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ghline 封面人物

香港(Hong Kong) 英皇集团Emperor Group主席 杨受成博士Dr Albert Yeung Sau Shing 难得糊涂待人处事更圆融

Post Views: 51,195 香港(Hong Kong)英皇集团(Emperor Group)主席杨受成博士(Dr Albert Yeung Sau Shing)在商场上经历大起大落,最终以坚强的意志力及聪明的商业头脑而成为超级富豪。杨受成的出生、挣扎、发迹、挫败,然后凭着“争气”两个字由逆境中翻身冒起,与香港战后的手工商业城市到金融消费的蜕变同步,他这些经历,使他成了香港商界的一个传奇。现在就随《大橙报》来了解他的成长故事。 在香港(Hong Kong)竞争激烈的商场上,若非拥有坚定的意志和过人的远见,势必很难在商场占有一席之位,更逞论是飞黄腾达,而成为香港富豪之一的杨受成(Dr Albert Yeung Sau Shing)便是其中一位具备这两种特质的大企业家。 杨受成是于1943年3月3日年在香港出生,他的祖籍是广东省潮州(Chaozhou,Guangzhou),曾在新法书院(New Method College)读书。 杨受成的出生、挣扎、发迹、挫败,然后由逆境中翻身冒起,与香港战后的手工商业城市到金融消费的蜕变同步,他这些经历,使他成了香港商界的一个传奇,也让人津津乐道。 杨受成并非含着金匙或是银匙出世,而且曾经经历香港五六十年代,当时生活艰难,很多人做着苦差事,根据杨受成回忆,他和他同辈的大众也经历过同样的苦楚,这是他们的集体回忆。 他表示,那时他们去哪里都是走路,赶时间就跑,不会想到可以坐的士;冷气更加是奢侈,想当年他的父亲在店里安装了第一台吊扇,全铺员工都围在风扇下拍手掌。 这就是杨受成所经历的年青岁月,不过对于这样的生活环境,杨受成知道他不能生气,他要的是争气,想要在逆境中脱颖而出,最重要的是自己要争气。 所以,他控制的英皇集团(Emperor Group)从钟表珠宝开始,如今已经发展到金融、地产、娱乐、酒店、传媒、家具、餐饮以及酒吧等。据了解,现在他公司业务多到每一个部门主管向杨受成报告10分钟,都已经要花好几个小时的时间。 2015年香港富豪排行榜 杨受成名列第46位 财富净值12.6亿美元 根据《福布斯》(Forbes)的最新资料显示,杨受成在截至2015年3月16日为止的财富净值为12亿6000万美元,在全球富豪排行榜上排名第1415位,而在香港富豪排行榜上则排名第46位。 他所掌控的英皇集团,成立于1942年,创办人为他的父亲杨成。该公司是从一间钟表零售商发展成为综合企业,业务包括了地产、酒店、金融、娱乐、电影、出版印刷、饮食及零售等。 英皇集团共有5家子公司,全都上市于香港证券交易所有限公司(Hong Kong Exchanges and Clearing Limited)。 这些公司包括英皇集团(国际)有限公司(Emperor International Holdings Limited)、英皇钟表珠宝有限公司(Emperor Watch & Jewellery Limited)、英皇娱乐酒店有限公司(Emperor Entertainment Hotel Limited)、英皇证券集团有限公司(Emperor Capital Group Limited),以及新传媒集团控股有限公司(New Media Group Holdings Limited)。 截至2015年3月16日为止,英皇集团(国际)的价位达1.71港元,市值为63亿5217万2812港元;英皇钟表珠宝的价位达0.245港元,市值为16亿9308万2240港元;英皇娱乐酒店的价位达1.71港元,市值为22亿6643万零10港元;英皇证券集团的价位则达0.73港元,市值为19亿2133万3586港元;新传媒集团控股的价位达4.94港元,市值为43亿2000万港元。 […]

Highline 封面人物

来自西班牙(Spain)的Zara品牌创办人 阿曼西奥•奥尔特加Amancio Ortega 以“快时装”概念叱咤全球时装业

Post Views: 46,734 从一个穷小子摇身一变成为西班牙(Spain)首富,再晋升成为全球第四富豪,Zara品牌创办人阿曼西奥•奥尔特加(Amancio Ortega)似乎演绎了一场名副其实的“逆袭”。他所创造出来的“快时装”概念,让全球服装业发生了革命性变化。现在就随《大橙报》来了解这位时装界巨擘的成长之路。 《福布斯》(Forbes)最新公布的2015全球富豪榜中,欧洲(Europe)首富兼西班牙(Spain)服装连锁店Zara的创始人阿曼西奥•奥尔特加(Amancio Ortega)成功跻身于第四的位置。 截至2015年3月4日,现年79岁的奥尔特加财富净值达664亿美元。他同时也是西班牙的首富。他的资产价值出现增长,归功于Zara品牌的控股公司–印地纺(Industrias de Diseño Textil, S.A.,简称Inditex)的股价升势。 印地纺是在2001年5月28日上市西班牙马德里证券交易所(Bolsa de Madrid)。自2004年1月27日创下3.12欧元的历史低点后便逐步回升,更在2015年3月2日上涨至28.56欧元的历来新高。截至2015年3月4日,该公司的价位达28.175欧元,市值逾878亿欧元。 尽管西班牙国内市场动荡不安,政府也一直在抗拒压力,不愿意正式向欧洲央行申请援助,但奥尔特加个人的财富今年却飙升逾百亿美元,增幅超过30%。通过在中国(China)等新兴市场开设新店,印地纺已经实现利润连续12个季度增长。 奥尔特加目前拥有印地纺的3亿6960万零63股或相等于59.294%,他是通过Gartler, S.L.(控制50%股权)和Partler, S.L.(控制9%股权)间接持有这批股权。 拉科鲁尼亚(La Coruna)属于西班牙加利西亚自治区(Galicia),是奥尔特加发家的地方。该地区自古是走私贩、海盗和中世纪国王的裁缝辈出的地方。出身寒微的他则兼具三者的聪明才智。 上世纪1936年,奥尔特加出生于西班牙的莱昂(Leon),母亲当佣人,父亲是个铁路工人。由于父亲的工作关系,他13岁搬到了拉科鲁尼亚,开始打工,帮忙养家糊口。他先后在几家衬衫厂和女性内衣店做勤杂工,为顾客上门送货。到了20世纪60年代初,他成为了一家服装店的经理。 这些工作不仅给了他直接与顾客打交道的经历,而且也获得布料采购等方面的经验。他明白了不通过中间商直接将商品送到顾客手中的重要性,也明白纺织品生意的最后一个环节加价幅度最大。 当了服装店经理后,他对自己今后做什么逐渐有清晰的设想。一切始于他负责销售的一款带有粉花儿和蓝花儿图案的女式晨衣(西方女士晨起梳洗时所穿,类似睡袍)。他相信拉科鲁尼亚的每个女人都喜欢这款漂亮的衣服,只是对绝大多数人来说太贵了。 有一天,他突发奇想,这个想法后来成为印地纺公司的核心经营思想:即用较便宜的材料仿制流行时装,以较低价格出售。于是,奥尔特加从巴塞罗那(Barcelona)买来质地相当而价格却很便宜的料子,自行设计裁样,在兄嫂家客厅的餐桌上,缝制出了一款类似的晨衣,价格可以降低一半。他还花了好几个周末的时间,来琢磨如何折叠不弄皱衣领。 后来,在兄嫂的帮助下,他开始制作物美价廉的时尚晨衣,并把自己生产的晨衣送到当地商店去卖,他的第一个客户是他过去的一个老板。生意越做越大,赚到利润后,他辞去自己的工作,用5000比塞塔(peseta,欧元流通前所使用的西班牙法定货币)开了自己的第一家工厂,那是1963年,他年仅27岁。 不久后,奥尔特加将业务从生产转向零售领域。1975年,39岁的奥尔特加又一个想法让他获得了自己一生最重要的成功。那一年,奥尔特加开了一个新零售店,取名叫Zara,销售物美价廉的高档时装仿制品。这家店位于拉科鲁尼亚市中央大街上最有名的百货商店对面。多年后,奥尔特加为连锁店选址的眼光,以及他设计的朴实简洁的店面为世人所称道。 成功开发新的销售模式 让全球服装业发生革命性变化 这个店一炮打响,深受顾客欢迎,生意红火,一发不可收。这促使他在西班牙多个大城市开设Zara连锁店。后来,印地纺集团在一份年度报告说:“Zara的目的是让时装民主化。与时装特权化不同,受到现代男女品位、追求和生活方式的激励,我们提供穿得起的时装。”有些精明的设计师或许对Zara廉价的时装展仿制品不屑一顾,但是他们承认Zara培养了一个民族的时装品位,让一代人的衣柜发生了革命性变化。 不过,随着生意越来越兴隆,奥尔特加也认识到,要想长久在时装界立于不败之地,必须适应变化快的时装潮流。传统的服装产业交付周期长,从设计到生产,再到送到零售店销售,往往长达半年之久。这种模式实际上限制厂家和店家每年只能生产以及销售两三个套系的服装。而提前预测顾客的偏好和品位存在固有的困难,生产商以及销售商一直都有存货太多卖不掉的风险。 到了80年代初,奥尔特加想方设法打破这一模式,提出所谓的“快时装”,使之能够很快对顾客品位的变化和新出现的潮流做出反应。一种新型的设计以及销售模式在他脑海里开始形成。然而,他的设想直到遇到何塞·玛丽亚·卡斯特利亚诺(Jose Maria Castellano)后才得以变成现实。 卡斯特利亚诺是一位电脑专家,1984年,他加盟奥尔特加,致力开发新的销售模式,实施奥尔特加的“快时装”设想,从而让全球服装业发生了革命性变化。 有了卡斯特利亚诺设计的电脑化系统,奥尔特加的时装公司将设计到销售的过程缩短为10至15天。该公司并没有将设计重担压在一位设计师身上,而是成立了自己的设计团队,设计师人数后来发展到200多人。 他们根据流行时装进行设计,同时也按照公司的想法进行设计。这样,设计团队不仅能够迅速及时地对新出现的时尚潮流作出反应,而且也能够满足公司自己客户的特别要求,比如增加花色或图案等等。先进的生产和仓储程序以及安装电脑化库存系统,将时装连锁店与公司数量不断增加的工厂联网,使得公司避免了库存大带来的风险和资金浪费。 1985年,奥尔特加又创建了一家集团公司,名为印地纺,Zara成了该集团下属的一个企业。1988年,Zara第一家国外连锁店在葡萄牙(Portugal)开张迎客,揭开印地纺集团海外扩张的序幕。 2001年盈迪德股票上市,更让该集团的发展如虎添翼。至今,盈迪德集团旗下共有100多家公司从事纺织品的设计、生产和销售,拥有包括Zara和马西莫·杜蒂(Massimo Dutti)在内的8大品牌连锁店,员工超过9万人,在84个国家和地区设有5618家连锁店。该集团已经成为世界最大的时装企业之一。 作风非常低调不爱露面 奥尔特加为企业界隐士 虽然事业蒸蒸日上,越做越大,可奥尔特加一直在幕后默默耕耘,他非常低调,不爱抛头露面,简直就是一位企业界的隐士。 奥尔特加从不接受采访,也极少参加公开活动。在西班牙,几乎没有人没买过他公司的布料,也几乎无人不晓Zara这个名字,可在公司股票上市前,知道这家企业的老板名字的人寥寥无几,也没有几个人知道这位西班牙富翁长什么模样。 1999年底,为了公司上市,他迈出了史无前例的一步,发布了公司年度报告,配上了他本人的照片,仅此而已。没有记者招待会,没有宣布惊人的消息,也没有披露个人情况。在2001年公司股票上市时,据报道,他没有搞什么庆祝活动,只是看了15分钟的电视新闻,在公司咖啡馆吃了一顿午餐。 他拒绝戴领带,喜欢穿T恤衫和蓝色牛仔服。他的下属说,他是一个躲避上流社会以及富人圈子的人。1998年,西班牙王储费利佩(Felipe de Borbon)到公司参观,接待他的是奥尔特加的代表,王储没有见到奥尔特加本人。他也不喜与西服革履的金融界人士打交道。 Zara的九大法宝 1、瞄准新兴国家:降低对西班牙本国市场的依赖 2、在奢侈品大牌专卖店旁边开店 3、“零广告”:只将盈利用于店铺扩张 4、“油污模式”:先在大城市中心的最繁华路段开店,再发展至小城镇 5、 “制造短缺”:推行服装限量版 […]

Highline 封面人物

香港(Hong Kong)高银(Goldin)创办人 潘苏通(Pan Sutong) 深谙唯快不破的产品竞争之道

Post Views: 47,007 引言 祖籍中国广东韶关(Shaoguan,Guangdong,China)的潘苏通(Pan Sutong),因善于把握机会而被称作天生创业家。通过电器业发迹的他相信要获得持续高质量成长,就必须比别人前行两步,更早计划未来。正是这种领先哲学,推动潘苏通在众多领域中建树卓著。现在就随《大橙报》来了解潘苏通的成长故事。 根据《福布斯》(Forbes)的最新资料显示,香港公司—高银(Goldin)创办人潘苏通在截至2015年2月25日的财富净值为61亿美元,在香港50大富豪排行榜中排行第十一位。 他目前共掌控着两家香港上市公司,高银金融(集团)有限公司(Goldin Financial Holdings Ltd)和高银地产控股有限公司(Goldin Properties Holdings Ltd)。 他是通过高银环球控股有限公司(Goldin Global Holdings Ltd),持有高银金融(集团)的44亿7354万5636股或相等于64.09%股权;他同时也通过高银集团(投资)有限公司(Goldin Group(Investment)Ltd)握有高银地产控股的20亿1174万1427股或相等于56.39%股权,而本身则直接拥有2亿8607万3571股或相等于8.02%股权。 若以截至2015年2月25日的闭市价格计算,这批股权的总值达714亿3000万港元。 高银地产控股,前称松日通讯控股有限公司,2008年11月易名。该集团主要业务包括从事物业发展及投资、经营酒店及马球会等。其位於天津(Tianjin)的旗舰项目–“新京津.高银天下”为大型的高端综合物业发展项目,投资总额估计达100亿美元,项目总楼面面积约为189万平方米,分阶段至2016年全面落成。 高银金融(集团),前称广益国际集团有限公司,主要业务包括了四大范畴:酒品、保理、房地产及金融投资。2011年7月,高银金融以合营公司成功投得九龙湾商贸(Kowloon Bay Commercial Area)黄金地段地皮,作价约34亿3200万港元;此区域乃香港政府预算投资近1100亿港元发展之东九龙重点发展地区,为香港未来的中心商业区。 祖籍中国广东韶关(Shaoguan,Guangdong,China)的潘苏通,因善于把握机会而被称作天生创业家。 潘苏通于上世纪1963年出生,1976年移居美国(United States)。1984年开始在香港地区开始与日本(Japan)的一线电器品牌–松下(Panasonic)合作从事贸易生意。 1993年,刚刚步入而立之年的潘苏通顺势成立香港松日集团(Matsunichi)。该公司业务向产业上游拓展到电子生产与研发,提供原始设备制造(OEM)及原始设计制造(ODM)服务并开发自家品牌业务。 与此同时,松日第一间厂房在韶关市正式设立。1994年,松日首个电视广告进入中国亿万家庭,松日的第一代电视机和音响系统一夜间家喻户晓。松日MN3720型号卡拉OK电视显示器更是创下占全中国生产量90%的佳绩。 与在市场上大举扩张并行的是,松日在美国设立松日研发中心,主力研发芯片和数码电子产品,潘苏通也由此成为了最早一批利用世界资源服务中国市场的华人创业家。 潘苏通深谙唯快不破的产品竞争之道。一方面,他致力于在最短的时间之内推出市场最紧俏的商品;另一方面,他极力提升新一代产品的开发效率,先行一步引领市场。 1998年,松日成功研制数码视像电话技术,并通过中国高新技术产品认证。两年后,松日在深圳(Shenzhen)成立首间中国研发中心。2002年,松日通讯控股有限公司(Matsunichi Communication Holdings Ltd)于香港证券交易所(HKEx)的主板启动交易,公司进入了新发展阶段。 2003年,在松日创立10周年之际,松日深圳生产基地竣工投产,松日的MP3销售也直线增长。2004年,松日MF206型号MP3播放器创下累积销售量逾1000万部之佳绩,成为了市场占绝对优势的老大。与此同时,松日总部亦进驻到香港繁荣地标建筑–香港国际金融中心(International Finance Centre,IFC)。 松日MP3以超高的性价比鹊起于市场,并给市场带来杀手级影响,令潘苏通成为了产业升级的重要推手,也让松日品牌广受欢迎和赞誉。2004年,“松日”就先后获选为《经济一周》“2004年杰出企业”和《资本杂志》“2004年资本杰出行政品牌”。 聘请奥运名将代言 潘苏通 展露远大事业雄心 声名与财富与日俱增,潘苏通的事业雄心随之展露于世,2005年,潘苏通成功邀请到现今奥运(Olympic)史上夺金牌最多(18枚)的美国游泳名将迈克尔·菲尔普斯(Michael Phelps)代言松日。 他在签约发布会上致词时说:“我非常欢迎菲尔普斯加入松日这个不断发展的大家庭。作为国际顶尖的游泳高手,他充满活力的形象为年轻人建立了一种新的生活态度。菲尔普斯与松日同样拥有崇高的专业地位及卓越技能。” 当时,松日还推出了一款革命性的产品:松日MD289微硬盘MP3。这款产品是全球最小最轻的微硬盘MP3,2.5G的微硬盘MP3仅重69克,比一张名片还小。该产品风行全球,显示了松日作为国际科技企业的强劲实力。 在松日产品发展历程中,有不少产品均令该公司攀上高峰,但潘苏通并不满足于一时的成功,一个产品如日中天之时,潘苏通就已经着手计划及预判未来的趋势,并亲手描绘和创造未来,让松日继续保持在市场上的优势。 在松日OEM及ODM服务稳健发展之时,他一举推动公司生产与研发并举,大力开发自有品牌产品,实现业务多元化和品牌与市场国际化,争做世界龙头。 同时,潘苏通特别重视产品设计及技术研发。松日位于深圳的研发中心,专责开发最先进技术及领导市场的创新项目,一方面从世界各地聘请专业工程师和设计师,另一方面积极培养研发人才,所建立起来的研发团队核心成员从事消费电子以及通讯产品研制超过十年。 潘苏通鼓励技术精英突破传统,勇于创想,他为研发人员提供舒适安全的工作环境,在个别厂房更设有一应俱全的文娱康乐设施供员工享用,令员工在各个方面都可得到无微不至的照顾。 以研发引领趋势的同时,潘苏通更以卓越管理将构想变成了现实。他重视精良产品的打造,引领松日以效率和科学为核心建立起一套高效的管理体系和机制,因此于2010年松日建立一套完整而先进之管理架构,对中国区各项业务进行总部式管理,并基于松日中国地区业务发展的需要,根据不同职能而设立综合管理部门、研发中心、松日高科、鼎盛物业等业务公司和各生产基地,确保以良好管理架构提高生产效率及汇聚人才。 在研发、管理架构上持续精进外,潘苏通与一众的国际一流品牌建立起紧密的多层次合作关系,既有产业链分工合作,也有科技创新项目。 松日的合作伙伴包括了国家地理频道(National Geographic)、宝丽来(Polaroid)等世界卓越品牌,也有百思买(Best […]

Highline 封面人物

创造出美国(United States) 第二大运动品牌安德玛Under Armour 凯文·普朗克Kevin Plank 坚持为每一位运动员带来出色装备

Post Views: 48,731 仅为制造出能令专业运动员满意的高性能紧身运动服,凯文·普朗克(Kevin Plank)于上世纪1996年创办了安德玛公司(Under Armour)。如今,这家公司在美国打败了阿迪达斯(Adidas),还在股票市场上跑赢了耐克(Nike)。现在就随《大橙报》来了解凯文·普朗克和他发展安德玛的成功史。 总部位于美国马里兰州(Maryland,United States)的安德玛(Under Armour)公司,是美国的第二大运动品牌生产商,以生产紧身运动服起家。它是一家由橄榄球星凯文·普朗克(Kevin Plank)所创造出来的奇迹。 根据券商Sterne Agee和SportScanInfo提供的数据显示,在2014年的首八个月内,安德玛销售额增长20%达12亿美元,首次超过阿迪达斯(Adidas)(销售额11亿美元,较去年同期下降23%),成为美国销量第二的运动品牌。 12亿美元的销售数字虽然远不及耐克(Nike)同期的89亿美元,但安德玛在过去三年内的股价增长幅度却是耐克的两倍。这意味着安德玛不只在美国打败了阿迪达斯,还在股票市场上跑赢了耐克。 即使在标普500股票中,截至2014年8月表现最佳的40只股票里,安德玛也凭借57.85%的涨幅位列第三,成为消费品行业表现最亮眼的股票。 安德玛于2005年11月21日上市于纽约证券交易所(NYSE)。在经历次贷危机而挫跌至3.04美元的历史低点后便不断上升,更在2014年9月8日创下73.42美元的历史新高,市值近157亿美元。截至2015年2月13日,安德玛的股价处于73.76美元,市值约158亿美元。 安德玛创建于1996年,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员普朗克当时创立该品牌的目的,仅仅是为了制造出能令专业运动员满意的高性能紧身运动服。 此后,这家公司也确实凭借产品的专业性和高科技含量,在美国市场众多体育品牌中脱颖而出,尤其受到了职业运动员和年轻人的追捧,在健身房(尤其是健身教练)的覆盖率极高,美国总统奥巴马(Barack Obama)也是它的粉丝。作为美国本土品牌,安德玛在美国青少年尤其是大学生中颇具影响力。在美国校园里,穿一双安德玛运动鞋,是比脚蹬耐克、阿迪达斯更酷的事。 虽然身为安德玛的总裁,普朗克却十分直率的地承认自己其实不是一个当企业家的料,因从小到大在课业成绩的表现也不突出,能有今日这番成就,最大的因素是来自家庭的影响。 他说:“我在家中5个小孩里排行最小,常常跟4个哥哥打架,这给我带来极大的竞争压力。再加上父亲早在我19岁时就过世了,更让我开始早早开始学习,如何在社会的竞争下求生存。” 虽然4位兄长是普朗克的压力,但是曾经在马里兰州担任13年市长的母亲,却给了他良好的家教与广阔的眼界,让他不至于沦为只求出头的流氓,而能利用这样的竞争与进取心为自己的人生奋斗。 在大学时期,就和大部分的大学生一样,普朗克也有属于自己的梦想,对创业有着极大的兴趣,曾经尝试过在情人节时卖玫瑰花、在体育馆门口摆摊卖T-shirt等生意,而这些临时工虽然看似微不足道,却带领他一步步往自创品牌的目标迈进。 当小资零售方式已经不能满足普朗克时,他开始观察着日常生活中各个层面的需求,身为橄榄球球员的他发现,每当因训练而大量排汗时,护具底下的棉质T恤被汗水浸透后,会变得笨重不堪,十分难受。 研发出清爽与轻盈的材料 适合激烈运动的健儿使用 就这样,普朗克开始寻找解决这个恼人问题的方法。利用上课和练习之后的时间,他到学校附近的裁缝店测试每一种面料的特性,在经过多次实验后,普朗克终于在外婆家的地下室研究出一种在激烈运动中,依然可以保持清爽与轻盈的材料原型。1996年,Under Armour就在普朗克以“做出不会被汗浸透黏滞的T恤”的坚持之下成立了。那一年,他才24岁。 就跟多数人的创业过程一样,起头都会面临许多考验及难关。普朗克不仅仅要自己做衣服、学裁缝,还得四处向人推销,拜访各个高校的体育设备管理人员。后来,他将一些样品T恤寄给已经成为职业美式足球员(NFL)的高中和大学队友,期望他们能够成为活广告,替自己打开市场的另一片天。 过没多久,奥克兰突击者队(Oakland Raiders)的四分卫杰夫·乔治(Jeff George)穿着安德玛的T恤出现在《今日美国》(USA Today)杂志封面上,这令普朗克的信心大增,并且期待这将是一个关键性的转变,但事情当然没这麽单纯,后来的结果不如预期,这个打击让他学到:每一天都是新的一天,需要更努力工作的一天。 安德玛创业的第一年发展缓慢,凯文·普朗克不敢有一丝懈怠,除了工作还是工作,甚至一度为了1万美元的现金以供週转,而卖掉公司10%的股权,现在说起此事,他大笑的说:“要知道,如今我们公司10%的股权已经超过8亿美金!” 所幸到了第二年,销售额成长到11万美元,这也大大的鼓舞了他。第三年,销售额已达到40万美元,愈来愈多运动爱好者对安德玛的机能性T恤爱不释手!同时也奠定了该公司以专业机能服饰为名的品牌形象。 为巩固市场地位,与其他运动品牌有显着区隔,凯文·普朗克从安德玛的创立初衷着手,全心投注在机能服饰的开发,对每一件产品的功能性进行改革。首推主打Heat Gear和Cold Gear两大高科技运动紧身衣,Heat Gear乃是针对酷热天气的热装备,适合用在摄氏高于24度的气温,创新的面料设计,可以加强排除汗水与湿气,调节体温,以让身体保持乾爽。 走向追求专业功能装备道路 不断研发最尖端的运动产品 Cold Gear则是着重在保持热力的冷装备,双层面料让热量可以循环全身,使其在气温低于摄氏12度的室外运动更持久。除此之外也有All Season系列,是适合在摄氏12到24度之间的全季装备,可以在温度急遽变化的环境中调节体温,以让身体保持乾爽、轻盈,呈现最佳状态。 不仅如此,安德玛将这些具备强大功能性的运动衣拓展到其它领域,针对不同运动项目、气候,量身打造不同功能的产品,例如雪地服、赛马服、韵律有氧服等等,除了这些运动衣外,也研究设计了其他体适能以及运动装备,像是击剑防护手套、拳击短裤、腕带、旅行包,甚至还有运动牙套! 从此,安德玛走向追求专业功能装备的道路,不断研发最尖端的运动产品,成功的在运动品牌中占有一席之地。2006年推出专为女性身材线条而设计的运动上衣,更是让许多女性趋之若鹜,这也使安德玛这个年轻品牌往前迈进一大步! 几年下来,在创新技术上,安德玛也下了不少的功夫。Cold Gear INFRARED(CGI)红外线保暖科技系列,採用特殊陶磁涂料,可以自动侦测、吸收、循环散发热能到最需要的部位,让运动员可以积蓄热量,对抗湿冷的寒冬;Cold Black防晒科技系列,采用的面料能够反射太阳光,所以不论是在烈日下的训练,还是沙漠中的马拉松比赛,都可让运动员轻鬆抵抗日晒,增加优势。 此外,在需求最大的运动鞋方面,安德玛当然也不会缺席,Micro G系列,广受大家的好评,比传统气垫更轻盈且具弹性的低鞋底夹层设计,让运动员的速度更快、弹力更佳! 凯文·普朗克在短短的不到20年的时间,便让安德玛成为家喻户晓的知名运动品牌,除了不断追求卓越之外,靠的就是“To make all athletes […]

Highline 封面人物

中国(China)超级富豪 李河君(Li HeJun) 从事清洁能源业让财富迅增

Post Views: 43,935 作风向来低调的中国(China)超级富豪李河君(Li HeJun)最近又再成为媒体注目的焦点,因为这位领导汉能控股集团(Hanergy Holding Group Limited)的富豪近期内身价暴涨,并以财富1600亿人民币身价超越王健林(Wang Jianlin )和马云(Jack Ma)而荣登《胡润百富榜》16年来的第12位中国大陆首富。现在就随《大橙报》再次了解李河君的财力情况。 中国(China)超级富豪李河君(Li HeJun)是一位作风低调的企业家,自从阿里巴巴集团(Alibaba Group)创办人马云(Jack Ma)成为媒体的风云人物之后,李河君的名字更是少在媒体中出现。 然而,这并没有淹盖李河君锋芒,因为有实力的超级富豪始终都会受人注目的,特别是在最新的《2015年度胡润全球富豪榜》中,他取代了马云成为中国大陆的新任首富消息公布之后,李河君又再进入的媒体的“雷达”当中,并成为大家竞相报道的对象。 胡润研究院于2015年2月3日所发布的《2015年度胡润全球富豪榜》显示,担任汉能控股集团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员的李河君,财富超越万达集团(Wanda Group)主席王健林(Wang Jianlin)和阿里巴巴集团主席马云,以1600亿人民币身家成为胡润百富榜16年来的第12位中国内地首富。 李河君的财富总值,是2014年的将近3倍。他在全球富豪排行榜中排第28位,较去年大幅攀升108位。英国(United Kingdom)路透社(Reuters)评论表示,在注重环保可再生的时代,太阳能等的清洁能源业在中国发展极其迅速,李河君成首富正是这一现象的反映。 由于从事的是未来备受看好的领域,所以汉能控股集团也受到股友的追捧,使得股价不断上涨,而李河君的财富也相应地水涨船高。 李河君最近也积极展开收购行动,他于2015年1月27日通过汉能薄膜发电集团有限公司(Hanergy Thin Film Power Group Ltd)以1500万美元的价格,向汉能控股集团收购阿尔塔设备公司(Alta Devices)的全部已发行股本。 汉能薄膜发电集团的股票在香港证券交易所(Hong Kong Stock Exchange)上市和交易。在该项收购前的三个交易日,该股的股价出现大涨;2015年1月28日,该股一度上升至3.85港元的历史新高,目前则以3.80港元左右的价位进行交易,其市值约为1600亿港元。 李河君在汉能薄膜发电集团的持股价值为800亿人民币,另外还有非上市的部分水电、太阳能及其他产业。 在2014年9月发布的胡润百富榜上,马云凭借刚刚上市的阿里巴巴,以1500亿人民币的财富成为中国内地首富。在王健林之后,李河君以1250亿人民币的财富,名列第三,成为当时的“黑马”。2013年,李河君的财富仅130亿人民币,排名83位;但到了2014年却猛增至1600亿人民币。 由此可见,李河君将是未来表现令人注目的企业家,因为他从事的太阳能等的清洁能源业在中国发展极其迅速,他可以创造的财富潜能无可限量。 挤下马云(Jack Ma) 荣登中国首富位置 对于这一次能够登上中国大陆首富的位置,李河君在公开场合表示:“大家不要太认真。” 他表示,中国有很多企业家,包括王健林和马云都是值得尊重的企业家,自己向他们学习了很多,“赚钱的目的不是成为首富,是为了干大事。干大事的目的,就是帮助更多的人”,而“赚大钱的诀窍就是为理想而干,当为理想执着打拼时,大钱自然而然地顺势就赚了”。 因此,从李河君的谈话中,不难看出李河君确实是一位作风低调且谦虚的中国超级富豪。 现在才49岁的李河君是在1967年出生于广东省河源市东源县仙塘镇(Xian Tang,Dongyuan County,Heyuan,Guangdong),是一位客家人。 他大学生活是在北京交通大学(Beijing Jiaotong University)机械工程系度过的。据一些媒体报道说,李河君在大学时代就很有生意头脑。其中一个例子是,李河君在北京交通大学读大二时,组织了30多个同学在学校食堂大门口卖胶卷。 1988年,李河君大学本科毕业后,曾经读了一年多研究生,但后来辍学下海经商了。 不过,李河君的经商经历似乎也非一帆风顺,根据中国媒体报道说,李河君最初创业时向北京交大的一名教授借了5万人民币,但不到3个月就赔光了。后来李河君还涉足了不少行业,包括在北京中关村(Zhongguancun)卖电子元器件,卖玩具、卖矿泉水、直到后来又开矿和从事地产开发。 首先让李河君晋身富豪行列的是其在1994年创办的汉能控股集团涉足水电业。事实上,汉能集团在云南(Yunnan)、广东等省都投资建设水电项目,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云南的金安桥水电站。 2002年,汉能控股集团取得了金安桥水电站以及流域开发公司–金沙江中游水电开发有限公司的11%股份,该水电站耗时10年,到了2011年3月才启动发动。 这是中国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民营企业建设的百万千瓦级特大型水电项目,其装机容量相当于三峡工程的三分之一,超过了葛洲坝水电站。 虽然整个项目投资巨大,但投产后的回报也相当惊人,目前该发电站年发电量超过130亿度,也因此在近年来为李河君积累了不少财富。 不过,让李河君近年来身价暴涨的原因,是汉能控股集团在2009年进军光伏产品领域的举动。 汉能控股集团旗下的汉能薄膜发电于三年前即2012年在香港上市;自2014年初以来,该公司股价就上涨了3倍多。 李河君口中常提及的,就是其移动能源的战略构想。在他看来,轻薄柔软、可以卷曲的薄膜柔性电池能够让太阳能得到广泛运用,“每个人的衣服、戴的帽子、包里都是能源发电站”,“咱们的新能源汽车边跑边充电,每天你跑山沟那里,没有充电桩,你晒太阳就又跑回来了”。 基于这一梦想,汉能近年来在海外掀起并购旋风。2012年,汉能完成对德国公司Solibro的并购。2013年到2014年间,汉能连续收购阿尔塔设备公司等三家美国公司,获得了薄膜太阳能领域的领先技术。 与马云“和政府恋爱但不结婚”的表述不同的是,李河君强调企业发展和国家振兴的契合。在2015年2月2日的发布会上,他专门向与会者强调说:“薄膜发电在国家七大战略新兴产业当中占了五个:第一新能源,第二新能源汽车,第三新材料,第四高端装备,第五节能减排”。 而对于自己经商的经验,李河君表示,“第一是靠人,第二是靠人,第三还是靠人。如何激励人工作,这一点很重要”。 […]

Highline 封面人物

美国(United States)国际投资大师 乔治·索罗斯(George Soros) 世界经济史是假象和谎言的连续剧

Post Views: 47,078 美国(United States)著名国际投资大师乔治·索罗斯(George Soros)在瑞士达沃斯(Davos,Switzerland)宣布退休,以84岁高龄退出投资管理领域。这是一位传奇大师,老了终于说出皇帝的新装,记住他的一句名言吧:“世界经济史是一部基于假象和谎言的连续剧。要获得财富,做法就是认清其假象,投入其中,然后在假象被公众认识之前选择最佳方案抽离。”现在就随《大橙报》再一次近距离接触这位曾经让亚洲国家政府和人民印象深刻的“国际金融大鳄”吧! 美国(United States)著名国际投资大师乔治·索罗斯(George Soros)在他事业生涯当中创造许多的“神话”,而最令人津津乐道的莫过于击溃英格兰中央银行,而使得他一战成名的那一场“战役”。 1992年,索罗斯发动攻势,进攻英镑,击败英国央行,迫使英国退出欧洲汇率体系,当年他一人净赚6.5亿美元。随着这一场“战役”之后,索罗斯开始声名大噪,由于他的攻击汇率的手段近乎“残暴”,所以也人开始称他为“国际金融大鳄”,他的名字也让金融界人士闻之丧胆。 在1992年吃到甜头之后,索罗斯开始部署下一轮的“战役”,1997年,他又再出手,进攻泰铢,引发东南亚金融危机,导至东南亚国家,包括马来西亚(Malaysia)等国家,也受到拖累,原本一片欣欣向荣的经济蒙受惨重的打击。 在养精蓄锐几年之后,索罗斯又再发挥他的“狙击本色”,于2012年,他做空日元,成功至少赚10亿美元;2015年,就在瑞士央行放弃欧元/瑞郎的1.2维持下限前,平掉了瑞郎空仓! 所以,将索罗斯称为“国际金融大鳄”一点也不为过,因为他以“快、狠、准”闻名,他不出手则已,一出手的话,他相中的目标通常逃不过他的手掌心。 从他进入国际金融领域至今,他所取得的骄人业绩,几乎无人与之能比。也许有的投资者也会有一两年取得惊人业绩,但像素罗斯那样几十年一贯表现出色,却非常难得。 无论如何,就算是多么能干的“国际金融狙击手”,总是有踢到铁板的一天。索罗斯也不例外,他于1997年成功“攻下”东南亚的外汇市场之后,决定“闪袭”香港金融市场,但是,这次却让他碰得满鼻子灰,因为当时中国政府在香港背后支持着香港应战。 最终的结局当然是索罗斯“铩羽而归”,这也是索罗斯为数不多的败仗之一,但是不影响他成为金融市场上的“常青树”,吸引着众多的渴望成功的淘金者。 在国际金融市场叱咤风去数十年之后,84岁高龄的索罗斯决定“金盆洗手”,从此不再沾“江湖事”。他在瑞士达沃斯(Davos,Switzerland)的达沃斯经济论坛晚宴上宣布终极退休。以后他不再管理投资,将全力推动慈善事业。 从一位“国际金融大鳄”的身份转换为“国际大慈善家”,索罗斯这个宣布确实引起国际金融界的注目。索罗斯表示:“我之前曾经数次退休,但是这一次是真的了!慈善和管理资产两者不可兼得,未来我将全力推动慈善事业。” 索罗斯推荐的成功学 用哲学思考金融市场 索罗斯不管是被称为“金融奇才”,还是被称为“金融狙击手”,索罗斯的金融才能是公认的。他的薪水至少要比联合国中42个成员国的国内生产总值还要高,富可敌42国,这是对他金融才能的充分肯定。他虽然是一个有争议的人,但不容置疑,他又是一个极具影响力的人。 索罗斯曾经这样评价自己:“我认为我不是一名商人,我投资别人经营的商业,因此我是一位名符其实的评论家,在某种程度上你们可称我是世界上薪水最高的评论家。” 索罗斯曾说过一句名言:“世界经济史是一部基于假象和谎言的连续剧。要获得财富,做法就是认清其假象,投入其中,然后在假象被公众认识之前退出游戏。” 据了解,索罗斯的成功学,便是“用哲学思考金融市场”。 乔治索罗斯号称“金融天才”,从1969年建立“量子基金”(The Quantum Group of Funds)至今,他创下了令人难以置信的业绩,以平均每年35%的综合成长率令美国华尔街(Wall Street)同行望尘莫及。他好像具有一种超能的力量左右着世界金融市场。他的一句话就可以使某种商品或货币的交易行情突变,市场的价格随着他的言论上升或下跌。 在国际金融市场上,一旦索罗斯投资于黄金,正因为他投资于黄金,所以大家都认为应该投资黄金,于是黄金价格上涨;索罗斯写文章质疑德国(Germany)马克的价值,于是马克汇价下跌;索罗斯投资于伦敦(London)的房地产,那里房产价格颓势在一夜之间得以扭转。索罗斯成功的秘密是许多人都急切地想知道的,但由于索罗斯对其投资方面的事守口如瓶,这更给他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 比起用经济学思考,索罗斯更喜欢从哲学的角度思考金融市场的运作。思考的越多、越深入,索罗斯越感到自已被以往的经济学理论所愚弄。这从索罗斯的自传《金融炼金术》中可窥见其成功学的一斑。 传统的经济学家认为市场是具有理性的,其运作有其内在的逻辑性。由于投资者对上市公司的情况能够作充分的了解,所以每一只股票的价格都可以通过一系列理性的计算得到精确的确定。 当投资者入市操作时,可以根据这种认知理智地挑选出最佳品种的股票进行投资。而股票的价格将与公司未来的收入预期保持理性的相关关系,这就是有效市场假设,它假设了一个完美无瑕的、基于理性的市场,也假设了所有的股票价格都能反映当前可掌握的信息。 另外,一些传统的经济学家还认为,金融市场总是“正确”的。市场价格总能正确地折射或反映未来的发展趋势,即使这种趋势仍不明朗。 索罗斯经过对华尔街的考察,发现以往的那些经济理论是多么的不切实际。他认为金融市场是动荡的、混乱的,市场中买人卖出决策并不是建立在理想的假设基础之上,而是基于投资者的预期,数学公式是不能控制金融市场的。 而人们对任何事物能实际获得的认知都并不是非常完美的,投资者对某一股票的偏见,不论其肯定或否定,都将导致股票价格的上升或下跌,因此市场价格也并非总是正确的、总能反映市场未来的发展趋势的,它常常因投资者以俯赅全的推测而忽略某些未来因素可能产生的影响。 实际上,并非目前的预测与未来的事件吻合,而是目前的预测造就了未来的事件。所以,投资者在获得相关信息之后做出的反应并不能决定股票价格。其决定因素与其说是投资者根据客观数据作出的预期,还不如说是根据他们自己心理感觉作出的预期。 投资者付出的价格已不仅仅是股票自身价值的被动反映,还成为决定股票价值的积极因素。同时,索罗斯还认为,由于市场的运作是从事实到观念,再从观念到事实,一旦投资者的观念与事实之间的差距太大,无法得到自我纠正,市场就会处于剧烈的波动和不稳定的状态,这时市场就易出现“盛–衰”序列。 投资者的赢利之道就在于推断出即将发生的预料之外的情况,判断盛衰过程的出现,逆潮流而动。但同时,索罗斯也提出,投资者的偏见会导致市场跟风行为,而不均衡的跟风行为会因过度投机而最终导致市场崩溃。 索罗斯在形成自己独特的投资理论后,毫不犹豫地摒弃了传统的投资理论,而他一生的“战绩”就是对他投资理论最好的检验。