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ghline 封面人物

被誉为美国(United States)“硅谷总裁” 中国(China)风险投资人朱敏(Zhu Min) 寻找孵化最具成长潜力的高新企业

Post Views: 41,662 引言 来自中国(China)的朱敏(Zhu Min)被派往美国(United States)深造,开始了本身的美国梦之后,他于1990年代,先后创办了两家公司,并通过脱售这两家公司获得了丰厚报酬。如今,他以风险投资人的身份,希望能帮助与自己当初有类似处境的创业者。现在就随《大橙报》来了解这位被誉为美国“硅谷总裁”的成长故事。 根据《胡润榜》(hurun.net)的最新资料显示,被誉为美国(United States)“硅谷总裁”的中国(China)企业家朱敏,于《2014雅居乐海南清水湾胡润百富榜》榜中排名第374位,财富净值达55亿人民币。 朱敏是于2005年创办赛伯乐投资集团(Cybernaut(China)Investment Group),并担任董事长的职位。赛伯乐是一家定位于专注中国科技产业化的国际化民营资本企业。 作为中国投资基金的领导者之一,赛伯乐重点关注早中期具有强大整合平台价值的高科技企业,致力于培育全球领先的新兴产业领跑者。 朱敏重视与创业者建立真正的事业伙伴关系,不仅是投资者,更是协助企业成为伟大公司的共建者。在朱敏的领导下,赛伯乐具有国际化的资源与背景,拥有国内外顶级风险投资的资本源泉;同时拥有中国本土和美国创业、成功上市及并购的直接资本运作经验;拥有全面的海内外资源整合能力、全球化的发展视野和全球领先的技术源泉与储备。 朱敏运用独到的投资策略及行之有效的整合创新模式,造就了赛伯乐在多个领域的成功投资典范,在行业内乃至社会面前树立了良好的投资品牌形象;同时在全国范围建立了广泛且多层面的政府关系。 赛伯乐以其创新精神和不断被历史证明的良好投资业绩持续吸引着国内外不同行业、不同背景的优秀人才加盟,以此构建自身的精英团队。 2015年4月15日,赛伯乐与中国青岛即墨(Jimo,Qingdao)市政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赛伯乐“互联网+”众创大厦即将落户蓝色硅谷,朱敏携科技产业基金来到青岛寻找孵化最具成长潜力的高新企业。 这一次,朱敏加热的是创新创业之海,其波澜壮阔的背景正是恰如春风劲吹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热潮。这股热潮,吸引以朱敏为代表的宁波资本第三次北上青岛。 朱敏自嘲: 做了5年“要饭的” 现在要协助创业者 朱敏于1948年,出生于中国浙江宁波(Ningbo,Zhejiang),他于1984年幸运地成为中国“文革”后第一批公派出国留学生,被派往美国斯坦福大学(Stanford University,United States)攻读工商管理硕士,由此开始了他的美国梦。 那一年,他36岁,依然对未来没什么明确规划。他只觉得美国是个充满机会的国家。 “我感觉我的人生从那时开始变得顺利,一直顺利到现在。”朱敏认为,留学之后,他的人生才真正发生了改变。“我以前做过7年农民,30岁才开始学英语,当时儿子都已经好几岁了。为什么那个时候还要改变人生呢?因为梦想。” 不过“创业”的念头开始闯入朱敏脑海是在他到美国后的第三年–1986年。 这一年,一家涉足企业资源策划(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ERP)产品的公司遇到了技术问题,找了许多人都没能解决。特地跑到斯坦福大学找朱敏,并委任他做技术顾问。但是他对此产品一无所知。为不辜负那个公司的期望,朱敏硬着头皮答应了,整个圣诞节,他和念电脑系的儿子朱磊(Zhu Lei)泡在了这堆书里。经过了一番钻研,他终于解决那个技术问题,并被那家公司奉为技术权威。 尽管如此,这份工作给朱敏最大的收获是,让他看到了前30多年在中国从未见识过的企业生命轮回方式。 “当时,那家小公司被美国一家大公司收购。后者是美国ERP市场上近于垄断者的一个角色,不断有员工从这家大公司里跳槽出来,推出了功能类似、价格更便宜的产品,然后这家大公司再把它们悉数收购。” “要是我也做一个公司卖给它,岂不是很好?”朱敏第一次开始有创业冲动的时候,已经38岁了。 但是当朱敏立志创业时,却发现硅谷尤其是创业投资的门对于他这样一个来自中国大陆,又年届40岁的中年人是紧闭的。“中国概念”在硅谷受到看重甚至追捧,那是十几、二十年以后的事情。 不过这只是暂时的挫折。1991年,Future Labs软件公司成立,这是第一家真正与朱敏血脉相连的企业,也是全球最早开始做多点式资料协同处理软件的公司之一。英特尔公司(Intel)决定开发类似产品,并宣布投入1亿美元的研发经费。 刚创业的朱敏觉得问题很大,但他决定硬着头皮走下去。第一笔投资用完后,他再也没找到其它投资者。朱敏的日子很难熬,公司的资金出现严重问题。最困难的时候,他靠自己借私活来给员工发工资。 又一个5年之后即1996年,朱敏选择将Future Labs以1300万美元卖给了另一家公司Quarterdeck后,朱敏的苦日子才算暂时熬到了头并第一次实现了10年前的梦想。 1994年2月份,朱敏夫人徐郁清(Susan Xu)从硅谷回到北京(Beijing)。她此行的目的就是希望能在中国找到能帮朱敏写程式的人,让他不至于那么辛苦。在接下来的两年中,她在清华大学(Tsinghua University)、北京大学(Peking University)、浙江大学找到了大量电脑系方面的人才。于是她和朱敏商量,把这些人全部带到美国再办一个公司。 1996年2月份的一天,朱敏亲自从机场接待了第一个员工,“Silver”就此创建,这就是网讯前身。“之后陆陆续续从中国来了30多人,最初Silver从大公司里接外包项目来做,一方面练兵,另一方面维持公司运营。” 而让网讯名声大噪的是跟微软(Microsoft)的几番争斗。由于当时与网讯直接竞争的是微软的Netmeeting(网络会议),而且凭借微软与波音(Boeing)同处西雅图(Seattle),以及比尔·盖茨(Bill Gates)与波音董事长的深厚私交,波音等公司使用的都是微软的产品。 作为网讯总裁兼技术总监(CTO)的朱敏,带领该公司于2000年在纳斯达克证券交易所(NASDAQ)成功上市。2003年,该公司被《福布斯》(Forbes)评为5年中成长最快的25家资讯科技(IT)公司之一。 网讯的技术被同业分析员称为“彻底改变了我们的通讯观念”的技术,并且被列入“能改变世界未来的十大股票”,而著名的顾问公司–IDC则称该公司为“通讯史上的革命(The Next Generation of Communication)”。 在2007年,朱敏以32亿美元的价格,将网讯卖给了思科(Cisco),成为名副其实的“硅谷总裁”。 在第二次品尝到创业成功后,朱敏选择了回国。如今,风险投资人是他现在的身份。当询及为何选择做风投时,朱敏如此解释说:“1990年,我在美国第一次创业,当时最大的问题就是找钱,做了5年‘要饭的’。所以我希望能帮助那些与自己当初有类似处境的创业者。” 第一,“去爪理论”:朱敏对硕士商学院是有意见的。他认为,创业家就像一只迅练的老虎,“老虎有爪,进硕士班就会被磨掉,变成猫了。” […]

Highline 封面人物

南非(South Africa)股王Naspers领导人 科斯·贝克(Koos Bekker) 靠运气、眼光以及胆识押注腾讯(Tencent)赚翻

Post Views: 43,347 南非(South Africa)富豪之一–Naspers创办人科斯·贝克(Koos Bekker)可谓独具慧眼,在互联网泡沫爆破时期,投资者对于任何科网相关资产大都避之则吉的时刻,他却毅然购入腾讯(Tencent)近半股权。如今,这批股权为Naspers带来了庞大的收入,进而使他的财富暴升。现在就随《大橙报》来了解这位南非传媒巨擘的成长故事。 南非(South Africa)传媒巨擘–Naspers不用通过挖掘黄金钻石,反而靠做传媒起家,就能坐稳南非最大上市公司之位,而其中的最大功臣就是幕后的操盘手–南非“股王”,科斯·贝克(Koos Bekker)。 Naspers在2014年11月25日发布最新财报时表示,受中国(China)互联网业务和其他电子商务业务强劲收入的激励,该公司最新盈利增长22%。 位于南非开普敦(Cape Town)的Naspers的大部分收入来自中国互联网巨头腾讯(Tencent)。 该公司持有腾讯超过三分之一的股票,而这使本身的收入增长了46%至224亿兰特(rand)。随着Naspers对新兴市场的互联网公司展开收购,该公司的电子商务业务也强劲增长,达到120亿兰特,与2013年相比增长了43%。 于在2000年时,科斯贝克通过Naspers以3200万美元入股腾讯(其中一部分股权是从亚洲首富李嘉诚(Li Kashing)的儿子李泽楷(Richard Li)手中买下),换来46%左右的股份。后来历经了后者上市,股权增发,使前者的股份降到34%左右。当中,Naspers在股权价值即达5170亿港元,15年来,一股未卖,投资翻了逾2000倍。 据福布斯(Forbes)的最新资料显示,科斯贝克在截至2015年4月13日为止的财富净值达27亿美元,在全球亿 万富豪排行榜中排名第810位,而在非洲(Africa)和南非富豪排行榜中则分别排名第17位和第4位。 科斯贝克领导的Naspers则是一家跨国媒体公司,主营业务为出版运营,即电子媒体和印刷媒体。前者包括付费电视、互联网和远程通讯订阅平台和相关技术供应商,后者包括出版、发行和杂志、报纸、图书的印刷。 在1994年,Naspers即上市南非约翰尼斯堡证券交易所(Johannesburg Stock Exchange),随后又上市伦敦证券交易所(London Stock Exchange)。 以该公司的股本4亿1920万股计算,该公司截至2015年4月10日为止的市值为80兆4684亿兰特,而在伦敦证券交易所的场外交易市场(OTC)进行交易的美国存托凭证(ADR)价格则达到163.70美元,以凭证总额4亿股计算,这批凭证的市值达约655亿美元。 科斯贝克自求学时代开始 便钻研收费电视商业模式 科斯贝克是在1952年12月14日出生于南非德兰士瓦省的波切夫斯特鲁姆(Potchefstroom,Transvaal)。在海登堡学校(Hoër Volkskool Heidelberg)求学并在斯坦陵布什大学(Stellenbosch University)和金山大学(Wits University)完成法律与文学课程后,他转修商业管理系,并在1984年考获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Columbia Business School)的商业管理硕士学位。 求学时期已醉心于钻研收费电视商业模式的科斯贝克回到南非后,即创办了该国首个付费电视公司–M-Net,这家公司随后将本身的业务拓展至48个国家。他随后于1990年,与其他伙伴创办了流动通讯公司–MTN,并将这家公司上市约翰尼斯堡证券交易所。 MTN随着科斯贝克于1997年成为Naspers的首席执行员后进行除牌下市并与后者完成了整合。 在科斯贝克的领导下,Naspers的市值从原本的6亿美元剧增至250亿美元。值得一提的是,在本身的任期下,他并未收取任何薪金、花红和好处。该公司仅通过当时的股权期权的选择权支付他的酬劳。他在这段时间内执行了这些期权,但仅售出少许股票。 科斯贝克领导后 Naspers表现脱胎换骨 科斯贝克与Naspers之间的渊源,得从后者的背景说起。 Naspers由Nasionale(National)和Pers(Press)两个字合组而成,该公司于1915年创立。其时,南非实现政治统一仅5年,史上着名的“英布战争”,亦不过结束了13年。 Naspers旗下宣扬南非人(主要为荷兰(Holland)、法国(France)等欧洲(Europe)移民的后裔)政见,同时推广南非语的日报《公民报》(The Citizen)于1915年7月创刊,首位总编马兰(D.F.Malan)在1948年南非国民党大选中意外获胜下,成为南非统一后的第4位总理。 此后40年,种族隔离政策登堂入室。作为南非人和南非语的舆论代表,《公民报》在这段不光彩的历史中,一直扮演着国民党和种族隔离政策喉舌的角色。 1990年,为结束种族隔离奋斗一生的尼尔森·曼德拉(Nelson Mandela)重获自由;自那时起,《公民报》即跟国民党一刀两断分道扬镳。7年后,该报127名记者与编辑向南非黑人大主教德斯蒙‧杜图(Desmond Mpilo Tutu)领导的“真相与和解委员会”致歉,为《公民报》数十年来替种族隔离政策背书忏悔。至此,《公民报》和Naspers终于断绝与种族隔离的一切联系。 1997年非但标志着Naspers成功“洗底”,从整体发展着眼,科斯贝克同年接掌掌舵人帅印,才是该公司脱胎换骨、登上“南非股王”宝座的关键。 科斯贝克本人跟种族隔离以至《公民报》并无直接瓜葛,与Naspers结缘,只因由本身创办的M-Net获Naspers青睐,于草创阶段便争取到后者入股。 科斯贝克接下重任后,作了两项对Naspers影响深远的决定: 一、发挥本身在收费电视领域的专长,大规模整合集团于南非的收费电视业务并把版图扩张至整个非洲大陆。今时今日,Naspers虽兼营印刷和电子媒体,但收费电视占总营业额高达六成,印刷与电子主次已分。 二、收费电视对Naspers的贡献固非一般,但科斯贝克如假包换的神来之笔,却体现于腾讯创办仅3年(2001年)便入股这件事上,且一买便是半家腾讯(46.5%)。13年前的腾讯非但名不见经传,且只有即时通讯平台QQ这项单一业务。 Naspers首席投资总监 马克·苏罗尔(Mark […]

Highline 封面人物

美国(United States)青年富豪 德鲁·休斯顿Drew Houston 强调人生3大重点 追逐自己感兴趣的事、找到最合适的圈子、不要浪费人生的每一天。

Post Views: 41,535 在互联网降临的时代,白手起家的故事比比皆是,特别像美国(United States)这样一个科技发达,人人思想自由的国度里,年轻又可创造出超过10亿美元以上的财富青年富豪也不少。排在全球年轻富豪榜第十位的是年仅32岁、坐拥有12亿身家的德鲁·休斯顿(Drew Houston)。他创办的Dropbox公司才成立8年,市价已经超过100亿美元。现在就随《大橙报》来了解这位科技才俊的成长故事。 像很多其他青年富豪一样,来自美国(United States)的德鲁·休斯顿(Drew Houston)拥有自己的科技公司。他是著名云存储公司Dropbox的创始人兼总裁,Dropbox公司才成立8年,市价已经超过100亿美元,使得休斯顿的个人财富也水涨船高至12亿美元的水平。 根据《福布斯》(Forbes)的最新资料显示,其截至2015年1月26日的净值达12亿美元,在美国(United States)的富豪榜中排行第437位,并在全球富豪榜中排行第1372位。值得一提的是,他在全球年轻富豪榜中排行第十。 休斯顿是一位普通的美国小孩,他于1983年3月4日出生在美国麻塞诸塞州(Massachusetts)的艾统(Acton)。他是在麻省理工学院(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MIT)毕业,并且取得电脑科学学士学位。在该学院就读时,为了避免从随身碟读取档案的不方便,就编写了程式,可以从网路下载档案,而这即成为了Dropbox的前身。 尽管他创办的Dropbox目前的估值已经达到100亿美元,但是当年他刚刚开始创业时,曾经两度遭到硅谷投资者的拒绝。 在2005年的时候,休斯顿当时正就读于麻省理工学院,他非常想进入当时久负盛名的初创公司加速器项目Y Combinator。两年后即2007年,他带着Dropbox的创业点子如愿以偿地进入Y Combinator。 在Dropbox之前,他曾经尝试提出过两个创业构想,但均遭拒绝,原因是他想要创办的公司不被看好。在随后的几年里,休斯顿一直在考虑解决更难的问题,最后他萌生出创建一家云文件存储公司的想法。 勇敢地拒绝苹果的献购 休斯顿立志将企业做大 在成功创立了Dropbox之后,他当年还很勇敢地将苹果公司(Apple)创办人史蒂夫·乔布斯(Steve Jobs)拒之门外。 当时是2009年12月,休斯顿和搭档阿拉什·费多士开着一辆租来的丰田车,应邀去苹果总部与乔布斯见面。一直以来,休斯顿都将乔布斯视为英雄。当他打开电脑准备介绍自己的公司时,乔布斯一如既往地穿着他招牌的蓝色牛仔裤和黑色套头衫,酷酷地对他摆摆手:“我知道你的公司做什么。” 当时,休斯顿把公司叫做Dropbox,是一家数据存储服务供应商,商标是一只打开的盒子。由于这家公司的前景展望良好,乔布斯当时给出了9位数的收购价格,但是,当时仅26岁的休斯顿却一口回绝:“我的公司不卖!我要把它做大做强。” 就凭着这股傲气,休斯顿回到公司之后精励图志,也鼓励员工与他一起并肩用战。在他与全体员工一起齐心合力发展之下,Dropbox公司的规模已经不可同日而语,根据资料显示,Dropbox于2014年5月时,它已经宣布用户人数突破3亿,与2013年11月的2亿用户人数相比,在短短的半年内便新增了1亿用户,增长速度可以说是相当惊人。 这也意味着Dropbox的用户,已经超过了推特(Twitter)的活跃用户。这表明在网上存储照片、视频等文件,已经成为普通网民的大众化活动。不久前,Dropbox推出了一个名为Carousel的功能,可以支持跨终端方式管理照片和视频。在照片领域,Dropbox还收购了擅长3D照片拼接的新创科技公司Bubbli。 故意把人生变成 一场华丽的冒险 休斯顿于2013年中回到麻省理工学院,在一项毕业典礼上发表演讲时向大学生提出了3点人生建议:追逐自己感兴趣的事、找到最合适的圈子,及不要浪费人生的每一天。 他同时也提出了另3个重点: 1.专注地寻找你的目标 校园跟现实社会差距甚远。在校园里,通过考试、一步步升学;在职场上,并非所有事情都有固定与线性的发展。当今社会中快乐生活、功成名就的人士,多半都有一个共同点:他们找到那个深深吸引着他们的东西,并专注朝那里前进。要找到目标或得花上一点时间,重点是在你找到之前专心聆听自己内心的声音。 2.让环境影响你 让自己置身于对的地方,如果你未选对地方,赶紧搬过去。环境能激发你的潜能;环境中的人会刺激你不断进行自我提升。如同全世界只有一个硅谷、一个好莱坞(Hollywood),找到对的目标,去最顶尖的环境学习。 3.人生是一场冒险 你最大的风险不是失败,是过得太安逸了。你永远不可能做好万全准备,因此应该立即展开行动。不要试着追求完美的人生,你应该故意把人生变成一场华丽的冒险。 创业策略的6大关键 另外,休斯顿也推荐了6个关于第一次创业的策略。 1)从一个值得解决的问题入手 创业者就是为了解决问题而出现的。 你总是放不下你的想法,一直想要把它实现。这其实是最基本的,但是也要注意区分你的想法到底是不是在真正解决一个问题。有时候,你突然会想自己是不是走火入魔了,根本停不下一直在思考它,这其实就是最基本的,因为,这种兴奋的“蜜月期”总会过去,你会发现当你把“创办人”印在名片上后,要做的事简直多到不可想像。 2)你是初学者?不,你是创办人 有时候不知道所有的事情是好事,当你在自己的职业道理上进步时,你会更加了解这个世界,以及任何事情的可能性,而当你脑中有了这些定性的时候,你就会越来越觉得受限制。 其实很多变革性的创新都来自于不可能,只不过那些创办人并不知道或是在意他们做的事本来是不可能的。 低估自己对世界的认识很重要,在你在开始之前,或许很多东西对你来说都不满意,但当你真正了解到那些伟大公司出现的背后并不是来自于魔法,而是一些人做了别人认为不可能的事。 3)什麽都不知道&先发劣势 人们一般为在自己所拥有的基础上做出一些假设。但你需要问自己,未来5年内人们真正的会满足于这些东西吗?如果现在有一个魔法文件夹,可以让人们把所有东西放在里面并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查看使用呢? 人们总是假设或是误解加入一​​个创业公司或自己创业就意味着高风险,但在我看来其实这很可笑。即使到最后没有成功,创业的经历仍然是你所得到的最有价值的东西。 4)打造一个知识机器 对于休斯顿来说,学习新事物已经让他上了瘾,他甚至将这种学习系统化了。 他的学习过程并不复杂,但在其脑海是有一些他一直关注的主题。他说:“就好像,我觉得我不懂销售,所以我就在亚马逊(Amazon)上搜寻相关的书,把排名前三的都买回来读。不仅是销售,行销、财务、工程等等。” 5)聪明点,反应快点 至于在找合伙人上,休斯顿一样知道自己想要什麽样的人,之后的节奏就和申请基金没什么两样。他表示:“ […]

Highline 封面人物

从女工蜕变成中国(China)女首富 周群飞(Zhou Qunfei) 追求完美永不言弃性格翱翔商界

Post Views: 46,022 从一名深圳的女工到女首富,45岁的周群飞(Zhou Qunfei)用了22年的时间。她于1993年白手起家,创立了主营手机、电脑显示屏保护玻璃的蓝思科技有限公司(Lens Technology Co Ltd)。如今,蓝思科技早已非当年吴下阿蒙。周群飞从不放弃、追求完美的性格始终是事业发展最充沛的驱动力。现在就随《大橙报》来了解这位“全球手机玻璃女王”的成长故事。 由于苹果(Apple)手机视窗防护玻璃供应商——蓝思科技有限公司(Lens Technology Co Ltd)自2015年3月18日在深圳证券交易所(Shenzhen Stock Exchange)创业板上市以来,连续出现涨停现象,让蓝思科技主席兼总裁周群飞(Zhou Qunfei)跃升成为中国(China)的新晋女首富。 这使得周群飞顿时之间成为全世界镁光灯聚焦的人物。根据数据显示,如今周群飞的身价已经超越碧桂园(Country Garden)的杨惠妍(Yang Huiyan)、龙湖地产(Longfor Properties)的吴亚军(Wu Yajun),以及玖龙纸业(Nine Dragons Paper Holdings Limited)的张茵(Zhang Yin)。后三者在过去9年包揽了女首富之位。 根据深圳证券交易所的数据显示,蓝思科技直至2015年4月3日为止已经连续12天“一”字涨停,达103.93人民币的最高水平,市值达700亿人民币。 现年45岁的周群飞在总部设在中国湖南(Hunan)的蓝思科技持股量达89%。若以此计算,意味着她的这批股权价值达约623亿人民币。而根据福布斯的最新资料显示,周群飞在2014年度的中国富豪榜名单中排行第91位。 穷人孩子早当家 周群飞 理财观与生俱来 周群飞,1970年出生于湖南的湘乡(Xiangxiang)。5岁那年,母亲便离世了,而周父又是一个因意外事故造成视力衰弱、接近失明的人。 在1970年代湖南湘乡的农村里,周群飞所处的家庭可谓比贫寒更甚。用她本身的话说就是:“吃完上一顿饭,下一顿饭要怎么计划、要吃什么,也得去筹备。”穷人孩子早当家,小小的农家女孩脑子里的理财观与生俱来。 所幸的是,周父是个坚强而且充满智慧的男人。周群飞回忆说:“他拜过八位师傅,这八位师傅将他带入了不同行业。”为了维持一家的生计,周父只能不停的学做各种各样的手艺活,赚钱来贴补家用。“他是一个残疾人,还要不停地学,何况我是一个健康的人。在这样一个家庭,你只有逼着自己去学!”这也正是为何周群飞后来会把打工生涯的首站选在深圳大学(Shenzhen University)附近的原因之一–方便她半工半读。 打工的日子里,她先后考取了会计证、电脑操作员证、报关证、甚至包括一张B牌驾驶证。“没有学好英语。”周群飞说:“我报考英语班的时候,刚好有一个更好的工作机会,放弃了学英语,这是我最大的遗憾。” 身教言传,父亲的勤劳好学影响着她。他的教诲,也令童年的周群飞早早对自己有了要求。 她说:“他的字写得非常好。小时候要求我背诵《增广贤文》,要我读《三字经》。有一些经典的句子现在还记得,它也成为了我做人做事的一个准则。”也正是贫寒的家境和熟读的《增广贤文》让她始终存在紧迫感,从懂事起,她就暗下决心,必须靠努力学习去改变自己的命运。 只是,在1970至1980年代的湖南山村,通过正常求学改变命运的机会本就寥寥无几,父亲已尽力供她上学,可因必须承担超出自身年龄、繁重的家务以及农活,她连正常上课的时间都不能完全保证。念书时,她的语文成绩特别好。当年的语文老师会进行家访,教她要写好作文,并且教会她一定要善于观察周围的事物。 蓝思镀膜视窗玻璃专利发明 创意源自周群飞对荷叶的观察 蓝思科技有一款镀膜视窗玻璃的专利发明,最初的创意正是来自于周群飞回想小时候对荷叶的观察。“水珠在荷叶上滚来滚去形成水珠;水珠滚动后,叶面没有留下任何痕迹。”周笑着回忆那个细节,“要不是从小老师教我细心观察,我可能就没这灵感发明这个专利。” 就像她从来不避讳自己出身微寒一样,周群飞也毫不讳言自己的事业起点是一家小小玻璃加工厂的女工。 她说:“20几年前来深圳打工,那时的南山(Nanshan)还有很多农田,路灯都没有。从韶关(Shaoguan)出发坐了十几个钟头车,下车之后是晚上还下着雨。我要找一家开在深圳大学附近的工厂,可自己怎么找也找不到。我只好走进深圳大学,找到一个大学生,是他把我送到了那家工厂–工厂规模实在太小,完全没有知名度,甚至连个显眼的招牌都没有,现在我还记着那个好心人,因晚上没灯光,没能够看清他长什么样子。只能在心里一直感激他,是他让我找到了事业的起点。” 最初的工作是加工手表玻璃。用今天的眼光去看,周群飞认为当初的工艺实在太简单了。她说:“一片普通的玻璃原料,再切割、仿形、抛光就可以出货了…”那家企业规模很小,“一栋小三层楼,不到1000米,设备全是旧机器翻新的,工艺也不齐全,员工吃、住、工作都在那栋小楼里。”做到第三个月的时候,周群飞便觉得那里并“没有东西给我学。”她迫切的期望转型,于是写了人生第一封辞职信。岂料,这封信却真的成为了一个重要的人生转折。 一个不足20岁初出茅庐的女工,就地升职,要自己去筹备一个新部门–丝网印刷部。 回想起来,周群飞也没能搞明白怎么会出现如此戏剧性的变化。“也许是我的字写得不错,所以引起了厂长的注意。”又或许是在那个年代女工给厂长递辞职信本身就是一件很文艺的事,而她又在信中诚挚的表达感谢,让厂方深深感觉她是一个懂得感恩的优秀女生。“留下我,还要升我职,交给我一个全新的部门去管。” 然而好景不长,1990年,在周群飞干劲十足的时候,厂长离职了,出资人打算放弃在宝安(Baoan)筹建了一半的工厂,听到这个消息后,她找到了出资人,主动跟他说:“公司的工艺我都懂了,我也很年轻,很需要一个给我发挥的机会。如果亏了你的钱,我一辈子给你打工,如果赚了,工资随便你给!” 老板有些怀疑其能力;但是看到她坚毅的眼神,老板想,与其让工厂半途而废,不如交给她去试一下。这个年轻女孩的勇气以及她前期的努力最终打动了出资的老板,由印刷部门的一个小主管,变成了统管全厂的责任人。 工厂建成投产后,主要是为手表玻璃印字和图案。周群飞将平时自学掌握的丝网印刷技术,创造性地应用到工作中,印出来的产品效果非常好。很快,这个工厂在周群飞手上做起来了,成为公司效益最好的厂。 1993年3月18日,周群飞和姐姐、姐夫、哥哥、嫂子、3个堂姐妹,8个人在深圳宝安区租了一套三室一厅的民房,靠2万人民币启动资金,开始了独立的创业之路,搞的还是丝网印刷。 当亚洲(Asia)金融危机于1997年席卷而来时,周群飞抓住这个难得的机会,再出资购买几台研磨机、仿形机,在宝安区另外找了个小厂房,将玻璃切割、修边、抛光、丝印、镀膜等工艺打通,形成手表玻璃完整的生产线。而她也从单纯为手表玻璃进行丝网印刷,“升级”为手表玻璃供应商。随着中国钟表业的兴起,周群飞的玻璃表壳生意越来越好,在行业内有了点名气。 2003年,周群飞以技术和设备入股与人合伙,在深圳成立蓝思科技公司,专注于手机防护视窗玻璃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2014年拥全球50%市占率 周群飞成全球手机玻璃女王 在2006年内,蓝思科技顺应产业转移的趋势,回到湖南发展。蓝思科技开始在浏阳(Liuyang)建厂,2009年投产。随后,在浏阳注册成立蓝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并将该公司总部设在浏阳。此时此刻的周群飞也成了当之无愧的“全球手机玻璃女王”。 […]

Highline 封面人物

马来西亚(Malaysia) 银湖寰宇集团Silverlake Axis创办人 吴炳炜博士Dr Goh Peng Ooi 不计较后果地把握稍纵即逝的机会

Post Views: 51,759 身为马来西亚(Malaysia)第九大富豪的银湖寰宇集团有限公司(Silverlake Axis Ltd)创办人兼集团执行主席吴炳炜博士(Dr Goh Peng Ooi)说:“人生要有机会,也要把握和捉住机会,机会一旦到来,就不要计较后果,有太多的考量担忧就会减少了能量。”就是依靠这一股信念,他造就了银湖寰宇集团现有的27亿6000万新元市值和成就。现在就随《大橙报》来了解这位来自马来西亚的软件大亨的成长故事。 来自马来西亚(Malaysia)的软件大亨吴炳炜博士(Dr Goh Peng Ooi)最近备受市场注目,因为创办银湖寰宇集团有限公司(Silverlake Axis Ltd)的吴炳炜在第13届马来西亚(Malaysia)年度安永企业家奖(Ernst & Young Entrepreneur of The Year)夺得企业精英奖的冠军。 目前担任办银湖寰宇集团执行主席的吴炳炜将于2015年代表马来西亚征战摩纳哥蒙地卡罗(Monte Carlo,Monaco),与其他逾60个国家的安永企业家奖得主,角逐年度安永全球企业家奖。 吴炳炜被形容为是一位以卓越的前瞻视野和创新理念,勇于突破框架的企业家。他在25年间奠定科技企业的市场地位,并在该领域创造了大量商机。 根据《福布斯》(Forbes)的最新资料显示,吴炳炜在截至2015年3月11日为止的财富净值增长逾3亿美元至14亿3000万美元,在全球富豪榜上排在第1226名,而在马来西亚富豪榜上则是排行第9位。 他所创办的银湖寰宇集团是一家新加坡(Singapore)上市公司。该公司是在2003年3月12日上市新加坡证券交易所(Singapore Exhange Ltd)的创业板,而后于2011年6月22日转至主板上市。当时,该公司在首次公开售股活动(IPO)中发售4290万股,而每股发售价格为0.31新元,共筹资1330万新元。 该公司的股价曾经在2014年9月8日升至1.385新元的历史高点,目前则处于1.25新元的价位,市值为27亿6000万新元。 吴炳炜目前持有银湖寰宇集团的14亿9023万6347股或相等于66.39%股权。若以现有的价位进行计算,这批股权的价值达18亿6279万5434新元。 他是在1989年与国际商业机器(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下称IBM)合资创立这家公司,当时的公司名称为“寰宇系统控股有限公司”,业务是为亚洲(Asia)和中东(Middle East)的银行与金融服务业提供关键任务软件方案。 吴炳炜创业后一年内 跑遍全世界寻找人才 现年60岁的吴炳炜是来自马来西亚槟城北海(Butterworth,Penang),1972年毕业于大山脚日新国民型中学。 念中学时每天从家里骑脚车到北海巴士站,再转搭公共巴士到大山脚日新中学,因此经常迟到。 根据他回忆时:“我是一个乡下出身的人,在上学时因为家住得远,又面对巴士常常不开的问题,所以是校长留意的迟到小孩,校服又常常不塞进裤子,而且小时候还常常幻想。” 他在中五考政府试时,马来文没有优等,等了几个月才可上中六,中六读了几个月,获得奖学金就去了日本(Japan)留学。 80年代中,毕业于日本东京大学(The University of Tokyo)的吴炳炜加入了IBM。首3年,他负责在东南亚(South East Asia)销售IBM公司的软件产品给日本公司,此后担任工程与销售高级经理,主要负责银行软硬件的开发与销售工作。 80年代末,IBM看到未来金融软件的巨大市场,准备拿出10亿美元来专门进行金融业务解决方案软件的研发。根据吴炳炜的描述,当时他强调复杂系统软件的开发需要一种可管理性而且遵循规律的开发(即他所谓的的遵守“数学与科学”理论),并不赞同这一工程。 然而,当时的大多数人并不认可吴炳炜的观点。他于是毅然决定创业。他表示:“在决定创业之后的一年内,我跑遍全世界,到许多我认为可能出现天才的国家去寻找开发人才和合伙人,一年之后,我在Altel公司(1位)和Jack Henry & Associates公司(4位)找到了总共五名同伴。”Altel和Jack Henry & Associates是全球最主要的金融系统软件供应商。 吴炳炜描述本身与这几位“怪人”同伴的机缘时说:“他们有着天才般的头脑,但是他们思考的东西让多数人都不能理解,而恰恰与我能够沟通。他们在原来公司的存在是花钱而不赚钱,所以他们的老板也愿意送走他们。这让我很高兴,因这成就了我的事业。” […]

Highline 封面人物

建国策略家 李光耀(Lee Kuan Yew) 自强不息 厚德载物 利用智慧与策略的力量创造奇迹

Post Views: 46,107 《大橙报》向新加坡(Singapore)国父李光耀Lee Kuan Yew致敬 或许可以这么说,除了菲德尔·卡斯特罗(Fidel Castro)领导的古巴(Cuba)之外,没有几个国家能像已故一代巨人李光耀(Lee Kuan Yew)治理下的新加坡(Singapore)那样,如此鲜明地反映出一个人的遗产。他就像一位魔术师一样,将没有辉煌历史、地理条件的新加坡,变成一个繁荣的城市国家。现在就随《大橙报》来了解李光耀生前所呈现出那种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伟大治国气魄。 新加坡(Singapore)政府于2015年3月23日证实,新加坡国父李光耀(Lee Kuan Yew)逝世,享年91岁。这让新加坡以及世界人民感到惋惜。 李光耀被称为是新加坡之父,新加坡在他的带领下从一个小小的港口城市飞跃成为一个富裕的全球商业中心。他也被称为是“温和的独裁者”,李光耀是全球在位时间最长的总理。 根据分析,在这世界上,很可能除了菲德尔·卡斯特罗(Fidel Castro)领导的古巴(Cuba)之外,没有几个国家像新加坡这样,如此鲜明地反映出一个人的遗产。 李光耀可谓是这个国家的建立者,新加坡今日的物质生活水平已超过了英国(United Kingdom)、美国(United States)和挪威(Norway)。 他的重磅回忆录《从第三世界到第一世界》(From Third World to First)中,展现了他对自己成就的敏锐认识。他像一位魔术师一样,将没有辉煌历史、地理条件一般的新加坡,变成了一个繁荣的城市国家。 李光耀是新加坡执政党“人民行动党”的共同创始人。该党自1959年以来领导新加坡,并在新加坡1965年脱离马来西亚独立后执政至今。 自他1959年上台之后–当时新加坡还是在英国殖民统治下的一个自治区,新加坡经济翻了四番。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从1965年的400美元上升至1990年的逾1.2万美元。 1990年,李光耀卸任总理一职,次年任新加坡总理公署高级部长。1997年他任内阁资政,2001年11月连任。10年后,年近九旬的李光耀发表声明,宣布他不会在新一届内阁中担任职位。 李光耀告别政坛后,新加坡的经济得到持续发展。根据世界银行的统计,2013年新加坡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经超过5.5万美元,超过德国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近25%。 李光耀于1959年6月5日任职新加坡总理时他年仅35岁。上个世纪60年代初,他与马来西亚形成联邦推动了脱离英统治的进程。之后新马关系紧张,新加坡华人和马来人之间爆发了种族骚乱,虽然李光耀极力反对,但是并没能阻止新马“分家”,1965年8月新加坡脱离马来西亚成为一个独立国家。 和其他东南亚国家不同,1965年新加坡独立时,没有任何仪式,没有人欢欣鼓舞,有的只是广播中李光耀无奈的声线,和广播结束后抹掉的眼泪。 根据报道,李光耀一生公开流泪两次,一次是母亲逝世,另一次就是新加坡“被逼独立”。这主要是新加坡实在太小了,连淡水都无法自给,独立发展困难重重。 然而,“即来之、则安之!”,既然独立已经是一个无法扭转的事实,李光耀唯有下定决心自强不息,精励图志,誓将新加坡管理好来。 在冷静下来之后,李光耀开始为新加坡的发展拟定本身的策略,他知道新加坡的发展步伐不能有一步踏错,不然就会陷入“一子错,全盘皆落索。”的局面。因此,他是一位世界级建国策略家。 他在回忆录《从第三世界到第一世界》的书中描绘,当时他要领导的是一个没有内地和自然资源的小岛,并且岛上的居民大部份都是文盲。 独立后,李光耀视教育,扩建了现代化的卫生系统。此外,他还出台政策,鼓励新加坡生产的成品销售到国外,并且为引进外资创造了更便利的条件。李光耀还推出了住房保障计划。 毫无疑问的,从新加坡经济的发展层面来看,李光耀是一位卓越的领导人,从1960年到2011年,新加坡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涨幅超过100倍,达到现在的人均5万5000美元。现在的新加坡,是地球上最先进的经济体之一,以强有力的机构和开放的市场着称,是贪污、任人唯亲和官僚机构普遍存在的东南亚国家中的一片绿洲。 李光耀所发展起来的“新加坡模式”,即保持经济增长和实行严格的社会控制,使他成为亚洲最具影响力的政治人物之一。他的治国效率和廉洁执政备受赞誉,可同时也遭到人权组织的指责,批评他限制政治自由,并通过起诉反对者诽谤对他们施加恐吓。 李光耀的一个了不起的洞察,是认识到新加坡于1965年被踢出马来西亚联邦后,必须在强国比邻的环境中,向西方先进经济体和日本出口高端产品。与其他“亚洲四小龙”一道,新加坡集中精力谋取经济基本面上的权利——鼓励储蓄和投资,保持低通胀、低税率以及稳定汇率,强调高质量的教育。 这已经成为公认的智慧。当时,共产主义运动仍在亚洲享有强大号召力,而李光耀却选择了不一样的道路。 创立家族控股公司 牢控新加坡的经济 此外,他本身的家族也牢牢地控制着新加坡的经济命脉。具有远见的李光耀创立了淡马锡控股(Temasek),掌控了包括新加坡电信、新加坡航空、星展银行、新加坡地铁、新加坡港口、海皇航运、新加坡电力、吉宝集团和莱佛士饭店等几乎所有新加坡最重要、营业额最大的企业。 曾有国外媒体估算,淡马锡控股所持有的股票市价占到整个新加坡股票市场的47%,可以说是几乎主宰了新加坡的经济命脉。 此外,在儿媳何晶任命淡马锡CEO之后,李光耀专任自己1981年建立的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Government of Singapore Investment Corp。简称GIC)的董事长。 GIC主要负责新加坡政府大部分海外资产,专责管理外汇储备,与淡马锡一样,GIC所有投资的持股内容、投资业绩都极少对外公布。 据悉,GIC旗下主要有三家子公司新加坡政府直接投资有限公司,主要投资于公开市场,包括股票、债券以及货币市场等;GIC不动产投资有限公司,主要投资于不动产,是全球最大的地产公司之一;GIC特殊投资有限公司,主要投资于创业风险投资、企业重组、过渡性融资以及垃圾债券等。 公开资料显示,GIC基金总规模逾千亿美元,投资遍布全球30多个国家2000多间上市及未上市公司。其中北美占50%、欧洲占25%,东亚及东南亚占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