新设备。 毕业后,丁磊回了老家宁波,从1993年到1995年在宁波电信局做工程师。两年中丁磊最大的收获是学会了Unix和电信业务。“我几乎天天晚上12点才离开单位,因为单位有Unix电脑。网易后来的成功和我很早就掌握了Unix精华分不开。” 1993年,丁磊无意间在一本杂志上得知北京(Beijing)开了一个名叫“火腿”的BBS站。”当时站上的内容很少,不过丁磊立刻意识到,BBS是以后发展的方向。首次登陆BBS的他当晚就在中国惠多网创始人之一孟超的帮助下在宁波搭建成了自己的BBS站。 1994年,丁磊第一次登录互联网(Internet),那是从中科院高能所的同学那里要的一个账号。兴奋不已的丁磊浏览的第一个站点是雅虎(Yahoo!),雅虎让丁磊“感觉很不错”。接着丁磊去创新公司下载了不少多媒体驱动程序。1995年6月,丁磊成为了北京电信前100个用户之一。 在互联网上“见了世面”的丁磊向自己的总工建议在本局内开展信息服务业务,等了一段时间,发现没有什么进展,便决定离开。 1995年5月份,丁磊来到广州(Guangzhou),加盟刚刚成立的广州Sybase。在Sybase一年,丁磊感觉自己除了整天安装调试数据库外,几乎没有什么进步,于是又选择了离开。 一年后,丁磊当上了广州一家互联网服务供应商(ISP)的总经理技术助理。在这一家公司,他架设了Chinanet上第一个“火鸟”BBS,结识了很多网友。 好景难长,丁磊所在的公司由于面临激烈竞争和昂贵的电信收费几乎无法生存下去。于1997年5月,他只得再一次选择了离开。 筹集50万人民币 丁磊创立网易公司 已经三次跳槽的丁磊在1997年的那个5月对自己的前途整整思考了5天,最后的决定是自立门户,干一番事业。“我根本不知道自己的公司未来该靠什么赚钱,只天真以为只要写一些软件,做一些系统集成就可以了。这种想法后来几乎使公司无法生存。” 网易创业的50万元人民币资金一部分是丁磊几年来一行一行写程序积攒下来的,另一部分是向朋友借的。 网易想做中国的电邮服务商是有心栽花,最后做成中国第一门户却是无心插柳。 1998年6月之前,丁磊根本没重视过“网络门户”这个概念。一天,一个国外的大网络门户站点老板告诉丁磊,他们一个月的广告收入高达25万美元。这句话让丁磊猛醒,他意识到网上广告将可成为网站最有前途的收入,回来后,网易就将首页向“门户” 变了个脸,心想事成,网易改版后不到一个月,访问量激增。 1998年7月,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投票评选十佳中文网站,网易喜获第一。听到这个消息,丁磊简直不敢信这是真的。“因为我们一直把自己看成是搞技术的,是靠开发软件维持公司运行的公司,不是做内容的站点。”1999年1月,网易再获CNNIC十佳中文网站第一。 网易成为当时第一门户,很重要的原因是它往昔免费的回报。网易2万多个个人主页的用户首先都是网易最铁杆的支持者。当网上的新兵向这一些网上老手询问“哪个站点最好”时,这些人会毫不犹豫地对他们讲:“上网易看一看吧。我在那里还做了一个个人主页呢!” 网易的免费不仅对个人,它还免费为加入网易排行榜的站点做流量统计和技术分析。一个站点若能给其他众多站点提供统计分析服务,那么,这个站点的地位可想而知。 Previous Post Next 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