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 Views: 41,114 有专家预言,金融风暴之后,伊斯兰的“赚钱体系”将席卷全世界,其实,许多国家企业已经在抢赚“伊斯兰财”。所谓伊斯兰金融(Islamic Finance),是以遵循“伊斯兰律法”(《Shariah》)为前提的金融体系,其最大特点是“严禁利息”。 或许很多人会问:“不收利息,不准投机,那么伊斯兰金融到底如何生存与发展?”其实,伊斯兰金融机构不收利息不投机,主要采用变通方式获得利润。如允许在一定原则和条件下收取费用、酬金和佣金。 那么,无法收付利息的“伊斯兰金融”到底如何运作?如何投资?其实,伊斯兰金融是允许在一定原则和条件下收取费用、酬金和佣金。 例如一个公司要贷款购买一套设备,伊斯兰银行不是直接向贷款公司提供资金,而是自己先将设备买回来,然后以成本加价方式或分期付款方式出售给客户。合同付款期内,无论经济如何变动,总数不变,银行在客户付款之前对货物享有所有权。 目前,世界上的伊斯兰金融的核心国家分别为马来西亚(Malaysia)、埃及(Egypt)、迪拜(Dubai)、沙特阿拉伯(Saudi Arabia)。此外,英国(United Kingdom)、新加坡(Singapore)、香港(Hong Kong)、印尼(Indonesia)、土耳其(Turkey)以及其他中东国家,也在积极开发“伊斯兰金融”的潜能。目前的伊斯兰金融市场,已有大批中东油元资金涌入;而非伊斯兰教国家也竞相投入商品开发、基础建设的计划。 伊斯兰银行和金融机构的宗旨是将伊斯兰原则、法律及传统体现在银行的日常业务中,在“共享利润、共担风险”原则下,促进对那些从事伊斯兰教法允许的商业及贸易活动企业投资。 按照巴林(Bahrain)中央银行金融机构监管司执行司长阿都拉曼艾巴克的说法,伊斯兰金融其实是一种建立在良好道德标准上的金融业务模式,而巴林就是要维持和发展成为中东乃至全世界的伊斯兰金融中心。 作为一种金融业态,伊斯兰金融最早来源于上世纪60年代末,沙特在世界伊斯兰大会上提出了建立国际伊斯兰银行的建议。70年代末,随着巴林离岸银行中心出现后,一批伊斯兰银行受当地优惠条件和业务机会吸引,纷纷移师巴林,使巴林成为世界伊斯兰银行中心。 巴林聚集了世界上最集中的伊斯兰金融机构,当中包括许多致力于发展伊斯兰金融的组织,如伊斯兰金融机构会计和审计组织(AAOIFI)、国际伊斯兰金融市场(IIFM)、伊斯兰银行和金融机构总理事会等。 最近10年来,伊斯兰金融发展要远远好于传统金融业,阿都拉曼艾巴克认为伊斯兰金融抗压能力更强,不允许出售债务和禁止投机等让伊斯兰金融具备了自我保护机制。同时随着欧美国家对金融业监管越来越严格,传统银行业发展空间受到了遏制,给了伊斯兰金融更大的发展空间。 “对非穆斯林而言,伊斯兰金融是值得去研究、探讨的一种新型商业模式,这种商业模式基于良好的道德标准,可以帮助人们加强自律性,也可以给我们带来更大的自我满足感。” 至于伊斯兰金融和传统金融业孰轻孰重,巴林采取了同时发展。“我们认为应该给人们更多的选择,有些机构会选择只做传统金融,有些机构可能会选择只做伊斯兰金融,但我们同时也允许传统金融机构向市场提供伊斯兰金融产品。如传统银行往往可以设立一个伊斯兰业务窗口,向公众提供相关产品和服务。” 伊斯兰金融有4种交易方式 伊斯兰银行的金融信贷活动一般采取4种方式: 参予股份制。银行向借方的发展项目提供贷款时,以股份的形式投入,双方按协议分配利润。 盈亏分摊制。银行与顾客(即存款者和借贷者)结为伙伴关系,双方按照协议共同分担经营的亏损或参加利润的分配。 加价制。银行在资助贸易时,从标高价格中获取收入。当客户申请贷款购买某种货物时,双方达成协议,由银行出资购买,在到期偿还贷款时,银行收取高于原先物品的价格,其中的差额就是银行收益。 手续费制。凡汇款、信用证、中长期贷款、外贸贷款等均按款额和期限,由银行收取2~4%的手续费,用以支付银行的管理费和通货膨胀的差额。为了鼓励扩大存款,对存款人可按银行经营的情况和存款额的多少,参加利润分成、获得存款奖金和货币的保值金,并在申请贷款、使用支票等方面给予优待。
资本融资Capital
索罗斯的投资森林法则
Post Views: 40,229 引言 森林法则(The Law of the Jungle),是森林中大自然世界运行着的一种法则,即“弱肉强食”,例如小动物、年老、体弱、受伤、残废的会给猛兽吃掉、或者病死、饿死,给自然规律淘汰,余下强壮、聪明如人类的则可以进化,继续繁殖生存至今。现在就随《大橙报》,来了解著名投资家乔治·索罗斯(George Soros)如何将这个法则运用在投资方面,并发挥到淋漓尽致。 森林法则是自然万物的一条生存法则,简单来说,森林法则包括四条:耐心等待时机出现;专挑弱者攻击;进攻时要狠,而且须全力而为;若事情不如所料,保命是第一考虑。 耐心等待 对任何一个投资大师来说,耐心等待是他们所共同拥有的特质。 沃伦·巴菲特(Warren Buffett)从小就开始倒卖可口可乐(Coca Cola),很早就已知道可口可乐是一家好公司,但一直到1988年,58岁的巴菲特才第一次买入可口可乐公司的股票。 彼得·林奇(Peter Lynch)或是所有投资大师中操作最频繁的一个,但经历过无数次的交易后,彼得·林奇得出的结论却是:好股票要尽可能地长久持有。考虑到彼得·林奇所管理的开放式基金的特点,他才不得不被动地频繁进行买入和卖出。 乔治·索罗斯(George Soros)当然也是这一方面的专家,就以我们之前所提到过的英镑狙击战来说,索罗斯早在1990年就开始看空英镑,但是他并未出手。 因为在他看来,当时的英镑虽然有危机,但是远远没有到达崩盘的地步。一直到1992年,索罗斯确认英镑已经“奄奄一息”时,才终于发动了总攻。 同样在做空雅芳(Avon)的案例中,索罗斯一直持有了雅芳的空头头寸两年,雅芳的股价从每股120美元跌到20美元后才最终平仓。一般的投资者可能在获利20美元后就已欣喜若狂了,哪会等待两年这么久? 耐心等待,不仅是投资的必修课,实际上也是我们人生的必修课。仔细一想,我们的人生不就是在一轮轮等待中度过吗? 专挑弱者攻击 俗话说“打蛇打七寸”,七寸是蛇的心脏位置,是要害所在,一旦遭受到重击则必死无疑。而如果只是攻击蛇的尾巴,那么不管多么用力,都无法给蛇造成致命伤害。 索罗斯和巴菲特或者林奇不同,他的投资很有攻击性。在我们之前所讲过的案例中,无论是做空雅芳、日元,还是英镑、里拉,索罗斯实际上都在发动一场场金融战争。在这一系列战争中,索罗斯的武器就是“做空+杠杆”。 1992年的英镑狙击战,整个欧洲(Europe)经济体系中出问题的实际上并不只是英国(United Kingdom)。当时包括意大利(Italy)、法国(France)、西班牙(Spain)等国家在内,面对经济实力过于强大的德国(Germany),要遵守《马斯特里赫特条约》(Maastricht Treaty)都有自己的难处。但是索罗斯在权衡再三之后,还是决定集中力量突袭英镑。这是因为相比其他货币,英镑是最被高估的一种货币,所以也是其中最弱的一环。 同样,在1997年的东南亚(South East Asia)货币战中,尽管当时整个东南亚国家都已经面临经济过热、热钱过多的困境,索罗斯还是很耐心地等了一段时间,然后才再瞄准其中金融市场自由度最高、吸引热钱最多,也是防御力量最薄弱的泰国(Thailand)进行集中攻击。 换个角度来说,无论是英镑狙击战,还是东南亚货币战,索罗斯实际上都以一己之力对抗十几个国家。尽管,他的量子基金(Quantum Fund)是全世界最大的对冲基金,尽管他有一大帮追随者,索罗斯也没有能力同时对这么多国家的经济体系发动攻击。 所以打蛇打七寸,森林法则的第二条就是:专挑弱者进行攻击。 全力攻击 在著名的英镑狙击战中,当时索罗斯的助手斯坦利·德鲁肯米勒(Stanley Druckenmiller)和索罗斯一样敏锐地发现了英镑背后隐藏的巨大危机,因此他果断地建立了30亿英镑的空头仓位。 这已经算是一场惊天的大赌博了,但是当斯坦利·德鲁肯米勒向索罗斯汇报他的建仓情况时,索罗斯反问他:“30亿也算是建仓?” 在索罗斯看来,既然认准了,那么就要下重注,在他的授意下,最终斯坦利·德鲁肯米勒建立了100亿英镑的空头仓位。而索罗斯的那句“30亿也算是建仓?”后来也成了华尔街(Wall Street)的名言。 这就是森林法则的第三条:全力攻击! 既然已经等待了这么久,又瞄准了其中最弱小的一个目标,那么攻击的时候就不要给自己留后路。试想索罗斯所建立的100亿英镑的空头仓位,若他的判断出现错误,那么他将亏损多少? 安全第一 猎豹是自然界中最著名的猎手之一,等待,寻找弱者,一击即中,或者是果断放弃。但就算经历了漫长的等待、细心的寻找,再加上天生的力量和凶狠的獠牙,猎豹也有失手的时候。在这种情况下,猎豹绝不会恋战,而是迅速、果断地撤离。因它知道,保住性命就会有下一次的捕猎,一旦受伤或者是丢掉了小命,那就什么都没了。 在我们之前提到过的1987年索罗斯投资日元案例中,他就遭遇了他的“滑铁卢”(Waterloo)。当时,他判断日本(Japan)股市将崩盘,而美国(United States)股市将大涨,结果双双做反,所以他两头都在亏钱。最后索罗斯果断决定斩仓,尽管最后他还是亏损了6亿5000万美元至8亿美元,但是至少保住了“性命”。如果索罗斯不懂得断臂自保,那恐怕也就不会有之后英镑狙击战的辉煌了。
凭借5张幻灯片 便可以在融资市场无往不利
Post Views: 39,490
未来最强大的武器是“资本思维”和“股权投资”
Post Views: 39,821 中国(China)经济进入“新常态”,如何适应“新常态”,实现经济持续增长,成为当下社会关心的热点问题。特别是中小企业成为未来激发中国经济活力、拉动增速的主力军,如何利用资本市场推动企业发展,正成为了政府、中介机构和一些公司共同关心的大事。现在就随《大橙报》来了解未来发展强大武器–“资本思维”和“股权投资”的意义与道理。 无论从哪个角度看,中国经济从未有过如此激荡的变化:市场经济走到了尽头,资本经济时代将彻底到来。而资本经济跟市场经济相比,最大的区别在于:资本经济多了一根“杠杆”。 这究竟是一根什么样的杠杆呢? 先看个鲜活的例子:中国公司小米(XiaoMi)手机其实是典型“资本思维”成长起来的企业。首先,他会找合作方,投资方,告诉他们:我将用全新的方式做手机,然后大家一起来做,在还没有开工之前就拿到了投资,并且组建了一个分工型、协作化的团队。 然后它会先告诉消费者:我要做一个什么样的手机:配置是多少、价格是多少。找到了自己的消费者,拿到了订单,这时再去找工厂去做代工,然后以手机为渠道,不断做深、往外延展。 小米用的就是轻资产、精定位、做纵深、高增长的资本思维方式。你会发现,它背后形成了一条生态链,价值巨大,却又不需要工厂和设备,仅用5年竟然可以成为中国(China)第四大互联网公司,价值450亿美元!“资本思维”背后的杠杆作用的力量是巨大的! 但是,如果小米手机按照传统的“市场思维”去运作,那么其过程是这样的:首先,我们需要一笔启动资金,先用于手机市场的调研和产品研发,此过程需要至少半年。然后,我们得准备一大笔费用去购买设备、建设厂房,接下来开工生产。当产品生产出来之后再去找渠道商,你还得去砸钱做广告,努力卖给消费者。 这时,如果资金不够了就去银行贷款,进行扩大生产。而传统企业之所以难以为继,症结就在这种运作思路上,最后资不抵债、或者利润率赶不上银行的贷款利息! 在以往的市场经济时代,企业跟金融是“债权型”关系,而在资本经济时代,企业跟金融机构是“股权型”关系。“债权型”关系的弊端日益暴露:金融机构把钱“借”给企业谋发展,如银行就是企业的结拜兄弟,但是这位结拜兄弟只愿跟企业同富贵,不愿跟企业共患难! 当经济处于上行期,银行会锦上添花,主动、过度的放贷给企业。而一旦经济进入了下行期,银行就立刻釜底抽薪,绝不会雪中送炭,这使下行的经济雪上加霜,这也是中国银行盈利模式和监管模式决定的。 而“股权型”关系的资本经济时代,金融机构将钱“投”给企业,占有企业股份。当企业经营困难的时候,股权能够风雨同舟;企业高速成长的时候,它会获利退出,能起到调节经济增速、使经济可持续发展。 因此,现在的企业问题不再是如何优化产品、如何做营销的问题,而是必须重头开始的问题,我们必须彻头彻尾的调整运作思路! 这是资本思维,我们再来看一下股权投资。 为什么中国在号召“大众创业”呢?因为按照现在的变化速度,未来3年,所有的商业逻辑都将摧毁重建,所有的传统企业都将重头再来!必须有一个归零的过程!即是:所有的传统企业必须另起一盘,按照崭新的商业逻辑重新开始,这个过程就是一个再创业的过程,中国正在打造“创业型”经济! 那么,中国为什么会实行首次公开售股(IPO)注册制?因为中国就在要求每一家崭新的企业必须按照上市公司的标准去发展,只要你有好的想法和创意,只要敢于创新,就可以第一时间拿到资本市场进行大众融资、发行股票!然后时刻对接投资方、投行等金融市场,利用资本增长方式去发展,这就是“资本思维”。能参与到这种创业型项目的人,就是拿到了原始股权,这就是“股权投资”! 这种创业者手中的股权,也是一种“配额”,是一种可坐享其成的财富。怎么使社会上产生大量的“股权”呢?中国将通过首次公开售股注册制,降低企业的上市门槛,引导社会资金流向初创型企业,帮助其实现直接融资,从而激发大众创业的热潮。 因此,中国人的财富一共经历了四种形式的变迁: 1、计划经济时代的粮票; 2、市场经济时代的存款; 3、市场经济时代的房子; 4、资本经济时代的股权; 无论从哪个角度看,中国经济从未有过如此激荡的变化:传统企业在衰变,大企业在裂变,小企业在聚变,大众创业、人人创客时代来临。在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过去所有的成功,都是你明天的拖累,原来优质的资产,都将会成为你明天的负债。有人麻木,有人呐喊,有人等待爆发… 人类有史以来,所有的进步都来自创新。创新促进生产力进步,从而优化生产关系,最终使每个人都能找到更加适合的位置、发挥更大的作用。 对于每一个中国人来说,我们赶上了一个最好的时代。当上一轮改革开放的红利释放殆尽,一个崭新的时代即将到来!以互联网+为工具,以大众创业为形式,正塑造崭新的经济结构!而具备新知识、新理念、新思维的人将正式登上历史舞台! 这就是资本经济时代:未来人人都有自己的资本,资本之间的配置产生驱动,无数个驱动力组成了社会前进的动力,这种力量将在中国的宏观调控之下,打破市场经济,构建新的商业文明体系!
从创业到上市股权之变、变、变
Post Views: 39,336
中国(China)文化旅游项目 获得银行资本重视及融资
Post Views: 43,467 文化旅游项目在中国(China)获得银行资本的重视,因为根据《2014年度文化金融合作项目库》98个信贷融资项目当中,有超过30%的项目都是文化与旅游融合项目。同样,在中国的19个债券融资项目中,文化旅游项目也超过50%。现在就随《大橙报》一起来了解文化旅游项目受重视的原因。 根据资料显示,文化旅游项目受到银行资本的重视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即: 首先、文化旅游项目一般都有土地的重资产抵押,很符合银行的授信条件要求。 其次、这些文化旅游项目都以未来门票收入作为资金回收的主渠道,有稳定的收入来源,能让银行下决心投资。 第三、这些文化旅游项目有大量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投入较大,是名副其实的“大项目”,银行不管从融资成本和还是业绩效果来说,都很钟意这类文化旅游项目。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统计,截止2013年12月,全国文化产业本外币中长期贷款余额累计达到1574亿元(人民币,下同),同比增长36.28%,高于全行业平均增速26.98个百分点。 据悉,连西藏都有阿里神山湖文化旅游项目入库,表明文化金融合作理念深入人心。当然,东部经济发展地区,更是文化产业发展最活跃的区域,项目多、资金量大、市场化程度高,是文化产业融资的“主阵地”。 除了旅游文化项目,文化园区项目是文化金融合作项目库的“第二梯队”。北京国棉文化创意产业园、江苏南通1895文化创意产业园、安徽芜湖华强文化科技产业园、宁夏银川动漫产业园、青海民族文化创意产业园等15个文化产业园区得到了银行的融资。 在支持文化产业内容生产方面,仅有几个项目是亮点:四川九寨沟藏族原生态歌舞乐《藏迷》制作推广项目获得了中国建设银行的融资,云南文化产业投资控股集团的《吴哥的微笑》和《辉煌新加坡》境外演出项目得到了中国进出口银行的支持。对此,中国财政部中央文资办负责人解释说,这次文化金融合作项目只是文化部系统内的项目,新闻出版和广电的项目还没有统计进来。 据了解,由于影视产业市场化程度高,金融机构关注得较早,这方面金融产品创新也较多,比如“影视贷”产品,帮助影视企业通过版权质押、版权应收账款及未来收益权质押的组合担保方式获得贷款,不再需要有形资产抵押或者担保,也能获得贷款。电影《集结号》从招商银行获得5000万元贷款,《唐山大地震》获得工商银行1.2亿元贷款,《金陵十三衩》获得民生银行1.5亿元贷款。这些都是单片贷款,很大程度上,导演、演员等创作团队过去在电影业积累的票房纪录,成为银行贷款的信心源泉。 北京银行也针对文化企业的特点,2007年创新推出“创意贷”文化金融特色产品,并相继推出“软件贷”、“智权贷”、“小额信用贷”等适用于不同行业、不同发展阶段文创企业的融资产品,已支持了千余户文化创意企业实现长足发展。 推动金融资本和文化资源对接是中国《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确立的六大支持方向之一,也是创新财政投入方式的重要举措。产业发展资金的目的不是公益性的扶贫扶困,而是要扶优扶强,促进优势企业的发展,做大做强产业。 可是,什么样的文化产业项目是好项目?什么样的文化产业项目应该得到国家财政的扶持?由于运营成本和机构人力所限,财政资金的审核人员不可能对每个项目做到从内到外的严格“体检”,也不可能靠有限的专家说了算,更不可能靠企业自己申报说了算。引入众多专业金融机构的参与,财政资金与社会资本形成良性互动,从制度设计上是一次创新。由于金融资本也要投入真金白银,也要和项目有深度的利益关联,因此必然会对项目进入认真的核查分析,会通过大量专业的报表和单据,慎重地评估项目的质地,下决心与企业共发展,这样才能使一批企业逐渐发展壮大起来,使财政资金的扶持科学化、精细化,使有限的资金用到刀刃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